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等教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2009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0
(美方学校名称)与(中方学校名称)谅解备忘录美国(美方学校名称)与中国(中方学校名称)希望鼓励和加强双方在互利学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本着扩大合作、深化友谊、加强教育交流的意愿,双方签订本谅解备忘录。
本谅解备忘录基于以下目的:1. 在(美方学校名称)与(中方学校名称)间建立合作关系;2. 增加(美方学校名称)与(中方学校名称)学生学习彼此语言与文化的机会;以及3. 扩大双方教师及行政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备忘录下的合作与项目可涵盖双方共同认可的所有领域。
作为双方意愿的见证人,(美方学校名称)与(中方学校名称)主管领导于此签字。
_______年月日于省市,美利坚合众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中方签署人姓名)(美方签署人姓名)(中方签署人学校、职务)(美方签署人学校、职务)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BetweenSchool at(美方学校名称)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中方学校名称)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chool at (美方学校名称),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entity) and (中方学校名称),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entity), consider the encour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academic areas of mutual interest as desirable. Both sides wish to expand the basis for cooperation, friendship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entities. (美方学校名称) and (中方学校名称) have therefore, set forth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sires in this memorandum .The purpose of this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includes,1. Establish a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 between (美方学校名称) and (中方学校名称).2. Enhanc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in both (美方学校名称)and (中方学校名称)to learn each other’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nd3. Expand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educators and administrators of both entities.Collaborations and projects under this MOU may include any mutually acceptable areas represented within either of the two entities.As witness to their subscrip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sires, the appropriate authorities of (美方学校名称)and (中方学校名称)have hereunto set their hands. Dated this(日)day of (月), 20(年), and done in (城市), State/Province of (省市),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美方签署人姓名)(中方签署人姓名)(美方签署人学校、职务)(中方签署人学校、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文章属性•【缔约国】澳大利亚•【条约领域】文化教育•【公布日期】2007.10.31•【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澳大利亚堪培拉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于二○○二年十二月二日签署、并于二○○六年四月三日续签的《关于教育与培训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谅解备忘录”),双方应建立一种机制以促进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间的学生和专业人员的交流。
因此,双方就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宗旨本协议旨在促进中、澳两国对高等教育学位、学历的互认,以便于学生到对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继续学业。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将负责指定适当的机构,提供有关互认信息,并根据各自国家现有的法规和惯例提出具体建议,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中国政府承认的拥有学位授予权的所有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及研究机构、澳大利亚学历框架指定的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授予权的所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
双方尊重各自高等教育机构在招生时是否承认海外学历,学位资格的自主权。
第三条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历学位结构一、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
(一)学士学位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本科)的学生在完成四年的大学教育后,可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向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申请以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未能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人员,可进入成人高等学校学习或通过国家自学考试达到相应要求后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向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申请以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二)硕士学位学士学位获得者,可参加国家统一举行的考试进入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学习,经过2到3年的学习和研究,符合条件的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协议书甲方:中国(以下简称“甲方”)乙方:外国教育机构或组织(以下简称“乙方”)鉴于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就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办学事宜进行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合作目的双方通过合作办学,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外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二、合作内容1. 合作方式:双方可以共同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或者在现有高等教育机构中开展合作项目,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
2. 合作项目: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并在乙方所在国家进行招生和培养。
同时,双方可以开展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活动。
3. 招生规模: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招生规模和招生标准,确保培养质量。
4. 师资力量:双方可以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有效期为五年。
在协议期满前三个月,双方可以协商续签或者终止协议。
四、权利和义务1. 甲方有权享受乙方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乙方有权通过合作办学,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3. 双方有义务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办学顺利进行。
五、违约责任1. 任何一方未能履行本协议的约定,均应承担违约责任。
2. 因一方原因导致协议无法履行的,另一方有权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
