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1-3章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7.50 KB
- 文档页数:75
教育传播学课件(前四章)教育传播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左明章教材:南国农,李运林. 教育传播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参考书:1.高蕴琦,林克诚等.教育传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讨论中国的教育近些年有了些什么变化?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学效果?关于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的重要性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方法:多听、多读、多思考、多讨论、多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对于传播的认识有多种观点:分享说;劝服、影响说;刺激反应说传播是籍着语言、文字和形象来传送或交换观念与知识。
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或情感。
传播是对一系列传递消息的记号所含取向的分享。
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共享信息,建立共同意识以及协调行动的关系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传播的简明定义:传播是传播者利用传播媒介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社会行为。
对这一定义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传播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即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体。
2、传播的基本内容是信息,信息与媒体不可分。
3、传播的基本性质是一种社会行为,并通过这一行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二、传播的类型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三、传播的功能拉斯威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一)监视环境(二)应付环境(三)传递遗产(一)沟通(二)协调(三)教育(四)娱乐第二节教育传播一、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育传播学讲义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必修课2.课程说明(1)是基于教育学和传播学而建立起来的学科(2)是研究传播学和教育学理论、原理、方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3)既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4)《教育传播学》利用传播学与教育科学的理论、运力、方法,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过程与规律,从而达到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掌握传播、教育传播等相关的概念、原理、理论以及在教学中应用;2.理解教育传播的过程与模式;3.理解教育传播的信息和符号;4.掌握教育传播的通道和媒体的基本含义和选择;5.理解教育传播的环境和效果,并能进行适切的运用和提高传播效果。
四、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0%+期末成绩*70%五、教材说明《教育传播学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传播学概述教学目标:1.理解传播、教育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概念;2.掌握传播的类型、发展阶段;3.阐述教育传播的起源、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教育传播构成的要素。
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传播概述推荐书目:《生活中的传播》:这是一本精彩的传播学入门教材,是传播领域的大学生和从业人员理解传播理论、人类传播行为,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钥匙。
《生活中的传播(第4版)》第一部分介绍了传播学的基础概念、分支、社会价值,并且分析和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传播现象;第二部分对各类传播活动的规律和技巧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作者简介编辑朱莉娅·伍德(Julia T.Wood),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人类学特聘教授和传播学教授。
她一直致力于传播学研究,撰写了大量有关人际交往中的传播以及性别、沟通和文化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