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料分析与炉膛设计技术规范

燃料分析与炉膛设计技术规范

燃料分析与炉膛设计技术规范

锅炉燃料的燃烧特性是锅炉设计的基础,本专题首先对电厂600MW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提供的燃料特性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考虑,然后根据燃料特性采用的日立-巴布科克公司(BHK)成熟的炉膛布置方式和燃烧器型式,结合东方锅炉与日立-巴布科克公司的技术优势,通过对炉膛、燃烧器的优化设计,实现防止炉膛的结渣,保证锅炉高效稳定燃烧、低NOx排放和较小的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烟温偏差。日立-巴布科克公司(BHK)为本工程提供的锅炉炉膛和燃烧器设计上具有如下特点:

●较大的炉膛断面和炉膛容积

●水冷壁采用下部(包括冷灰斗)螺旋膜式管圈和上部垂直膜式壁结构

●螺旋膜式管圈全部采用内螺纹管,流速低,阻力小

●采用日立-巴布科克公司成熟、先进的HT-NR3低NOx旋流燃烧器

●采用分级燃烧,炉膛上部布置有AAP风口

●较小的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烟温偏差

1.电厂600MW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燃用燃料特性分析和考虑

大型锅炉设计时,最重要的考虑项目是锅炉燃料的燃烧特性。由于燃烧室(炉膛)尺寸、燃烧设备和制粉系统、受热面布置、锅炉的型式都与燃料特性密切相关。为了能够设计出性能好、可靠性高的燃煤锅炉,对锅炉中可能出现的结渣、粘污、磨损、NOX的生成和燃料的充分燃尽都是十分重视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和认识本工程所燃用煤种的特性是设计的基础。

1.1 结渣和粘污特性

按日立·巴布科克公司(BHK)的燃料特性分析方法,表1列出燃煤结渣特性判别指数,表2列出燃煤粘污特性判别指数,其中的燃煤结渣、粘污特性判别指数均是日立·巴布科克公司通过现场试验制定和许多经验证实的结渣和粘污的分级。表3列出了电厂600MW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燃用的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结渣和粘污特性的分析计算结果。表中的煤灰类型按下述方法进行分类:烟煤型灰份:Fe2O3> CaO +MgO;褐煤型灰份: Fe2O3< CaO + MgO。

表1 结渣特性判别指数:

Rs 和 Rs* 定义如下:

S

TiO O Al SiO O K O Na MgO CaO O Fe S A

B Rs ⨯++++++=⨯=

2

3222232

Fe 2O 3, CaO, MgO, Na 2O, SiO 2, Al 2O 3, 和 TiO 2 是这些氧化物在煤灰中的总量百分比,S 是干燥基的总量百分比。

Rs HT IT

*=

+45

其中: HT =半球软化温度; IT =初始变形温度 (ºC)

表2 粘污特性判别指数

表3 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结渣和粘污特性的分析计算结果:

1.2 灰份的磨损指数和防磨措施

应用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的由普华燃煤技术开发中心、西安热工研究院等单位在对国内几十台大型电站锅炉进行调研和分析及一系列试验基础上,总结的一套依据燃煤的性能指数判别方法进行判断,对煤灰磨损特性进行分析计算:

磨损指数计算公式:Hm=(SiO2+0.8Fe2O3+1.35Al2O3)×Aar/100

设计煤种:Hm=(44.98+0.8×4.07+1.35×36.29)×22.22/100=21.6

校核煤种一:Hm=(41.1+0.8×4.12+1.35×33.86)×21.92/100=19.75

校核煤种二:Hm=(45.55+0.8×4.65+1.35×35.41)×19.34/100=18.77

表4 磨损指数判别准则

应用上述的判别准则,可以看出,本工程所燃用的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其灰份均具有较严重的磨损性。

为了防止和减轻灰粒对受热面的磨损,须在烟温较低的受热面上加装防磨盖板。并控制各对流受热面处的烟气流速。根据BHK在燃煤炉中烟速选取的设计经验(如下图所示),烟气速度控制在11~15m/s范围内是合适的。而本工程的烟气平均速度控制在低限水平。通过以上措施能有效防止灰粒对受热面的磨损。

10

15

20

25

烟气流速 (米/秒) G a s V e l o c i t y (m /s e c )

干燥基灰量(%)

Ash Content on Air Dry Basis (%)

通过上面的分析计算表明:本工程燃用的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均具有中等结渣倾向,着火稳定性、燃尽特性较难,灰中等粘污,煤灰的磨损性较严重。

根据以上分析,在炉膛设计中将要充分考虑煤粉的着火、燃烧的稳定、高效,同时在扩大对煤种变化和煤质变差趋势的适应能力、负荷调节能力、炉内结渣和水冷壁高温腐蚀、低NO X 排放、低负荷稳燃等方面,也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另外还须重视飞灰对尾部对流受热面的磨损问题。 2. 电厂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炉膛设计特点 2.1 炉膛容积选取合理

电厂600MW 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炉膛尺寸大小,是依据所其燃用煤质的着火特性、结渣特性、燃尽特性、粘污特性等种种特性,以及要满足所规定的燃烧效率和控制NOX 产生量,选定与燃烧器、容量、配置和其它各项相一致的各种部份尺寸。炉膛的几何尺寸以及其计算数据(包括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热负荷等)以及炉膛布置将根据上述煤和灰的特性进行设计和选取的,

当在所有工况下燃用特定的设计和校核煤种的时候,炉膛的设计和燃烧器的布置能确保水冷壁管屏的任何一部分,过热器和再热器不会被火焰冲刷,燃烧器之间也不相互影响。

炉膛的设计能保证燃烧完全,并且在炉膛内不发生不可控制的结渣。当锅炉的出力为BMCR 的时候,炉膛出口的平均烟气温度将大大低于灰的初始变形温度。沿炉膛宽度方向的对称点上,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偏差不大于 50°C 。

另一方面在设计负荷改变时热容量改变剧烈的超临界变压锅炉的时候,要能够适应负荷的高速变化、启动和停止等要求,以达到合理地确定炉膛尺寸、提高效率。下图表示了炉膛容积热负荷在遵守90~95kW/m3的前题下,我们依据BHK 本生炉多年来的业绩经验,决定采用炉膛容积热负荷为91 kW/m 3。

(LHV base)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50

(HHV base)

