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成大事者
- 格式:docx
- 大小:15.71 KB
- 文档页数:2
曾国藩16字为人处世曾国藩16字为人处世名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意思是:古今成大事者,战略战术缺一不可,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处着手,这样才能避免空谈和眼高手低。
与人相处时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一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
普通人能做到守心、养心堪比贤人。
曾国藩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而他人生也有16字的人生格言,这个16个字说透了人生的感悟,道透了为人处事,曾国藩一生修身养性,他还留下了曾国藩家书,这其中记录了他修身齐家从政的思想,其中有16个字非常值得我们牢记,那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首先,前8个字代表的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基本都可以分为两步走,第1个是计划,第2个就是实施,所谓大处着眼就是首先要先懂得列下计划,而小处着手就是指的是列好计划,要懂得去实施,曾国藩也告诉我们,大处着眼指的是一个人的眼界和心境,只有一个人有了足够的眼界和心境之外,才能有有更高远的志向,才能拥有更超远的规划,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而小事,指的是事无小事,从大到小事都要亲自去做,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
实践出真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且定好目标,要进行实施,去实施方案,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一个人的品性,无论有多么远大的目标,都一定要靠我们双手去完成。
其次还要记住脚踏实地才是真理,人生就是如此,那些眼高手低的人永远也做不成大事。
所以我们在做事时一定要脚踏实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端正自己的态度,然后付出行动,才能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所以前8个字便告诉了我们在世上做事的人生哲理,其次后8个字指的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人是一种高级思想的生物,并且还是群居的,可是我们在群居时,难免会有些话张口就来,而曾国藩则告诉我们,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闭嘴,凡事都要懂得三思而后行,说话时深思熟虑之后再说出来的话才不会被别人挑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苏轼《晁错论》
译文:自古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具有超出常人的才能,也必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解析:苏轼对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所以能够成就丰功伟业的原因,十分准确而精辟地归结为两点:“超世之才”和“坚忍不拔之志”。
这对后人具有十分深刻的启迪意义。
“超世之才”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刻苦攻读,坚持不懈,经过十年寒窗的磨炼。
而“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尤为重要。
因为,凡立志要成大事业者要走的路,都是十分崎岖不平的,都是充满着艰辛困苦的。
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是难以突破的。
所以,要想成功,必须是个强者。
强者所以能强,是因为能忍受常人所难以忍受的种种艰辛和挫折,是在诸多磨难、苦痛接踵而来的时候,始终昂头站着的人。
有志之人,朝着“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努力吧!(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编辑
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惟有坚韧不拔之志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经天纬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峨冠博带,崇论闳议,舌战群雄,胸有治国平天下之良策,腹有并吞八荒包罗宇内之佳谋。
振臂呼而云者集,顶天立而随者众,成大事者宁有种乎?
超世之才,自古及今者不可胜数,然成大事者鲜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孟德兄,功炳千秋,无人能及,礼贤下士,虽未吐哺,然士心归焉!!!力挽狂澜,拯救危局,御以长策,运筹帷幄,决胜淝水。
东山再起,恰似谢家人之纵情山水,放浪形骸天地间。
然间或国于危难,临危受命,扶大厦之将倾,揽狂澜之即倒,方显英雄本色。
此诚奸佞之臣不可及也。
鬼谷实乃千古奇才也,纵横捭阖,苏秦张仪,庞涓孙膑,卫庄盖聂,此六者皆系其桃李门墙。
今者何人能及此功也?嬉笑怒骂,放诞无形,诗词歌赋,散文博弈皆尚意巅峰造极,其画石如飞白木如籀,其书法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某生平无快意事,唯做文章,意之所至,则笔力曲折,无不
尽也。
昔者,勾践卧薪尝胆粗茶淡食,励血图治艰辛耻辱备尝,然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心志未见于怀,喜怒未形于色。
胯下奇辱,漂母一饭,为成千秋伟业,白骨千人何惧。
曹子建独占天下文才八斗,然性羸弱,文胜史则儒雅而乏魄力,与杨修何异?忍耐与等待,看破眼前风云,心存千年后事:忘却声色犬马,心中天下百姓。
子虚上林,虽传万世美名,然竟御用文人。
生前身后,白骨无名,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之霸气,化儿女私情为报国热情。
才虽易,然志惟艰。
吾辈才尚未具,何颜谈坚韧不拔之志?