六、争议解决1. 本协议的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仍应继续遵守协议,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争议扩大。
七、其他条款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并对双方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本协议的解释权归乙方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协议文章属性•【缔约国】新西兰•【条约领域】文化教育•【公布日期】2008.04.08•【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以下简称“双方”),回顾2002年12月9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新西兰教育部关于教育与培训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种机制,以促进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间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学历和学位的互认,就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协议宗旨一、本协议旨在促进中国和新西兰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对所授予的学历和学位的互认,以便学生到对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继续学业。
二、中国和新西兰学历学位结构介绍详见附件1和附件2。
第二条认可的教育机构一、本协议适用于中国政府承认的在授予学位时拥有学位授予权的所有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及研究机构,以及新西兰政府承认的在授予学位时拥有学位授予权的所有新西兰高等教育机构。
二、双方政府尊重和承认两国高等教育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决定接受留学申请和评估留学资格的自主权。
三、双方鼓励并支持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及研究机构与新西兰高等教育机构在课程学分互认方面开展合作。
第三条中国教育机构毕业生进入新西兰高等教育机构学习一、持有官方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者或者本科毕业证书者在满足新西兰学校具体录取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请攻读新西兰学士后文凭、研究生文凭或硕士学位。
二、持有官方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可以根据其学习经历和研究计划,在满足新西兰学校的具体录取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请攻读新西兰博士学位。
三、持有官方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颁发的研究生学历证书者,可以根据其学习经历和研究计划,在满足新西兰学校的具体录取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请攻读新西兰博士学位。
中英文合作备忘录MOU模版备注:1.此MOU是由我方起草,各条款相对公平,条款约束相对宽松。
适用于和外方的一般性合作备忘录签订。
2. 如涉及到更深一步的合作,需要添加双方的业绩承诺,时间进度和佣金支付等。
3. 中文备注方面都是由我方公司填写;英文备注由外方填写。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谅解备忘录BETWEEN______ COMPANY (我方公司)AND(“company name ”(外方公司))This MOU is entered by and between:- 本MOU由以下各方签署:(1)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我方公司名称), herein after ‘___’(abbreviation name),acompany incorporated under the company law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ose Principal Place of Business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ina (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的公司,注册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company name ”) a company incorporated under the company laws of ; herein after ‘___’(abbreviation name),whose Principal Place of Business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____),为_____(填写外国国名)成立的公司,注册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and are herein after jointly referred to as the “Parties”and “Party”shall refer to any one of them as the context may require.)(________和以下统一简称为各方,一方指其中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牙买加政府关于教育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文章属性•【缔约国】牙买加•【条约领域】文化教育•【公布日期】2005.06.20•【条约类别】谅解备忘录•【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牙买加政府关于教育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牙买加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以及在教育领域内的友好合作关系,在积极磋商的前提下,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谅解:第一条指导原则一、双方将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两国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根据本谅解备忘录所开展的任何活动应符合各自国家的法律和规定。
三、双方将尽最大努力确保本谅解备忘录的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实施。
第二条达成谅解的范围双方确认以下领域为本谅解备忘录有效期内合作的重点:一、专业技能培养;二、语言教学;三、高等教育机构合作。
第三条合作内容与形式一、大学(一)双方将推动提出申请的学生自费进入对方大学学习。
为此,有关方面将向有此愿望的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二)如果双方有可能提供在高等学校学习的奖学金,应该通过外交渠道通知对方,并且告知两国各自所应该承担的费用。
(三)接待方对派出方推荐的奖学金候选人的申请有最后的决定权。
二、语言教学(一)根据牙买加开展汉语教学的需要,中方将派遣汉语教师赴牙西印度大学莫纳校区教授汉语,同时提供以上活动所需的部分教学材料。
(二)双方将探讨在牙中学开设汉语课程的可能性。
三、机构合作(一)双方鼓励两国大学和其它教育机构之间开展交流合作,从事共同研究项目,举办研讨会,互换出版物和教育资料。
(二)双方支持两国大学校长互访。
(三)双方支持专家、教授、学者应邀或应聘到对方国家进行长期或短期教学、合作科研、出席学术会议或参加有关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
(四)双方鼓励教育科研人员互访并交流研究成果。
第四条执行与协调机构一、双方指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教育部和牙买加教育、青年与文化部作为本谅解备忘录的执行与协调机构。
解密《中美谅解备忘录》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月14日(北京时间1月15日),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与美国助理国务卿戈利?阿玛利女士在美国国务院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
(以下简称《中美谅解备忘录》)这份名称冗长的备忘录将有效阻止中国文物非法流入美国,切断文物走私重要的终端市场。
“这是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美国人民送给中国人民的一份厚礼”。
一位法律界人士如此评价。
文化遗产流失之厄文物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基因”。
鸦片战争以降,文物损毁和流失是中华民族百年磨难的缩影和见证。
因此,凡海外发生涉及中国文物之事,总能唤醒国人的历史悲情,这是圆明园十二大水法兽首交易一再招致中国民众反对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终结了文物流失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文物走私再度泛滥。
因没有一定规模的文物收藏市场,境内外文物存在着巨大的差价,经济欠发达地区5美元购得的文物,在国际市场能卖1万美元!巨大需求和巨额利润刺激、引发了遍及陕西、甘肃等25个省的大规模盗掘古墓葬、盗窃文物等犯罪活动,90年代初达到高潮。
数以十万计的古墓葬被盗挖,盗坑密布,遍地狼藉,青苗夷为平地。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就成万元户”的流行语反映了当时的状况。
