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著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推荐哪本
在高中阶段,学习古诗词及文言文是提升文学素养和理解传统文化的
重要途径。
以下是几本推荐的古诗词及文言文书籍,它们内容丰富,
注释详尽,适合高中生学习和背诵。
1. 《古文观止》: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古文选集,收录了从先秦到清
初的多篇经典文言文,适合高中生深入学习文言文的精髓。
2.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三百多首著名诗歌,是
学习唐诗的入门书籍,对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背诵能力都很有帮助。
3. 《宋词三百首》: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这本书收录了宋代词人的代表作,有助于学生了解宋词的韵味。
4. 《千家诗》:这本书收录了从唐代到清代的许多著名诗人的诗作,
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合高中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诗歌。
5.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这是一本专门为高中生编写的
古诗词及文言文学习书籍,内容涵盖了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古诗词和
文言文,注释详细,易于理解。
6.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这本书选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
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适合高中生拓宽阅读视野。
7. 《文言文精读》:这本书精选了多篇文言文,每篇都有详细的注释
和解读,有助于高中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8.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这本书专为高中生设计,收录了高中阶
段必背的古诗词,配有诵读指导,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选择适合的书籍时,可以考虑书籍的注释质量、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同时,结合个人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经典咏流传——古诗文和经典名著分享经典是永恒的,穿越时空,沉淀历史,流传千古。
古诗文和经典名著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闪耀的瑰宝,每一篇古文、每一部经典小说,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哲理,浸润人心,触动灵魂。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文书写的文化遗产之一,能够叙述历史,讴歌英雄,诉说人生百态。
这些经典的古文作品,有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的战争篇章,有诗意蕴涵的神仙传说,有哲理深刻的诗词佳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庭院深深深几许,暗涌一溪清又寒。
这是明代大文豪唐寅的一首小诗,简单而感人,从小荷的形态刻画出大自然四季变幻,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情感寄托。
这首小诗浅而深,露而暗,潜藏着千般情思与深远思想,令人感怀。
而同样耳熟能详的古诗文还有李白的《将进酒》,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在历史长河中,这些诗人以他们独有的艺术感召力和深邃的文化涵养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瑰宝。
而像《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更是流传不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品味着人们的趣味、启迪着人们的思想。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没有狂风骤雨的大场面,没有英雄豪气的激情,却通过它的精妙细腻,真诚地反映了古代贵族社会的悲欢离合,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文情感的内在危机。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镇,它围绕着将起义领袖梁山好汉的兴衰变化描写的人物命运而展开,作品中百余位英雄豪杰,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如“好汉不怕死,只怕没有贡献”、“纵有千军万马,挂得了太阳”,这些语言在当时甚至成为了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谚语。
《西游记》则以其通俗易懂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标志性的作品。
它通过描写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西游取经的历程,展现了佛教文化的传承和民间信仰的融合。
这些经典名著,通过他们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学性格,赢得了读者广泛的欣赏和喜爱,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迭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仍被广泛使用。
2.《楚辞》《楚辞》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定的,共17篇,其中7篇为屈原所作。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
3.《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历来为人传诵的佳作精品,唐代诗歌不仅达到中国旧体诗歌而且也是当时世界文学的顶峰。
《唐诗三百首》所选的内容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
4.《宋词选》《宋词选》,与前人相比,宋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和思想题材,突破了格律的束缚,宋词把词这种区别于诗的韵文体裁的表现力推到了极至。
5.《元曲选》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真切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与审美情趣,拥有活泼的生机。
元杂剧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6.《古文观止》《古文观止》自清初编定印刷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
选编《古文观止》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熟悉了文言的词汇、语法现象和文章的布局结构,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7.《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七分真实,三分虚构。
罗贯中在书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本书还描绘了三国乱世的广阔战场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书中的许多军事思想和处事谋略迄今仍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8.《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侠义小说的代表作。
施耐庵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的成长道路。
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蕴含短篇,至今许多文艺作品的题材都选自《水浒传》。
四大名著古诗词
《西游记》
1."滴滴金戈声,玉箫声动地。
山林鸟兽惊,道士心中悦。
"
2."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红楼梦》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4."醉翁亭记得到,这一生何惆怅。
"
《三国演义》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4."不破楼兰终不还,无花无酒锁寒窗。
"
《水浒传》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七年级上古诗文及名著导读课内古诗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明确]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明确]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最佳答案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2.《尚书》: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3.《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武著。
4.《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著。
6.《晏子春秋》:我国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7.《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8.《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
9.《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屈原著。
10.《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11.<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12.《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著。
13.《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刘勰著。
14.《诗品》: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
15.《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16.《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著。
17.《昭明文选》:我国第一部诗文汇编,南朝梁萧统主编。
18.《水经注》: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北魏郦道元著。
19.《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
20.《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
21.《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书,汉代人编写。
22.《修辞学发凡》: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学书。
23.《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宋代司马光编。
24.《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科普著作,宋沈括著。
25.《徐霞客游记》: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著。
26.《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明代罗贯中著。
27.《西游记》: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明吴承恩著。
28.《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民战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明代施耐庵著。
29.《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清吴敬梓著。
30.《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由作家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著。
31.《尝试》: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胡适著。
名著阅读12本必读书目七年级(上)必读书目1.《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鲁迅先生以一个成年人的感悟回忆童年以来的思想发展历程,他积极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在阅读时可以从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等方面展开阅读。
