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细则指南修改介绍及申请专利需要注意的问题--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姜晖
- 格式:ppt
- 大小:951.00 KB
- 文档页数:9
药品专利申请程序及注意事项首先,药品专利申请的程序如下:1.创意提出:首先需要明确药品创新的理念或技术,然后编写专利申请书。
申请书应包括技术领域、背景、发明目的、创新点、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等内容。
2.申请递交:将申请书递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其他专利管理机构)。
递交时需缴纳一定的申请费用。
3.初步审查:知识产权局会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以判断是否满足专利申请的基本要求。
初审时可能会发现技术缺失或不满足专利保护要求的问题。
4.公布和实质审查:如果通过初步审查,申请将在公告期内进行公布。
此后,知识产权局会开展实质审查,对专利的可行性和原创性进行评估。
此阶段可能需要提交补充文件或对审查人员的意见进行解释。
5.专利授权:如果通过实质审查,知识产权局将颁发专利证书,授予申请人专利权益。
专利权益的期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所不同。
其次,药品专利申请的注意事项如下:1.技术创新:药品专利申请应具有技术创新性,即对现有技术有重大突破和改进。
申请时需明确药品的创新点,包括与已有技术的比较,以及药物技术或药物组合的实质性差异。
2.实质审查:药品专利申请会进行实质审查,因此在申请过程中应提供充分的技术信息和实验证据,以证明药品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该过程可能需要解释专利技术的优势和实际应用价值。
3.保密保护:在申请专利前,需要注意保护药品创新技术的机密性,以防止技术被他人非法使用或泄露。
在申请过程中,可以采取保密审查和保密协议等方式来保护技术的保密性。
4.专利检索:在申请之前,应进行相关药品专利的检索,以了解已有专利技术。
这有助于评估创新性和可行性,并避免重复申请现有技术。
5.国际申请:如果计划在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专利保护,可以考虑进行国际专利申请。
国际申请可以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来进行。
总结起来,药品专利申请是指针对创新性药品技术或药物组合的专利保护申请。
在申请过程中,需要关注创新性、保密保护、实质审查和国际申请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2019年《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日期】2019.10.30•【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2019年《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解读新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将于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为更好地引导专利申请和审查实践,现对本次指南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修改背景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的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专利审查指南》(下称《指南》)修改工作。
此次修改充分考虑了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回应了创新主体对审查规则和审查模式的新诉求,认真总结了审查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同时也对现行规定中的不清楚事项进行了澄清和优化,力图实现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
二、修改过程2017年底我局启动《指南》完善性修改工作。
在充分调研社会主体需求、总结审查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专利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4月4日至5月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收到意见后,经整理、归纳、分析和论证,对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并据此对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送审稿)》。
2019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决定》经审议通过,于2019年9月23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三二八号公告发布。
新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将于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三、修改内容(一)关于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相关内容的修改1.明确按审查意见提出再次分案申请的递交时间(第一部分第一章第5.1.1节(3))《指南》修改进一步明确按审查意见提出再次分案申请的递交时间应当以该存在单一性缺陷的分案申请为基础审核,并且进一步简化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手续,取消了提交审查员发出的指明了单一性缺陷的审查意见通知书或者分案通知书的复印件的要求。
修改解读现行《指南》规定申请人需要针对分案申请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再次提出的分案申请的递交时间仍应当根据原申请审核,但是因分案申请存在单一性的缺陷,申请人按照审查员的审查意见再次提出分案申请的情况除外。
涉及“化学产品医药用途”的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作者姓名:刘军政 谌侃 张芙婧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摘 要医药用途专利申请作为一类既重要又复杂的专利申请,其对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结合相关法规,从审查员的角度出发对该类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中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以期对该类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专利申请文件 撰写 医药用途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一、引言化学领域尤其是药学领域的专利申请呈现了日益增长的趋势,然而该领域存在着诸多特殊的问题。
化学产品的医药用途专利申请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领域的专利申请中占了相当的比例。
《专利审查指南2010》规定:化学产品的用途发明是基于发明产品新的性能,并利用此性能而作出的发明。
无论是新产品还是已知产品,其性能是产品本身所固有的,用途发明的本质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产品性能的应用。
因此,用途发明是一种方法发明,其权利要求属于方法类型。
发明的技术方案固然重要,然而,其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也应当引起申请人足够的重视。
许多发明由于申请文件撰写的缺陷导致其难以获得专利权,从而造成了申请人利益的损失。
针对涉及“化学产品医药用途”的专利申请,其经常出现的问题往往涉及《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第3款,第25条,第26条第3款、第4款等。
