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课时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课时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3)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去掉“一个班级”)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一些。
(将“或许”移至“这样”后)C.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将“改进”改为“提高”)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
(删掉“使观众”)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仲裁酷似锐不可当屏息连声B.浩瀚娴熟白手起家如梦初醒C.咆哮紧绷一丝不苟眼花瞭乱D.新秀由衷从容不迫殚精碣虑3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shì)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换醒。
B.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áo)落,有了依靠。
C.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別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méng)发的叶予,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阴阴的波浪。
D.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yòu)惑着鼻子和嘴脣。
4 . 下列关于语法修辞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翻来翻去、刨根问底、不毛之地”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B.《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杞,周朝诸侯国。
《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
常见的敬辞类有“令、惠、垂、贤”等;常见的谦辞类有“家、愚、拙、散”等。
D.“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与“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苏州园林》课时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nxún) 丘壑.(hè) 镂.空(lòu)A.嶙峋..(líB.池沼.(zhǎo) 斟酌.(zhuó)檐.漏(yán)C.砖砌.(qiè)鉴.赏(jiàn) 轩榭.(xiè)D.蔷薇.(wēi) 称.心(chèn)重峦叠嶂.(zh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玲珑蔓延攀登盘屈嶙峋B.闲适睡莲映衬自出心材C.单调阅历奥密因地治宜D.工细摄影雷同俯仰生姿3.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题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下面的词语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A.配合布局层次映衬B.布局配合映衬层次C.映衬布局配合层次D.层次映衬布局配合(2)结合语境,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绘画方面的不足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②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③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④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A.①③②④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6.班级开展了“美丽苏州,文明你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苏州的三则材料,请你根据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19苏州园林》课时练一、基础精练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
作者________,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
其著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____________》等。
2.根据语境,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他战胜重.________重困难,终于举起了重.________量惊人的哑铃。
(2)据.________其他人说,他的生活过得比较拮据.________。
(3)瓜蔓.________长势很好,到处蔓.________延。
(4)墙角的qiáng________薇吝sè________地结出一个花蕾。
(5)两座lín________峋的山峰之间,有一个小水潭。
一群鱼在波光lín lín________的潭水中轻快地游着,阳光照在它们的lín________片上,银光闪闪。
3.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____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玩赏鉴赏欣赏观赏)(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_______而不仅是________。
(技术艺术)(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____画,不是________画。
(美术图案)4.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综合性学习。
近期,将有一批来自远方的老师来你校参观学习,请你做好接待工作。
(1)请画一张学校的参观示意图,届时呈现在校门口的黑板上或电子屏上。
学校参观示意图(2)请用说明性语言向来校的老师们推荐一个学校最有特色的景点(教学点)。
80个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一叶雕出一世界叶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叶子上雕刻。
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鉴.赏(jiàn)池沼.(zhào)轩榭.(xiè)着.眼(zhuó)B.回廊.(láng)对称.(chèng)宽敞.(chǎng)雷同.(léi)C.丘壑.(hè)依傍.(bàng)蔷.薇(qiáng)镂.空(lóu)D.砌.砖(qì)檐.漏(yán)庸.俗(yōng)芭.蕉(b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玲珑错落有至精雕细琢B.斟酌得天独厚姹紫嫣红C.栏杆惟妙惟肖独俱匠心D.嶙峋曲径通幽巧夺天公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位人大代表发言表示,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分类解决。
B.校园内布局合理、视野开阔,雄伟的教学大楼与绿树红花俯仰..生姿..、相映成趣。
C.雨后的黄山,浩瀚云海与朵朵雾浪在重峦叠峰....之间缓缓流动。
D.大雪把公园装点得更加娟秀有趣,雪片堆出的每个造型都是那样自出心裁....。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
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
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9 苏州园林一、根底知识1.给以下形近字注音、组词。
2.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适宜的成语。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法。
