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原文去年的树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鸟儿必需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
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座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引入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去年的树》课文(优秀5篇)去年的树篇一10月27日去年的树盛新凤出示课件(一棵大树上停着一只小鸟)师:什么声音?生:鸟叫声师:一只小鸟坐在一棵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大树也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啊!围绕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一个人读,可以几个人读,也可以把小凳子搬到讲台边上读。
(生自由读,师巡回指导)师:读着读着,你想说点什么吗?你的感受,你的收获,你的疑问都可以说。
生: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生:题目为什么是《去年的树》,而不是《明年的树》?生paomian :去年的树是怎样的?师:这个问题你能答吗?(生答)生:去年的树到今年怎样了?师:你说呢?生:被伐木工人砍去,做成火柴了。
师:再然后呢?生:被小姑娘点着了。
师:你姓什么,真了不起,你们知道他有什么本领吗?他有能把书读薄的本领。
还有吗?生:这是一只候鸟。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生:书上告诉我们:“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树,飞到南方去。
”师:还有从哪儿看出来。
生:书上还说:“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鸟儿又回来找她的好朋友了。
”生:我有一个问题:树是植物,为什么用“他”?(略一思考,说:这是童话故事)生:我还知道树和鸟是好朋友?师: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生: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师:还从哪里看出来?生: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这就是盛老师课前给大家描述的画面。
大家读一读这和谐的画面。
(生齐读第一节)师:读得真好,让人觉得他们真是好朋友,再读一遍。
(生再读)师:还有吗?生:树被伐木工人砍去了,小鸟就找不到家了。
生:这树很可怜。
生:这只小鸟是一只说到做到的小鸟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读到的,还没找出来。
生:去年的树与今年的树有什么变化?师:我相信你会说(刚才的学生回答:化为了灯火)师:你来读一读(生读)师:你读得那么动情,老师读上读着也很感动,仿佛有种情感在心中萌动,一齐读。
《去年的树》课文《去年的树》课文篇一教材分析:《去年的树》是一篇人文情愫很浓的童话故事。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白描手法)然而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文中小鸟那种“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的行为。
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感情,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根据本文的特点,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既让学生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又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
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角色对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激趣、导入新课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动人的故事。
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课文内容一《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和树的真挚情谊。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鸟儿和一棵树,它们是好朋友。
鸟儿每天在树上唱歌,而树则静静地倾听。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决定飞到南方去避冬。
临行前,鸟儿承诺明年春天会回来继续唱歌给树听。
春天到来,鸟儿如期归来,然而树却消失了,只留下树根留在原地。
鸟儿开始寻找树,经过一系列的询问,最终得知树被伐木工人砍倒,制成火柴,运到了村子里。
在村子里,鸟儿找到了火柴,并在一盏煤油灯旁,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
唱完歌后,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然后飞走了。
这个故事描绘了鸟儿和树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鸟儿为了履行诺言,不畏艰难困苦,坚持寻找树的决心。
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界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去年的树》这篇课文讲述了小鸟和树之间的一段动人故事。
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小鸟天天坐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则天天听小鸟歌唱。
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小鸟要离开树,飞到南方过冬。
树对小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小鸟说:“好。
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第二年春天,当鸟儿从南方飞回来时,却发现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鸟儿向树根询问树的去向,树根告诉它树被伐木人用斧子砍倒,运到了山谷里的一个工厂。
鸟儿又飞到山谷里的工厂,发现大门紧闭,无法看到树的下落。
门回答说树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继续向村子里飞去,最终在一盏煤油灯旁找到了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告诉它,火柴已经用完,只剩下点燃的灯火还在亮着。
尽管此时树已经变成了火柴,但鸟儿仍然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这个故事赞扬了鸟儿信守承诺、珍惜朋友之间友谊的珍贵品质。
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利用的问题。
三《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了一只鸟儿和一棵树之间的故事。
《去年的树》读后感(精选15篇)《去年的树》读后感1这篇令人感动的童话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棵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冬天来了小鸟要去南方了,小鸟答应明年春天必须回来给树唱歌。
可等小鸟回来时树已经不见了。
鸟儿问了树根,问了大门,最后问了小女孩,但它最后明白的却是:树被做成火柴点燃了。
我想对鸟儿说:“鸟儿,你是个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小鸟。
你去年答应过树,今年回来给它唱,虽然树不见了,但你千辛万苦地去找它,你最后催染明白树的生命不长了,但你还是把去年唱过的歌唱给了灯火听。
从这篇童话中我明白了:我们要做一个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人,如果你答应了你的朋友一件事,你就要做到。
《去年的树》读后感2《去年的树》告诉我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文中讲了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听鸟儿唱。
一天天过去,冬天快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等到鸟儿再次回来之后,只看到了树根,它到处打听努力寻找那棵树,问过了大门、小女孩、最后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树。
虽然好朋友树化作了火柴,点燃了灯火,但是鸟儿不放弃,鸟儿盯着灯火看了许久,最后恋恋不舍的飞走了。
可见鸟儿的那种愿意信守诺言,珍惜友谊的那种品质,比什么都珍贵。
