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毛骨悚(sǒng)然:悚,害怕的样子。
B.无动于衷(zhōng):衷,也做“中”,在中间。
(内心)C.不堪(kān)造就:堪,甚至。
(可以)D.残羹(gāo)剩饭:羹,烤肉。
(gēng)(带汁的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厌恶蹲坐便当燠热B.疑惑斩新(崭)笨拙油溺(腻)C坚困(艰)慎重沉陌(默)耐心D迟疑退辟避污秽灌概(溉)3.文中横线上填写的句子与文段衔接恰当的一项是(B)娇生惯养是低能儿的摇篮,高山上寒土使苍松翠柏更加挺拔。
司马迁身受宫刑,文章字字珠玑。
李后主被禁,词境为之一变。
清兵入关,八旗子弟养尊处优,终成一群废物。
刘青山进城后生活腐化,蜕变为人民的死敌。
___________________ A.成功和失败就是这么简单。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
C.失败是成功之母。
D.逆境出人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A.暑假期间,滔滔不绝....的旅游人群使各地风景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B.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了,各班班长推波助澜....,积极动员同学们报名参加。
C.为备战空前绝后....的北京奥运会,我国的运动健儿正在加紧训练。
D.大部分电视购物广告,言过其实....,误导了消费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A.政府应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甚至迫使企业走上正确的资源节约之路。
B.据有关部门测算,若全国所有场所都采用节能灯,其效益相当于发电量是两座的三峡电站。
C.目前,主张勤俭节约的呼声,似乎并没有唤醒和阻止住一些人追求豪华的势头。
D.在戏剧学院学习时,只有我跟他学过弹钢琴。
6.下列句子中对所用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A.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拟人、比喻)B.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语⽂考试题(附答案)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都做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全对的⼀项A.踌躇(chú)洗涤(dié)赁屋(lìn)浸渍(zì)....B.漫溯(sù)执拗(ào)作揖(yī)悲怆(chuàng)....C.瞩⽬(zhǔ)蜷缩(quán)叱咤(zhà)怯懦(qiè)....D.窒息(zhì)沾襟(jīng)修葺(qì)创伤(chuāng)....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组是A.廖廓颓圮斑斓图穷⼔见B.忸怩喋⾎愠怒舐犊情深C.凌侮赊⽋伛褛涕泗交流D.诘难桀獒箜篌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恰当的⼀句是A功⽽⽆还⼿之⼒。
B以步⾏为宜,时间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着凉。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科学的⽅法,对儒家学说进⾏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A.⼤学毕业⽣不应该只关注⼀⼰之屈伸,⼀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的责任和义务。
B.⽬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批思想品质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污染,极易发⽣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死亡。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条⾼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把下⾯⼏个句⼦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排序正确的⼀项是①“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情,这些形象本⾝就是诗⼀般的语⾔。
高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有自己的“粉丝”,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
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甚至有大量的“粉丝”。
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
另外,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在微博世界中继续延展。
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
在现实世界中,当A与B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对立关系时,A的“粉丝”群体与B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
而在微博世界中,分属A、B的“粉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
既然“粉丝”是“迷”的意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
在微博上,一位用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
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
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已。
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有攻击性。
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丝”的攻击。
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
微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C.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D.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负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则笑话因为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②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③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懈可击。
④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 演得真绝了。
⑤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⑥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英国政府通过高效使用公共大数据技术,每年可节省约33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每人每年节省约500英镑。
B.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C.2016年9月以来,九度视频推出“五年思变,我为广州代言”专题采访。
所采访的人员不仅改变着华南创投圈的历史,促进了社会变革,也经历着自身年龄、身份、职业等各种变化。
D.11月26日,第二届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行。
此次研讨会旨在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归依)B.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C.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D. 学而时习之(时常)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没有读完。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死靡它D. 之乎者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敢。
B.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C.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脆。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唱了,万物复苏了。
B.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深受同学喜爱。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D. 秋天的景色,金黄的麦田,丰收的喜悦,农民的笑容。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
B.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C. 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愤怒如同火山爆发。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B. 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因为他勤奋努力。
C.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坚强的心。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杨延昭是北宋时期名将杨业的儿子,在宋真宗时,担任河北、陕西、河东三路安抚使,多次抗击辽军,屡建奇功,被封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杨延昭性格刚毅,喜欢骑射,精通兵法,带兵打仗屡次获胜。