行胜于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成大事必借鉴的13个历史人物成大事必须来源于长远的目光和对历史的借鉴。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被称为伟人的人物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以下列举13个历史人物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在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上,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政治领袖类1. 科布登 -- 公正科布登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之一。
他主张的“非暴力、公民不合作”手段,跨越民族和阶级的界限,成为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运动模式之一。
2. 孙中山 -- 民主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民主革命家和国父。
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3. 曼德拉 -- 反种族隔离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的政治家,是抵制种族隔离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的运动,通过非暴力的形式争取黑人权利,最终使南非实行了黑白人种平等的多元民主制度。
二、文化艺术类4. 达芬奇 -- 大胆创新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在绘画、雕塑、建筑、科学等领域都有出色作品。
他的精神实质是追求英才,大胆创新,敢于与权贵对抗。
5. 莎士比亚 -- 人文主义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他的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着人们勇敢追求自由与人权。
三、科学技术类6. 爱因斯坦 -- 坚持实证主义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引领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他的实证主义思想,对科研规律的认识、对实验方法的重视,成为所有人的范本和楷模。
7. 牛顿 -- 探索真理牛顿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发明了微积分,并提出了重力定律。
他一生的探索,是对自然界真理的不懈追求。
8. 牛津小组 -- 破解密码牛津小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密码破解小组,他们采用现代密码学技术,成功地解密了纳粹的密码系统。
他们的贡献促进了二战的胜利,也为后来的信息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商界领袖类9. 迪斯尼 -- 创新迪斯尼是美国一位创造型企业家,他以独特的想象力和领导力,创建了众多的娱乐形式。
高一《劝学》原文及注音《劝学》是唐代诗人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原文如下:勉人生兹世,劝尔学艺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与能兼,兹乃上上人。
天地生民,唯贤与能是以蔽。
古今成大事者,非贤与能孰能兼之?故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曲学阐习,求其深知。
强志而上者,为之者也;弱志而下者,为之役也。
天不负苦心人,必有所成。
注音如下:miǎn rén shēng zī shì, quàn ěr xué yì wén.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 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wéi xián yǔ néng jiān, zī nǎi shàng shàng rén.tiān dì shēng mín, wéi xián yǔ néng shì yǐbì.gǔ jīn chéng dà shì zhě, fēi xián yǔ néngshú néng jiān zhī?gù yuē: tiān jiāng jiàng dà rèn yú shì rényě, bì xiān kǔ qí xīn zhì, láo qí jīn gǔ, è qí tǐ fū, kōng fá qí shēn, xíng fú luàn qí suǒ wéi, suǒ yǐ dòng xīn rěn xìng, qū xué chǎn xí, qiúqí shēn zhī.qiáng zhì ér shàng zhě, wéi zhī zhě yě; ruò zhì ér xià zhě, wéi zhī yì yě.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 bì yǒu suǒ chéng.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古今成大事者纵观古今成大事者,为人处世皆有妙方。
先贤的人生经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
总结起来,古人的人生智慧,都凝结在这九个字里。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事不拖。
《菜根谭》有这么一句话: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
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贻虚生之羞?是说,人这一生太过短暂,知道了这一点,人们怎么会不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呢?是人就会有惰性。
谁都有累了、乏了的时候,免不得想要停下来偷会儿懒、歇一歇。
但做事最怕的就是一个“拖”字。
生活中,很多人对待做事的态度,总是想着还有时间慢慢做,总是找各种拖拉的借口不去做。
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的事拖后天。
今日事就该做到今日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珍惜今天的人,怎么能把握好明天?遇事只会拖延,拖着拖着人就老了,拖着拖着事就黄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自我麻痹中虚度光.结果,事情越积越多,小事变成了大事,简单的事变成了复杂的事,容易的事变成了难事,甚至有些时候好事变成了坏事,拖来拖去,人拖老了,事拖黄了,到头来一事无成。
所以,做事,一定要干净利落、雷厉风行,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不留尾巴,不占用明日的时间。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警策世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勤勉,岁月不待人。
做人,一定要惜时勤勉;做事,一定要雷厉风行。
勤则世上无难事,拖则易事也难成。
别再给自己找理由了,想清楚就马上付诸行动。