炉膛容积热释放率 (K W /m 3

)F u r n a c e V o l u m e t r i c H e a t R e l e a s e R a t e (k W /m 3)

机组出力(MW )Unit Output (MW)

50

炉膛容积热释放率(Furnace Volumetric Heat Release Rate )

2.2炉膛截面积选取合理

根据BHK 设计经验,燃煤锅炉的炉膛截面大小要依据所燃用煤的结渣性来选定。下图表示的是BHK 关于煤的结渣性和炉膛截面热负荷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电厂600MW 超临界工程计划燃用煤(包括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都属于中等结渣性煤种。再考虑到燃料将可能发生变化,故在设计时,决定选取炉膛截面热负荷为5.1MW/m 2,以满足燃用劣质煤机组的要求。

采用合适的炉膛断面积和容积,使得锅炉的容积热负荷、断面热负荷都处于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炉膛结渣,以便很好地解决着火稳定性、高效燃烧、扩大煤种适应性。

2.4 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炉膛参数选取合理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炉膛尺寸及热负荷选取的合理性,我们又作了以下比较:表5为BHK设计制造的已经投运的部分超临界锅炉的清单,现把

这些锅炉的炉膛热负荷数值与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选取的炉膛热负荷数据分别作

比较,具体见后图。

表5 BHK设计制造的已经投运的部分超临界锅炉

正常容量蒸汽流量过热器蒸汽温度投运日期电厂名称台数出口压力过/再

MW t/h kg/cm2g ℃

Chubu Elect. Power, Hekinan 2 1 700 2300 255 543/569 1992 Tohoku Elect. Power, Noshiro 1 1 600 2050 272 542/567 1993 Soma Kyodo Power, Shinchi 1 1 1000 3080 255 542/567 1994 Hokuriku Electric Power Co., Nanao- Ohta-1 1 500 1510 255 570/595 1995 Electric Power Development Matsuura 2 1 1000 2950 255 598/596 1997 Tohoku Electric Power Co. Haramachi 2, 1 1000 2890 259 604/602 1998 Shikoku Electric Power Co., Tachibanawan 1 700 2250 255 570/595 2000 Electric Power Development Tachibanawan 2 1 1050 3000 264 605/613 2001 Tokyo Electric Co.,Hitachinaka 1 1 1000 2870 259 604/602 2002 Kansai Electric Co., Maizuru 2 1 900 2590 255 596/596 2003

容积、断面积以及燃烧器区域壁面面积选取相对较大,锅炉对煤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防止炉膛结渣更为有利。

2.5 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燃烧性能的合理性

在设计炉膛的时候,同时考虑锅炉具有高的燃烧性能以及低的NO X排放量。日立•巴布科克公司(BHK)为本工程推出新的煤粉燃烧技术,旨在实现低NO X燃烧,减少飞灰中未燃尽碳的损失,达到高效燃烧提高锅炉效率和满足环保对锅炉排放的要求。在锅炉设计中采用炉膛优化设计和新型高效低NO X的燃烧器是实现上述要求所必需的条件。除了炉膛设计选取合适的容积热负荷、炉膛截面热负荷外,锅炉采用对冲燃烧方式,将24只高效低NO X旋流燃烧器各分3层布置在前后墙上。这种燃烧器就是火焰内NO X还原的日立HT-NR3燃烧器。它利用这样一个原理,即在燃料富余的火焰中,燃烧产物集中过量,将加快产物中氮氧化物(NO X)的分解。具体来说经浓缩了的煤粉气流送入炉膛后,迅速着火,在燃烧器中心区保持燃料富余的还原火焰的区域并维持其高温。它能够在不降低燃烧效率的同时促进初级燃烧火焰中NO X的分解。最大限度地降低初级燃烧中NO X的生成。

此外,还应用分级燃烧降低炉膛NO X生成的概念,将部分二次风(AAP)在离开燃烧器上方适当距离处送入,这样,就在AAP下方主燃烧区域形成低氧量甚至微还原性的燃烧气氛,抑制NO X的生成,在燃烧后期再送入燃尽所需的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AAP)又采用旋流和直流相结合的双流式二次风口,促进了空气和可燃物粒子的混合。这种组合的煤粉燃烧技术不仅使炉膛NO X排放达到很低的水平,还使飞灰中未燃尽碳减少,达到高效燃烧。

下图分别为BH K在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设计中降低NOx排放和完全燃烧的设计指导思想以及锅炉燃烧效率和炉内煤粉滞留时间曲线。降低NOx排放的详细措施详见“专题说明3 燃烧设备及其布置”。

降低N O x 和未燃尽碳的措施

N O x

N O x 、未燃尽碳量

N 主要功能

停留时间

未燃尽碳 效果 完全燃烧和降低N O x 排放的设计指导思想

针对降低N O x 的效果

针对降低未燃尽碳的效果

U

燃烧效率和滞留时间曲线图

注:上述的燃烧效率基于下列的煤粉细度:200P: >85%;100P: >97%

3.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防止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的设计特点

首先,电厂600MW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燃烧器采用的是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确保沿炉膛左右两侧有均衡的燃烧性能,使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烟温偏差达到较小水平。

下图展示了前后墙对冲与四角切向两种燃烧方式的对照图,从图上我们可以容易地看出,在减少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烟温偏差方面,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采用了足够大的炉膛容积,在炉膛上部布置大节距的分隔屏,使烟气在炉膛内有足够的燃烧停留时间,同时又能使烟气在炉膛出口部分混合较好。

通过以上分析,在锅炉在B-MCR工况时,在控制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低于煤灰的初始变形温度、有效防止炉膛内水冷壁产生结渣现象基础上,我们可以确保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烟温偏差不超过50°C。

4.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防止锅炉结渣的设计特点

显然,除了了解燃煤的结渣特性以外,控制结渣还需了解燃烧器、炉膛和辐射过热器出现结渣问题(不能吹灰排除)的设计特点。此外,炉膛热负荷和出口温度的正确选择也十分重要,即保证燃烧器燃料和空气的正确分布而实现控制燃烧。

本工程燃用的煤种并不具有十分严重的结焦趋向,但是在设计方案中还是采用了上述的所有的防止结渣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渣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燃煤的挥发分较低,为保证燃尽和降低NOx排放,炉膛的设计得较大,炉膛的热负荷较低,这些都对防止结渣十分有利。

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的设计方案就防止结渣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选取较小的炉膛热负荷,以满足NOx排放要求,避免火焰冲刷受热面,同时

