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46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认识地球的土地资源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包括农田、森林、草原、矿产等。
了解和认识地球的土地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球的土地资源。
一、农田资源农田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是养活人类的主要来源。
农田资源可以分为耕地、林地和牧地三类。
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是人类食物供应的基础。
林地则提供了木材、纤维和药材等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气候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牧地供给了牲畜的食物和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基础。
二、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木材、草药等资源,还具有保护水源、减缓气候变化等重要功能。
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也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三、草原资源草原分为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草原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支撑着畜牧业的发展。
草原还具有水土保持、沙漠化防治等重要功能。
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于维持干旱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中存在的各种矿物质的集合,主要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包括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非金属矿产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等,是能源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合理管理和环境保护。
五、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过度的耕地开垦和过度的伐木砍伐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甚至出现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探索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综上所述,地球的土地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好地球的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初中地理中的世界地理资源分布地理资源是指地球上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地理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各个地理资源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规律。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地理资源入手,分析世界地理资源的分布情况。
矿产资源的分布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的各类矿物质和岩石,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世界上矿产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
举例来说,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是铜矿和锡矿的集中地,而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则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产地。
此外,非洲的赤道附近地区富集有大量的钻石矿床。
由此可见,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分布也十分重要。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制约。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降水量较丰富,因此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沙漠地区则极度缺水。
举例来说,亚马孙河流域的水资源丰富,而撒哈拉沙漠地区则是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区。
此外,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也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能源资源的分布能源资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在世界经济和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世界上常见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石油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如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和一些其他地区(如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
天然气也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和俄罗斯等地。
此外,煤炭在中国、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十分丰富。
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其资源利用情况与土地类型和地形地貌有关。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较为适宜农业发展,而高山和沙漠地区则较为适宜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亚洲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多瑙河流域等。
而沙漠地区和高山地区等限制了土地的农业利用。
结语通过对世界地理资源分布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理资源的分布受到地质、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第八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远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逐渐摆脱了听天由命,屈从于自然威力的卑微困窘状况,在人地关系中主动作用增强,反映在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相继经历了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等四个阶段。
一、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以采集野果、狩猎或捕捞纯自然的植物和动物为食,此时,土地是以现存的食物供给人类,给人类母乳般的营养。
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由于人口数量较少,对土地的利用简单,人类仅是生态系统中天然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人类对土地的破坏力小于土地自身的再生产力。
因而,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的生存与反展完全依赖与土地的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
二、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随着人类认识土地、改造土地能力的逐渐增强,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和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便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土地、利用土地,逐渐出现了工业用地、采矿业用地、娱乐用地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劳动改造土地,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物品,,而土地凭自己的特性抑制人的需求膨胀,人类与土地之间也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同时人对土地的破坏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明显,但由于人力的限制,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仍属于一种人受制于土地的“靠天吃饭”的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三、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关系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继续。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随着近代人口的迅速增长,一方面需要提高农用地的利用强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衣食需求;另一方面,伴随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交通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过程中又要大量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使得人类对土地需求量(特别是对农用土地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土地供给量之间发生矛盾,即土地供求矛盾日趋尖锐。
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一、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和进行物质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态系统物质的供应者和能量的调节者。
正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1.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03年,世界上土地总面积为130.64亿公顷,其中,耕地14.04亿公顷,占10.5%;牧场34.85亿公顷,占26.0%。
全球五大洲中,亚洲土地面积最大,为30.85亿公顷,非洲次之,为29.78亿公顷,欧洲22.60亿公顷,北美和中美洲为21.37亿公顷,南美洲17.55亿公顷,大洋洲为8.49亿公顷。
土地的利用方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耕地、牧场、森林及其它用地等。
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是前3类。
由于各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以及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非洲由于气候干旱及生产力水平较低,土地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即5.5%用作耕地,牧场和森林所占比重也不高;亚洲因受青藏高原及中亚、西亚干旱或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仅为18.6%;欧洲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达63%左右;南美洲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高达50.5%;大洋洲牧场占土地总面积的50.7%;北美洲及中美洲的土地利用状况与世界平均水平较为接近。
2.世界耕地的分布情况以耕地资源为中心的农业资源在全球分布很不平衡,这是世界土地资源数量分布方面的重要特征之一。
1995年,全球可耕地面积约为13.6亿公顷,约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0.4%。
世界耕地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其表现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从耕地面积在各洲及各种类型国家的分布情况来看,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为4.99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36.6%;欧洲次之,为2.96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22.0%;北美和中美洲为2.61亿公顷,占世界的19.2%;非洲为1.7亿公顷,占12.7%;大洋洲为0.50亿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