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docx
- 大小:15.4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李慧玲秦皇岛人杰地灵,是我国惟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以山、海、关、城、港与一体的独特魅力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秦皇岛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立市”的建设目标,提升秦皇岛的旅游文化品位,不仅要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同样重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历史传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1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价值,展示文化个性,把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之中,形成国家或区域的个性和竞争力,文化与旅游、经济、休闲结合,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秦皇岛民俗文化“冬至大如年”,每到此时人们都会围坐在餐桌前享用团圆饭。
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家乡—秦皇岛那特有的地方风俗和美味佳肴。
这些独具风格的习俗和食物不仅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也折射出它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底蕴。
作为海滨小城的秦皇岛,也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当你走进秦皇岛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热情好客的秦皇岛人和他们所制作的各种精致菜品,让你充分领略这座北国港城的迷人风采……农历二十三祭灶王是秦皇岛一带民间流传很广的习俗之一,主要内容就是祈求灶君上天后多说好话,少降祸灾。
相传,这一天是灶君的生日,因此在送灶君上天时,必须举行隆重的仪式,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恭请灶君上天。
同时,全家人要吃糖瓜、粘豆包等,表示对灶君的感谢与怀念。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的晚上要扫尘,打扫卫生,迎接新春的到来。
其实,除夕夜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儿,预示着来年万事如意,顺顺利利。
另外,民间有“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新年”的说法,在这一天,秦皇岛的人们喜欢蒸包子,吃饺子,还要剪窗花贴门笺。
在清代,秦皇岛又称为“天津卫”,是天津通往北京的唯一海运口岸,被誉为“京东第一关”。
初九重阳节要插茱萸、佩戴菊花,登高赏秋。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重阳节,都人士女,或结伴登高,或作画赋诗,赏菊饮酒,谓之‘登高会’。
”早在南北朝时期,重阳节便已成为人们的节日。
唐宋时期,重阳节更加盛行。
元代宫廷设宴于九月九日,皇帝赐群臣菊花酒,并且在菊花酒中再加入各色糕点,使得饮菊花酒成了宫廷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明清两代,重阳节仍然兴起,但规模逐渐缩小,形式依旧丰富多彩。
在这一天,人们还喜爱玩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等娱乐活动。
现今,许多青年男女则选择在这一天去登山野营,欣赏美丽的景色,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锻炼。
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城市里,有着太多太多令人回忆的故事,这些美妙的瞬间将永久定格在我心灵深处。
北戴河刘庄石头题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北戴河刘庄石头题字的背景和历史
2.阐述北戴河刘庄石头题字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3.讨论北戴河刘庄石头题字的保护和传承
正文
北戴河刘庄石头题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刘庄村。
这一石头题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据史书记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在此地题写了“北戴河”三个字,使得这里的石头题字闻名遐迩。
北戴河刘庄石头题字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人研究唐代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这一石头题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韩愈的书法别具一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岁月的流逝,北戴河刘庄石头题字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教育等。
此外,一些书法家和爱好者也纷纷来到这里学习和研究,希望能将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总之,北戴河刘庄石头题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第1页共1页。
山海关的特产介绍山海关位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境内万里长城的东起点,也是古代中国北方的关隘之一。
山海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和商贸口岸,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美食特产。