降低整个炉膛温度,以便减小结渣的可能性;

●选取合理的燃烧器区域化学反应当量比,满足NOx排放要求;

●选择能够防止对流受热面出现任何结渣可能性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

●采用合理的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屏的横向节距和结构形式,防止部件管子出列、

变形和结渣;

●穿过悬吊过热器中央的吹灰器与过热器的设计相结合保证了吹灰器的有效性;

●燃烧器喉口周围布置水冷壁弯管,与高级合金材料相结合,从而降低了燃烧器

喉口的表面温度,有效防止燃烧器区域出现结渣

●控制燃烧器燃料和空气的分布,保证了沿整个炉膛宽度的均匀燃烧并防止还原

区的形成;

●吹灰器的作用区域布置在炉膛容易结渣的区域,从而有效地和可靠地保证了炉

膛水冷壁的清洁。

5.结论

为了进一步预测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的性能,BHK公司还应用三维数字仿真技术对炉膛的布置进行了模拟计算(见附图1~3),其结果表明:炉膛内烟气温度分布、水冷壁壁面热负荷分布、在防止炉膛结渣、利于煤粉的着火、燃尽以及防止炉膛火焰偏斜以及炉膛火焰形状、充满度等均达到满意的效果。BHK公司采用了最新而实用的技术和手段,对炉膛设计进行了多重分析核算,使炉膛和燃烧设备的设计更有充分把握,也充分验证了炉型选取、炉膛设计及燃烧器布置的合理性.

日立·巴布科克公司(BHK)认为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燃用的煤具有一定的结渣趋势。在锅炉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防止炉膛结渣。加上炉膛热负荷和出口烟温的精确选择以及合理控制,BHK公司自信能够在控制炉膛和辐射过热器结渣的条件下燃用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燃用的煤种。

Plane Y-Z Plane X-Y Plane X-Z Plane X-Z Plane X-Z 1,800・

t

t

X = 3.0 m

Z = 8.1 m

Y = 13.1 m

Y = 18.1 m

N t

o s Y = 47.2 m

230 kW/m Plane Y-Z Plane X-Y Plane X-Z Plane X-Z Plane X-Z 0

前墙侧墙后墙

100 %

X = 7.8 m Z = 8.1 m Y = 13.1 m

Y = 18.1 m

N o s e

Y = 47.2 m

Plane Y-Z Plane X-Y Plane X-Z Plane X-Z Plane X-Z Plane Y-Z Plane X-Y Plane X-Z Plane X-Z Plane X-Z 碳浓度分布

负荷: B-MCR

170 g C/kg gas

R F r o n t

e a r

R F r o n t

e a r

X = 7.8 m Z = 8.1 m Y = 13.1 m Y = 18.1 m

R N F r o n t

e a r

o s e

Y = 47.2 m

氧浓度分布

230 mol O 2/ kmol gas

R F r o n t

e a r R F r o n t

e a r X = 7.8 m Z = 8.1 m

Y = 13.1 m

Y = 18.1 m R N F r o n t

e a r

o s e

Y = 47.2 m 炉膛三维模拟(3)

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第8章条文说明(报批稿)

8 锅炉设备及系统 8.1 锅炉设备 8.1.1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等有关锅炉规程规范的规定也是锅炉设备必须遵守的,故条文要求“应符合有关锅炉规程规范的规定”。 8.1.2第3款对于大容量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机组,高压缸排汽压力随着主蒸汽初参数的提高而趋于升高,仅再热器压降一项,可以在锅炉技术规范中要求锅炉制造厂将再热器压降限定在0.2 MPa 以内,即再热器压降按0.2 MPa考核。此压降值已在多台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工程中得到实施和验证。考虑到热再热蒸汽管道材料费用较冷再热蒸汽管道高很多,应将冷再热蒸汽管道压降分配比例控制在汽轮机额定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 2.0%以内,将热再热蒸汽管道压降分配比例控制在汽轮机额定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压力的3.0%左右。 8.1.2第4款锅炉与汽机之间蒸汽管道的温降主要是由压降引起的等焓温降,其次才是散热引起的温降。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因散热引起的管道温降不到0.5℃。由于压降引起的等焓温降在高压区域较大,在低压区域较小。按热再热蒸汽管道压降最大为3.5%考虑,则等焓温降不到1℃。推荐再热热段蒸汽管道温降仍为2℃。 8.1.3第2款采用100%带安全阀功能的三用阀高压旁路时,按DL 612规范可以不设置过热器安全阀,但对三用阀结构、保护控制系统及锅炉整体匹配设计的要求通常应符合德国《蒸汽锅炉技术规程》TRD401和TRD421标准;而再热器安全阀的排放量应为全部三用阀高压旁路的流量再加其喷水量。考虑到高负荷工况下FCB时,若配置常规再热器安全阀只能全开,将导致大量蒸汽被排至大气、加剧工质不平衡及噪声污染,为此可采用有跟踪与部分溢流功能的调节式安全阀,当开启时按不超压原则控制,可以只排放多余的蒸汽。 8.1.4第1款、第2款中对锅炉炉膛设计瞬态承受压力取值的基本标准系来源于美国NFPA85规范。但在内爆情况下,对烟气系统来说存在两个负压源(1)MFT工况下因燃料被切断,炉膛内烟温下降和水蒸汽量迅速减少导致瞬态负压的增大,(2)MFT或送引风机误操作情况下,因烟量及系统阻力快速减少使引风机抽吸力增大导致瞬态负压的增大。当引风机T.B点能力小于-8.7KPa时,前者所产生的瞬态负压是需要控制的因素,故本标准规定,对按较低的引风机选型点能力来作为炉膛设计瞬态承受压力取值标准时宜进行安全性评估。8.1.4第3款当烟气系统中采用引风机与增压风机合并配置方式(即“二合一”)时,引风机在环境温度下的TB点压头P TB可能明显超出锅炉炉膛瞬态承压能力P mft标准值|-8.7 kPa|,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对炉膛结构设计强度、引风机选型特性、烟道设计、热控保护设

烟囱设计规范

锅炉房烟囱设计 新建锅炉房的烟囱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燃煤、燃油(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高度的规定: 1)每个新建锅炉房只允许设一个烟囱,烟囱高度可按表8.4.10-1规定执行。 表8.4.10-1燃煤、燃油(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GB 13271-2001)

