琵琶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琵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湓.浦口(pén)嘲.哳(cháo)六玄.(yāo)B. 铮.铮然(zhēnɡ)贾.人(jiǎ)荻.花(dí)C. 虾.蟆陵(há)幽咽.(yè)钿.头(diàn)D. 江浸.月(jìn)呕哑.(yǎ)银篦.(bì)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惟B. 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 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夹背D. 东船西坊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压抑,形容音乐低沉。
B.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 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明年..长句,歌以赠之。
..秋。
因为B. 铁骑突出..衣裳起敛容。
..刀枪鸣。
整顿C. 凄凄不似向前..江口守空船。
..声。
去来D. 终岁不闻丝竹..鞍马稀。
..声。
门前冷落5. 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6.下列选项中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7.《琵琶行》中抒发诗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感慨的诗句是()。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形容的是琵琶的______。
2. 诗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描绘的是琵琶声音的______。
3.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两句诗,用来形容的是琵琶声音的______。
4. 诗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声音的______。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琵琶行》中所描述的琵琶声的特点?A. 急促如雨B. 低沉如泉C. 清脆如莺D. 悠扬如风2.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嘈嘈”和“切切”分别形容了琵琶的哪种声音?A. 大弦的声音和大弦的声音B. 小弦的声音和小弦的声音C. 大弦的声音和小弦的声音D. 小弦的声音和大弦的声音3. 诗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形容琵琶声音的什么特点?A. 突然而响亮B. 柔和而细腻C. 悠长而连绵D. 清晰而分明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琵琶声音的赞美B. 对琵琶声音的惋惜C. 对琵琶声音的无奈D. 对琵琶声音的感慨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A. 琵琶B. 琵琶手C. 琵琶音乐D. 人生际遇三、简答题1. 请简述《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诗的含义。
2. 诗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两句诗,是如何形象地描绘琵琶声音的?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诗人是在表达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通过琵琶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 请结合《琵琶行》的内容,谈谈你对“音乐是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 急促2. 细腻3. 突然而响亮4. 感慨5. 音乐二、选择题1. D2. C3. A4. D5. D三、简答题1.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大弦和小弦的声音特点。
《琵琶行》(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从侧面反映琵琶女技艺高超,容貌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
(6)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复杂,实在难以入耳。
(10)《琵琶行》中白居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问自答,写出重闻琵琶曲后,自己超出其他听众的悲伤情怀。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1.点明秋夜送别友人,渲染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琵琶行》传神地表现了琵琶女的复杂情感,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琵琶女出场时欲说还休的心态,“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行为反映其不愿出场又盛情难却,出场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
3.《琵琶行》以“转轴拨弦三两声”陈述演奏前的校弦试音,又以“未成曲调先有情”加以赞叹。
末字暗示琵琶女内心世界波涛汹涌,也暗示下文音乐是积聚情感的爆发。
4.对琵琶女演奏过程的描写,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刻写演奏的动作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述演奏中的借乐抒情。
5.《琵琶行》善用生动比喻描摹乐音旋律变化,描绘音乐形象。
不仅以声写声,还兼用以形写声,即联合听觉、视觉形象,让弹奏的音乐具体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乐声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乐声轻细。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大小弦合奏时的急切愉悦。
在写旋律变化时,先以“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乐声婉转流畅,再以“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声冷涩,呈现了两种音乐意境。
6.化用,是文学创作的常见手段。
白居易绝句《夜筝》“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一句,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的化用。
同样,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7.由“冷涩”到“凝绝”,是一整个“声渐歇”的过程。
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感受,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8.在写音乐猝然而起时,作者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表现激越雄壮,还原热烈紧张场面,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在写乐曲戛然终止时,作者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收束音乐,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境界中。
真题演练《琵琶行》(含答案)琵琶行(学生版)1.(2023全国乙卷)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2.(2022全国乙卷)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2021全国乙卷)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
"4.(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两句与《夜筝》中“弦凝指咽声停处"相似,写出乐声暂停之状。
5.(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三模)《琵琶行(并序)》中诗人认为短暂的休止比任何声音都更妙的两句是:“__,__ 。
”6.(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监二)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写出对年华老去的悲伤,而屈原《离骚》中的“_”看似写物,实则也抒发了对人生易老的感伤。
7.(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八校二联)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乐声已停,听众却仍久久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8.(2024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二模)白居易在《琵琶行》序言中对琵琶女这样介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而在诗歌中将之分别表述为“_"和“_”。