以下是关于山海关特产的介绍:一、山海关瓷器:山海关瓷器是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特产之一,这种瓷器制作精良、色泽纯正、图案精美,以高温烧制而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山海关瓷器不仅可以用于家居装饰,还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二、山海关纸雕:山海关纸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以其精细的工艺、丰富多样的图案而闻名。
山海关纸雕通常是用纸板切割和雕刻而成,具有浓厚的历史和地域特色。
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山海关的代表性手工艺品之一。
三、山海关画舫:山海关画舫是山海关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以手绘舫面为主要特征。
画舫上的图案精美细腻,色彩鲜艳,通常描绘了山海关地区的风景和人物形象。
山海关画舫是山海关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以手绘舫面为主要特征。
画舫上的图案精美细腻,色彩鲜艳,通常描绘了山海关地区的风景和人物形象。
画舫上的图案多以山海关的景色和关外的人物、故事为主题,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山海关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
四、山海关红枣:山海关地区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果树的生长,尤其是红枣。
山海关红枣个大、肉厚、口感细腻,是烹饪、糕点制作的好材料。
山海关红枣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具有补血、养颜的作用,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食材。
此外,山海关红枣还可以制作糕点、枣泥和红枣茶等。
五、山海关银耳:山海关银耳栽培历史悠久,以其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而闻名。
山海关银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滋补养颜的功效。
它可以用于烹饪各种菜肴,也可以用于制作甜品和汤品。
六、山海关酱菜:山海关地区的气候适宜蔬菜的生长,因此该地的酱菜也很有名气。
山海关酱菜主要由大白菜、黄瓜等蔬菜经过腌制、酿制而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山海关酱菜不仅可以作为传统的佐餐菜品,还可以作为传统的佐餐菜品。
秦皇岛民俗文化秦皇岛“饮食类”民俗文化1、过年扎油炸糕、炸千子、炸春卷;2、日常生活中喜欢吃海鲜、鱼、海带等海产品;3、主食以米饭为主,面食为辅;4、肉类以吃猪肉为主,鸡鸭鱼肉为辅,偶尔也吃牛羊肉;5、海鲜、杨肠子、饽椤饼、昌黎葡萄酒、卢龙粉丝和红薯是秦皇岛的特色招牌产品;6、秦皇岛青龙县满族自治区的满族风味小吃。
秦皇岛“节庆类”民俗文化1、大年三十早起天亮前要到墓地为死去的先人烧纸钱祭祀;2、每年腊月二十三会吃猪头过小年;3、每年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要举行水云寺庙会;4、生小孩时要庆十天,俗称“奏十儿”,但是男孩出生后第九天办酒*,女孩出生后第十三天办酒*,一百天后小孩的姥姥要到亲家家里为小孩庆百岁。
5、大年三十晚上要吃煮饺子,饺子中要包硬币,谁吃到硬币谁在来年就会有福气,还会发大财;大年初一中午要吃蒸饺子,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通常还会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正月初五中午要吃煮饺子,寓意为“招财进宝”;正月十五晚上要吃汤圆和煮饺子,取名“星星赶着月亮走,越走越有好年头”。
6、每年打春的那一天,大家要吃春饼,还要吃萝卜肯春,此外,出嫁的女儿在打春的那天不得在娘家。
7、从90年代以来,在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在西沙滩举办大型的焰火晚会,在海边放烟火,烟火点亮夜晚的海面,委实漂亮,时到今日,这已经成为一项新的民俗。
8、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之间有舅舅的人不得剪头发,*俗上讲会“死舅舅”,这是不吉利的,二月二龙抬头才可以剪。
9、阴历五月初五有“望海大会”,它又被俗称为“逛码头”,于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秦皇岛求仙入海处举行。
10、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在秦皇岛这一天也是这里的“老人节”,在这一天,人们(参加者以老年人为主)一般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爬山,爬长城,环城长跑等等。
秦皇岛“婚嫁类”民俗文化1、结婚前一般要经过相亲、订婚、伐脚三个环节。
2、结婚以女方嫁到男方为主,也有男方“倒插门”现象。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正文:----------------------------------------------------------------------------------------------------------------------------------------------------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秦政[2009]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市直各有关部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已有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到国家级、省级保护名录。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冀政办[2005]41号)文件精神,系统地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切实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并通过媒体公示,将我市的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予以公布。