表8.4.10-3燃煤锅炉砖烟囱出口内径参考值 表8.4.10-4燃油、燃气锅炉钢制烟囱出口内径参考值 6.当烟囱位于飞行航道或飞机场附近时,烟囱高度不得超过有关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烟囱上应装信号灯,并刷标志颜色。 7.自然通风的锅炉,烟囱高度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保证烟囱产生的抽力,能克服锅炉和烟道系统的总阻力。对于负压燃烧的炉膛,还应保证在炉膛出口处有20~40Pa的负压。每米烟囱高度产生的烟气抽力参见表8.4.10-5。 表8.4.10-5烟囱每米高度产生的抽力(Pa)

2.计算方法二:

烟囱的阻力计算: 1.烟囱的摩擦阻力Pycm(单位为Pa): 2.烟囱出口阻力Pycc(单位为Pa): 3.烟囱总阻力Pyc(单位为Pa):

砖烟囱和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砖烟囱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50m。 2.烟囱下部应设清灰孔,清灰孔在锅炉运行期间应严密封好(可用黄泥砖密封)。 3.烟囱底部应设置比水平烟道入口低0.5~1.0m的积灰坑。 4.当烟囱和水平烟道有两个接入口时,两个接口一般应相对设置,并用与水平烟道成45o角的隔板分开,隔板高出水平烟道的部分,不得小于水平烟道高度的 1/2。 5.烟囱应设置维修爬梯和避雷针。 钢烟囱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烟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烟囱壁厚要考虑一定量的腐蚀裕度,当烟囱高度为20~40m,直径为0.2~1.0m时,无内衬的筒体壁厚取4~10mm,有内衬的 壁厚取8~18mm。 2.当烟囱高度和直径之比超过20时,必须设置可靠的牵引拉绳,拉绳沿圆周等 弧度布置3~4根。 3.烟囱与基础连接部分一般制作锥形,支撑板厚度一般为20~40mm。4.带内衬的钢烟囱,内衬可分段支承,每段长4~6m,内衬和筒体之间保持20~50mm的间隙,并应在顶部装防护环板将内衬盖住。 5.钢烟囱宜选用由专业厂加工制造的焊制不锈钢烟囱。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规范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规范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规范编制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1总则 1.1本规范仅对连续式轧钢加热炉适用,间断式加热炉(如车底式、室式、坑式加热炉)不在此规范内。 1.2本规范仅涉及到轧钢加热炉设计时应采用的综合节能技术和应达到的单耗指标,全面的设计规范按GB50486执行。 1.3炉子设计者须贯彻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根据车间工艺、燃料条件,确定采用的技术措施,必须满足技术先进,确保产品质量、节能低耗,排放达标,运行安全可靠,生产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要求。 1.4加热炉节能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设计,还需要炉子操作者的精心操作。炉子操作工应经过培训,具有流体力学、传热学、耐火材料、热工测量和控制、液压和机械等有关知识。1.5炉子设计应以节能环保为中心,积极采用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各种技术,包括蓄热燃烧技术、脉冲燃烧技术、汽化冷却技术、低热惰性炉衬、低NOx烧嘴、空煤气预热器等。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NOx烧嘴、无焰燃烧器、富氧和全氧燃烧器、蓄热式辐射管烧嘴、全纤维炉衬板坯加热炉、全脉冲燃烧控制的步进炉等。 1.6生产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供热和温度制度,既保证良好的加热质量,又得到最低的燃料消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86-93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16297 大气污染物排放物标准 GB/T17195 工业炉名词术语 GB50486 钢铁厂工业炉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7195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炉子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锅炉毕业设计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1080t/h锅炉燃烧系统设计 摘要 1080t/h锅炉燃烧系统的毕业设计主要为炉膛燃烧系统的设计。在炉膛燃烧系统的设计中,要对炉膛、燃烧器及屏式过热器进行设计计算和热力计算。对燃烧系统进行初步的经济性分析,炉膛的设计要从燃料的选择开始,炉膛必须能适合燃料燃烧的要求,使燃料充分的燃烧;屏式过热器布置在锅炉炉膛的上方,过热器吸收了炉膛必需的辐射传热量和对流传热量,并把炉膛出口烟气温度限制在合理范围内,设计要充分发挥烟气流的偏移能起到阻尼和导流作用。

锅炉燃烧设备是组织燃料安全经济地燃烧的生产装置。我国发电厂大型锅炉主要是固态排渣煤粉炉。毕业设计是对煤粉燃烧器及炉膛的结构、原理、特点进行分析设计,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来证明煤粉燃烧器及炉膛的合理性及经济性。 锅炉使用的燃料以煤和油为主,近年来因世界油价猛涨,燃煤锅炉的比例有所增加。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为了加快火电厂建设速度,降低火电厂每千瓦设备费用、基建投资、金属耗量、运行管理费用,提高机组的经济性,节约燃料,电厂锅炉总的趋势是向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发展。 毕业设计的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种的选择、锅炉结构的设计、锅炉燃烧系统的热力计算。

1080T/H锅炉燃烧系统设计摘要 (1) 前言 (1) 第一章燃烧产物和燃烧热平衡计算 (4) 1.1煤质分析 (4) 1.1.1、燃料的选用 (4) 1.1.2、成分分析 (5) 1.2燃料消耗量计算及热平衡 (5) 1.2.1、燃料计算: (6) 1.2.2、锅炉的有效输入热量及各项热损失 (8) 1.2.3、锅炉的热平衡 (11) 第二章炉膛设计 (12) 2.1炉膛结构设计 (12) 2.1.1、炉膛结构设计(带前屏过热器): (12) 2.1.2、水冷壁的设计 (17) 2.2燃烧器的结构设计 (18) 2.2.1、燃烧器的设计 (19) 2.2.2、燃烧器结构尺寸计算 (19) 2.3炉膛和前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 (22) 2.3.1、炉膛结构尺寸计算 (22) 2.3.2、前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 (26) 第三章炉膛及后屏热力计算 (28) 3.1炉膛热力计算 (28) 3.1.1、炉膛的热力计算 (28) 3.2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 (35) 3.2.1、后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 (36) 3.2.2、后屏过热器的热力计算 (38)

电厂工程锅炉技术规范书

江苏德龙镍业印尼自备电厂工程10×240t/h高温高压自然 循环煤粉锅炉 技 术 规 范 书 买方:德龙镍业有限责任公司 卖方:锅炉厂 总承包单位: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14年12月

