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度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412.50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度调查课题组成员智欣耿松松本文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07-05三个年级为总体,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14个样本,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所得资料,对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导言(一)研究背景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际关系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学校人际关系、寝室人际关系是这个大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对于学生而言,校园人际关系和寝室人际关系是他们对于人际关系的一次最切实的尝试和理解,也是一次深入的学习和提高过程。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能否顺利地适应和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不仅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也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才,能否将来成功地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
宿舍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由于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大学生最易在其中袒露情怀,表现自我,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尤其是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的静夜,“卧谈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在寝室中寝室“卧谈会”是大学生寝室颇为流行的一种风气。
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主题多样性,格调的参差性等主体性特征。
那么,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二)文献综述目前对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1、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文本角度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
如毛小玲、李宏翰、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1 9 卷第7 期.2005;顾勇.《浅论大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88期.2007 ; 柳卉.《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浅析》.《中国科技信息》2 0 0 6 .3 。
大学生宿舍关系调查报告(通用3篇)大学生宿舍关系篇1一、调查背景和目的:宿舍是高校最小的群体单位,是大学生彼此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地方。
根据调查,大学生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集体宿舍里度过。
[1]宿舍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园地、信息获取的窗口、思想交流的渠道、娱乐的天地,成为大学生从家庭到高校再到社会的一个缓冲地带。
宿舍人际交往的氛围与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大学生人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宿舍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衡量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尤其是近年来因高校宿舍内部关系不和谐造成的众多不良事件,使得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建立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宿舍作为大学生彼此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地方对宿舍成员的作用十分重大。
正是由于宿舍关系对大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防灾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宿舍关系对防灾学子的宿舍关系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同时也会相应的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范围及研究方法:该项调查的调查对象为防灾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由于客观原因,未对大四同学进行调查)。
其中男女,文理科学生均包含。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三、调查内容: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的研究方向就是大学生的宿舍关系状况的好坏。
具体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前防灾科技学院大学生的宿舍关系存在哪些主要矛盾;第二,通过问卷的分析以及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宿舍关系的和睦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通过对往年的相关调查研究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对比出本校大学生于外校大学生的宿舍关系存在哪些异同之处,并且分析得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大学生宿舍关系调查报告(4篇)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大学生人际冲突在社会活动当中随处可见,利益的不同、熟悉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人际冲突的缘由。
在我校,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生,亲身经受后的深入思索分析发觉,女大学生的交往存在以下现象:第一,交往退缩与自我封闭。
一些女大学生在宿舍交往中退缩、自我封闭、不敢参加室友谈论的话题、不敢与室友辩论、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行为退缩、瞻前顾后。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也不敢据理力争,可怕得罪室友,或表现为悄悄忍受、退让,或外表孤傲、清高、难以接近而内心渴望交往等等。
其次,小团体交往。
在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中,时常存在“小团体”交往。
在这个小团体中,大家交往亲切,无话不谈,甚至可以共享最深层的隐秘,而另一些室友则被排解在这个团体之外,成为局外人。
甚至在一个女生宿舍内会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团体,在同一个小团体内大家亲切交往而不同团体间界限明确,没有交往或交往甚少。
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对策第一,社会方面。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对大学生简单受到不正确价值观和不正值竞争思想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固然,也包括宿舍关系。
鉴于此,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安康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层教育制度,营造一种社会的高尚素养道德气氛。
其次,家庭方面。
家庭教养对人的影响作用也是特别巨大的,因此,家长有必要在行为和认知上对自己的孩子进展引导,建立和谐、公平、民主的家庭关系,对孩子讲明原则与情感的区分,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早发觉问题,进展调整。
在入学前后,家长应依据自己已有的学问和阅历或社会各类媒体,对当代大学生进展正确的指导,对将来的大学生活尽可能具体地介绍,对怎样与人和谐相处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大学生渐渐在心理、生理上趋于成熟。