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介绍该类申请文件中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期避免由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不当从而造成无谓的损失。
二、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由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是记载发明及确定其保护范围的法律文件,且《专利法》第33条严格规定了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因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尤为重要。
笔者将分别对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撰写中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1.说明书的撰写1.1 实验数据的原始记载《专利审查指南2010》对化学产品用途的充分公开作了如下规定:对于化学产品用途发明,在说明书中应当记载所使用的化学产品、使用方法及所取得的效果,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该用途发明。
药品专利申请程序及注意事项一、药品专利申请程序1、申请前查询:对所申报的专利技术,通过对中国、欧美、日本等各大专利网站检索系统进行检索,确定技术的新颖性。
2、申请文件准备。
(2)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摘要、摘要附图(适用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各一式两份。
(3)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要求保护色彩的,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各一式两份。
提交图片的,两份均应为图片,提交照片的,两份均应为照片,不得将图片或照片混用。
3、受理专利申请的部门。
申请人申请专利时,可以将申请文件面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受理窗口或寄交“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收(以下简称专利局受理处),也可以面交到设在地方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代办处(以下简称专利局代办处)的受理窗口或寄交“专利局代办处”收。
目前在北京、沈阳、济南、长沙、成都、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郑州、天津、石家庄、哈尔滨、长春、昆明、贵阳、杭州、重庆、深圳、福州、南宁、乌鲁木齐、南昌、银川、合肥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代办处。
国防专利分局专门受理国防专利申请。
4、办理专利申请办理专利申请应当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并按规定缴纳费用。
专利申请必须采用纸件形式或者电子申请的形式办理。
不能用口头说明或者提供样品或模型的方法,来代替纸件或电子申请文件。
各种手续文件都应当按规定签章,签章应当与请求书中填写的姓名或者名称完全一致。
签章不得复印。
涉及权利转移的手续,应当有全体申请人签章,其他手续可以由申请人的代表人签章办理,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由专利代理机构签章办理。
办理手续要附具证明文件或者附件的,证明文件与附件应当使用原件或者副本,不得使用复印件。
如原件只有一份的,可以使用复印件,但同时需要附有公证机关出具的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的证明。
5、专利审批流程依据专利法,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审、公布、实审以及授权五个阶段。
专利法细则和指南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创新发展,完善专利法律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专利法细则和指南修改》(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专利申请、审查、授权、无效宣告等专利法律程序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
第三条:本细则的修订工作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涉及重大修订的事项应当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本细则的修订应当坚持“围绕发明创造服务创新发展”的原则,加强专利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维护专利制度的公平公正,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专利申请第五条: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保密申请,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关规定进行申请,同时应当提交相应的保密申请材料。
第六条: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优先权申请,申请人应当在优先权期限内提出书面声明,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关规定提交优先权申请文件。
第七条: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被引用文件,在审查中应当认真调查考虑,对于被引用文件的内容与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是否相符进行比对。
第八条: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临时保密申请,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书面声明,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关规定提交临时保密申请文件。
第九条: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申请,申请人应当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计划,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要求提交服务申请文件。
第三章:专利审查第十条: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的专利检索请求,申请人应当提供明确的检索范围和检索要求,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要求提交检索请求文件。
第十一条: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专利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的专利异议请求,对于已经受理的异议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处理,并依法作出终局决定。
《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修改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日期】2021.01.11•【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修改解读新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下称《指南》)定于2021年1月15日起施行。
为更好地引导专利申请和审查实践,现对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修改背景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对审查规则的诉求,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完善专利审查标准,为创新主体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充分调研社会主体需求、总结审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指南》全面修改工作。