他主张“以战止战”,在对抗辽军的过程中,经常以智取胜。
他为人正直,关心百姓,深得人心。
【乙】杨延昭一生,主要在边塞地区为官,抗击辽军,保家卫国。
在抗击辽军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军事思想。
他主张“以战止战”,认为战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他主张通过战争来消除战争,通过军事手段来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
他主张“以德服人”,认为军队要爱护百姓,不能欺压百姓。
他主张“以智取胜”,认为战争要以智取胜,不能依靠武力。
【丙】杨延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精通书法,擅长草书,被誉为“草圣”。
他擅长绘画,尤其擅长画马,被誉为“画马圣手”。
他还擅长文学,尤其擅长写诗,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充满了爱国情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丁】杨延昭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的一生,是忠诚、勇敢、智慧、正直的一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负责军事,与中书门下分掌军政大权。
B.以战止战:通过战争来消除战争,以军事手段来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
C.以德服人:军队要爱护百姓,不能欺压百姓。
D.草圣:指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杨延昭被誉为“草圣”。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延昭在抗击辽军的过程中,主张“以战止战”,认为战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B.杨延昭主张“以德服人”,认为军队要爱护百姓,不能欺压百姓。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妙手偶得”意思相近的是A. 妙笔生花B. 妙想天开C. 高超无比D. 绝妙好听【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妙手偶得是指能力高超,轻松得到好成果,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应该是妙想天开,即有着奇思妙想。
2.文中“明月几时有”这一句中的“明月”和“几时”相当于A. 句号和问号B. 句号和省略号C. 问号和句号D. 问号和省略号【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句子“明月几时有”作为一句诗歌,末尾使用省略号,表示作者的思索与感叹。
3.以下关于《小燕子》这首诗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歌描述了一位女子的思念之情B. 诗歌描述了一只小燕子的自由飞翔C. 诗歌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之情D. 诗歌描述了一对恋人之间的分离之苦【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小燕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既有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旧地的思念。
二、阅读理解题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的唐代建筑物,永居莲花池中心而不失风雅,它就是“如意斋”。
如意斋是莲花池上一座四方形的亭子,亭子虽小,但非常精致,周围密集的枫杨、柳树和蓝天白云绿水相映,更显得奇妙而优美。
如意斋传说缘于唐朝的韩愈,他常常在此写作、吟咏。
据史书记载,韩愈东渡援朝平岗后,常常于此与友人闲谈。
他曾写下“敬池上如意斋,我五十已三千”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好的追求。
莲花池和如意斋是和中国诗歌名篇《江雪》有很大关系。
唐代的裴旻在《雪霁天山晴》中写道:“沽茶供酒赏杏花,石岭啼猿野童家。
往往寻幽到如意,十年读书半江月。
”诗中的“如意”便是指如意斋。
而黄巢在《登高》中也提到了如意斋:“如意斋边梧叶多,万犬千鸦一片皆。
”1.如意斋是什么建筑物?2.如意斋为什么被称为如意斋?3.如意斋和哪首诗歌有很大的关系?【答案解析】1.答案:一座位于莲花池上的亭子2.答案:因其精致而著名,与韩愈曾写下的“敬池上如意斋,我五十已三千”有关联,而被称为如意斋。
3.答案:如意斋与《江雪》这首诗歌有很大的关系,裴旻在诗中提到了如意斋的名字,而黄巢也用诗歌描绘了如意斋周围的风景。
一、现代文阅读(一)选择题1. C2. D3. B4. A5. D(二)简答题1. 作者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时间”人格化,赋予其生命力,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惜。
2. 文章通过描述老屋的破旧、家人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二、古诗文阅读(一)选择题1. D2. C3. A4. B5. D(二)简答题1.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一幅秋夜江边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词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赞美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作文题目:我的青春梦想答案:我的青春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我一直认为,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他们肩负着拯救生命、守护健康的重任。
因此,我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一直在努力学习。
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
在课外,我参加各种医学竞赛,拓宽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积累实践经验。
我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并非易事。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
我的青春梦想是我前进的动力,是我人生的方向。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会珍惜每一个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患者带来希望,为社会创造价值。
评分标准:1. 内容:表达了对医生职业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心。
2. 结构:开头点题,中间论述梦想的原因和实现途径,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3. 语言: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富有感染力。
4. 文章整体: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高一语文考试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粗糙(zào)笞刑(chī)针砭(biān)沉湎(miǎn)B、肇事(zhào)恫吓(dòng)抽搐(xù)桎梏(gù)C、惊愕(è)拙劣(zhuō)铿锵(kēng)缴械(xiè)D、卓越(zhuó)玉砌(qiè)伺候(cì)崔嵬(wé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编篡磐石良辰美景闭口不语B、贤慧融合战死疆场作壁上观C、萦绕暮蔼江山社稷艰苦卓绝D、今宵缥缈测隐之心义愤填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田锋回头看了一眼被本身甩在后面的其他选手,微微一笑,并依靠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自豪,向终点线奋力冲刺。
B、据这家慈善机构最后的统计,这次为残疾儿童捐款数量最多的并非那些大方之家,而是生活在底层的许多普通的市民。
C、人家叫伽西莫多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
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
D、在日本本年举办的世博会上,张宁与小学同学萍水相逢,二十年后他乡相遇,一见如故,两位老同学激动万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摆布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C、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本身的职责。
D、白话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表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祖国的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
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B、《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写的序言,它阐明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城之夏夏天的傍晚,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小城的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头巷尾,享受这难得的清凉。
小城的街道并不宽,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街上的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行人匆匆而过,都带着一脸的疲惫。