90年代中期,田野石刻和寺庙文物又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从零脞数据的拼图中,能窥得文物犯罪之一斑。
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遭盗掘;1987年上半年,青海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座,抢走文物1万多件;1990年四川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某县在两三年时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
山西20个地市16个发生大规模盗墓活动,陕西、山西、河南竟成为海内外文物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
国家文物局统计,1990年至2000年文物被盗案件(不包含盗掘古墓葬、走私文物、倒卖文物等)454起,丢失文物4263件及1100余枚以上的古钱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一学校中英高中课程
合作项目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9.04.15
•【字号】京教函[2009]163号
•【施行日期】2009.04.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中等教育
正文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一学校中英高中课程合作项
目的批复
(京教函[2009]163号)
北京市十一学校:
你校《关于北京市十一学校中英高中课程合作项目的请示》(校请字[2008] 05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你校与英国拉夫堡学校合作举办中英高中课程合作项目。
该项目为中等学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计划内招生60人,2009年至2011年间可以招生三届,项目有效期至2013年7月31日。
学生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后可发给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该项目是你校配合高中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实验项目,应依法建立项目学籍管理制度并接受海淀区教委的属地管理。
该项目的学籍管理制度、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样本应报市教委及海淀区教委备案,并于每年3月底前向市教委及海淀区教委提交办学报告,内容包括招收学生、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质量、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
项目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要及时通过海淀区教委向市教委报告。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待教育部予以正式备案后发放。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五日。
中英文合作备忘录MOU模版备注:1.此MOU是由我方起草,各条款相对公平,条款约束相对宽松。
适用于和外方的一般性合作备忘录签订。
2. 如涉及到更深一步的合作,需要添加双方的业绩承诺,时间进度和佣金支付等。
3. 中文备注方面都是由我方公司填写;英文备注由外方填写。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谅解备忘录BETWEEN______ COMPANY (我方公司)AND(“company name ”(外方公司))This MOU is entered by and between:- 本MOU由以下各方签署:(1)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我方公司名称), herein after ‘___’(abbreviation name),acompany incorporated under the company law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ose Principal Place of Business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ina (填写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的公司,注册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company name ”) a company incorporated under the company laws of; herein after ‘___’(abbreviation name),whose Pr incipal Place of Business is 。
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____),为_____(填写外国国名)成立的公司,注册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and are herein after jointly referred to as the “Parties” and “Party” shall refer to any one of them as the context may require.)(________和以下统一简称为各方,一方指其中之一。
中国签定的国家间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和文凭的双边协议清单(截止2009年4月30日)签署日期国家和地区协议名称1983年12月16日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澳大利亚、中国、朝鲜、梵蒂冈、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尔代夫、蒙古、尼泊尔、菲律宾、韩国、俄罗斯、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20)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的地区公约1988年08月09日斯里兰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互相承认学位及其他教育证书相当的协定书1990年06月23日保加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文凭、学位和证书的协议1991年11月14日阿尔及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证书、学位和职称的协议1991年12月13日秘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学校的学位和学历证书的协定1992年11月17日毛里求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证书、学位和职称的协议1993年03月06日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高等院校及其科研机构颁发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文凭)及学位的协议1994年05月04日喀麦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喀麦隆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文凭、职称和学位证书的协议1995年06月26日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5年07月04日罗马尼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罗马尼亚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的协议1997年11月17日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高教部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7年12月02日匈牙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0月28日白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证书的协议2000年07月26日白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2月11日乌克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克兰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2月11日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2年04月09日德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2002年06月24日吉尔吉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3年02月23日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2003年09月30日法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和科研部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行政协议2003年10月24日澳大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2003年10月26日新西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新西兰教育部关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