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七谏·怨思》原文译文简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39 KB
- 文档页数:2
【诗歌鉴赏】东方朔《七谏?谬谏》原文及翻译赏析东方朔《七谏?谬谏》原文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愿承间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之绳墨。
??杂於?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以直针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独便?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
鸡鹜满堂坛兮,?黾游乎华池。
要?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瓯登於明堂兮,周鼎潜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东方朔《七谏?谬谏》翻译待更新东方朔《七谏?谬谏》赏析《七谏?谬谏》是西汉辞赋家、文学家东方朔创作的一首辞赋。
《七哀诗》原文翻译及鉴赏《七哀诗》原文西京乱无象①,豺虎方遘患②。
复弃中国去③,委身适荆蛮④。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⑤。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⑥?”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⑦,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⑧,喟然伤心肝⑨。
《七哀诗》原文翻译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七哀诗》注释①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②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③中国:中原地区。
④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⑤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⑥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⑦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⑧《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
东方朔《七谏·沉江》原文|译文|赏析《七谏·沉江》为西汉辞赋家东方朔所作。
此辞先描述了屈原在投汨罗江前的痛苦挣扎;接着写了朝政的昏暗,以及屈原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无奈;最后向君王表白了自己的忠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谏·沉江》原文两汉:东方朔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译文及注释译文想那历史上的得失兴亡,看那群小误君祸国事桩桩。
尧与舜圣明仁义慈爱百姓,后世人常称颂永远不忘。
齐桓公用小人死后国乱,管仲耿介忠直美名传扬。
怨诗行曹植赏析怨诗行曹植赏析怨诗行出自两汉曹植的《七哀诗》,是诗人吟咏自己因失意而哀怨的诗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怨诗行曹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怨诗行作者:曹植朝代:魏晋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自云宕子妻。
夫行踰十载。
贱妾常独栖。
念君过于渴。
思君剧于饥。
君作高山柏。
妾为浊水泥。
北风行萧萧。
烈烈入吾耳。
心中念故人。
泪堕不能止。
浮沈各异路。
会合当何谐。
愿作东北风。
吹我入君怀。
君怀常不开。
贱妾当何依。
恩情中道绝。
流止任东西。
我欲竟此曲。
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
别后莫相忘。
译文明月照在高高的阁楼上,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
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请问那不住哀叹的是什么人呢?说是离乡外游,久久不归之人的妻子。
夫君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
夫君就像那路上飘忽不定的轻尘,为妻就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夫妇本是一体,如今地位不同了,什麼时候才能重会和好?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投入夫君的怀抱中!赏析这首《七哀诗》是诗人吟咏自己因失意而哀怨的诗歌。
元末明初的刘履在《选诗补叙》(卷二)中说:“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子建即曹植,文帝指曹丕。
此话概括了这首诗基本的思想内容。
曹植很有才华,也有政治野心,起初被其父曹操预定为接班人,但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将其外放,并严密监视。
诗人郁郁不得志,于是写作此诗以自鸣其怨。
确切地讲,这并非一首完全意义的咏月诗。
但是在我国传统诗歌里,月亮通常是引发相思、触动情感的一个典型意象,诗人们常常借助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创立意境。
此诗正是借月起兴,以一个怨妇的口吻,委婉曲折地表现自己遭受打击的悲凉境遇和抒发内心难以排遣的怨愤。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
《七谏·初放》原文及译文七谏·初放原文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涩兮,又无强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高山崔巍兮,流水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块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七谏·初放译文我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