第三,自身方面。
作为女大学生,为更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生活环境,首先需做到与人交往,要真诚和坦诚;其次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高尚的素养和思想道德,建立健全宏大的人格,以此来提高自己对将来的适应力量。
高校女生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研究一、引言高校女生宿舍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对高校女生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现状并为改善宿舍环境和提升宿舍成员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我校某女生宿舍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与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状况等内容,采用5分制度进行评分。
三、调查结果1. 宿舍成员间的相互了解情况:在调查对象中,有60%的成员表示与其他宿舍成员不太了解,30%表示了解一些,只有10%的成员表示了解深入。
2. 宿舍成员间的沟通情况:有70%的成员表示与其他宿舍成员的沟通频率较低,仅在必要时进行沟通,30%的成员表示进行了一定的交流,但多以表面上的问候为主。
3. 宿舍成员间的信任程度:有50%的成员表示与其他宿舍成员没有建立起信任关系,30%的成员表示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但只有20%的成员表示与宿舍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较高。
4. 宿舍成员间的合作状况:有70%的成员表示与其他宿舍成员没有进行过合作,仅各自独立完成任务,30%的成员表示偶尔会合作完成一些任务,但没有形成长期的合作模式。
5. 宿舍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有60%的成员表示在宿舍生活中出现过矛盾和冲突,主要集中在卫生、噪音和个人物品使用等方面,40%的成员表示在宿舍生活中出现过一些小矛盾,但都能够通过谅解和妥协解决。
四、讨论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女生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不高,导致沟通频率低,信任程度不够,合作状况较差。
宿舍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虽然大部分可以通过谅解和妥协解决,但也表明了成员间的关系并不和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宿舍成员之间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彼此。
高校女生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宿舍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高校女生宿舍中,成员的人际关系状况对于整个宿舍的氛围和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探讨高校女生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状况,以期为改善宿舍生活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为了准确了解高校女生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状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高校女生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问卷,包括室友关系、交往情况、沟通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然后,我们在不同的高校女生宿舍中进行了访谈,主要采访了宿舍长、室友群体和单个室友,以了解不同角度的宿舍人际关系情况。
二、调查结果1. 室友关系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室友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据统计,超过70%的被调查室友表示和室友之间的关系良好,存在着相互尊重、帮助和理解。
也有约15%的室友表示存在一定的摩擦和矛盾,主要是因为个人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
2. 交往情况在宿舍成员之间的交往情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室友表示会和室友进行一定的交流和互动,例如共同学习、活动或者共同生活。
“能够有共同话题和兴趣,能够互相交流,对于提高人际关系有一定帮助”,一位受访室友表示。
但是也有约30%的室友表示比较自闭,不愿意和室友进行交流和互动,“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少。
大家各自为战,没有共同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一位受访室友反映。
3. 沟通方式在室友之间的沟通方式方面,约80%的室友表示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而通过社交媒体或者手机通话的沟通方式相对较少。
“面对面的沟通更加真实和直接,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情绪”,一位受访室友表示。
而反映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沟通的室友则表示,“通过社交媒体沟通可以更加灵活和方便,避免尴尬和冷场”。
三、分析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高校女生宿舍中,大部分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摩擦和矛盾。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报告(通用13篇)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篇1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场所,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
因此,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那些处在未形成良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于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则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
大学生寝室是学生最为集中,滞留时间最长的社区,是学生生活休息、思想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传递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阵地,但也是人际关系紧张的高危地带和主要矛盾的集散地。
成都高校调查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有60%的学生认为寝室里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33%的学生认为寝室里的室友不能互相关心、相处不融洽。
现阶段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有以下几种表现:1、妒忌、猜疑等不良心理造成的关系紧张在大学里某些同学由于某方面比较突出,如外貌、能力、成绩等这类相对突显的同学常常成为学生中的焦点人物,如果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很容易引起同学的妒忌和猜疑,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另一种情况是,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种评奖评优以及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一些功利心较强或性格较敏感的学生有时也会因为无法分享利益而对别人获得利益耿耿于怀甚至产生妒忌心理,从而影响室友的和谐共处。
2、贫富差距产生的心理鸿沟和感情隔阂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家庭优越每月消费都在千元以上而有些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
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得这两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存在很大的差异,经常会在一些观点上产生摩擦。