协议2004年07月11日中国香港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2004年10月17日奥地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2005年01月12日葡萄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5年05月30日荷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荷兰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及入学的协议2005年07月04日意大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2005年09月2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和文凭的合作协议2005年11月09日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安大略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5月30日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7月加拿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爱德华王子岛省)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10月07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关于相互承认高中后学历、促进学术、研究交流及学生交换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11月2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部长代表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由省长代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3月22日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4月加拿大(诺瓦斯科舍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诺瓦斯科舍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5月15日加拿大(艾伯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艾伯塔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8年加拿大(纽芬兰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纽芬兰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2月23日爱尔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爱尔兰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学历证书的协议2006年09月14日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瑞典王国政府关于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2006年12月20日哈萨克斯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协定2007年05月28日泰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泰王国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2007年09月25日丹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丹麦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2007年10月21日西班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西班牙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2008年5月27日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大韩民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关于高等教育领域学历学位互认谅解备忘录2008年11月18日古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古巴共和国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证书的互认协议》2009年4月30日越南《中越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
中英高等教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2009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及中国教育部有关代表与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事务大臣约翰〃丹能及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代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有关代表于2007年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部长级中英教育高层论坛。
2.双方确认此项合作旨在推动中英高教交流的不断发展,学习彼此的经验,进一步加强高教界的联系及战略合作,从而推动各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以往及现行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下的合作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代表英国)于1997年9月签署第一个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满意地注意到,两国在中英高等教育发展领域已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活动。
例如:∙中英高等教育管理国家政策研究项目使中英两国主要的高等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两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治理体系进行研究和对比;∙中英大学校长领导能力发展项目分别为中、英为35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提供了机会,通过了解对方的经验从而发展各自的领导能力;∙中英远程教育项目中共有9所英国高校及11所中国高校进行了合作。
合作的领域包括开发、评估课件和提供应用广泛的电子化教师培训模块和电子化辅导;∙大学科技园区合作项目为50余名中国科技园区的管理人员提供了培训课程,加强了两国大学科技园协会的关系;∙于2003年签署的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框架协议促进了双方的学生流动,同时也为英国院校和他们的中国同行寻求合作提供了机遇;∙中英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项目从2005年启动以来,已经为中国近100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到英国学习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4.十年间,双方共同举办的活动包括高层政策对话、研讨会、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学习考察、开展合作项目和试点项目,定期组织中英大学校长论坛。
这些活动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如科研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高教的管理和战略及执行规划、高等教育与企业的结合、管理与发展,以及网络合作等。
5.双方一致认为,到目前为止从已有合作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对双方的高教界及有关政府部门是非常宝贵的。
双方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双边合作。
未来的合作计划6.双方一致认为在中英教育高层论坛框架内开展的中英高等教育战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将共同努力,确保在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中英教育合作框架内巩固和加强未来的合作。
高等教育国家政策7.双方认可现行的中英高等教育管理国家政策研究项目的重要性,并重申希望两国高层决策者进行定期的对话和交流。
双方一致同意在政策层面就以下双方共同感兴趣的方面探讨新的合作:∙就业能力与创新精神∙高校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终身学习∙教育中间机构的职能就业能力与创新精神8.双方一致认同,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培养在社会中起积极作用的、能满足雇主需求、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
双方认识到,两国在以下领域均面临着挑战: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劳动力;课程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英方将支持至多5个项目,支持英国院校与中国院校开展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合作。