这时,一位老妇人从家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扇子,一边摇着,一边哼着小曲。
老妇人走到街角,看到一个小男孩坐在地上,正用石头在地上画着什么。
小男孩看到老妇人,抬起头,微笑着说:“奶奶,您也来散步啊?”老妇人点点头,坐在小男孩身边,拿起一块石头,也开始在地上画起来。
小男孩问:“奶奶,您画的是什么呀?”老妇人笑着回答:“我画的是我们的家乡,这个夏天的小城。
”小男孩好奇地问:“那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妇人指着画中的街道、树木、房屋,一一介绍起来。
她告诉小男孩,这里的街道是弯弯曲曲的,两旁的树木是枝繁叶茂的,房屋是古色古香的。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彼此之间关系融洽。
小男孩听得津津有味,他想象着家乡的美丽景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丝清凉。
老妇人看着小男孩,心里充满了感慨。
夏天的傍晚,小城的居民们都在享受这难得的清凉。
他们或坐在树下,或坐在街头,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聊着家常,谈着往事。
他们谈论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谈论着小城的变迁,谈论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夜幕降临,小城的灯火渐渐亮起。
老妇人带着小男孩回到家,关上家门,看着窗外的夜景,心中充满了对小城的眷恋。
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2. 文章中老妇人为什么对小男孩说:“我画的是我们的家乡,这个夏天的小城?”(6分)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小城之夏”的理解。
(8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献公使原轸于齐。
齐侯使管仲辞之,曰:“寡君之使,盖欲齐晋亲也。
寡人恶之,岂不欲亲?亲之,非有敢以私誉也。
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D.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俨然迷惘炮烙飞湍瀑流争喧豗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萧森C.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
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5、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①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林黛玉贾惜春妙玉巧儿 B.王熙凤妙玉贾惜春史湘云C.秦可卿妙玉贾迎春李纨 D.薛宝钗贾迎春妙玉史湘云6、下面题为《途中》的律诗,语序已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双燕引雏花下教②风卷云开陡顿晴③烟江远认帆樯影④雨中奔走十来程⑤一鸠唤妇树梢鸣⑥翠条浓处两三莺⑦山舍微闻机杼声⑧最爱水边数株柳A. ④②①⑤③⑦⑧⑥B. ②④⑧⑤①⑥③⑦C. ②④③⑦①⑤⑧⑥D. ④②③⑦①⑤⑧⑥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7、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2分)(1)自伤年老失时()(2)是以泣也()8、“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遇事不慌B. 随遇而安C. 知遇之恩D. 不期而遇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译文:(2)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10、简答: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2分)答: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18分)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8分)闻雁作者: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作者: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2分)(2)这两首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3分)(3)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3分)12、古诗文默写。
(10分,每题1分,错一个字,该题即不得分)(1)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5),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7),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8)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四、现代文( 论述类、实用类)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太空行走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
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
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氦。
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氦为主的混合气体。
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氦。
这些氦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纺组织中。
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
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氦便游离出来。
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氦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
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氦气逐渐排出。
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氦的含量多少而定。
若氦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
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
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
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面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
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
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
比如在月球上行走。
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脚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
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13、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14、“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
15、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五、现代文( 文学类)阅读(共16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6——19题。
拒绝成熟薛涌地与成人争执起来,总是会被人们宽容地一个少年,若是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执拗..冠以"不成熟”之名。
大多数人,也许都体会过在那个“不成熟”的年华里渴望“成熟”的心情吧。
但,什么是“成熟”呢?近读丰子恺几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作父亲》,记述了他避居乡间时的一段经历。
一日,门前过一挑担的小鸡贩子,被他的几位孩子围住,异口同声地嚷嚷着:“买小鸡!买小鸡!”那人见孩子们要鸡心切,便存心抬价,终于没有成交。
孩子们哭成一团,对门的大嫂赶忙来劝:“不要哭,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呢!”她告诉作父亲的,那贩子要的价比市价高一倍还多。
于是,孩子的父亲便回家开导他们说:“你们大家说‘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你们下次……”他说不下去了。
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倘再进一步,就要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
走笔至此,作者不禁感慨道:“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找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大概以我们的看法,那些吵着要小鸡的孩子是不成熟的,吃亏上当在所难免,作者那些将说而未能说出的教导,则与我们一样地成熟,但作者偏偏为此羞愧。
一位从事过幼儿美术教育的朋友告诉我,他曾很惊奇为什么儿童在画太阳时总是用红色,因为太阳并不是红色的。
如果观察有偏差,为什么这些偏差又如此一致呢?于是,他找了一群未经任何美术训练的孩子,领他们到野外对着真实的日出画写生,结果,他们的太阳五彩缤纷……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一个幼嫩的花蕾,比一个成熟的果实包含着更多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