________〔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________〔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________〔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________〔1〕因地制宜〔2〕自出心载〔3〕别具匠心〔4〕重峦叠嶂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现在常用来指经过处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________。
〔3〕本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语言特点是________。
〔4〕常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1〕典范〔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总分简明朴实〔4〕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4.仔细观察下面这个有趣的表格,想一想其中数字的排列有何特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不超过30个字〕它的每一行、每一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纵横比较,寻找规律〕。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局部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似成心防止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第19课《苏州园林》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鉴赏宫殿雕啄(diāo)池沼(zh o)B.回郎玲珑嶙峋(xún)丘壑(hè)C.雷同倘若轩榭(xiè)镂空(lóu)D.庸俗藤萝斟酌(zhēn)蔓延(màn)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C.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雷同:该相同而不相同。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嶙峋:枯瘦的样子。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地要因地制宜,在确保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
B.这里是巨石的世界,无数巨石点缀在重峦叠嶂之中。
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及其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歪曲事实的论调。
D.桂花、樱花、海棠、茶花等30多个品种的成片花木在山间错落有致、俯仰生姿。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B.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
C.课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D.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解说:这句话标点正确。
B.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解说:句中的“萧索”是形容词。
C.参天大树苏州园林高尚情操宝贵意见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D.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19苏州园林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夯实基础园林按其发yuán①源地大致可分为:东亚古典园林、西亚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三大园林体系。
东亚古典园林,以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为代表,突自然与意境的创造,可游、可赏、可居,常用移天缩地和借出山水园林特色,讲究..景的手法,因地制宜....,自出心cái②裁。
西亚古典园林,重视植物和水法,一般以建筑围合庭院,面积不大,以水池为中心,十字形构图。
人工美和几何图案美,不太讲究园林西方古典园林,大多方正,均衡对称,追求..的自然性及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
xiūjiǎn③修剪过的花坛、喷泉水池和露天雕塑等,都体现鬼斧神工的人工创造,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讲究B.因地制宜C.追求D.鬼斧神工3.下列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B)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C.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常识积累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
有《叶圣陶文集》传世。
主题理解本文先说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先用了四个“讲究”来概括说明,再分别从布局、景物的处理、花木,乃至墙、廊、门、窗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文脉梳理名师点拨技术≠艺术“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苏州园林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轩(xiè)_____ (lòu)______空重峦叠(zhāng)______ 别(jù) 匠心2.上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表中,然后改正。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新裁,建筑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作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恣。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古代苏州的水乡情结。
爱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
假设:你家四周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舒适。
①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②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爱护好身边的小河,言语要委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课文,说说怡园全体设计上详细..体现了苏州园林哪两个特点。
怡园东西狭长,设计匠心独运。
东面以庭院建筑为主,西面就以池水为主。
在东西两部分景致两头,建有一道复廊,复廊墙壁饰有花窗,从花窗中看东西两面的园景,显得特殊幽邃曲折;怡园的面壁亭境况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亭子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二、浏览理解、分析。
(一)①游览者必定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留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假如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苏州园林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池沼.()嶙峋.()着.眼()琢.磨()丘壑.()镂.空()轩榭.()斟酌.()对称.()阑.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3.下列关联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但是只要就 B.尽管那么只有才C.如果那么只有才 D.如果但是只要就4.下列依次填写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2)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A.供给必需预告 B.供应必须预告C.供应必须预兆 D.供给必需预兆5.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zhǎo lín zhuó zhuó hè lòu xuān zhēn chèn lán2.D3.C (注意关联词语前后内容在表达上的区别。