二、修改过程2020年5月我局启动《指南》全面修改工作,此次修改涉及内容较多且在时间进度上有一定的层次性,因此分两批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第一批征求意见稿)》(涉及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于9月30日至11月15日面向社会发布,在收到相关意见后,经整理、归纳、分析和论证,采纳了合理意见,并据此对草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经审议后的修改内容于12月14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三九一号公告发布,并将于2021年1月15日起施行。
三?主要修改内容本次修改涉及《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主要对补交实验数据的审查标准、化合物新颖性的审查标准、化合物和生物领域创造性的审查标准进行了明确和完善。
(一)与补交实验数据有关的修改(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5节)本次修改旨在响应国内外创新主体呼吁,进一步明晰补交实验数据的审查标准。
一方面,将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决定》(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74号)相关修改内容移至第3.5.1节,作为补交实验数据的一般“审查原则”,并进一步明确了“对于申请日之后申请人为满足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等要求补交的实验数据,审查员应当予以审查”。
医药生物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与答复技巧医药生物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是专利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撰写和答复这类文件需要细致的工作和专业的技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撰写和答复医药生物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技巧,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
一、撰写医药生物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技巧1、确保发明的创新性:在撰写医药生物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时,首先要确保所申请的发明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这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技术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检索和分析,以确保发明的独创性和可行性。
2、清晰地描述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文件中要清晰地描述发明的技术特征,包括发明的构造、功能、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这需要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和描述方法,以确保专利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合理地设置权利要求:在权利要求部分要合理地设置权利要求,包括主权利要求和从权利要求,以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这需要对发明的技术特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归纳,以确定最合适的权利要求内容。
4、附图和摘要的撰写要点:在附图和摘要部分要注意突出发明的关键技术特征,同时还要合理地设置图示和图释内容,以便清晰地呈现发明的技术实质。
5、审查意见的回复要点:在回复审查意见时要认真地分析审查意见的内容,合理地进行技术解释和权利要求的修改,以尽可能地消除审查意见的质疑和疑惑。
二、答复医药生物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技巧1、及时回复审查意见:在收到审查意见后要及时进行回复,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完整的回复材料,以避免错过回复期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认真分析审查意见:在分析审查意见时要认真地分析每一条审查意见的内容,理解审查员的核心关切点,以便合理地进行技术解释和回复内容的设置。
3、合理地进行权利要求的修改:在回复审查意见时要合理地进行权利要求的修改,包括新增权利要求、删除权利要求和修改权利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以尽可能地消除审查意见的质疑和疑惑。
4、提供充分的技术解释和证据支持:在回复审查意见时要提供充分的技术解释和证据支持,以说明发明的独创性和实用性,以及符合专利法规定的要求。
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对照引言专利法是指控制专利制度的基本法律,从而确保发明人或创新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实需求和创新发展的要求,专利法的实施细则需要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
本文将对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改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修改点对专利制度的影响。
一、修改点对比根据新版专利法实施细则,我们对旧版与新版之间的修改点进行了对比。
下面是一些主要修改点的对照分析:1. 申请材料要求的修改对于专利申请材料的要求进行了一些调整。
旧版实施细则对申请材料的要求相对简单明了,但新版实施细则增加了一些细节性要求,如对申请发明专利的说明书要求更为详细,对摘要的格式和内容也做了调整。
2. 专利申请费用的修改专利申请费用在新版实施细则中得到了一些调整。
根据新版细则的规定,申请人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且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减免进行了具体的补充说明。
这样的修改旨在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的门槛,过滤掉一些低质量、无效的申请。
3. 专利审查程序的修改关于专利审查程序的修改主要体现在审查时间和审查程序上。
新版实施细则规定了更为具体的审查期限,对于审查程序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这样的修改旨在提高审查效率,并加强对于申请人权益的保护。
4. 发明人署名的修改旧版实施细则对于发明人署名的要求相对简洁。
而新版实施细则明确了署名的方式和要求,如要求发明单位在发明中发挥重要贡献的人员应被列为发明人。
这样的修改旨在进一步准确、完善地反映发明人的贡献。
二、修改点的影响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改点将对专利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下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1. 提高专利质量通过对专利申请材料和费用的要求进行调整,可以过滤掉一些低质量的专利申请。
这将使专利机构能够更好地处理更有前景和真实创新的申请,提高整体的专利质量。
2. 增强专利审查效率对于专利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间的明确规定,有助于提高审查效率。
申请人和专利机构均能更清晰地了解审查的时间节点和程序要求,减少审查缺漏,从而使得专利的审查能够更快速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