1 总则2 2 工程概况3 3 设计、运行条件与环境条件3 4 技术要求8 5 监造(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36 6设计与供货界限及接口规则37 7 清洁、油漆、保温、包装、装卸、运输与储存39 8 设备技术数据40 附件1 供货范围50 附件2 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59 附件3 设备监造(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63 附件4 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67 附件5 大(部)件情况70 附件6 设备交货进度表71

1.1本锅炉技术规范书适用印尼肯达里10×240t/h煤粉锅炉设备及其配套系统,它包括锅炉及配套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制造、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未对一切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提供一套满足技术协议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并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要求。 1.3卖方对燃煤锅炉的整套系统和设备(包括附属系统与设备、附件等)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制造商详见供货及分包附件。如有改变,必须事先征得买方的认可和同意,否则买方有权拒绝收货。卖方提供的设备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全新产品。 1.4卖方的工作范围包括招标范围内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包装、运输,以及安装、调试和开车指导、并配合开工方案优化工作等。 1.5本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若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6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按本规范要求,卖方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买方,由买方和设计方确认。 1.7卖方的所有设计文件满足本工程统一规定的要求。 1.8合同签订后,分包(或对外采购)的主要产品制造商需征得买方的认可。对于卖方配套的控制装置、仪表设备,卖方将考虑和提供与DCS控制系统的接口并负责与DCS控制系统的协调配合,直至接口完备。 1.9买方有权参加分包、外购设备的招标和技术谈判,卖方和买方协商选择分包厂家,但技术上由卖方负责归口协调。卖方变更或增加外购件供应商,或者在本技术协议中未明确的外购件供应商,需在采购前一个月报买方确认同意。 1.10在签订合同之后,买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等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在设备投料生产前,卖方将在设计上给予修改。具体项目由买方与卖方共同商定。 1.11所有本技术协议未能涉及的技术内容和在执行技术协议过程中有问题需要变动时,必须由三方共同协商解决,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作为本技术协议的补充部分。 1.12本工程暂不考虑采用KKS编码,但买方保留卖方提供KKS编码的权利。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火力发电厂设计,提高火力发电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保障供电质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设计。其它电力工程设计,可以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规程所称火力发电厂是指以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或生物质等可燃性物料为燃料,在锅炉内控制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气,通过汽轮发电机装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厂。 第四条火力发电厂设计应当遵循合理配置、安全可靠、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经济适用的原则。 第五条火力发电厂应当与电力系统相配合,能够实现多种供电模式,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第六条火力发电厂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特点,设计并选用适当的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及技术。 第七条火力发电厂的设计应当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特别是环境、节能、安全、建设用地和市政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八条火力发电厂设计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格和经验,并应当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设计团队。 第二章火力发电厂区域选择和选址

第九条火力发电厂的选址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1)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别是环境保护、安全和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有足够宽广的用地以供建设,建设用地应当具备耕地、林地、荒地、草地等基本土地利用类型,并且应当满足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3)附近没有妨碍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污染源和噪声源; (4)交通运输条件良好,离市区、居民区较远,方便且不影响生态环境保护; (5)供水、排水及其他公用设施配套完善。 第十条火力发电厂区域的选择和选址应当根据下列因素综合考虑: (1)原料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条件; (2)电力市场需求的规模和长远前景; (3)电力系统网架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环保、节能和安全等方面的适应性; (5)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等因素。 第十一条火力发电厂选址时,应当对周边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和试验。 第十二条火力发电厂选址时应当立足长远规划和考虑可持续性,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火力发电厂一般规划 第十三条火力发电厂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设计防火、防盗、抗震、防雷、防爆等岁防系统和其他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四条火力发电厂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拟定科学的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加法和减法: - 掌握数的顺序排列和数的大小比较; - 熟练进行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 学会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乘法和除法: - 理解乘法是加法的反运算,除法是减法的反运算; - 掌握乘法表的前10个乘法口诀; - 学会用乘法和除法完成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 分数: - 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 学会将分数绘制成图形和判断大小; - 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4. 与时间相关的数学: - 学会阅读时间表和钟表,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换算; - 理解日程表和时间表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5. 二维几何图形: -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和性质; - 学会测量图形的边长、面积和周长; - 熟悉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6. 数据和图表: - 学会读取和理解简单的数据表和图表,如条形图和折线图; - 能够提取有关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 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如计算平均数。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续): 7. 位置与方向: - 熟悉常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 学会在地图或平面图上确定和描述位置; - 掌握简单的方向问题,如向左转、向右转等。 8. 量与单位: - 理解体积、重量、容量、长度等常用量和其单位的概念; - 学会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升换成毫升、米换成厘米等; - 学会用适当的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9. 逻辑推理与解决问题: - 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 理解逻辑推理和思维的基本原则,如排除法、归纳法等;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 数型与数规律: - 理解数的顺序和规律,掌握数型的判断;

生物质气化锅炉 标准

生物质气化锅炉标准 生物质气化锅炉是一种利用生物质作为燃料进行气化燃烧的锅炉 设备。它主要通过将生物质颗粒或颗粒状的材料(如木屑、麦秸等) 在高温和缺氧环境中进行气化反应,使其产生高质量的燃气,进而用 于供暖、发电或工业生产。生物质气化锅炉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 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的标准也非常重要。 首先,生物质气化锅炉的标准需要明确其设计要求。这些要求包 括炉膛结构、燃料供给系统、燃烧控制系统、热交换器和传热性能等 方面。例如,炉膛结构应有合理的布局和适当的尺寸,以确保燃料充 分燃烧和气体均匀混合。燃料供给系统应具备稳定和可靠的供给能力,满足生物质燃料的需要。燃烧控制系统应能对燃烧过程实现全自动或 半自动控制,以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热交换器和传热性能 则决定了锅炉的热能转换效率和综合性能。 其次,生物质气化锅炉的标准还需要规定其安全性要求。生物质 气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因此,锅炉在设计和运行上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确保废气排放