9.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以高超的技艺弹奏琵琶,经过沉重雄壮、清脆圆润、轻快流利等旋律后,至“___ ,___ "戛然而止,结束弹奏。
10.(2024届江西省九江十校高三二联)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以“_,_”两句描写离别时的凄清景象,为琵琶声的出现做铺垫。
11.(安庆一中2024届高三三模)林觉民烈士在《与妻书》中以“司马青衫"典故表明自己因挚爱妻子而希望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个典故源自《琵琶行》中“__?__”。
12.《琵琶行》中“__"一句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__”一句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
《琵琶行》课后习题与答案《琵琶行》课后习题与答案《琵琶行》看完了,看懂了吗?自己说了不算,做一下下面的题目检验一下吧!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湓浦口(pén)贾人(ɡǔ)六幺(yāo) 迁谪(dí)B.转轴(zhóu) 拨弦(xián)幽咽(yè) 花朝(zhāo)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信手(xìn) 虾蟆陵(há)D.慢捻(liǎn) 荻花(dí)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提示:A项迁谪zhé;C项衣裳chánɡ;D项慢捻niǎn。
答案:B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答案:(1)江州司马青衫湿 (2)犹抱琵琶半遮面(3)相逢何必曾相识 (4)别有幽愁暗恨生(5)唯见江心秋月白 (6)大珠小珠落玉盘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提示:C.思:悲伤。
答案:C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提示:为:①写作,②替。
其:③那个声音,④那个人。
答案:B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B.终岁不闻丝竹声C.秦时明月汉时关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提示:A、C、D三项互文。
琵琶行练习及答案1.正确的一组读音是:A.湓浦口(pān)憔悴(qiáo)六玄(xuán)2.正确的一组古今意义相同的是: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3.正确的一项用法完全相同的是: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4.完全正确的一组书写是: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5.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6.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7.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善才:指琵琶师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8.补充诗句的上句或下句:①千呼万唤始出来,九重城外寒山寺。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无法判断,因为没有提供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A.“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两句以景物描绘悲凉气氛,非常精彩。
B.“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复杂的心情。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出了诗人和琵琶女的苦闷心情。
D.“惟见___”一句展示了琵琶女演奏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一切。
110.对第一段诗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代了地点、时间和中心事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
B.三四两句描述了诗人骑马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但连音乐也没有。
C.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和朋友内心的悲痛,江面上映着月影,增添了悲凉之感。
D.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
11.对第二段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琵琶行》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C2. 《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描述的是什么?A. 珍珠B. 琵琶声C. 雨滴D. 酒杯答案:B3. 《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中的“间关”是什么意思?A. 断断续续B. 连续不断C. 悠扬动听D. 快速滑过答案:A二、填空题4. 《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枫叶荻花秋瑟瑟5. 《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犹抱琵琶半遮面三、简答题6. 请简述《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被描绘为技艺高超、情感丰富的音乐家。
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琵琶声如同珍珠落玉盘,清脆悦耳。
同时,她的形象也充满了神秘感,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展现了她内敛而含蓄的美。
7.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理解。
它传达了一种即使在人生低谷,也能在陌生人之间找到共鸣和慰藉的情感。
四、论述题8. 分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对整首诗情感表达的作用。
答案:《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整首诗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琵琶声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琵琶女内心的悲欢离合,以及她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音乐的起伏变化,如同琵琶女情感的波动,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同时,音乐也成为了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
五、附加题9. 如果你是《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开放,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回答。
例如,如果我是琵琶女,我可能会通过更加深情和富有变化的琵琶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情感的力量,以此来触动听众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快乐、悲伤、怀念和无奈。
《琵琶行》参考答案课前预习案:古今异义:明年:第二年;今年的后一年因为:因此写;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江湖:江河湖海、泛指四方各地、指民间、旧时指隐士的居处、黑社会秩序、有人的地方突出:突然出现;冲出、强调、隆起、凸出、出众等意。
颜色:容颜;色彩老大:年老;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指木船的船主或船夫、领袖、领导者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战士十年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课中探究案: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寂寥、怅惘的情感基调2.对比手法。
年轻时的盛极一时和容颜衰老之后的飘零沦落作对比。
3.(2)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第三乐章“沉思曲”,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②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满座重闻皆掩泣。
b.正面描写运用的较多的是比喻描写,把抽象的音乐转化成为一系列具体可感的形象。