性迟钝言语少拙嘴笨腮,又没有强势力在旁辅助。
我才智疏浅能力又薄弱,孤陋寡闻又见识无多。
只为利国利君多次进言,谁料想惹怒小人招来灾祸。
君王不察我进言是为国,终将我放逐到僻壤荒野。
心里暗思自己有无过失,实无一丝差错可改过。
群小拉帮结伙成朋党,君王渐被欺蒙受迷惑。
谗佞小人花言巧语在君前,忠良缄口不言声默默。
尧舜圣君已逝不及见,忠正良臣为谁尽忠尽节?高山巍巍峨峨耸立,江水浩荡永流不止。
叹自己年老死日将至,在荒野与禽兽相伴为侣。
孤独潦倒居无定所,举世皆混浊是非已颠倒,心中的`冤情向谁诉?大雁天鹅全遭斥退,却把恶鸟鸱鸮当宠物。
橘柚佳树被砍伐,却一排排栽植苦桃恶木。
可叹那婆娑修美的翠竹,却只能孤零零江边独处。
上面有繁茂的枝叶防露,下面有清凉的微风驱酷暑。
谁知道我与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实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从前的贤君无法追及,未来的英主难目睹。
悠悠的苍天啊高高在上,你为何不解除我的冤屈。
我怨恨君王你终不觉悟,我只有弃身荒野明心曲。
七谏两汉:东方朔初放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性迟钝言语少拙嘴笨腮,又没有强势力在旁辅助。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才智疏浅能力又薄弱,孤陋寡闻又见识无多。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只为利国利君多次进言,谁料想惹怒小人招来灾祸。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君王不察我进言是为国,终将我放逐到僻壤荒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心里暗思自己有无过失,实无一丝差错可改过。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群小拉帮结伙成朋党,君王渐被欺蒙受迷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谗佞小人花言巧语在君前,忠良缄口不言声默默。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尧舜圣君已逝不及见,忠正良臣为谁尽忠尽节?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高山巍巍峨峨耸立,江水浩荡永流不止。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叹自己年老死日将至,在荒野与禽兽相伴为侣。
塊兮鞠,当道宿,孤独潦倒居无定所,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举世皆混浊是非已颠倒,心中的冤情向谁诉?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大雁天鹅全遭斥退,却把恶鸟鸱鸮当宠物。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橘柚佳树被砍伐,却一排排栽植苦桃恶木。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可叹那婆娑修美的翠竹,却只能孤零零江边独处。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上面有繁茂的枝叶防露,下面有清凉的微风驱酷暑。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谁知道我与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实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从前的贤君无法追及,未来的英主难目睹。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悠悠的苍天啊高高在上,你为何不解除我的冤屈。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我怨恨君王你终不觉悟,我只有弃身荒野明心曲。
沉江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想那历史上的得失兴亡,看那群小误君祸国事桩桩。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尧与舜圣明仁义慈爱百姓,后世人常称颂永远不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齐桓公用小人死后国乱,管仲耿介忠直美名传扬。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东方朔《七谏·怨世》原文|译文|赏析《七谏·怨世》为西汉辞赋家东方朔所作。
《七谏》的第三篇。
此辞写屈原被放逐以后对楚国黑暗世道的怨愤。
作者罗列社会人事、花鸟禽兽、神仙传说等多种意象,细致描绘并沉重地抨击当时的局势。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谏·怨世》原文两汉:东方朔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译文及注释译文时人腐化没落难以评说,世俗毁誉高下相差太多。
清洁之士都被抛弃不用,贪浊之人得宠日益盛多。
凶禽恶鸟既已成群并进,黑鹤只能被迫敛翅退缩。
蓬艾受喜爱栽植床头,恶草马兰也随之繁茂婆娑。
他们抛弃白芷杜衡众香草,我叹世人不知芬芳为何。
大道曾经何等平直宽阔,如今杂草丛生危险坎坷。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时诏赐之食於前。
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
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假设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
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
著於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彊,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
今非然也。
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
居无几何,朔果病死。
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
②汙:亦作“污”,弄脏。
③论议:议事。
