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
- 格式:doc
- 大小:172.57 KB
- 文档页数:8
含义: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在0.8 ~ 1.0 克/厘米3之间,粘稠度的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石油简介: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
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
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
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
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
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
石油基本概念
石油通常指的是由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组成的天然混合物,它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以下是一些关于石油的基本概念:
1. 组成: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含有少量硫、氮、氧以及微量元素。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2. 形态:石油可以以不同的物理状态存在,包括原油(液态)、天然气(气态)、天然气液(液态轻烃)及天然焦油(固态)等形式。
但在日常语境中,“石油”一词往往特指原油。
3. 特点:原油是一种粘稠、深褐色液体,其性质和外观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多数原油的颜色为黑色或暗色系列,相对密度多在0.8到0.98之间。
原油具有特定的气味,这主要是由于其中包含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
4. 用途: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原料、发电和供热等多个领域。
由于石油的重要性,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开发和贸易活动一直非常活跃。
5. 历史地位:石油在20世纪以来的国际能源市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二战期间,石油的战略价值凸显,成为推动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关键因素。
6. 成油机理:关于石油的形成机理,目前广泛接受的是生物沉积变油学说,即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体在地质时期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热解和转化形成的。
综上所述,石油不仅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是全球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的关注,人们正在寻找更多的替代能源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
汇总
一、石油的性质与组成
1. 石油的定义:石油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
2. 石油的外观:石油呈现为黑色或棕色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
3. 石油的主要成分:石油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二、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1. 石油开采方法:石油可以通过地面开采、海底开采和深层开采等方式获取。
2. 石油的初步加工:经过原油蒸馏分离后,可以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3. 石油的深度加工:石油还可以通过催化裂化、重整、聚合等过程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石油产品。
三、石油产品的用途
1. 汽油:主要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的燃料,提供动力。
2. 柴油: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如货车和客车,也用于发电机组。
3. 润滑油:用于润滑机械设备的运转,减少磨损和摩擦。
4. 煤油:用于户外照明、煮食和取暖等。
5. 天然气:用于家庭供暖、工业生产和发电等。
四、石油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1. 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2. 石油燃烧的环境问题: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对全球气候和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3. 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石油行业转向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汇总。
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请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详情请参考可靠资料。
)。
石油概述1.石油的组成与性质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
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
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
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2.油炼制工业的进展石油的发觉、开采和直接利用由来已久,加工利用并渐渐形成石油炼制(简称炼制)工业始于19世纪30年月,到20世纪40 ~ 50 年月形成的现代炼油工业,是最大的加工工业之一。
19世纪30年月起,间续建立了石油蒸馏工厂,产品主要是灯用煤油,汽油没有用途当废料抛弃。
19世纪70年月建筑了润滑油厂,并开头把蒸馏得到的高沸点油做锅炉燃料。
19世纪末内燃机的问世使汽油和柴油的需求猛增,仅靠原油的蒸馏(即原油的一次加工)不能满意需求,于是诞生了以增产汽、柴油为目的,综合利用原由各种成分的原油二次加工工艺。
表- 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石油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液体,其具体外观取决于其类型和温度。
它具有不同的密度,熔点和沸点,取决于具体的油品。
石油具有高燃烧性,在高温下容易燃烧。
它也可以挥发为蒸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此外,石油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石油中常含有有害物质,其中一些具有致癌性。
因此,接触石油可能存在致癌风险。
此外,在特定条件下,石油具有爆炸性,可能在不适当的处理条件下引发爆炸。
石油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毒性。
若石油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不当处理石油可能导致污染和破坏环境。
因此,在使用和处理石油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请注意,这些信息可能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石油。
具体石油产品的特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在具体情况下查阅可靠资料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石油定义: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能源资源学(二级学科)百科名片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波斯湾一带有丰富储藏,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大量储藏。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
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
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基本简介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³,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更新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
石油是由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在湖泊和浅海中转化而成的。
分子结构石油是碳氢化合物。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烃而二次加工产物中常含有数量不等的烯烃和炔烃。
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石油生成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生物成油理论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
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
(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
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
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
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
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
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
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非生物成油理论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
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
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
与石油本身无关。
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
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主要分布简介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一、中东波斯湾沿岸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
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
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吨升至143.1亿吨,跃居全球第二。
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二、北美洲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
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
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三、欧洲及欧亚大陆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
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
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四、非洲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
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
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
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
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五、中南美洲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
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
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六、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45.7亿吨,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32亿吨、9亿吨、6.8亿吨和5亿吨。
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
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发展历程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
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
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
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
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
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至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
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
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
1973年能源危机和 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介开始注重对石油提供程度进行报道。
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
不过至今为止所有预言石油即将用尽的试图都没有实现,所以也有人对这个讨论表示不以为然。
石油的未来至今还无定论。
2004年一份《今日美国》的新闻报道说地下的石油还够用40年。
有些人认为,由于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预言的耗尽今天虽然没有发生,但是这不过是被迟缓而已。
也有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总是能够找到足够的便宜的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的。
地球上还有大量焦油砂、沥青和油母页岩等石油储藏,它们足以提供未来的石油来源。
目前已经发现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国的油母页岩就含有相当于所有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今天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
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
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在许多军事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中,占据石油资源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天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形貌成分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