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每单元重要知识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体裁:散文(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体裁:散文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字词易读错字“裳(shang)”“蒙(měng)古”“单薄(bó)”易写错字“雅”: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
“襟”:左边是“衤”,不是“礻”。
重点词语草原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愁怨顺心平淡建德江惊鹊鸣蝉二、句子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三、课文理解《草原》作者老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丁香结》作者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又由丁香结引发了人生思考,表达了作者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描绘了秋江暮色,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愁闷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西湖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幻神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花之歌》作者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与凋谢,展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的精神。
四、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词句段运用: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什么,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书写提示:学习如何在横格中书写。
日积月累:积累有关过故人庄的诗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课文概述∙《七律·长征》: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豆腐(fu) 衣裳(shang) 稍(shāo)微陈(chén)列毛毯(tǎn) 马蹄(tí) 点缀(zhuì) 幽(yōu)雅笨拙(zhuō) 单薄(bó) 模糊(hu) 恍(huǎng)然喜鹊(què) 鸣蝉(chán)二、易写错的字陈:右边是“东”。
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缀:右边前三个“又”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德:右边中间有一横。
三、会写词语绿毯陈旧衣裳彩虹马蹄奶豆腐微笑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点缀幽雅伏案笨拙单薄妩媚模糊花苞衣襟恍然愁怨宅院浑浊参差眼帘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愁怨顺心平淡建德江喜鹊鸣蝉稻花日暮翻墨水如天茅店社林旷野卷地风四、多音字五、形近字六、近义词清鲜—新鲜静寂—静谧羞涩—羞怯拘束—拘谨渲染—衬托朦胧—迷蒙轻灵—轻快单薄—薄弱妩媚—娇媚愁怨—愁闷日暮—黄昏黑云—乌云吹散—吹开孕育—养育摇曳—摇摆凝视—凝望欢迎—迎接顾影自怜—孤芳自赏七、反义词明朗—灰暗舒服—难受静寂—热闹可爱—讨厌迂回—径直拘束—大方雪白—漆黑潇洒—拘谨朦胧—清晰笨拙—灵巧参差—整齐单薄—厚实妩媚—素雅坠落—升腾开放—封闭欢迎—送行热乎乎—冷冰冰断断续续—接连不断硕大无朋—微乎其微八、词语搭配(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奇丽)的小诗(明如玻璃)的带子(静寂)的草原(好客)的主人(尖尖)的帽子(会心)的微笑(响亮)的歌声(羞涩)的鄂温克姑娘(星星般)的小花(淡淡)的甜香(幽雅)的甜香(参差)的绿(小小)的花苞(解不开)的愁怨(半树)银妆(一片)莹白(三棵)白丁香(一柄)花蕾(两扇)红窗(一次)春雨九、词语归类1. 含有数字的词语:高歌一曲一碧千里久立四望五湖四海千辛万苦五颜六色2. 形容白色的词语:雪白莹白灰白银白3. 含有“大”字的成语:硕大无朋庞然大物大材小用志大才疏大快朵颐大智若愚十、句子积累1. 比喻句:(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园地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阅读时从所读内容想开去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还要能从课文内容想到更多。
排比句:1.童年是一首歌,让人过耳难忘;童年是一幅画,让人过目难忘;童年是一本书,让人记忆犹新。
2.爱心是一盏明灯,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爱心是一片阳光,给冬日里的人们带来温暖;爱心是一首歌谣,给孤独的心灵带来安慰。
3.没有暴雨就没有美丽的彩虹,没有努力就没有真正的成功,没有汗水就没有丰硕的果实。
4.我是天空的泪水,我是田野的微笑,我是大海的叹息。
5.我是无名的小花,点缀广阔的大地;我是美丽的蝴蝶,舞动芳香的秘密;我是自由的鸟儿,歌唱大自然的神奇。
6.我们的校园真宽敞啊,宽敞得让人一眼望不到头;我们的校园真整洁啊,整洁得看不到一片树叶或纸片;我们的校园真漂亮啊,漂亮得连小鸟、蝴蝶都不愿意离开。
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1.地名拼写全部使用大写字母并且不标声调;遇到“县、市、街、路、湖”等各地通用的名称,需要跟前面的专属名字隔一格。
举例:浦滨路(PUBIN LU)穆家湖(MUJIA HU)2.特指某一地方的,要作为词语连写。
举例:顾榭(GUXIE)北凫(BEIFU)姓名的拼写规则: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和名分写。
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名字,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
举例:徐若晗(Xu Ruohan)司马倩(Sima Qian)第二单元点面结合反复1.大海是如此连阔,是如此深远,它让我想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蕴含的胸怀和境界。
2.红军战士的信念是那么坚定,穿过茫茫草原;红军战士的信念是那么坚定,跨国皑皑雪山。
3.考场上很安静,只听见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只听见风扇的转动声。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1.“这道题的答案就是A,不信,你可以去问老师。
”小红不服气地争论着。
2.“站住,作业写完了吗?”妈妈一句话叫住了正想出去玩的小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小结第一单元知识小结第二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批(pī)抡(lūn)涧(jiàn)雹(báo)(.2.).难写的字....冀:上中下结构,注意与“翼”字区别。
抡:右边是“仑”,不要写成了“仓”。
盏:不要少写了上面的“丶”和“丿”,下面是“皿”。
隆:右上是“折文”,不要少写了中间的短横。