符合环境要求。此外,锅炉的高温和高压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爆装置、开展安全培训等。 对于生物质气化锅炉的性能测试标准也十分重要。这些标准主要 包括燃烧效率、热效率、燃料适应性和排放浓度等方面。例如,燃烧 效率是衡量锅炉燃烧质量的重要指标,需要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准确的 测定和评估。热效率则决定了锅炉能源利用的效果,需要标准化的测 试方法进行评估。此外,燃料适应性也是判断锅炉性能的重要因素, 标准需要考虑不同种类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的适用性和效果。排放浓度 是评估锅炉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指标,需要严格控制废气中有害物质的 浓度,并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最后,生物质气化锅炉的运行与维护也需要相关标准。这些标准 包括运行指导和维护操作的规程,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运行指导包括启动和停机程序、供暖和发电负荷调整的方法等。 维护操作包括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如清洗锅炉、更换零部件和修 理故障等。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生物质气化锅炉的运行和维护,提高锅炉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燃煤电厂锅炉燃料及燃烧分析

燃煤电厂锅炉燃料及燃烧分析 摘要:锅炉作为电厂三大主机之一,其运行调整对锅炉及整个运行系统的安全 稳定性和运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锅炉运行调整是实现电厂节能的重要 方式,通过运行调整可使锅炉处于高效运行工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本文将要 论述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提高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的燃烧效率,革新燃烧方式,降低资源消耗。 关键词:燃煤电厂;锅炉燃料;燃烧分析 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相对来说较为迅速,我国人口数量也在呈现增长。而在大量的人口之下,人均资源占有量出现严重降低。因此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只有合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才有可能促进资源实现合理利用,并能够开发出对人类有益的新能源。研究表明,锅炉燃烧 技术的引入,能够有效促进电厂锅炉的科学运用,电能利用率也持续提升。一方面能够充分 缓解资源短缺现象,另一方面利于节能减排,真正实现环保节能。所以通过进行深入探讨, 便于我们合理掌握电厂锅炉如何运行,充分了解燃料如何进行燃烧。 一、燃煤电厂锅炉的运行原理 锅炉是燃煤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是实现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燃料进入炉膛后与炉内 的空气发生剧烈的燃烧反应,实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同时生成大量的高温烟气, 高温烟气流经水冷壁、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再热器等受热面,将热量传递给受热面内 的工质,将受热面内的工质加热成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水蒸汽,高温高压的水蒸汽进入汽轮机 后推动叶轮旋转,将蒸汽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根据循环工质驱动 方式的不同,锅炉可以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混合循环锅炉等。 二、锅炉燃料概述及其特征分析 1、锅炉燃料 锅炉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换热器装置。根据能量来源不同,包括燃气燃煤燃油多种类型。所谓的燃煤锅炉,通常是指燃料为煤。煤通常位于炉膛进行燃烧,然后得以释放大量热量,释放的这些相应热量,能够实现将热媒水加热,使其能够达到所需实际温度,满足相关 压力要求。对于燃煤锅炉,燃料种类本身较为多样,包括了贫煤烟煤褐煤多种类型。对于燃 油锅炉,燃料同样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柴油或者重油。燃油锅炉可以用于加热水,也可以 用于进行采暖,或者进行洗浴等,对于燃气锅炉亦是如此。而燃气锅炉选用燃料,通常包括 液化石油气体,还包括天然气,以及页岩气和沼气。通常来说,对于我国多数火力发电厂, 为了经济利益更高,同时考虑到技术条件,一般是煤炭作为燃料。在煤炭中,氧碳氢氮硫元 素较多。在这其中,碳元素相对来说最多,能够占到50%以上。而碳氢硫这三种元素,均能 够实现充分燃烧。尤其如果在锅炉中进行适当通风或者引入氧气,更能够促进上述燃料燃烧。在锅炉中,燃烧出现的热量一般来自碳释放。 2、燃料燃烧的特性 燃料燃烧过程都包括“着火”及“燃烧”两个阶段。燃料只有达到着火温度才能稳定燃烧。当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气体燃料占整个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比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 着火燃烧,这一范围称为着火浓度范围或着火浓度极限。与碳的氧化反应速度、空气及燃烧 产物的扩散速度有关。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两个方面的条件:充足的氧气;可燃物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 通常气体燃料的燃烧方式有长焰燃烧,短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长焰燃烧也称为扩散式燃烧,燃气在烧嘴内完全不和空气混合,待喷出后靠扩散作用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火焰较长。短焰燃烧是指燃气在烧嘴内预先和部分空气混合,喷出后部分燃烧,而另一部分与二次空气 混合后继续燃烧,火焰较短。无焰燃烧是指燃气和空气在进烧嘴前或在烧嘴内完全混合,在 烧嘴内或喷出后,因燃烧迅速,几乎看不到火焰。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法有表面燃烧,蒸发燃烧,冒烟燃烧,分解燃烧等。表面燃烧是在几 乎不含有挥发份和易热分解组分而主要由碳组成的燃料中进行的,通常认为:碳分子和碳表 面上吸附的氧发生反应,其燃烧产物可能同时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还可能与碳

锅炉技术方案

锅炉技术方案 锅炉技术方案 1. 引言 锅炉技术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能源转化装置,广泛应用于发电、供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锅炉技术的发展使得能源利用更加高效和环保,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应用。 2. 锅炉原理 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热能,通过传热方式将水加热为蒸汽的设备。锅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炉膛、燃烧器、烟道、传热管和水循环系统等。 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通过烟道排出。同时,烟气通过传热管与水进行热交换,使得水温升高,最终蒸发成为蒸汽。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不同的用途中,如发电机组或供热系统。 3. 锅炉设计考虑因素 在设计锅炉技术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3.1 热效率 热效率是衡量锅炉性能的重要指标,它表示能源转化为有效热能的比例。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锅炉技术方案设计中,需要采用高效的燃烧器和传热管等设备,优化烟气和水的热交换过程。

3.2 燃料选择 燃料的选择对于锅炉的性能和运行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同的燃料具有不同的能量含量和燃烧特性。在选择燃料时,需要考虑燃料的供应可靠性、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3.3 安全性 锅炉是一个高温高压的设备,安全性是设计锅炉技术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材料、采用安全阀和温控装置等措施,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3.4 环境保护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锅炉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锅炉技术方案时,需要使用低排放的燃烧器和脱硫、脱硝等先进的脱硫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锅炉技术应用 锅炉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包括发电、供热、工业生产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4.1 发电 锅炉技术在火力发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将煤炭、天然气或油气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将水加热为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发电锅炉通常具有较高的功率和热效率要求。

