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机会研究——以广州市某区为个案
- 格式:pdf
- 大小:275.24 KB
- 文档页数:4
流动儿童教育案例分析流动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些流动人口中,有很多儿童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儿童往往面临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以一名流动儿童的案例为基础,探讨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和解决方法。
二、案例描述小王是一名九年级学生,来自农村,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
小王家庭居住在城市边缘的一个流动人口聚集区,该区域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小王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对小王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且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小王的学习和生活。
小王在学校表现平平,学习成绩一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小王无法参加课外辅导或特长培训,也无法购买足够的学习资料。
同时,小王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融入新环境、适应新文化的挑战,这使得他在学校中感到孤独和自卑。
三、问题分析根据小王的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流动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背景差异:流动儿童家庭大多经济条件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儿童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这导致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足够的支持。
2.教育资源不足:流动人口聚集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和课外辅导机构较少,无法满足流动儿童的学习需求。
此外,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流动家庭往往无法为孩子购买足够的学习资料和课外读物。
3.文化融入困难: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融入新环境、适应新文化的挑战。
这使得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感到孤独和自卑,难以与城市孩子平等地学习和交流。
4.教育缺失与不连续: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流动儿童往往面临转学、换校的问题。
这导致他们无法保持连续、稳定的学习环境,也难以与老师和同学建立长期、稳固的关系。
四、解决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1.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宣传和指导,提高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例如,开展家长培训、亲子阅读活动等,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王桃香(一)、个人资料毕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历:专科据最新的权威统计,广州全市流动人员已接近600万,几乎与户籍人口773.48万人相当。
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人口的极大扩容,给广州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隐患。
(广州日报7月6日报道)如此,如何管理好、服务好流动人员,让他们融入广州,认同广州,进而建设和谐广州,的确是一个问题。
[1]一、广州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一)外来人口分布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叫外来人口,把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叫暂住人口,二者合称流动人口。
在我市,外来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共79万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外来人口共有239万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2.15%。
外来人口较少的是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三个老城区和从化市,四区(县级市)共有外来人口24万人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5人口。
剩下的4区(县级市)外来人口占总数的20.35%。
外来人口占了流动人口的绝大多数,占全市流动人口的84%。
暂住人口规模较小,以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居多,共有暂住人口36万人,占暂住人口总数的57.58%。
流动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共有流动人口283万人,占全市流动人口总数的71.85%。
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流动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海珠区、芳村区、番禺区占半数以上,花都区、增城市再次之,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和从化市的比率最低,仅占户籍人口的百分之十几。
与常住人口比较,全市40%的人口来自流动人口。
[2](二)流动人口的构成1.性别构成流动人口中男性比例略高,性别比(男性/女性)为1.20。
省内男性比例高于省外男性比例。
三个旧城区、芳村区、花都区,省外男性相对较多,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增城市、从化市,省内男性相对较多,天河区省内、省外流动人口性比例较均衡。
除芳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外,暂住人口中的男性比例更高,说明男性的工作更不稳定。
一名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转变的个案分析摘要: 本文从个案分析入手, 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新生的弱势群体的心理转变进行探究。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心理转变;个案1 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经济结构被逐渐打破, 不同地域的劳工不断的流动, 形成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群。
在这个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连同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到当地的, 另外, 年轻一代有很大一批都在当地结婚生子。
对于许多有子女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 他们本身在离开家乡出外打工之后遇到了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子女教育问题更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于这些务工子女的教育, 有关部门是相当重视的,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子女已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但他们在当地所受到的不公平以及他人的偏见和歧视却不可避免。
同时, 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差。
因此,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就不可避免发生很多困难。
外来务工家庭大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都较低,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在和当地孩子优越的生活进行过对比之后,他们的孩子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自卑, 行为异常可能表现为攻击性强, 习惯性撒谎, 偷窃、逃学等具有非情感依赖的异常行为。
2 个案学生黄某, 男, 2012年进入我校就读初一。