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往往有一种优越感,有时表现得比较自我而家庭贫困的同学内心又比较容易自卑敏感因此宿舍里这两类人很容易形成敌对的战线。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调查显明当代大学生承受的精神压力及心理疾病隐患越来越严重。
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宿舍的人际关系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原因调查中发现:(1)理想与现实冲突;(2)学习困难;(3)人际交往障碍;为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三个主要原因,其中,“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宿舍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最活跃、最宽松的场所,也是信息沟通最不手拘束的渠道,大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想、情感的情雨表。
宿舍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除去睡眠时间,每天仍有4.95小时在宿舍中度过,其时间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居于首位。
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
由于宿舍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宿舍成员之间的行为品质、兴趣爱好得到充分暴露,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在所难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宿舍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室友间产生误会,直至爆发“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近年来,由于宿舍关系不和谐造成的如马家爵惨案,高校学生跳楼事件,使宿舍人际关系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那麽,目前大学生宿舍关系到底如何?又有那些因素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的程度如何?因此我们以文化小镇为研究典型,采用网络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大一至大四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
1.问题的提出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首次背井离乡的大学生来说,宿舍的意义不仅仅是个安身之所,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宿舍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尤其是注重交流方式与内容的选择。
高校女生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研究引言在大学生活中,宿舍是学生们的重要生活空间之一,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高校女生宿舍中,由于宿舍成员人数较多、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年龄相仿,人际关系的矛盾和问题常常会在这里显露出来。
对高校女生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改善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对象本次研究选择某高校女生宿舍的所有住宿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有10个宿舍,每个宿舍平均住宿人数为8人,总计8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沟通情况、冲突矛盾以及解决方式等。
问卷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友好、亲密、疏远、冷漠等各种关系的描述。
2. 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情况:包括交流频率、方式和内容等情况。
3. 宿舍成员之间的冲突矛盾:包括原因、频率和解决方式等情况。
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了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避免了题目过于抽象或不切实际的情况,使得调查结果更贴近实际。
三、调查结果1. 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比较友好和融洽的,有60%的学生表示与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好,30%的学生表示关系较好,只有10%的学生表示关系一般或不好。
2. 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情况良好,有80%的学生表示能够与宿舍成员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只有20%的学生表示沟通较差,其中主要是因为性格不合或者兴趣爱好不同造成的。
3. 宿舍成员之间的冲突矛盾: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宿舍成员之间的冲突频率并不高,70%的学生表示宿舍生活中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只有3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出现一些小的矛盾。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冲突矛盾时选择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逃避或者忍让。
四、分析与建议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女生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学生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度调查
课题组成员智欣耿松松
本文以安徽大学磬苑校区07-05三个年级为总体,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14个样本,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所得资料,对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际关系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学校人际关系、寝室人际关系是这个大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对于学生而言,校园人际关系和寝室人际关系是他们对于人际关系的一次最切实的尝试和理解,也是一次深入的学习和提高过程。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能否顺利地适应和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不仅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也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才,能否将来成功地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
宿舍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由于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大学生最易在其中袒露情怀,表现自我,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尤其是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的静夜,“卧谈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在寝室中寝室“卧谈会”是大学生寝室颇为流行的一种风气。
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主题多样性,格调的参差性等主体性特征。
那么,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
(二)文献综述目前对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1、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文本角度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