一旦迈出第一步,后面的事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其实曾国藩早年也是多有懒惰,但是他立志自拔于流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于是就先通过两件小事情戒惰:一个是记日记,一个是早起。
其中这个早起,曾国藩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从他开始决定早起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时而早起,时而晚起,屡戒屡犯,屡犯屡戒。
但在其后期的日记中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早起了。
成功者必是立即行动者。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提前抓住机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句话出自《论语》,提醒我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仅需要具备超凡的才华,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因为具备这样的素质而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例如,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教学能力,并且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教育事业,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此外,毛泽东是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他拥有高超的政治才能和极强的意志力,并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胜利的征程。
当然,在当今社会,成就大事业的人也并不少见。
例如,马云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并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成就大事业,除了才华和意志力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的因素。
例如,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计划能力,能够确定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
此外,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同时,我们还要具备良好的执行力,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在当今社会,追求大事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就自己的事业?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全力以赴,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此时,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能逐步接近目标。
此外,我们还要培养良好的计划能力、协作能力和执行力。
计划能力是指我们能够确定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的能力。
协作能力是指我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是指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的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因素。
总之,要想成就大事业,我们需要具备超凡的才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并且要培养良好的计划能力、协作能力和执行力。
古今成大事者三种境界的看法成大事者,三种境界。
这话一听,就让人心里有点儿想法。
说到成大事,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算是“大事”。
是发财致富、拥有权势,还是创造些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这儿的“大事”可以广泛理解,可能是做出一番事业,也可能是改变个命运,甚至是做成一件大家都没想到的事儿。
而古今成大事的人,往往都经历过三种境界。
说白了,就是从懵懂到逐渐清醒,再到真正的领悟。
第一境界,咱就叫它“瞎折腾阶段”。
这阶段啊,啥都不懂。
刚开始拼命往前冲,但啥也不清楚,只觉得自己很牛逼,恨不得一晚上就能成个大佬,天天想着“要是我有个亿该多好”。
这种阶段的我们,基本上是没啥大规划,光是有点热情,却看不见远方。
最典型的就是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刚毕业就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背个背包,拿个笔记本电脑,哪怕连个靠谱的计划都没有,见什么都想尝试。
这时候的我们,往往是在忙碌中找不到方向,做了一堆事儿,回头想想都觉得自己傻乎乎的,但好在这时候也不怕失败,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
就是这时候,你往往能看到“做事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即使失败,也能说:“嘿,起码我努力过了。
”不过,想要从这阶段跳出来,得先学会冷静,不能再一味地在迷茫里转圈子,得慢慢积累经验,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第二境界,咱可以叫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阶段”。
这个时候,不是随便做什么就行了,而是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到底在干啥。
生活不再是单纯的瞎折腾,而是逐渐变得有目标,有了方向感。
这时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义,开始挑选自己真正擅长的东西,而不是再满眼渴望地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风。
这时候的你不再是那种“我什么都能做”的理想主义者,而是变得更加务实,明白自己不能事事都做,得学会放弃一些,专注一件事。
其实这时的很多人,内心会有一些小小的焦虑,因为每一步都很谨慎,每做出一个决定,都得考虑清楚,生怕自己再做错事。
像是很多人做生意,会经历这种“学会放弃”的过程。
刚开始总是想着“啥都能做”,结果一头栽进去,才发现精力有限,选择正确的机会比什么都重要。
成大事者有三忌: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古今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心平气和、沉稳谦逊之人。
而要做到心平气和、沉稳谦逊又有三大戒忌,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对此曾叮嘱世人说:“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人生是一场修行,所谓修行,没有戒忌,即无所得,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规诫,就会有怎样的境界。