只要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去年的树》读后感3读了这篇__后,我被小鸟这种诚实的精神所感动。
__主要讲了:一只小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小鸟天天给树唱歌,树也为小鸟遮风挡雨。
冬天要到了,鸟儿要去南方过冬,小鸟说明年一定再给树唱歌。
春天来了,当鸟儿再来找树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根了。
小鸟问了很多人,飞过了很多地方,最后知道树变成了火柴,点燃了灯火。
小鸟给灯火唱了去年的歌,就飞走了。
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小鸟的守信,它把灯火看成了树的化身,给火唱完了歌才走。
作为人类,我们更要守信用。
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就是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下,诚实的说出了是自己砍掉了小松树,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去年的树》课文《去年的树》课文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挚的情谊。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2.体会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读了前面的两篇童话,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感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去年的树》。
这个故事更动人,相信你们一定喜欢。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词语。
3.思考:全文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哪儿给你的印象最深?三、汇报交流1.字形:“融化”的“融”,左下部“冂”里面是“羊”字少两横。
“伐”与“代”区别开。
2.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能读准确,句子是否能读通顺。
3.交流:全文主要写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
她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明年回来唱歌给树听。
可第二年鸟儿飞回时,树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鸟儿面对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四、默读,思考本文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请学生默读,思考:全文共写了几次对话,分别是谁与谁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四次。
分别是小鸟与树、树根、门先生、小姑娘。
内容分别是:①约定明年给树唱歌;②从树根那得知树被伐,拉到山谷;③从门那得知树被做成火柴卖到村子里;④从小姑娘那得知火柴用光,只剩火柴点燃的灯火。
五、分段读课文,读准读熟1.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可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音调动学生的情绪。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必要的。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近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初始,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并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
去年的树作文去年的树作文3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去年的树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去年的树作文篇1今天,我读了《去年的树》这篇文章,知道了鸟和树是好朋友,大树给鸟儿一个家,鸟儿天天给树唱歌,它们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
冬天就要来了,树和鸟相互约定,明年再见。
第二年春天,鸟来找树,可是树怎么也找不到了。
树已经被伐木工人砍倒了,做成了火柴,到最后火柴也用完了。
我想人们太不重视大自然了,乱砍乱伐,乱杀乱捕,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自然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使鸟儿无处安身,还会导至生态不平衡。
人们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人类!想想自己,有时看到树上有小鸟,就用石头去扔,看到美丽的花儿就要去摘,那是多么不应该。
爱护花草树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呼吁全世界的人们都要保护好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把我们的“地球妈妈”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同时也呼吁我们小学生要多种树、爱护树,保护动物,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使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空气更新鲜……!让鸟儿有个家,让我们也有个绿色的家园!去年的树作文篇2鸟儿飞走了,边飞边想:我可以和那个小女孩一块去找点过的火柴,给他歌唱。
于是,它又飞到小女孩的家。
鸟儿到了小女孩的家,对小女孩说:“小姑娘,你能帮助我找点过的火柴吗?”“可以。
”小女孩说。
不一会儿,小女孩把点过的火柴找到了,然后,鸟儿把动听的歌唱给火柴听。
突然,火柴笑了,是鸟儿的歌把变成火柴的树从死神的手里拉回来。
小鸟带着火柴到森林里。
把火柴放到原来的地方,天天给它歌唱。
突然,有一天,火柴不见了,只见一颗茂密的大树,大树感激地说:“鸟儿,我回来了,谢谢你!”鸟儿听了,欣喜万分。
鸟儿不知道火柴怎么变成大树,原来老天爷被鸟儿和树的友谊感动了,把大树变回来了。
伐木工厂还在砍树。
《去年的树》15篇《去年的树》15篇《去年的树》1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棵大树是一对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鸟儿必须飞回南方去过冬,鸟容许树第二年春天还会回来给树唱歌,鸟儿说完就飞走了。
春天又来了,当鸟儿飞回来的时候,发现树不见了,鸟儿一路打听来到了一个小姑娘家,小姑娘告诉他火柴燃烧的`灯火还在,于是小鸟在灯火旁边唱起了去年给树唱的那首歌。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友谊在人们的世界里是最伟大的。
《去年的树》2 今日,我读了篇文章《去年的树》。
它讲了一只小鸟和一棵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除了冬天,其他季节天天在一齐。
鸟儿为树唱歌,树让鸟儿坐在身上。
可是有一年鸟儿从南方过冬回来时,树不见了,于是鸟儿四处苦苦寻找她的朋友_树。
想再为它唱歌的'故事。
我看了以后,深深地被被鸟儿真情真意所感动,它们之间的友谊经过一天天的积累,已经变得难以忘却,都想为对方做些事情,并让对方愉快,假设我们的班级也像它们一样,那我们班就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为团体增光。
我们也要像鸟儿一样,做一个守信誉的人,对自我说过的话必需要做到。
《去年的树》3 读了第11课《去年的树》,我想对伐木工人们和鸟儿说:”伐木工人们,请你们以后不要乱砍伐树木,要保护树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可以说没有树就没有我们人类。
“我还对鸟儿说:”鸟儿,你为了实现诺言,历尽了千辛苦。
虽然最后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灯火但是你信守诺言,珍惜友谊,这一点很让我敬仰。
请你不要伤心,以后还有很多事情呀要做,不能为一点小事而苦恼。
我们相信伐木工人乱砍伐树木,会受到惩罚的`。
“《去年的树》4 一只得意的小鸟,对它的大树朋友,是那么的老实;一棵大树,给了小鸟温暖的家。
这么一对朋友,不幸却悄悄地降临了。
有一首歌叫《朋友》,有一种情叫“友谊”,还有一种爱叫“友爱”。
《去年的树》教案15篇《去年的树》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去年的树》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提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树,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今天啊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二、初读课文1、说一说实读课文应该注意些什么?标出自然段。
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