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燃料及其燃烧分析

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燃料及其燃烧分析 火力发电厂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转化为蒸汽能量驱动汽轮机发电的设备。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燃料种类繁多,各有特点,而不同种类燃料的燃烧特性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就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燃料及其燃烧特性进行分析。 一、燃料种类及特点 1. 煤炭 煤炭是火力发电厂最常用的燃料之一,主要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煤炭具有储量丰富、热值高、稳定可靠等特点,是火力发电厂首选的燃料。但煤炭也存在着含硫量高、灰分多、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环境污染物的缺点,因此在燃烧时需要进行脱硫、脱硝等治理措施。 2. 燃油 燃油是一种常见的火力发电厂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石油馏分。燃油具有燃烧稳定、热值高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启动锅炉、调节负荷等场合。但燃油价格波动大、燃烧后产生大量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因此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燃油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具有热值高、含硫量低、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较少等优点,在火力发电厂中受到了广泛应用。天然气燃烧时不会产生固体废物,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受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价格波动大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主要由木材、秸秆、农作物秸杆等生物质废弃物制成,具有零排放、资源可再生等优点,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生物质能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不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而且可以缓解生物质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燃料。 二、燃烧过程及特点 1. 燃料燃烧的基本过程 燃料燃烧是指燃料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能的过程。燃料燃烧的基本过程可分为燃料的预热、燃烧释放热能和生成火焰三个阶段。在锅炉燃烧室内,燃

第三章 锅炉燃料及特性

第三章锅炉燃料及特性 第三章锅炉燃料及特性 锅炉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蒸汽热能的设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 费国,占世界煤产量的25%。我国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分布也广,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是煤,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能源消耗 仍是以煤为主。 煤种是锅炉设计的主要依据,煤种的特性会影响炉膛尺寸,燃烧设备和燃料制备系统、受热面大小和布置、烟气处理等等。不同的燃料性能要求配备不同的制粉系统、燃烧器结 构和炉膛及锅炉本体型式,随之采取不同的运行参数及操作要求。 燃料特性、锅炉结构和运行方式是影响锅炉性能的三个要素,而后两项的主要依据是 燃料特性,只有充分掌握燃料性能,采取相应的设计、运行措施,才能达到锅炉安全经济 运行的目的。 第一节煤的主要成分和特性 煤的组成及各种成分,一般按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两种方法来进行研究。元素分析只 能确定元素含量的质量百分比,它不能表明煤中所含的是何种化合物,因而也不能充分确 定煤的性质。但是,元素组成与其他特性相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煤的化学性质。元素分 析比较繁杂,电厂一般只作工业分析,它能了解煤在燃烧时的主要特性。 1. 煤的元素分 析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即煤的化学组成成分。 煤的成分包括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主要元素以及水 分(W)和灰分(A)。 煤的各种成分性质如下: 碳是煤中的主要可燃物质。通常各种煤的含碳量约占其可燃烧成分的50~90%。煤中的碳不是以单质状态存在,而是一部分与氢、氧、硫等结合成挥发性的复杂化合物,其余部 分为煤受热析出挥发性化合物后余下的那部分,即固定碳。煤中固定碳含量越高,越不容 易着火和燃尽。1kg碳完全燃烧可放出32866KJ的热量。 煤中的氢,一部分与氧结合,叫做化合氢,不能燃烧放热;另一部分在煤受热时会挥 发成氢气或各种碳氢化合物形成(CmHn)的气体,它们极易着火和燃烧。1kg氢完全燃烧 时约放出119743KJ的热量。

锅炉设备规范及简要特性

锅炉设备规范及简要特性 1设备慨述 我公司垃圾焚烧炉为无锡太湖锅炉有限公司与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设计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技术,它的主要功能为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并提供过热蒸汽发电。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具有燃烧效率高和污染物排放低的特点。循环流化床炉膛内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因此燃料适应性强,包括各种劣质燃料、城市生活垃圾等。由于流化床中强烈的物料湍流混合和循环,增加了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因此具有很高的燃烧效率。 焚烧炉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形状尺寸差异大、含有较多的大块不可燃物、水分高和热值低等特点,流化床采用常规风帽和定向风帽使布风均匀,可在流化床内产生大尺度的床料横向运动,提高垃圾在流化床内的扩散和混合,因此,对入炉垃圾除了将其中少量的大块建筑垃圾和金属物品等分拣出外,无需进行复杂的破碎和筛分等预处理工序。焚烧炉采用一定范围粒度的循环灰作为床料,在空气吹动作用下,循环灰在燃烧室下部翻腾运动,细颗粒吹离炉膛后被高温旋风分离器分离下来,由返料器送回炉内形成物料循环,从而提高焚烧炉悬浮空间的气固混合和传热传质速率。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低位热值一般在800~1500kcal/kg范围,由于热值低,焚烧炉炉膛内浇注料覆盖面积较多,受热面少,以保持炉膛在设计床温下运行;同时提高焚烧炉热风温度助燃。为满足

焚烧炉蒸发受热面的需要,在旋风筒出口布置了冷却室,冷却室由膜式水冷壁组成,并布有水冷蒸发屏,管内工质自然循环。 我公司焚烧炉主要有以下特点: 1)采用全膜式壁结构 焚烧炉炉膛采用了全膜式壁结构,密封性好,总体设计满足膨胀要求,焚烧炉的膨胀、密封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后墙水冷壁向前弯曲构成水冷布风板,与两侧墙组成水冷风室,为床下点火创造必要的条件。 2)垃圾种类适应性广 流化床炉采用大量循环灰作为热载体,蓄热性强,并用气流搅动燃料,床内温度均匀。燃料均匀充分加热、干燥,燃烧稳定性较好,可燃垃圾范围宽,特别适合焚烧我国热值低、水份高的城市生活垃圾,并且燃烬充分、减量化程度高,减容率可>90%,灰渣热灼减量小于3%。 3)不需复杂的预处理系统 采用独特的结构设计和配风技术,大块不可燃物排出能力强,无需在入炉焚烧前对垃圾进行复杂的预处理,节省大量分选设备的投资。这种系统简单,投资节省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特别适合我国数量众多的城市需要。 4)优异的环保性能 垃圾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内燃烧,处于均匀的高温和强烈的混合状态。焚烧炉运行温度在850~950℃范围,炉膛温度分布均匀。