年龄比班上学生都要大, 但是此时他却和他认为很“嫩”的小孩子一起坐在初一的课堂中, 并且在学习等各方面都比不过他们, 这对他的心理冲击力可想而知。
因此, 他在班级就表现为经常违纪犯规, 比如打架闹事, 欺负同学, 破坏公物等, 除此之外, 该生还有一个恶习, 就是爱和老师狡辩甚至顶嘴。
作为班主任, 我多次教育, 但收效甚微。
后来, 我让他担任班级的“纪律监管员”, 主抓班级的纪律问题。
刚开始他有点不习惯, 甚至有点受宠若惊。
走马上任后颇有点“拿了鸡毛当令箭”的架势。
在他像骄傲的公鸡一样昂起头时, 我适时提醒他现在是一个小干部, 要以身作则, 不能像以前一样了。
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蔡旭东2013819024基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对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在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两者的概念,才能找准方向,但要我完整的解释什么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我是做不到的。
只能根据文献资料做一个简单粗浅的解释。
一、概念界定定性研究又叫质性研究,它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来对社会现象的质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社会现象发展过程及其特征的深入分析,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详细的考察,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定量研究又叫量化研究,它是指在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以及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比较分析根据阅读《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定性研究)与《关于长沙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定量研究)这两篇关于流动子女教育问题主题的文献,以及结合“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我主要谈一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方面的区别:(一)研究方法关于两者研究的基本方式。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这篇定性研究文章主要是采取了“文献研究”的方式。
通过对已有统计资料及相关教育文献的研究,如它开篇就例举了5篇对一个城市( 如上海市、厦门市) 或城市中的某一个区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总体状况的调查,也运用了一些文献中可以适用的数据来了解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教育的意向状况和民工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的情况,探讨文献研究中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根据现有资料来发现目前此领域的研究趋势,最终分析研究所得的资料提出自己对于今后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方向应深入和发展的几点意见。
整篇文章作者都只是做一些总结和阐述,来描述性地解释流动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及解释一些问题的理解。
2009年 第3期兰 州 学 刊No.3 2009 总第186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186 关于流动儿童社会支持问题的研究综述———基于社会学的视角李晚莲(湖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摘要] 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流动儿童社会支持问题进行了文献综合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学者从社会化、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社会分层与社会网络、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等角度研究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9)03-0131-03 [收稿日期] 2008-11-21 [作者简介]李晚莲,女,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社会学、城市社会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迁移空前频繁。
同时由于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经济条件的改善,连同众多复杂的农村与城市推拉力量的共同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由“单身迁移”转向“举家迁移”,由“临时的循环迁移”转向“事实”或“合法的永久性迁移”。
而在这种新的人口迁移结构性变化趋势下,有关农民工问题的谱系中,流动儿童的问题开始不断凸显出来。
虽然说流动儿童问题实际上是我国农民工问题的派生问题(张立忠,2007),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决流动儿童问题只能指望农民工问题的彻底消除,恰恰相反,农民工问题是一个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现象,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较长期的持续过程,而流动儿童的问题则显得更为迫切。
岁月不等人,提高流动儿童的城市生活幸福感,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不仅关系到上亿农民工的家庭利益,同时也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安定、社会进步的整体性利益。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来自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范式、视角和框架出发,研究流动儿童问题,形成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城市流动青少年的“差序性”流动与违法犯罪问题探析作者:毛越王韬博裴越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12期本期导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人口快速流动、经济急速发展的“陀螺式”高速运转的转型时期。
社会的液态化给我国传统的治理模式与社会工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不管在“前疫情”还是在“后疫情”阶段,流动性的核心特征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按下的“暂停键”而有根本变化。
长期而言,人口流动将进一步持续。
尽管某些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在减弱,但是在新一轮的都市圈和新基建计划的推动下,大部分居民仍将围绕着这些发展规划来选择就业与生活的区域。
大量的人口将跟随这些国家或地方的规划来调整自己的流动选择,但并不影响流动性本身的持续发展。
因应流动性的发展,流动社群(社区)将持续对传统的社会工作与治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将明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显著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社会工作者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也被提及。
故而,本期社会工作学人茶座将议题聚焦于流动性的社会工作介入与流动治理议题。
毛越、王韬博、裴越的《城市流动青少年的“差序性”流动与违法犯罪问题探析》一文指出,流动的青少年在“差序性”流动之中容易丧失其社会支持网络,逐步以“丧”的态度面对流动的生活,从而产生违法犯罪的越轨行为。
该文给予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群的启示是,社工应该提前介入过早进入“社会”的青少年在流动过程中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石柏林的《流动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新市民社区的困境分析》一文提出,在广佛同城化战略形塑的新市民社区中,社会工作实践因属地化管理和项目制运作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专业服务效能,强调需要流动社会工作与流动治理调整对流动社群的服务策略。
