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4.3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理解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格局。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4. 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格局5. 工业发展的意义和挑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格局。
2. 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格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地图、数据等地理信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4. 结合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工业发展战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讲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格局。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讨论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总结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格局。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发展的意义和挑战。
6.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工业发展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
2. 探讨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 分析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如带动就业、促进城市化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工业分布与发展的问题,提高学生参与度。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学案新人教版1、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梳理一、工业与我们1、概念: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①的主要来源,②的根本保证,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1、铁路沿线:③等铁路沿线。
2、黄河流域:④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⑤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集中了四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⑥和沿海开放城市。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北京的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2、产业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3)产品⑧快。
3、产业部门:电子和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
4、分布特点: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
5、分布(1)沿海地区:⑨型。
(2)沿边地区:⑩型。
(3)内地:与关系密切的产业。
基础知识交流1、你能说出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部门吗?探究一工业的空间分布[互动探究] 我国有哪四大工业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探究二高新技术产业[互动探究]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为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带,①是,其中心是;②是,其中心是;③是,其中心是;④是,其中心是。
(2)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
①沿海地区以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和高新技术产业。
②沿边地区依靠国家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以的产业。
③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2、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因素有哪些?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主要农业部门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状况。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运用生产生活的实例,说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②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激发自己为祖国
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发奋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如何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工业的空间分布”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于课前搜集汽车、造纸等工业生产过程的录像,学生查找我市著名乡镇企业及高
新技术园区的发展、现状等资料。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导学案新人教版【主要考点】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并能分析四大工业区的特点及发展条件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对策,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知识梭理】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叫;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是。
3、工业的分布,沿、、等铁路沿线。
4、河流流域:黄河流域是的重要工业带,5长江沿线形成以、、、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地带。
6、沿海地区:集中了四大工业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7、高新技术产业是以、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8、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比例大,产品快。
9、四大工业区的工业特征是辽中南工业区是以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塘工业区是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是以为主的工业基地。
【教学过程】一、工业与我们二、工业的空间分布1、沿铁路沿线:2、河流流域:3、沿海地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发展条件①丰富的()②便利的()③广大的海内外市场④充足的劳动力①丰富的()②便利的()③()雄厚①工业基础雄厚②()雄厚③()广阔④交通?①靠近(),便于吸引外资,发展()②海运()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区特点我国著名的()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工业中心沈阳、大连、本溪、鞍山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珠海、深圳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定义: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1)从业人员中,(2)销售收入中,(3)产品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发展(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3)地区发展差异:沿海地区;沿边地区;内地多发展的产业【挑战自我】1、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资源条件是()A、有丰富的煤、铁、棉花B、有丰富的煤、铁、石油C、有丰富的煤、铁、有色金属D、煤、铁资源不丰富2、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是()A、京广、京九、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B、长江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地带C、黄河沿线形成了沿河经济发达地带D、沿海地区集中了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开发重点。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 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认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通过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特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四大工业基地为例,深入剖析其形成原因。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图表等资料,直观地呈现工业分布与发展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引出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如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如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珠江三角洲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在地区,分析当地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发展优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
2. 结合所在地区,调查当地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情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工业发展的政策,思考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内容:1. 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掌握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2. 分析我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认识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探讨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2. 教学难点:我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 工业撰稿人 课 型 新授课 教研组长 班 级 姓 名 使用日期一 标学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1.知道工业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根据课本资料及地图指出我国的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2.团队讨论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3.根据课本资料说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状况。
二 互学★1.工业的概念:★★2..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中部:西部:★★3.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自北向南分别是:★★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多依附于 , 主要分布在:订 线 装三示学(团队展示互学成果,师生点评,共同归纳要点)四用学(独立完成,体验成功)我的成绩:分1.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的基础是()A. 充足的劳动力B. 先进的科学技术C. 丰富的资源D. 便利的交通2.读图,关于长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能资源丰富,水运便利B. 旅游资源丰富,水乡文化特色突出C. 城市密集,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D. 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3.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托()A. 先进的科学技术B. 优秀的人才C. 丰富的资源D. 雄厚的资金继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迎来“2.0”时代,勾画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新格局,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题。
4.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角洲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A. 靠近海洋,有便利的水运B. 气候适宜,畜牧业发达C. 均为重要的全国政治中心D. 煤、石油矿产资源丰富5.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A. 科技力量极为雄厚B. 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C.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D. 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6.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A. 上海B. 南京C. 杭州D. 苏州7.下列不属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的是()A. 提供灌溉水源B. 提供便利水运C. 提供旅游资源D. 提供水利发电五评学(评价总结,反思提升)1.我的收获:2.知识总结: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
八年级地理上册《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工业的概念与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工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 了解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2.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工业生产的特点。
4. 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工业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讨论:讨论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2. 掌握我国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3. 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2. 我国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3. 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因素。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2. 讲解:讲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3. 分析: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因素。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工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 掌握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了解促进区域工业发展的措施。
教学内容:1. 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促进区域工业发展的措施。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实例或数据,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 讲解:讲解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 讨论:讨论促进区域工业发展的措施。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 了解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工业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工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工业的定义与分类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展示工业产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4.2 讲解工业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工业。
1.4.3 分析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
1.4.4 讨论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工业发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二章: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2.2 教学内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因素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分析、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工业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4.2 讲解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
2.4.3 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因素,如资源、交通、市场等。
2.4.4 案例研究:以某地区的工业发展为例,让学生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2.4.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优化我国工业分布,促进各地区工业的均衡发展。
第三章:工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在工业发展中保护环境。
3.2 教学内容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在工业发展中保护环境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通过展示工业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3.4.2 讲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工业对环境的不同影响。
3.4.3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第三节工业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2、说出我国工业分布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研习】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读100图4.17说出“什么是工业”,什么是工业生产?
2、读100图4.17说出工业部门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3、什么是重工业?什么是轻工业?
4、读101图4.18说出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阅读教材103页说出我国的工业分布的变化?
2、读P103图4.21,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3、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有哪些?
4、认识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完成104页活动
【精习】
1.知识梳理:
2. 知识运用
读“我国工业分布简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工业中心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⑤_ __;⑥______;⑦___ __;
⑧____ _;⑨__ 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工业基地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B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C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D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3.图中反映出我国工业空间分布具有:沿___________、沿___________分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