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2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中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5.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6.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7.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8.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一、(2018·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此题内容见P150“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二”(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中的“真题对接”。
(2分)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2分)二、(2017·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题内容见“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五(划分诗句节奏)中的“真题对接”。
2.此题内容见“考点满分解读”考点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中的“真题对接”。
三、(2016·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2分)四、(2015·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分)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2分)五、(2014·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míwú):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设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词人借梦境将天上与人间做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展现了一幅晨雾迷茫,云涛翻腾,银河流转,千帆竞渡的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一、知识点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第11课时古诗词鉴赏考点二名句赏析【课时】第 11 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古诗词鉴赏考点二:名句赏析【考点突破】名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被人称道。
解答时要从炼字用词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节奏韵律去把握诗句的意蕴。
因此应关注诗句中的写景句、哲理句和抒怀句。
【题目形式】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方法指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写景句的答题模式:赏析角度+所绘之景+表达情感(烘托意境)。
哲理句的答题模式:理解句意+揭示的道理(给人的启示)。
抒怀句的答题模式:抒怀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抒发的情感。
【答题格式】该句(字)运用的手法(修辞),生动形象地(特点),描绘了一幅的形象或画面(内容),表达了作者(诗人)的情感(情感)或烘托了的意境。
【答题关键词】切入角度+内容+情感【题型示例】示例一: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题格式: 释句+修辞+内容+情感。
示例答案: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埋没马蹄。
这句诗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大自然的赞美。
示例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广泛被人们运用。
答题格式:释句+哲理示例答案:这句诗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含哲理: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句诗一直被人们广泛运用。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答案:(1)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2)①喜爱之情:五月里石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
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②怀才不遇之情: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才俊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2010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5分)(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
“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
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
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3.(2012临川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②榜:本指摇船用具。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5分)(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
”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集训:专题十一__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功曹:张署,韩愈好友,与韩愈一同在监察御史任上被贬。
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带的大竹,高达数丈。
③踯躅(zhí zhú),植物名,亦称映山红,春天开花漫山红遍。
④恩波,指皇帝的恩泽。
⑤斗,同“陡”。
1.“吟君诗罢看双鬓”中的“君”是指谁?理由是什么?2.诗中有两处出现了数词,请分别指出其表意内涵。
3.本诗中哪个字词可以做“诗眼”,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指张署,从题目《答张十一功曹》可见。
2.两三家表明人烟稀少,突显被贬之地的荒凉;一半加描绘白发苍苍,表现内心的愁苦。
3.“哀”,“闲”,“死”,“踯蹰”均可,联系流放荒地、命运未卜、报国无望、内心绝望等内容作答。
【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答张十一功曹”分析可知“君”是指张十一功曹,即张署。
2.要求学生找出两句带有数字的诗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哀猿啼处两三家”的意思是“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写出了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扰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荒远冷僻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
“斗觉霜毛一半加”的意思是“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
描绘出白发苍苍,内心愁苦的诗人。
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
“哀”,“闲”,“死”,“踯蹰”均可。
如“闲”字: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2)一、(2017·济南历下区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注】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梅花:这里指《梅花落》,属汉乐府曲,善述离情。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二、(2017·济南历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欹湖王维吹箫凌极浦①,日暮送夫君②。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③白云。
【注释】①凌:这里指箫声远扬。
极浦:远处的水边。
②夫君:指诗人的朋友.③卷:(白云)弥漫的样子。
1.本诗营造了一种的气氛。
★2。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一、1.示例:胡天边地,冰雪消融尽净,战士们牧马归来;月光皎洁,悠扬的羌笛回荡在军营的瞭望楼之间。
2.虚实结合(虚写、想象、设问、双关、夸张)思乡二、1.萧瑟哀婉、依依惜别2.示例:诗人送别友人后,回首望向湖上,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见,只看到青青的山间白云弥漫。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元好问①今古北邙山②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怀?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
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
(1)“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是借用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又翻出了新意,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句诗的含意。
答:(2)作者说“从前错怨天公”?作者为什么要怨“天公”?又为什么说是“错怨”?答:答案:(1)元好问借用此句,感叹昔日那些曾咤叱风云,盛极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却都默默地长眠地下,烟消云散,无数功勋也都化作汩汩东流水。
(2)以前怨“天公”是因为作者感到怀才不遇,埋怨命运太不公平,没有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建功立业,创就盖世功名。
如今作者看到那些默默长眠于北邙山下的孤魂,当年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归于黄土一抔,因而发出“错怨”的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在曲中有什么作用?答:(2)“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这三句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答:答案:(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
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而亭、船、柳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2)这三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使用反复的手法,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三句还使诗歌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作者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来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推荐]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2习题
一、(2017·济南历下区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注】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梅花:这里指《梅花落》,属汉乐府曲,善述离情。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的心情。
二、(2017·济南历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欹湖
王维
吹箫凌极浦①,日暮送夫君②。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③白云。
【注释】①凌:这里指箫声远扬。
极浦:远处的水边。
②夫君:指诗人的朋友。
③卷:(白云)弥漫的样子。
1.本诗营造了一种的气氛。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1 / 2
一、
1.示例:胡天边地,冰雪消融尽净,战士们牧马归来;月光皎洁,悠扬的羌笛回荡在军营的瞭望楼之间。
2.虚实结合(虚写、想象、设问、双关、夸张) 思乡
二、
1.萧瑟哀婉、依依惜别
2.示例:诗人送别友人后,回首望向湖上,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见,只看到青青的山间白云弥漫。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