1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说:劝说B.宫殿之中可以避世全身全:保全C.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怀:揣在怀里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难1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读之二月乃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 人主闻之夫晋,何厌之有C. 其故何也其皆出于此乎D.相禽以兵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
哀命—楚国屈原《七谏》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①。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混浊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
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②。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③。
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④。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乎休息。
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⑤。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⑥。
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⑦。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⑧。
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⑨。
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⑩。
固时俗之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
念女媭之婵媛兮,涕泣流乎于悒。
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注释:①时命:时代和命运。
时命不合,即生不逢时。
②测:度量水的深浅。
这里是要投身水中,用自己的身体来度量水的深浅。
表示自绝于世。
③交乱:相互怨恨。
指君臣的关系。
侧身:戒备恐惧,不敢安身的意思。
④玄舍、幽门:都是指黑暗的居室。
比喻身被放逐,远离朝廷的困境。
穴:这里用作动词,隐居的意思。
⑤崭岩:山高而险峻的样子。
崭:一作“蜥”。
⑥素水:《章句》:“素水,白水也。
”清洁纯净的水。
蒙深:《楚辞补注》:“蒙深,一作漾漾。
”盛多的意思。
⑦离解:《楚辞补注》:“解,一作懈。
”懈怠。
形体离解,精疲力竭的意思。
罔两:罔,通“惘”。
《章句》:“罔两,无所据依貌也。
”舍:《章句》:“舍,止也。
”⑧椒兰:《章句》:“椒,子椒也。
兰,子兰也。
”这是楚国的两个佞臣。
不知路:《章句》:“言子椒子兰不肯反己,魂魄迷惑不知道路当如何也。
”⑨设行:犹言施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
灭没:指名和身的败裂。
⑩流亡:危亡。
过到:《补注》:“到,至也。
”过到,过错造成的。
瞀(mào)迷:《章句》:“瞀,闷也。
迷,惑也。
”瞀迷,心中烦乱迷茫。
私门:犹言权门。
指掌权的群小党人。
匠:《章句》:“匠,教也。
44两汉东方朔《七谏·自悲》赏析一君木子七谏·自悲两汉东方朔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闲兮,心沸热其若汤。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霑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闻南籓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评析《七谏.自悲》是东方朔创作的《七谏》组诗的第五首。
这首诗刻画了屈原放逐时的矛盾心理,再现了诗人悲剧性的巨人形象。
注释勤:一本作“苦”。
愁勤:忧国勤政也。
永思:长思,长念。
无决:没有决定,没有绝断。
没有听到君王召回的命令。
忽忽:匆匆。
颓:倒塌,水向下流。
卒:终。
卒意:终意。
复归:再次归朝也。
咸池:日浴之处,日落之处。
这里咸池是取日入之义,指万物暗昧之时。
生不逢时也。
被疾:被疾垢,有疾病也。
不间:不间断。
沸:沸腾。
汤:滚汤。
冰炭不并:有如水火不容也。
未央:未过中央,没有过半之意。
首丘:头对着山丘方向。
《楚辞》赏析讲义(第37讲:《七谏.谬谏》赏析)教学内容:《七谏.谬谏》赏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七谏.谬谏》的基本内容;赏析诗文;领会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七谏.谬谏》诗文解读和赏析。
《七谏.谬谏》诗文解读和赏析龙飞云天壮志立,虎啸山谷大风起。
怨恨灵修欠哲理,叹息鱼目充珠玑。
卞和抱璞悲哭泣,伯牙断琴盼子期。
鹿鸣求友缺托依,谬谏望复当骐骥。
《七谏.谬谏》是东方朔《七谏》的第七首作品,也是最后一首。
“谬谏“顾名思义,是对自己向君王上谏言的谦虚说法。
《谬谏》这首诗写屈原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积极用世的强烈愿望,诗中也渗进了东方朔自己求谏汉武帝的希望和抑郁失志的悲哀。
【原文】《七谏·谬谏》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①愿承间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②。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③。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④。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⑤。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⑥。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⑦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⑧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⑨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⑩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於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⑾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以直针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⑿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⒀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⒁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⒂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⒃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讬。