有关火力发电厂的国标

有关火力发电厂的国标(部分) 返回 DL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439-1991(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5007-19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22-1993(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5053-1996(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T502-1992(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低浊度的测定方法 DL/T552-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 DL/T561-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火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DL/T567.1-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火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DL/T567.2-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入炉煤和入炉煤粉样品的采取方法 DL/T567.3-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飞灰和炉渣样品的采集 DL/T567.4-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入炉煤、入炉煤粉、飞灰和炉渣样品的制备DL/T567.5-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煤粉细度的测定 DL/T567.6-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 DL/T567.7-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灰及渣中硫的测定和燃煤可燃硫的计算 DL/T567.8-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燃油发热量的测定 DL/T567.9-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燃油元素分析 DL/T589-1996(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DL/T590-1996(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DL/T591-1996(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火电厂的燃料分析知识大全

火电厂的燃料分析知识大全~ 中国火力发电网热电论坛 目录 1 煤的组成及分析基准 (2) 1.1 煤的组成及分析项目 (2) 1.2 煤的分析基准 (4) 2 燃料试验的规定及样品采制 (6) 2.1 燃料试验的规定 (7) 2.2 动力燃料的采制 (11)

1 煤的组成及分析基准 1.1 煤的组成及分析项目 1)煤的组成 煤的成分组成分工业分析组成和元素分析组成。工业分析是在人为条件下,将分成几个不同的组成成分,从而判断其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性质,帮助人们粗略的认识煤的工艺性质的方法。该组成可给出煤中可燃成分和不可燃成分的含量。元素分析组成是用元素分析法得出煤的化学元素组成,并给出某些可燃元素得含量。灰份、挥发份和固定碳并非原来存在于煤中的原有形态,而是在高温下受热分解的产物。如灰份是煤在800℃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质。挥发份是指煤与空气隔绝,800℃下受热7min,其中有机质分解出的气态物质。而固定碳是残留下来的不挥发固体(称为

焦饼)此时灰份全部转入焦饼,把焦饼质量减去灰份质量则得出固定碳质量。所以水份、灰份、挥发份和固定碳的百分数相加应该等于100%。 应当指出,灰份、挥发份是煤在高温条件下的分解产物,煤中原有的矿物质发生了变化,结果使得灰份质量与原有矿物质的质量不同,其质量要小些。因此灰份含量和挥发份含量的叫法显然是不恰当的,应当作“灰份产率”和“挥发份产率”。 2)煤的分析项目 工业分析,工业分析的项目包括测定煤的水份(M)、灰份(A)、挥发份(V)和计算固定碳(FC)。其中水份代表煤中水份的含量,灰份代表矿物质的含量。从灰份、水份的数据可初步判断煤中有机质含量(有机质=100%-水份-灰份)。这项分析对煤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都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就是测定组成煤中有机物的碳、氢、氧、氮、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设计技术规定 DLGJ116-93 主编部门:电力工业部西南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施行日期:1994年1月1日 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总院 关于颁发DLGJ116-93《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的通知 电规发(1993)255号 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院委托西南电力设计院编制了《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现批准颁发DLGJ116—93《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自发行之日起施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如发现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我院。 1993年9月22日1 总则 1.0.1 本规定为实施《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热工自动化部分的补充和具体化。 1.0.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或扩建火力发电厂220~2000t/h燃煤粉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不适用于纯燃油、气和流化床式锅炉,也不包括防止锅炉内爆、液态排渣炉的防氢气爆炸等内容。 1.0.3 制粉系统的防爆只涉及与燃烧直接有关的部分,不完全包括制粉系统监控设计的内容。 1.0.4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宜采用通过审定的标准设计、典型设计和通用设计。 1.0.5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靠性高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经过试用和考验,鉴定合格后方可在设计中采用。 2 应用功能 2.0.1 完整的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下列功能: (1)锅炉炉膛吹扫及燃油泄漏试验; (2)锅炉点火; (3)锅炉火焰监视; (4)锅炉炉膛压力(正、负压)和灭火保护,以及主燃料跳闸; (5)燃烧器控制。 2.0.2 容量为220t/h及以上锅炉的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有炉膛吹扫功能;容量为1000t/h及以上锅炉还宜具有燃油泄漏试验功能。 2.0.3 容量为220t/h及以上锅炉的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有锅炉炉膛压力(正、负压)保护、锅炉火焰监视及灭火保护功能。 容量为670t/h及以下锅炉,可采用全炉膛火焰监视和灭火保护;容量为1000t/h 及以上的锅炉,宜采用基于单个燃烧器的火焰监视和灭火保护。 2.0.4 锅炉至少应具有“就地点火”功能;容量为670t/h及以上锅炉,还应具有

电站锅炉炉膛设计

1 引言 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1]。 1.1 锅炉简介及发展状况 1.1.1 锅炉简介 将其它热能转变成其它工质热能,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工质的设备称为锅炉。燃烧设备以提供良好的燃烧条件,以求能把燃料的化学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并其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2]。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又叫蒸汽发生器,常简称为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将固体燃料放在炉排上,进行火床燃烧的炉膛称为层燃炉,又称火床炉;将液体、气体或磨成粉状的固体燃料,喷入火室燃烧的炉膛称为室燃炉,又称火室炉;空气将煤粒托起使其呈沸腾状态燃烧,并适于燃烧劣质燃料的炉膛称为沸腾炉,又称流化床炉;利用空气流使煤粒高速旋转,并强烈火烧的圆筒形炉膛称为旋风炉[3]。 1.1.2 锅炉结构 锅炉整体的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锅炉中的炉膛、锅筒、燃烧器、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构成生产蒸汽的核心部分,称为锅炉本体。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3]。 锅炉中有汽水系统和煤烟系统两大部分。 (1)汽水系统 经过水处理设备软化处理符合质量要求的给水,由给水本送至省煤器,经预热器提高温度后进入上锅筒(上汽包)。上锅筒内的炉水,连续的沿着处在烟气温度较低区域的对流管束流入下锅筒(下汽包)。下锅筒内的炉水,一部分进入炉膛四周的水冷壁下集箱和水冷壁管;另一部分进入烟气温度较高的对流管束。由于高温作用,在水冷壁内受热汽化,汽化混合物上升至上集箱或上锅筒;进入烟气温度较高区域对流管束内的水也受热汽化,汽水混合物也上升进入上锅筒。再上过桶内汇集并净化的饱和蒸汽,经出气管进入过热器继续受热,提高温度和除去水分,成为过热蒸汽。最后过热蒸汽经出汽总管输送到使用地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