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三、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意境美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很屡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相关句子。
注意体会。
2、这么多地方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划下来。
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读〕3、请生读:〔生读3—5自然段〕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依依不舍的,树希望小鸟回来给它唱歌,小鸟也愿意回来给它唱歌。
〕师:请你也找一位好朋友读一读它们的对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分角色〕4、我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他们都还想让对方走〕师:是啊,它们难舍难分,你也找个好朋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再倒班男女生合作读这局部,把刚刚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6、它们难舍难分,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第一自然段〕“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怎样?〔很幸福〕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6、从小鸟与树朝夕相处,难舍难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7、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它们的珍贵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大班《去年的树》教案7篇教案的多样性设计可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只有根据实际教学进度编写的教案,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班《去年的树》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去年的树》教案篇1一、紧扣特点说教材?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到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
可是,第二年,当鸟儿飞回来找他的好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四处找寻,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
读罢此文,鸟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际,挥之不去。
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年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我把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重点词语,理解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揭示的道理。
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
二、据生依文说理念我把教学本课的理念概括为:目标明思路清晰,抓训练扎实有序。
学文本读悟相依,设问题紧扣主题,细打磨浑然一体,文与道两相统一。
教学中力求体现。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1、说教法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飞腾迭起写写练练。
这堂课主要想采用读悟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设置多种情景,用心灵去感受,设计教师范读、引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2、说学法(1)继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意的方法和能力。
(2)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
学习中,让学生用笔来思考。
用笔来思考,就是要求学生边读边用书面文字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
用笔来思考,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去年的树》教案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主题:童话故事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陈红敏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属拟人体童话,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共有四次对话,分别是鸟和树、树根、门先生以及小姑娘之间的对话。
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对话通俗易懂,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4、想象鸟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活动。
5、学完故事,对鸟、树、伐木人等说说心里话,并试着写下来。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书写四个生字,书写文中生词。
任务二:懂得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去年的树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完成
保护环境爱护树木
《幸福是什么》教案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主题:童话故事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陈红敏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篇童话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
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2) 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3) 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难点﹚
(4) 引导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
任务一:1、提高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任务二:2﹑学生会用自己的小手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
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
是“幸福是什么”。
(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
的字音.
读准六个生字,会复述课文内容。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
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
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完成目标一、二)
分角色尽情表演。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交流探究(一)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
些什么?
(二)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
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
到的。
)
(三)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
么?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
(四)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
中心思想是什么
体会三个儿子都为社会做了有益的事,
因而感到幸福。
环节四拓展延伸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体会幸福是----------
附: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
勤恳工作,对人有用;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