4.泪湿青衫: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伤己:由琵琶女的漂沦身世联想到自己的贬谪身世,自己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课后巩固案1.C (“暂”应读“zàn”,“徙”应读“x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练习和答案《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参考答案(一)1.D 2.D 3.D 4.B 5.D 6.C 7.A 8.E 9.A 10.B 11.C 12.C (二)1.①第二年②铿锵脆亮③乐师④容颜⑤托身,这里指出嫁商人⑥畅快⑦忧郁的样子⑧于是作了七言诗⑨总共字⑩轻声地 (11)随手 (12)整理 (13)随随便便地、轻易 (14)年纪大了 (15)走了以后。
来,助词,无义 (16)更加叹息声 (17)刚才2.①千呼万唤始出来②大珠小珠落玉盘③此时无声胜有声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相逢何必曾相识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①渲染诗人送客时落寞伤感的情绪②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音乐魅力③烘托了琵琶女所处的孤独寂寞的环境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5.琵琶女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真实,并且有高度的典型性。
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6.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7.不能。
诗中“愁”即忧愁,不须再用“忧”;“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乐曲强大的表现力。
8.“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1.B 2.①C②D③C④A 3.B 4.A 5.B 6①B②删. 第二年 b.铿锵脆亮 c.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
d.姿色 e.托身,这里指出嫁。
f.畅快g.忧郁的样子h.于是作了j.总共字③B④C二.1、思想内容,相同点:都写了乐伎歌女的悲惨命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
不同点:《夜闻歌者》只是较客观的叙述描绘,也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
《琵琶行》写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诗人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表现手法,相同点:都用秋月来渲染气氛,都压入声韵,显示了两诗的基调的凄凉压抑。
不同点:《琵琶行》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夜闻歌者》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琵琶行》含答案
42.(2021秋·浙江·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以“瑟瑟”秋风下的环境渲染离别的萧瑟落寞。
B.第三、四句先用互文手法说主客下马上船饯别,再以“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C.第五句中“惨”字点出饯别的黯然凄凉,第六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D.最后两句叙写送者忘归。
行者不发的事实,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
参考答案:
42.D
【详解】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错,无中生有,送者忘归,行者不发主要是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
故选D。
参考答案(一)注音1、pén2、zhēng gǔ4、mǐn 5、xǐ6、zhé7、dí8、yè9、háma10、xiāo 11、dián 12、bì13、zhāo 14、ōu yāzhāo zhā15. chánɡ16.zhóu 17.niǎn(二)重要词语注释〔1〕左迁:贬官,降职。
〔2〕明年:第二年〔3〕善才: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4〕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5〕遂:于是〔6〕快:畅快。
〔7〕悯然:忧郁的样子。
〔8〕斯:这个〔9〕是:这,始:才。
〔10〕。
因为:因此创作。
〔11〕歌:作歌。
〔12〕凡:共,言:字。
〔13〕命:命名,提名。
〔14〕暗:悄悄。
〔15〕回灯:移灯。
重:再。
〔26〕掩抑:低沉抑郁。
思:悲,伤。
〔17〕信:随意。
〔18〕故:衰老。
〔19〕重:重新,又。
〔20〕暂:忽然,一下子。
〔21〕为:替。
〔22〕却:退回到原处。
〔23〕向前:刚才,以前。
(三)通假字①画通划(四)古今异义①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②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③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④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⑤颜色:古:容貌今:色彩⑥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六)词类活用①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③歌:名词作动词,作诗④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七)文言句式①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③省略句,“是”。
④省略句,“于”。
⑤省略句,“之”。
⑥省略句,“于”。
⑦被动二.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1.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文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琵琶行(基础版)一、单选题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A. 转徙.(tú移动) 迁谪.(.zhé降职)B. 悯.然(mǐn忧郁) 贾.人(jiá商人)C. 冷涩.(sè滞涩) 铁骑.(qí骑兵)D. 虾蟆..(zhāozhā,声音杂碎)..(hámá,古地名) 嘲哳【答案】D【解析】题中A项,转徙(xǐ 移动);B项,贾人(gǔ 商人);C项,铁骑,(jì骑兵)。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惟B. 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 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D. 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答案】A【解析】题中B项,“徒”应为“徙”;C项,“崖”应为“涯”;D项,“翻”应为“反”。
故选A。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老大嫁作商人妇B. 说尽心中无限事C. 铁骑突出刀枪鸣D. 暮去朝来颜色故【答案】B【解析】题中A项,“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
C项,“突出”,古义:向外冲,出来(两个词);今义:超出一般,鼓出来(一个词)。
D项,“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点睛: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
4、下列加横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①明年秋②今漂沦憔悴③因为长句④似诉平生不得志⑤铁骑突出刀枪鸣⑥暮去朝来颜色故⑦老大嫁作商人妇⑧凄凄不似向前声⑨门前冷落鞍马稀⑩整顿衣裳起敛容A.①⑤⑧B. ⑦⑨⑩C. ③④⑥D. ②④⑨【答案】D【解析】①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③古: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⑤古:忽然爆发出;今:冲出去;超过一般;鼓出来。
⑥古:容貌;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琵琶行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下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玩孩儿]曼妙襟袖落花红泪,比司马青衫更烫。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反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天下生前酒一杯。
未尝心先醉酒,眼中流泪,心内成灰。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Pocahontas]青山外木送别,疏林不搞美,淡烟暮霭遮挡。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到马嘶。