如毛小玲、李宏翰、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1 9 卷第7 期.2005;顾勇.《浅论大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88期.2007 ; 柳卉.《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浅析》.《中国科技信息》2 0 0 6 .3 。
2、对大学寝室人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
宋岩松《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鞍山科技大学学报》第29 卷第 2 期.2006 .4;杨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以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为分析案》.池州师专学报第19卷第6期.2005. 12。
对寝室卧谈进行研究的文献多重描述和分析,很少进行实证研究。
如:漆小平对寝室卧谈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解析了其原因及作用(《浅析宿舍卧谈会》.《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4)。
朱磊从社会学相关理论分析大学寝室卧谈及其功能。
《解读大学生的寝室卧谈会》.《社会》2003.10。
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三)我们的研究我们的研究正是针对目前文献中缺乏对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实证分析的缺乏而进行的。
我们力图通过对安徽大学磬苑校区07-05三个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对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与讨论。
本次研究所要进行操作化的两个定义是寝室卧谈和寝室人际关系。
对于寝室卧谈,采用
“公共领域”1的概念进行操作化。
设定了卧谈频率、卧谈中的自我暴露程度、卧谈效果、卧谈中的个人参与以及卧谈中是否谈感兴趣话题这五个指标。
对于寝室人际关系,采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进行操作化。
设定了在寝室中各成员是否愿意分享各自爱吃的东西、意见是否被尊重、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努力程度以及寝室的吸引力四个指标。
背景变量设为性别、年级、专业(文理)、居住地。
最后我们在通过问卷搜集相关资料,对两个变量中的指标附以相应的指数进行分析。
并对背景变量对两个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二、资料和方法
考虑到安徽大学04学生即将毕业,且有一部分已经不在学校,我们将研究的总体定为安徽大学磬苑校区05、06、07级全体全日制本科学生,抽样单位定为05、06、07级单个学生。
样本框定为安徽大学磬苑校区05、06、07级所有寝室。
为了避免问卷回收率不足带来的影响,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抽取三个年级所有寝室中的每一层的尾号是10(从随机数表中抽取)的寝室,再将问卷发放到被抽取寝室。
抽取样本的规模如下:
抽样做好后,由调查员耿松松、智欣分别到男女生寝室楼发放自填式问卷。
资料搜集完毕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当涉及到指标的指数相加时则采用Excel软件进行。
问卷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
(一)背景变量与对寝室卧谈得分的一元方差分析如下:
1“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社会生活的领域,在那里人们可以提出有关公众利益的事务;在那里人们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论而不必求助于传统习惯、教条以及强制力;在那里人们可以通过理智的辩论来解决观点的分歧。
”
2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中可以看出,所有背景变量与卧谈的P值均大于0.05。
从而,背景变量对寝室卧谈有影响的假设无法成立。
(二)背景变量与对寝室卧谈得分的一元方差分析
可见背景变量与卧谈的P值均大于0.05,背景变量对寝室人际关系有影响的假设无法成立。
(三)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如下
可见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是0.601,相关性较大。
(四)进而,对两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由此,两者之间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示为Y=0.44X+22.92(y为寝室人际关系,x为寝室卧谈状况)。
寝室卧谈与寝室人际关系的分成正相关的关系。
寝室卧谈的得分每增加0.44分,寝室人际关系的得分就相应增加1分。
四讨论
背景变量(性别、年纪、专业(文理)、居住地)对寝室卧谈和寝室人际关系得分均无无影响。
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的抽样问题,样本过小并且很难保证每个背景变量都得到合理的样本规模。
另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的问题不合理,不能够很好的反应出背景变量和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寝室卧谈状况和寝室人际关系呈正相关,其关系可以表示为:
Y=0.44X+22.92
(y为寝室人际关系,x为寝室卧谈状况)
得出上述结论并不为奇,因为卧谈本身就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卧谈可以满足寝室成员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一,卧谈可以推进寝室成员之间的信任,进而增强其安全感。
卧谈中人们的互动形式更多的是言语,看不到对方的表情,没有旁人的眼光,交流变得比白天更加无拘无束,可以“抛面子、纪律、规范于九霄云外,他们释放着‘前台’表演的压抑,留给自己完全的冲动、自然、真实和人性。
”3因此,他们的谈话比平时更具真诚性。
多频次的卧谈会有助于其信任感的建立。
二,卧谈会满足寝室成员之间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白日里,许多话题不可谈,但在卧谈时却可以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寝室成员之间就有可能形成特定的卧谈结构,比如有必谈的几个话题,有寝室特定的秘语等。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归属感,寝室就会越来越像家一样,又会满足其爱与被爱的需要。
三、卧谈会满足其受尊重的需要。
在寝室里,如果卧谈遵守“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规则,允许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言论。
这就会形成一种遵守民主的习惯,在做其它事时每个成员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
二,卧谈会满足寝室成员之间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寝室很容易被当作一个“公共领域”。
在这里,寝室成员的“个性越来越自由,对传统、制度和社会化进程变得越来越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
”4在这里他们完全是为自己的理想而谈,在谈论中他们强烈的感受着自我的主体性。
当然,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不少欠缺。
在问卷设计与发放上,由于学识能力有限,我们的变量的操作化无法得到更多的理论支撑。
我们的问卷设计设计仍欠合理,调查员的素质仍待提高,这从调查对象在问卷上的的漏填中可以看出来。
在抽样上,我们没有对所有寝室楼进行详细调查,以至于在桂圆一号抽到了了04级和研究生各一名,只能当废卷处理。
在数据分析阶段,由于问卷的缺损值不可避免得对结果的分析产生影响。
由于统计软件水平的限制,我们只有不停地请教老师,方知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由于自身研究水平限制,我们目前无法做实验研究以进一步探究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参考文献
朱磊.《解读大学生的寝室卧谈会》.《社会》[ J].2003.10.
(美)弗兰克〃 G〃戈布尔著.吕明、陈红雯等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
3朱磊.《解读大学生的寝室卧谈会》.《社会》[ J].2003.10.
4朱磊.《解读大学生的寝室卧谈会》.《社会》[ J].2003.10.
学》[ 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1
( 美 )J〃H〃特纳著.范伟达等译.《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
阮新帮.《批判诠释与知识重建》[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附录
随机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