不同于“前疫情时期”的社群需求,胡小霞的《疫情下流动务工人员聚居社区服务的探索》一文展现了一个广州的草根非政府组织在疫情期间如何克服自身的生存困境,建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工作方式回应流动务工人员的需求,协助社区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一选择题1.《“老拐子”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A.个案研究 B.实验室研究 C.质的研究 D.量的研究2.关于文献综述,说法错误的是()A.是研究者在全面收集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需要撰写的文献B.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查阅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概括和评价C.应该分析该专题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D.是对文献资料涉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拼接3.关于操作性定义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研究者根据不同研究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给研究中的变量下操作性定义,但任何操作性定义都要依据概念的抽象定义B.一个变量只能有一个操作性定义C.所依据的抽象定义必须是合适的,被他人普遍承认的D.是一种规定,对需要定义大的变量的操作或特征确定具体内容4.教育研究的特征有()A.随意性 B.主观性 C.零散性 D.系统性5.使用观察法时,记录观察对象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的方法是()A.轶事记录法 B.日记记录法 C.频率计数图示法 D.清单法6.根据研究参与成员构成方式的不同,行动研究可分为合作模式、独立模式和()A.分享模式 B.支持模式 C.同质模式 D.单一模式7.访谈中倾听时,访谈者积极地与对方对话,与对方共同建构事物、概念等的意义,这种倾听的态度是()A.积极式的听 B.主观接受式的听C.意义建构式的听 D.主观判断式的听8.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
这样的实验通常称为()A.标准实验 B.准实验 C.双盲实验 D.实验室实验9.根据观察的目的,可分为探索型观察和()A.系统型观察 B.直接型观察 C.静态型观察 D.验证型观察10.就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而言,“调查不同年龄班幼儿所喜欢的游戏形式与内容有所不同”属于()A.现状调查 B.发展变化调查 C.关系调查 D.原因调查11.根据分组情况划分,实验设计可分为等组实验设计、轮组实验设计和()A.单组实验设计 B.多组实验设计 C.双组实验设计 D.成组实验设计12.在文献资料的检索中,检索到的文献不太全面系统,但比较新颖的方法是()A.顺查法 B.引文查找法 C.逆查法 D.追踪法13.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A.实验研究 B.行动研究 C.历史研究 D.调查研究14.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是()A.事件取样法 B.时间取样法 C.实况详录法 D.日记描述法15.就个案研究的类型而言,重点在于对儿童的既往心理发展过程的考察,探究导致现状的各种因素的是()A.追踪性个案研究 B.现状性个案研究C.回溯性个案研究 D.指导性个案研究16.在集体访谈中,访谈者应当避免的角色是()A.组织者 B.辅助者 C.协调者 D.权威者17.搜集到的资料相对便于统计处理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频率记录法 B.连续记录法 C.现代媒体记录法 D.符号记录法18.关于开放型和半开放型访谈的两种形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放型访谈中,访谈可根据情况随机应变B.半开放型访谈是受访谈者一定控制的访谈,访谈者根据自己研究设计提问题C.半开放型访谈不鼓励受访者参与D.如果与受访者不是很熟悉的话,我们在研究初期往往使用开放型访谈19.同一个行为出现在两个幼儿身上,一个是班上最受老师宠爱的“小公主”,另一个是时常让老师头疼的“淘气包”,老师在观察时很可能会作出不同的评价。
第32卷第5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32,No.5 2011年10月TSINGH UA JOU RNAL OF EDUCAT ION O ct.2011三代政策执行模式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解析彭虹斌(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由最初的自上而下研究模式,途经自下而上模式,发展到今天的多元化时期,相应的方法论经历了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等发展到当今的受惠于多元化的方法论,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关键词:政策执行研究;方法论中图分类号:G40-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11)05-0009-051986年,萨巴蒂尔指出,当代政策研究有两种途径: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经过两代政策研究,20世纪90年代,政策研究进入第三代。
对三代政策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基础进行探讨非常必要。
一、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政策研究集中于分析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试图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以解决诸多社会问题,政策研究的着重点在于政策制定,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制定好了科学的政策,就可以自动地完成执行任务。
但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联邦政府推行的诸多政策(含教育政策)执行效果欠佳,甚至执行失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由此,在最初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中,研究者的视角顺应政策制定的模式¹,从政策制定者出发,自上而下地考量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成效。
其基本看法是强调政策制定者的优越地位,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
º同时,受古典行政模式的影响,官僚体系、政治与行政分离、效率原则是此研究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命题强调:(1)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分离的、有界限的。
(2)由于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接受两者之间的任务界限,那么执行过程必然是在政策制定之后的连续过程上。
(3)决定政策执行的因素本质上是非政治性的与技术性的;执行者的责任为中立的、客观的、理性的与科学的形式。
城市居民社区工作服务需求及其模式探索——以广州为例谢建社【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governmental payment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focusing on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has also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local govern- ment. Since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demands for service are different, community social work services must be timely, targeted, orderly and effective, and satisfy the needs of each resident. By taking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we try to explore a new urban community work pattern consistent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 ic development, that is, a work pattern based on the street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depending on or- ganizations for community service, spreading throughout households, and reflect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也已经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