附件:秦皇岛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00九年一月二十一日附件:秦皇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1项)昌黎县(6项):1.昌黎地秧歌(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名录)2.昌黎民歌(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第二批省级名录)3.昌黎吹歌(已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名录)4.赵家馆饺子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名录)5.昌黎皮影6.碣石山传说与故事卢龙县(5项):1.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已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名录)2.老马识途的历史传说3.李广射虎的历史传说4.玄鸟生商的历史传说5.粉条的加工技艺青龙满族自治县(4项):1.青龙猴打棒(已被列入第一批省级名录)2.满族寸子秧歌3.青龙水豆腐4.青龙皮影戏抚宁县(8项):1.抚宁鼓吹乐(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第一批省级名录)2.抚宁太平鼓(已被列入第一批省级名录)3.抚宁绣花鞋4.抚宁皮影雕5.抚宁抬皇杠6.抚宁剪纸7.天马山庙会8.桲椤饼制作技艺北戴河(2项):1.任家班鼓吹乐2.“杨肠子”手工艺制作山海关(6项):1.孟姜女故事传说(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扩展名录、第一批省级名录)2.山海关浑锅3.饽椤叶饼制作工艺4.山海关喇叭5.山海关孟姜女庙会6.萧显写匾故事——结束——。
秦皇岛抚宁太平鼓秦皇岛抚宁太平鼓在中国的传统民间舞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种鼓的形状貌似葵扇,因此在地方称其为“扇鼓”,是一种边舞边击鼓的传统鼓舞,充分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太平、喜庆丰收的一种喜悦之情。
秦皇岛昌黎地秧歌秦皇岛的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昌黎地秧歌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场子秧歌和排街秧歌。
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就自娱自乐、参与演出,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传统习俗。
2006年5月20日,昌黎地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位于山海关城内、天下第一关脚下,是一处精致的仿古建筑群,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亲笔题写馆名。
全馆分设序厅、长城历史厅、长城军事厅、长城文化厅、山海关长城厅等6个展厅。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自199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三大长城博物馆之一。
旁边这张图片就是馆内珍藏的清八卦狮钮方熏铜炉。
秦皇岛北戴河的刺参我国可供食用的海参有20多种,我们秦皇岛北戴河的刺参是海参中的上品。
北戴河沿海礁石多,海藻茂密,因此出产的海参个儿大、肉厚,鲜嫩可口,是海中八珍之一。
数百年来,一直是宴席上的珍品,也是理想的滋补品。
秦皇岛海滨的大螃蟹海蟹是秦皇岛海滨主要海产品,种类较多,尤其是梭子蟹,个儿大、味美,最重的有一斤左右。
海蟹蛋白质含量高,是老少皆宜的风味佳品。
秦皇岛北戴河的对虾北戴河沿岸是对虾繁衍、栖息的场所,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捕捞和养殖条件,年产量为2万多吨。
鲜活对虾是青色的,煮熟后是橙红色,颜色悦目,味道也异常鲜美,是虾类中的上品。
秦皇岛北戴河的扇贝扇贝因为壳的形状像扇子而得名,是名贵的海产双壳贝类。
北戴河所产扇贝,主要为栉孔扇。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度达60%以上,比鸡蛋高4倍。
贝壳轻薄而坚硬,呈红、黄、紫、月白等鲜艳色彩,是贝雕工艺品的绝好原料。
秦皇岛的风景名胜秦皇岛的旅游景点主要有:祖山原始森林峡谷、鸽子窝公园、联峰山、天下第一关、老龙头、燕塞湖、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新澳海底世界、黄金海岸、葡萄沟等。
山海关非遗文化山海关是中国著名的关城之一,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地处中国的东北边陲,是连接中国内地和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作为千年古关,山海关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传承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文化不仅凝聚着历史的沉淀,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山海关古城的非遗文化山海关古城作为明代的边关要塞,历经了多个朝代的兴衰,留下了许多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山海关古城的城墙是一大特色,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
山海关古城的城墙修建于明代,高约10米,厚约5米,全长约4.5公里,是中国古代边塞建筑的典范。
其独特的筑墙工艺、战略布局以及雄姿勃发的外形都是非遗文化的重要体现。
其次,山海关的护城河也是非遗文化的重要象征。
河水始终环绕着山海关古城,既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又是城防的一部分。
护城河宽约50米,被堤坝拦蓄起来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起到了防御敌人的作用。