东方朔《答客难七谏》赏析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著名词赋家,幽默风趣且才华横溢,在政治方面也颇具天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东方朔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
答客难汉朝:东方朔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
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
东方朔《答客难七谏》赏析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著名词赋家,幽默风趣且才华横溢,在政治方面也颇具天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东方朔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
答客难汉朝:东方朔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
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
国学宝典《楚辞·七谏》:自悲《自悲》【原文】居愁勤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①。
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②。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③。
身被疾而不间兮,心沸热其若汤④。
冰炭不能够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⑤。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⑥?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沾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⑦。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⑧。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⑨。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⑩。
闻南藩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恩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以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注释】①勤:一本作“苦”。
②无决:没有听到君王召回的命令。
《章句》:“古者人臣三谏不从,待放三年,君命还则复,无则遂行也。
”颓:水向下流。
③咸池:《章句》:“咸池,天神也。
”《楚辞补注》:“《淮南》云:‘咸池者,水鱼之囿也。
注云,水鱼,天神。
’”④间:《楚辞补注》:“间,瘳也。
”瘳(chōu):病愈。
沸:一作“怫”。
《楚辞补注》:“怫,音费,忿貌。
”⑤俞:一作“愈”。
一云:新人愈近而日好。
⑥杳冥:原意是昏暗。
引申为暗中,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不让人知道。
⑦厌:《章句》:“厌,著也。
”施用。
此句意为把白玉做我的外表。
东方朔《七谏·怨思》原文|译文|简析
《七谏·怨世》为西汉辞赋家东方朔所作。
《七谏》的第三篇。
此辞写屈原被放逐以后对楚国黑暗世道的怨愤。
作者罗列社会人事、花鸟禽兽、神仙传说等多种意象,细致描绘并沉重地抨击当时的局势。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谏·怨思》原文
两汉:东方朔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贤良士常贫穷身处困境,廉正者身清白不被世容。
子胥规劝吴王未得好死,比干忠而剖心不得善终。
子推自割腿肉救治国君,恩德逐渐被忘怨恨加深。
行为清白却被诬为暗昧,荆棘杂聚如今已经成林。
香草江离抛于穷街陋巷,恶草蒺藜长在宫殿华堂。
贤臣受到排挤难见君主,佞人反受重用结党君旁。
猫头鹰成群飞一齐鸣叫,凤凰只能躲避高高飞翔。
我欲见君一谏而后远走,怎奈道路阻绝终不能往。
注释
①隐处:隐世。
有说'指处在困境中,没有被国君任用’。
廉方正:廉洁方又正直。
不容:不容于世。
②靡躯:死后找不到尸体。
靡:没有。
伍子胥死后尸体被抛入水
流冲走。
比干因忠谏被周幽王剜心剁为肉酱。
③子推:介子推。
据《左传》载:介子推,春秋时晋国贤臣,曾跟随晋文公在外流浪19年。
有一次途中粮尽,子推便割了自己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充饥。
回国后,晋文公却忘了他,后来想起,派人去找,他逃隐在绵山中不肯出来。
文公想烧山诱他出来,结果他抱木烧死。
饲君:给君王吃。
德日忘:恩德一天天忘记。
怨深:积怨深也。
④行:操行。
⑤江离:一种香草。
东厢:《章句》:“廧序之东为东厢。
”正屋两边的房屋叫厢房,东边的叫东厢。
这里是相对“穷巷”而言的,指好房屋。
⑥相朋:互相勾结。
相为朋党。
⑦枭鹗:猫头鹰。
夜行性鸟类为枭,鹰雕为鹗。
⑧一往:一往直前。
径逝:途径消逝。
壅绝:壅塞路绝。
简析
本篇是第四篇劝谏,紧接上篇《怨世》,是作者内心深处述说。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君王的忠诚,对蒙蔽君王的小人们的怒斥。
作者举出的子胥、比干、子推等例子,一方面诉说了忠诚不得善终,一方面表达出作者自身的处境。
这首诗排比罗列了大量历史事实,来说明国君重视人才,选贤授能的重要性,讽喻楚王忠奸不分,贤愚不辨,必然导致国家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