(.3.).多音字...难磅着绷更调划炸2.词(.1.).必须掌握的词......日寇进犯游击奋战转移险要沉着手榴弹射击始终顶峰悬崖斩钉截铁沸腾攀登依托居高临下继续山涧粉身碎骨仇恨眺望喜悦冲锋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政府委员协商汇集预定排山倒海爆发就位鼓舞宣告雄伟肃静旗帜宣读语调选举完毕检阅制服一致距离高潮灯笼陆续五颜六色游行次序(.2.).近义词...磅礴~雄伟逶迤~蜿蜒进犯~侵犯英勇~勇敢掩护~保护屹立~耸立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挺立~耸立汇集~汇合飘拂~飘动挥手~招手欢跃~欢腾雄伟~宏伟宏伟~雄伟茂密~茂盛注视~凝视微弱~微小猛烈~强烈憧憬~向往赞叹~赞美璀璨~耀眼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千钧一发~万分危急(.3.).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坚持→放弃沉着→惊慌崎岖→平坦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优柔寡断完毕→开始肃静→喧哗消失→出现汇集→分散活泼→文静启动→停止璀璨→黯淡茂密→稀疏光明→黑暗微弱→强烈暴露→隐蔽挺进→撤退聚精会神→心不在焉千钧一发→安然无恙(.4.).词语归类....①ABB式词语:黑魆魆类似的词语: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笑盈盈②ABAC式词语:自言自语各式各样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一生一世无声无息③含有近义词的词语:粉身碎骨昂首挺胸类似的词语:冷嘲热讽左顾右盼志同道合④含有数字的词语:万水千山千千万万类似的词语:一穷二白三三两两四面八方⑤含有夸张的词语:排山倒海惊天动地类似的词语:日理万机寸步难行天衣无缝⑥描写认真的词语:聚精会神类似的词语: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专心致志⑦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类似的词语:五光十色色彩缤纷花花绿绿⑧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坚强不屈壮烈豪迈大公无私舍己救人舍己为人正直无私表里如一正大光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⑨量词:五个战士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一道河五座白石桥一根电动旗杆一个师⑩动词:扔手榴弹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跳下深谷擎着红旗提着红灯升国旗舞着火把修饰词:细小的枪口崎岖的山路叽里呱啦的叫声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形近字激(激动)暴(暴露)律(纪律)邀(邀请)瀑(瀑布)津(津津乐道)俏(俏丽)巷(巷子)龙(巨龙)峭(陡峭)港(香港)庞(庞大)辩(辩论)拷(拷问)漆(漆黑)辨(辨别)烤(烤干)膝(膝盖)烘(烘烤)峡(峡谷)供(供应)侠(侠客)二、必背内容1.文学常识《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山雨》作者是赵丽宏;《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索溪峪的“野”》作者曹敬庄;作家、教授;编有《现代散文精选》。
2.日积月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新雷》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夜洛城闻笛》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元稹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多音字水浒传zhuàn 朝zhāo 阳嘻嘻哈哈hā传chuán 来朝cháo 向哈hǎ达纤xiān 维沉闷mèn 似shì的纤qiàn 夫闷mēn 热好似sì二、形近字拖(拖拉)恨(悔恨)讥(讥笑)桨(船桨)施(施工)艰(艰巨)饥(饥饿)浆(泥浆)盆(脸盆)涉(干涉)撤(撤退)岔(岔道)频(频繁)撒(播撒)侵(侵入)挚(真挚)墩(矮墩墩)寝(寝食)势(势力)敦(伦敦)瑞(瑞士)受(接受)斑(可见一斑)端(端详)授(教授)班(班别)三、必背内容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讯息工期的铁路干线。
2.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捧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从向两头开凿。
3.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日积月累第一单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zhěn)本次“日积月累”是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诗人借大自然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高尚的情操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第二句,造物即造物者,指天。
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第三句的意思是: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第四句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第五句,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
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第六句的意思是: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第二单元: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第一句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
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课文重要知识点整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史可法刘仁轨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
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
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总结一、《草原》1.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信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主要内容: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依次描写了草原的天空、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等景物,接着又详细叙述了蒙古族同胞热情款待远方来客的场景。
中心思想:通过对草原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2.重点字词:生字读音:毯(tǎn)、陈(chén)、裳(shang)、虹(hóng)、蹄(tí)、腐(fǔ)、稍(shāo)、微(wēi)。
生字写法:“毯” 字的毛字旁要写得舒展,“炎” 字上面的“火” 字最后一笔捺变为点;“蹄”字的右边是“帝”,注意不要写错。
词义:⏹绿毯:绿色的毯子。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多音字:⏹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勒:(lè)勒令;(lēi)勒紧。
近义词:⏹清鲜—清新。
⏹洒脱—潇洒。
反义词:⏹洒脱—拘束。
⏹热闹—冷清。
3.修辞手法:比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和羊群的可爱。
拟人: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赋予骏马和大牛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了草原的宁静和动物们的悠闲。
4.经典语句和段落:“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六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重要知识点
一、1、《山中访友》作者:()
2 、句子
(1)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仪式指:();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的《》的诗句:()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不但写出了桥(),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和()。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理解:()。
