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人教部编版(完美版)
- 格式:pptx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53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苏州园林凤章每次到苏州,我总要到几个园林里走走。
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一百五十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
现在开放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国、留园、网师园、怡园,不过是其中代表性的几座罢了。
然而,这些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有个性,各有自己的美。
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
它在苏州园林中,年纪最大,它是九百多年前北宋苏子美学士建筑的。
当时这位苏学士刚刚丢了官,流放于苏州,在南园买了块地建造了座沧浪亭。
南园靠近盘门,那时的苏学士颇为喜爱这一带秀丽的风光。
但是,他所买的地,仅仅是南园的一隅,建造一座小小的园林,如何能把南园和盘门内外优美的自然景色都收进去呢?感谢能工巧匠们,他们创造了园内景色和园外自然景色融合于一体的独特的园林建筑——沧浪亭的美丽多姿的复廊。
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
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条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
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
你从外廊走,仿佛并不在园里面,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漫步,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味。
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处,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映入你的眼帘。
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妙处。
复廊尽头是登楼的梯子,小楼名叫见山楼。
登楼纵目远望,苏州的城墙、城河、盘门古塔,远处的上方山一览无余,难怪刻在园中那座沧浪古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狮子林的美又不同了。
它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的园林。
在指柏轩,我们看到的是石笋耸立的十二奇峰。
峰间夹着高大的古柏,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的感觉。
穿过指柏轩,立在真趣亭里看假山就更妙了。
只见那些假山石,高低起伏,玲珑剔透,气象万千。
再仔细一看,那些假山,全是狮子。
【导语】《苏州园林》是⼀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
作者叶圣陶先⽣以其精练的语⾔、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深刻的介绍。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苏州园林据说有⼀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多处。
其他地⽅的园林我也到过⼀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出⼼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存在,决不容许有⽋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没有⼀个不⼼⾥想着⼝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个亭⼦或者⼀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个同样的亭⼦或者⼀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图画来⽐⽅,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都有假⼭和池沼。
假⼭的堆叠,可以说是⼀项艺术⽽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座⼩⼭配合着⽵⼦花⽊,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间。
⾄于池沼,⼤多引⽤活⽔。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座⼀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岸,总是⾼低屈曲任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