我为甚么倔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对[正宫·端正不好]一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齐广君一体,形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湿”、“醉酒”二字,不仅把外射的体会化成具备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而令距人的涟涟别泪,宛然例如见到。
后者既写下了枫林的色彩,更剥夺了在往昔的重压下无法配建的人的情态。
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司马青衫”系则用典,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烫”一句;“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天下生前酒一杯”句就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整体表现;“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以下对[一Pocahontas]一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
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和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壮阔况味,而且把离别的凄惨之情科熊古今,它涵盖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救赎着读者观众的多样M18x。
《琵琶行》习题答案一.下列句子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技艺的一项是()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②正面写琵琶女的技艺,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答案】 B二.直接性默写。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
(2)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 。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大珠小珠落玉盘。
【答案】(1)犹抱琵琶半遮面(2)此时无声胜有声(3)相逢何必曾相识(4)嘈嘈切切错杂弹三. 理解性默写1.《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 ,______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答案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阅读课文第2段,完成下面各题。
1.对第2段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
琵琶行命题人张春萍审核人王永霞【学习目标】一、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二、欣赏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导学案一、文苑寻宝1、关于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
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
葬于龙门山。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2、诗歌主张。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雪,弄花草”、别无寄托、无病呻吟的作品,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
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
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文学常识“歌”“行”“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三、字音嘈杂(cáo)嘲哳(zhā)贾人(gǔ)憔悴(qiáo)江渚(zhǔ)湓浦口(pén)六玄(yāo)铮铮然(zhēng)虾蟆陵(há)呕哑(yā)课中学习案一、【阅读探讨】赏读诗中小序。
1、问题:诗中讲述了什么故事?小序交代哪些内容?《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二、【夯实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4、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6、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
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作侧面描写。
三、《琵琶行》中的名句默写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
,此时无声胜有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
,相逢何必曾相识!四、《琵琶行》中出现的成语:1、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2、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3、珠盘玉落——“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4、整衣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5、秋月春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6、暮去朝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7、门前冷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
也作“门庭冷落”。
8、杜鹃啼血——“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9、司马青衫——“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
形容十分悲伤。
10、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怨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11、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12、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即成知己,不必要从前认识才算故人。
意谓一见如故。
课后拓展案一、【延伸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二、与《琵琶行》相关的文章片段新琵琶行浔阳江边,一曲琵琶,漂沦憔悴伊人颜。
一杯浊酒,醉不成欢,辗转迁徙江湖间。
千遍呼,万遍唤,只求再见你一眼。
犹抱琵琶,半遮着脸,咽泪装欢。
秋风萧瑟,吹乱心弦,银瓶迸裂水浆渐。
一曲...一阙琵琶吟,开出苦情花一阙琵琶吟,两行清浅泪。
寂静的夜,我行走在梦里的长堤上,听那缠绵的余音缭绕在浩瀚的天际里,心事如絮纷飞,为了你,我的泪水遗落在写满思念的烟柳云巷里。
拂过忧伤的幔纱,茫茫人海里,...琵琶声声断人肠琵琶声响泪千行,荷塘涟漪荡,唯见天苍茫,望不尽天际水汪汪。
沧海桑田书卷黄,无处话凄凉。
相思长,剪不断缠绵柔情长。
只恨硝烟漫长,再也不见笑容飞脸颊,遥相望,月无芒,日无煌,山水...犹抱琵琶一缕飞云,几湾逝水。
...行之幽深处,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这一片难得的宁静伴着曲溪流水潺潺,将江南的诗意写足了。
我停下脚步,沉醉其中,荷香入梦,又是一片寂静。
课中学习案答案:〖参考答案〗: 1.A(B. “徒”应为“徙”。
C.“崖”应为“涯”。
D. “翻”应为“反”。
)2、A(B.老大:年纪大了。
C.去来:去了以后。
D.掩泣:掩面哭泣。
)3、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
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
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4、C(ABD 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
)5、C(“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 6、现实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课后拓展案答案:解析:(1)根据题目便可知本诗的写作内容。
“一挥手”正面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音乐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一挥手”的洒脱与“万壑松”的气势对比,写出了蜀僧高超的琴艺。
(2)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两句由景物描写暗示出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
本诗中对演奏者的动作描写,以及对演奏效果的描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第二段相近。
因此,答好此题并不难。
〖参考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