感受鲁迅是怎样叫醒沉睡的国人。
2.《西游记》:精读与跳读吴承恩善意的嘲笑与辛辣的讽刺,将自由、勇于反抗、惩恶扬善根植于读者体内。
阅读时可把内容中的谚语俗语等摘抄下来,感受来自明代的智慧和汉语言传承的魅力。
七年级(下)必读书目3.《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老北京时代一个底层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他有理想、有追求,最终却在命运的捉弄下沉沦。
读完可以试着给祥子写小传,可以探索祥子悲剧的原因,还可以品品作品里的“京味儿”。
4.《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诞生那会儿还没有潜艇,但科幻大师凡尔纳已经把潜艇描绘得有模有样,体现了他渊博的知识、大胆的想象与严谨的推理,小说问世一百多年来,里面的很多想象已经变为现实,其预见性和前瞻性不言而喻,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的伟大。
八年级(上)必读书目5.《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真实记录,是他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6.《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在经过专注的观察、不懈的探索后,法布尔用他的《昆虫记》向世人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
进入昆虫的世界,跟着蜣螂去抢粪球,跟着螳螂恐吓对手,听蟋蟀拉小提琴,帮蜘蛛装陷阱......学会观察,世界就会不只是我们所见到的世界。
八年级(下)必读书目7.《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傅雷家书》向我们全面的展示了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传统书香门第的精神世界。
古诗文名句和名著古诗文名句及名著经典内容积累古诗文名句《马说》韩愈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领导对人才的决定作用)《论语五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观沧海》曹操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想象博大胸怀/胸襟)《次北固山下》王湾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哲理)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思乡)《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燕报春,春天生机勃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直接抒情,游子思乡)《望岳》杜甫1.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虚实相间、赞美)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哲理名句)《春望》杜甫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伤世)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书珍贵,思念强烈)《使至塞上》王维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奇特壮美,塞外风光)《陋室铭》刘禹锡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周敦颐1.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黄鹤楼》崔颢1.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初中必考古诗文一)文言诗文背诵篇目(《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1. 《论语》十二章. (1)2. ..................................................... 曹刿论战《左传》. (1)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 (2)富贵不能淫.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 (2)5. 《礼记》一则虽有嘉肴. (3)6. ................................................ 出师表诸葛亮. . (3)7.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4)8. ................................................ 陋室铭刘禹锡. . (4)9. 小石潭记柳宗元. (4)10.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5)11. ................................................ 醉翁亭记欧阳修. . (5)12. ................................................ 爱莲说周敦颐. . (6)13.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6)14. ................................................ 关雎《诗经》. . (6)15. ................................................ 蒹葭《诗经》. . (6)16. ...................................................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7)17. 观沧海曹操. (7)18. .............................................. 饮酒陶渊明. .. (7)19. ................................................ 木兰诗北朝民歌. (7)20.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8)21.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8)22. ................................................ 次北固山下王湾 (8)23. ............................................. 使至塞上王维. (8)24. ............................................. 行路难李白. (8)26. ...........................................望岳杜甫. (8)27. ...........................................春望杜甫. (8)28.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9)29.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9)30.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9)31. ...........................................赤壁杜牧. (9)32. ................................................ 夜雨寄北李商隐 (9)33. ...........................................无题李商隐. (10)34. ...................................................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0)35. ........................................... 浣溪沙晏殊1036. ..............................................登飞来峰王安石. (10)37.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0)38. ..............................................水调歌头苏轼 (10)39. ..............................................渔家傲李清照 (10)40. ..............................................游山西村陆游........................... 1041. ............................................. 南乡子辛弃疾.. (11)42. ............................................. 破阵子辛弃疾.. (11)43. ............................................. 过零丁洋文天祥.. (11)4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1)45. ............................................. 己亥杂诗龚自珍.. (11)46. ...........................................满江红秋瑾. (11)二)名著阅读篇目(《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篇目)一)文言诗文背诵篇目(《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1. 《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为政》) 《为政》) 《为政》)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四大名著古诗知识点总结1、“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2、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3、《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4、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朱武,出自名著《水浒传》。
5、描写春天的诗句:题号加粗的是常见的诗句6、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7、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8、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9、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10、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乐府古辞《盂珠》11、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1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13、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4、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15、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1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17、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18、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古诗文专题复习卷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 ____,________ __。
2、,朝露待日晞。
3、常恐秋节至,。
4、东皋薄暮望,。
5、相顾无相识,。
6、,铁马冰河入梦来。
7、,波撼岳阳城。
8、,我言秋日胜春朝。
9、人家在何许,。
10、松间沙路净无泥,。
11、谁道人生无再少?
12、,林空鹿饮溪。
13、,端居耻圣明。
14、日暮乡关何处是?。
15、,千山高复低。
16、,尚思为国戍轮台。
17、,遥隔楚云端。
18、,平海夕漫漫。
19、晴川历历汉阳树,。
20、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2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
24、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27、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28、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2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
3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
40、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44、《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4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