双方同意:∙在中国为两国政府和院校的就业指导相关人员举办论坛,以便他们交流想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
∙探索更多合作,并适时签署谅解备忘录。
高校领导能力项目9.双方同意:∙发展两国负责领导能力建设的机构间的双边合作;∙对现行项目进行评估,并寻求更多领导能力发展项目,以提高高校高级领导及高校内其他级别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10.双方一致认为于2003年签署的框架协议为学生出国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空间和机会。
双方认识到各自均有部分高等院校自身尚不具有学位授予权,但可与具有学位授予权的本国高校合作,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位课程。
对于此类证书的质量和可比性问题,双方已展开初步讨论,并将继续磋商。
保障和提高合作项目和课程的质量11.双方均认可质量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双方认识到两国有必要深化有关两国合作项目和课程的质量保证和提高的信息交流。
双方同意:∙开展两国负责质量保障机构的双边合作(英国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从定期的信息交流开始,探讨和研究合作质量标准,逐步确定和建立合作质量保障机制;∙针对提高质量以及优质教学寻求合作的领域中英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项目12.双方同意继续按照目前约定的名额,每年选送50名中国学生,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到英国学习。
双方同意在2008年扩展该项目,使英国来中国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的合适水平。
基于对两国将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举办奥运会的认识,两国部长同意扩展该奖学金项目的领域,为体育科学研究人员额外提供5个名额。
中英科技网络13.双方创建的中英科技网络项目为两国的博士后科学工作者提供探求科技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申请其他国家的或/和多国的研究经费。
该项目于2007年6月启动,双方将在下一届教育部长级磋商会议上对其进行评估。
学生的流动性14.双方一致认为在孩子和年轻人的学习体验中注入很强的国际成分是双方的共同责任。
此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获得在其他国家生活和工作的体验,了解对方的文化,更深入地理解全球化对两国的意义。
15.据估计,目前约有1400余名英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大约6万名中国学生正在英国求学。
英方的部长们特别希望能增加接受这种体验的英国学生的人数。
2007年,英方举办了第一期高等教育夏令营,为200名英国本科学生提供了到中国学习汉语和商务、参加文化活动的机会。
参加该项目的英国学生反响非常积极,希望能在2008年安排第二期夏令营。
同时,双方将在对等基础上探讨组织中国大学生暑期到英国访问的可能性。
中国毕业生实习项目16.双方同意在2007-08和2008-09年度,根据目前协议共同出资,每年为200名中国毕业生提供在英国的带薪实习机会。
双方同意于2008年扩展该项目,探讨为英国学生提供到中国实习机会的可能性。
中国研究和汉语教学17.双方一致认同,语言教学领域的合作对于中英两国在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领域开展合作、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深远影响。
双方同意:∙继续积极落实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英国教育技能部于2006年7月19日签署的《中英汉语教学合作研讨会谅解备忘录》各项内容;∙共同支持英国高校孔子学院的建设和运营。
成立中英指导委员会18.双方将各自指派成员成立指导委员会,并将通过外交渠道交换成员名单。
委员会的首要职能就是指导、推动、并监督本谅解备忘录所覆盖的合作项目的进程。
19.代表们一致认为,合作项目的参与及适当项目的管理应包括来自两国其他相关机构和院校的代表。
20.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双方将继续讨论,以发展和扩大项目范围。
双方将针对双方同意的未来合作计划,共同制定各项目详细的计划及时间表,落实项目资源,并定期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谅解备忘录于年月日在签署,一式两份,均用中英文写成。
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教育部代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周济约翰〃丹能部长创新、大学与技能事务大臣附录1 目前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下的具体活动和成果1、最近一次的中英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和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主席郝沃德〃纽毕爵士教授于2004年7月在北京签署。
2、双方注意到,在2004谅解备忘录背景下,双方所开展的活动包括:a.中英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共享双方在信息技术利用方面的经验,支持远程学习和弹性学习,并在选定的领域内开发和试用创新性的远程教育课件。
共有9所英国高校及11所中国高校进行了合作,合作的领域包括开发、评估和提供应用广泛的电子化教师培训模块和电子化辅导。
一本有关电子化远程教育以及中英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的专业论文集也已经出版。
该项目加深了双方对在线学习,尤其是教师培训的各种制约因素与各项投入的了解;加强了双方对彼此不同观点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此领域开展创新与变革的巨大潜力。
该项目由中国教育部、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及双方指定的高校共同实施。
b.中英大学校长领导能力发展项目:自2004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在三年内开展了三个阶段的活动。
迄今,该项目为35名英国大学的副校长和35名中国大学副校长提供了机会,通过了解对方的经验从而发展各自的领导能力。
该项目通过有计划的研讨、合作院校互访活动以及自主课题的研究,为两国高校建立合作网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该项目的实施单位包括英国文化协会、英国高等教育领导基金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并获得了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以及中英双方部分高校的支持。
c.中英高等教育管理国家政策研究项目:该项目使中英两国主要的高等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两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治理体系进行研究和对比。
该项目为期三年,于2005年启动。
项目覆盖了诸如就业能力,高校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终身学习以及教育中间机构的职能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领域。
该项目的牵头单位包括中国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以及英国文化协会。
d.科技园区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加强两国大学科技园协会的关系。
项目于2004年为50余名中国科技园区的管理人员提供了两次培训课程。
在2006年3月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和英国科技园协会共同签署了理解备忘录。
该项目得到了中国教育部、英国文化协会、英国科技园协会以及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的支持。
3、双方注意到有关高等教育的议题已经成为两国年度教育高层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4、2006年4月4日在伦敦召开第二届中英教育高层论坛时,举办了高等教育论坛。
英国高等教育及终身教育部长比尔〃拉默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及其带领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论坛,到会的还有来自英国各机构和英格兰大学的代表。
论题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以及中英两国高校与企业界关系的发展。
5、双方注意到,在中英教育高层论坛框架下进行了其它高等教育合作:a.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2003年2月由中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和英国教育副部长玛格丽特〃贺齐在北京签署了互认协议,以推动两国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的相互承认。
b.中英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项目。
2005年2月由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和英国教育副部长金〃郝沃斯签署了一份协议,建立名为中英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