)4.B5.(1)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
(2)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
(3)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
(4)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18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课时训练阅读下列段落,回答文后问题:(一)(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课时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琐屑(xuè)狼藉(jí)倔强(juè)秀颀(qí)
B.蔓延(màn)交卸(xiè)鄙视(bǐ)避邪(pì)
C.牛犊(dú)俯瞰(gàn)蹒跚(shān)遏制(è )
D.濒临(bīn)嫉妒(jí )石埠(bù)绿釉(yòu)
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毛病。
C.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这五部分在消息中都必不可少。
D.《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藉贯挑衅媲美一视同仁B.凋零萧瑟轩昂看风使舵
C.酬和裸露淳朴人情炼达D.滑翔拍板蓬篙沧海桑田
4 . 下列各项分析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浪费了三个小时”和“这趟飞机飞了三个小时”中的“三个小时”分别做宾语和补语。
B.志向远大、热烈鼓掌、愚公移山、勤劳简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歌声带入回忆”。
D.“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转折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人生如何快乐
①人,生来就是享受快乐的。
可是,人往往不快乐,甚至会感到痛苦。
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②读周作人的《上下身》,感到人快不快乐根本上缘于人对生活所取的基本目标取向。
一种认为生活的目的是欲求的最终实现;一种则认为生活的目的不是欲求之果,而是追求过程本身。
换一种说法,即生活的目的不是经验之果,而是经验本身。
③持第一种人生取向的,只对欲求实现的那一刻感兴趣,甚至把那一刻看作生活的全部。
待到欲求实现的那一刻,常常会听到人们快乐的感叹:“啊,这才叫生活!”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欲求实现前的那段生活,是被忽视的,是无所谓的,甚至是多余的。
然而,这段生活却正是最漫长的,躲也躲不开的,而且还需要浸以血汗,助以耐力的。
这甩也甩不掉的生活过程便惹人痛苦。
④持第二种人生态度的人,将生活视为整体,其过程是不可以随便选取一二的:既不能专为饮食而工作,又不能仅为工作而饮食;既不以为人可以终日睡觉或用茶酒代饭吃,又不把睡觉或饮酒喝茶作为可以轻视的事。
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割裂,都要认真对待,认真享受。
还是引周作人所举的旧例:一精通茶道的日本人,有一回去旅行。
每到驿站,必取出茶具,悠然地调起茶来自喝。
有人规劝他说,行旅中何必如此?他答得好:“行旅中难道不是生活么?”这种不割裂人生过程,每天都认真生活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
生活无过程,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人生的目的,所以最终的目标实现与否便无多少意义。
实现了,不会亢奋得失去理智;目的未果,也不会失落得终日昏沉,快乐伴随他整个人生。
⑤读哈兹里特《谈有学问的无知》,觉得获取人生快乐,还有一个技术性手段,便是求知。
一个人受时空的限制,视之无多,听之寥寥,生活在一个很狭窄的世界里。
狭窄的世界,造就狭隘的心胸,近视的眼力,脆弱的性情,造就囿于鸡毛蒜皮琐碎恒常的人。
而这种人,激情消顿,想象力萎缩,又能感受到多少快乐呢?便要求知,便要阅读。
⑥读书,是借别人的眼睛、耳朵,看自己所未见,听自己所未闻,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扩宽更大的感知空间。
人生经验和感知空间,是人想象力的培养基;而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有激情的人,激情,正是快乐之源。
具体地说,读书读得多的人,起码是不自以为是的人,是不会认死理的人。
⑦自以为是的人,排斥他人排斥身外的世界,而离开他人离开身外的世界,快乐便失去了生发的条件。
认死理的人,心灵幽闭,故步自封,不接受新异的事物,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快乐便无处附着。
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哈兹里特给“求知”予以鲜明的界定——求知,是汲求“切合我们的经验、感情和追求,有助于人们的事业和心灵的那些知识”,而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求知。
为了“学问”而求知,即便成为所谓的学
者,“他知道一首诗有多少韵脚,一个剧本有多少幕,可是关于诗的灵魂或精神却茫然无知”。
于快乐,几无裨益。
他称这叫“有学问的无知”。
所以,从人生快乐的角度看,读书亦不该读死书啊。
5 . 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人快不快乐根本上缘于人对生活所取的基本目标取向。
B.对任何人来说,最终的生活目标实现与否都无多少意义。
C.不割裂人生过程,每天都认真生活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
D.读书读得多的人,起码是不自以为是的人,是不会认死理的人。
6 . 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⑧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伯乐《相马经》中对千里马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描述。
伯乐的儿子读熟了父亲的《相马经》,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千里马,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所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
7 . 结合选文,谈谈人生如何才能快乐。
三、综合性学习
8 .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2017年10月7日,一场题为“一首歌,一个时代”的讲座在港大开讲。
当主持人问台下听众他们的人生启蒙歌是什么的时候,一名中年男士回答,是《我的祖国》。
随后,全场开始大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材料二:《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创作于1956年,是一首著名的爱国主义歌曲。
它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1)请根据两则材料分别说说《我的祖国》为什么被国人所喜爱甚至成为他们的人生启蒙歌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最爱吟咏的主题。
他们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赞颂爱国的历史人物,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请写一句你喜爱并熟知的爱国诗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他
9 . 文学常识填空。
穆旦,原名_________,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_________,是“___________”的代表性诗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