这种城防设计的独特性和功能性,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另外,山海关古城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如剪纸、剪窗花、刺绣等。
这些手工艺技术代代相传,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发展,已成为了山海关的非遗文化,成为了该地区文化传统的象征和标志。
二、山海关的传统民俗活动除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外,山海关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山海关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居民。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表演,如京剧、评书、皮影戏等,还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和小吃摊位。
庙会的热闹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成为山海关的一大特色。
其次,山海关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如农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包粽子等,以庆祝节日的到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这些传统的节日活动,既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是展示山海关非遗文化的平台。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市作为闻名的旅游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记得毛主席曾经在秦皇岛北戴河写过一首特别著名的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
”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不仅是这些,当然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认为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绝对具有地方的特色。
首先说说秦皇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五项,它们分别是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抚宁鼓吹乐、孟姜女故事传说、昌黎皮影。
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抚宁鼓吹乐、孟姜女故事传说、昌黎皮影、碣石山传说与故事、抚宁太平鼓、抚宁抬皇杠、卢龙伯夷叔齐、老马识途、李广射虎、玄鸟生商的历史传说、卢龙粉条加工技巧、青龙猴打棒、满族村子秧歌、北戴河任家班鼓吹乐、山海关萧显写扁的故事等十九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项目和抚宁皮影雕、绣花鞋、剪纸、天马上庙会、椤饼制作技巧、青龙水豆腐、皮影戏、北戴河“杨肠子”手工技艺、山海关荤锅、喇叭、孟姜女庙会等五十一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还有更多的项目入选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秦皇岛历史的久远,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也只是对这些遗产有些许的了解,我也不能特别详尽的介绍每一项,由于我家是在秦皇岛的青龙满族自治县,所以我就介绍几项我们县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就是非常有名的猴打棒,就是这次寒假的时候,我参加了我们学校举行的我为家乡送信息的活动,还曾经去我们县城的博物馆参观,在那里就有猴打棒的雕塑,因此我也就借机多多的了解了一下这项文化。
猴打棒是我们青龙满族特有的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分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场和广场文艺表演等表演形式,表演者以不同表演形式把古老的民间热烈、欢快、优美的独特舞蹈风格、击棒技巧与唢呐打击乐伴奏浑为一体。
猴打棒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年间,满族正蓝旗“跑马圈地”于此,以猎为生。
满族人民认为孙悟空降妖捉怪、除恶扬善胜过他们所信奉的萨满,还认为穿黄布衣敲花雕木棒能驱魔逐妖,因而扮成戏曲中的孙悟空模样表演猴打棒,击棒驱兽降妖避邪的民俗导致了猴打棒的产生。
满族人为保人丁平安,平时进山,敲击木棒,以震虎狼。
夜晚及逢年过节,由两人装扮成神话故事中的“顽猴”,手持双棒,跳跃、呐喊、击棒,降妖驱邪,保佑人丁四季平安,猴打棒由此产生得名。
第二项就是满族的特色文化传统了,即粘饽饽,有叫做粘豆包。
粘饽饽是一种源于满洲的食品,形状类似于包子,但是表面光滑,以煮熟的豆子作为馅儿。
因为满洲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地处北方,冬季寒冷,这样的食品易于保存,还可以作为外出狩猎的食粮。
青龙的皮影、剪纸和白酒的酿造技术也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得小时候,如果我们家乡谁家有喜事发生,还都会特地搭起唱台唱皮影呢,而我的爷爷也是唱皮影的一把好手,但是近几年似乎就很少了,而更多的是在我们地方的电视台看见播放录制好的皮影节目。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者“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树皮或者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中国是古老的文明古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传统的文化。
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只是中国文化的一隅。
这些文化需要我们去了解,然后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