(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和()。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理解:在这段话中,作者依次访问了山中的这些朋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作者应和。
我也能仿写一句()
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我与山里朋友间的(),同时采用第()人称,让我们倍感亲切和热情。
4 背诵全文
二、2 山雨作者:()
本文按照()——()——()的顺序,从()和()两方面描绘了()图,表达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之情。
三、1、《草虫的村落》作者:()
句子:
(1)娇小的黑甲虫是“游侠”的()
(2)“草虫的村落”其实就是(),“森林”就会()在村落里我看到了()()()()()()等,这些都是情境都是作者通过()和()描绘的。
(3)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这句话把()比作()。
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是因为(),表达出作者对这些甲虫音乐家们的()。
这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一群()的甲虫
(4)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句话说明作者对奇异游历的(),以及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和()。
四、1、《索溪峪的“野”》作者:();
“野”的意思是:(),课文按照()的结构,从()、()、( )、()四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游人之所以能返璞归真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索溪峪()的影响,他们与索溪峪构成了一幅()的画面。
五、《詹天佑》
1、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受到了来自帝国主义的()、()、()三方面的“困难”。
但他毅然接受了任务,可见詹天佑()的品质。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第四段中,只要在写詹天佑(),在他工作时,我体会到了他()()和()科学态度。
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句话是是()力量的源泉,充分表现了詹天佑()品质。
4、第五自然段主要写詹天佑开凿()和()两条隧道。
请分别画出他们的开凿示意图,并注明开凿的方法。
图1 图2
开凿方法:()开凿方法:()
5、请画出人字形线路和火车运行的示意图,同时标出:南口、青龙桥、西北方向几个点。
从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中,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
6、京张铁路,京指的是()张指的是(),它从()年修筑,原先预计要到()竣工,但现在()就竣工了。
之所以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回击是因为()
六、怀念母亲作者:()我们学过他的一篇课文《》
2 句子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日子里,作者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2)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一样的(),一样的()。
(3)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频来入梦”是因为()
(4)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是因为:();甜蜜是因为(); 3 课文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一位是();对这两位母亲,作者怀着同样的()和同样的()”,七:彩色的翅膀
1(1)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理解句子()。
与课题相呼应。
(2)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
理解句子:()
3 课文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八《中华少年》作者:()
“雪莲”喻指“乳燕”喻指“雏鹰”喻指“山丹丹”喻指
他们是四个民族,依次是:()()()()
四大名著指:《》()、《》()、《》()、《》()(括号内写作者)
神话故事:女娲()大禹()此外我还知道:()()()我知道的传统节日有:()、()、(),依次写出描写他们的诗句:()()()
表示“中国”的别称除了“神州”之外,我还知道:()、()、()
“七月的星火”指的是()“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九、《穷人》作者:()国的(),我知道他的作品有《》《》《》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1、句子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这句话中对渔夫()、()、(是神态描写,除了这个描写之外,还有()()。
熬的意思可以是(),因为渔夫知道,两个孩子的到来,必定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但最终渔夫决定收养这两个孩子。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渔夫和桑娜一样,具有()的品质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是:(),“非这样做不可”,原因:(),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桑娜具有()的品质。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1、()2、()。
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具有()的品质。
十《别饿坏了那匹马》
文章,残疾青年一句善意的谎言——()。
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次,第一次是()对()在()情况下说的,他的用意是:();第二次是()对()在()情况下说的,他的用意是:();第三次是()对()在()情况下说的,他的用意是:();
十一《唯一的听众》作者:()
1、句子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
(1)我的琴声真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吗?为什么()
(2)“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唯一”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从这个“唯一”中,可见老人在“我”心目中地位非常()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
(4)《唯一的听众》中老人善意的谎言——(),在老人不断地()下,我重拾了()由()变成了()。
(5)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羞愧”近义词(),我羞愧的原因是(),兴奋是因为()。
(6)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种感觉指的是()
(7)、体会老人每句话的用意,写在括号内
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这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
十二《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采用了大量前后呼应的手法。
请写出一处()。
全文赞美了苏珊“”一个孩子的心声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
口语交际: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这两个观点中,你支持哪一个观点,请列举生活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默写“24字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