这里面的“忌”,就今天来讲,不是完全断绝,事无绝对,“忌”完全可以理解为警惕与控制。
一、气忌盛气,有情绪、气势、表情等不同意思。
盛气,就是血气方刚,浮躁傲慢,盛气凌人,情绪冲动,这些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
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修养想要成就,必须戒除这些。
少年人的血气方刚,所以最容易义气用事。
遇到不平的事情,便要挺身而出。
他们总以为自己本领很大,无所不能。
谁都知道,年轻人往往很少恐惧之感,什么事情都不怎么三思,瞻左顾右。
思想得少,就会没有顾忌,直来直往。
气要与神相抱才行,气好比是军兵,而神才是司令。
司令要有兵去执行命令,光下命令而无人执行不行。
光有兵而无司令,或者司令软弱也不行。
少年人智慧少,所以气血一旺,就可能出现问题或者差错。
那些闹事打架,惹是生非的,都是年轻人。
所以,血气方刚,容易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等到年纪大了,就会顾虑重重,牵肠挂肚。
至于如何控制“气”,钱穆先生曾说:“血气,人之生理随时有变者。
戒犹孟子所谓持志”。
用理性的志向去统帅不确定的“血气”,才能避免“气”朝毫无节制的方向发展。
随心所欲是美好的,但没有控制的“血气方刚”也足以让人后悔。
二、心忌满涵养心志,要戒除骄傲自满,保持谦虚卑下。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自满自矜就会障碍自己向上提升,所以说“满招损,谦受益”。
一个人的心胸是宽广的,还是狭窄的,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很关键。
心胸宽广了,便会无所不包,可以容纳天下,那么一切善恶敌友都可以集合在我自己的胸中了。
如果心胸狭窄,连自己都装纳不下,怎么还能够去容纳得了别人?容纳不了别人的,自己也不会被人容纳;自己跟别人过不去,别人也会跟自己过不去。
古今成大事者
纵观古今成大事者,为人处世皆有妙方。
先贤的人生经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
总结起来,古人的人生智慧,都凝结在这九个字里。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事不拖。
《菜根谭》有这么一句话: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
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贻虚生之羞?是说,人这一生太过短暂,知道了这一点,人们怎么会不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呢?
是人就会有惰性。
谁都有累了、乏了的时候,免不得想要停下来偷会儿懒、歇一歇。
但做事最怕的就是一个“拖”字。
生活中,很多人对待做事的态度,总是想着还有时间慢慢做,总是找各种拖拉的借口不去做。
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的事拖后天。
今日事就该做到今日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珍惜今天的人,怎么能把握好明天?遇事只会拖延,拖着拖着人就老了,拖着拖着事就黄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自我麻痹中虚度光.结果,事情越积越多,小事变成了大事,简单的事变成了复杂的事,容易的事变成了难事,甚至有些时候好事变成了坏事,拖来拖去,人拖老了,事拖黄了,到头来一事无成。
所以,做事,一定要干净利落、雷厉风行,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不留尾巴,不占用明日的时间。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警策世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勤勉,岁月不待人。
做人,一定要惜时勤勉;做事,一定要雷厉风行。
勤则世上无难事,拖则易事也难成。
别再给自己找理由了,想清楚就马上付诸行动。
一旦迈出第一步,后面的事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其实曾国藩早年也是多有懒惰,但是他立志自拔于流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于是就先通过两件小事情戒惰:一个是记日记,一个是早起。
其中这个早起,曾国藩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从他开始决定早起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时而早起,时而晚起,屡戒屡犯,屡犯屡戒。
但在其后期的日记中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早起了。
成功者必是立即行动者。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提前抓住机遇。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的成功,看看他走路的速度和力度。
速度快、力度强的人是沉稳而又干练的人,这种人成功的几率比较大,而拖延者的脚步始终是“慢三拍”。
对于成功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快三拍”。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一拖再拖,损耗的是自己的生命。
与其老来追悔一生碌碌,不如现在奋力向前。
话不多。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沉默寡言的人往往行事稳重、吉人天相;辞费滔滔的人往往暴躁浮夸、树敌招祸。
所以,管住嘴,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弟子规》中说:“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意思是,话不贵多,而贵于精。
讲话要实事求是,不要巧言令色,耍嘴皮子功夫。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写到:“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墨子有个学生名叫子禽,子禽曾经向老师请教:“多言和少言,哪个更好呢?”
墨子回答道:“青蛙和苍蝇,昼夜不分地叫个不停,弄得自己口干舌燥,然而却没有人愿意倾听它们的声音;而报晓的雄鸡,只在黎明时高歌,天下的人却都闻鸡而起。
这样看起来,多说话又有什么益处呢?重要的是说话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
话不要说太多,太多话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浮躁不踏实,觉得你喋喋不休废话太多。
人这一辈子,要懂得,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说话不是点兵,越多越好。
言多必失,管好自己的口,不该说的绝对不乱说,不能说的绝对不瞎说,不会说的绝对不胡说。
沉默是金,适当的闭嘴,其实是在保护自己。
俗话说得好,“一瓶不响,半瓶咣当”。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能清晰地认清自己,能力不够时,要懂得谦虚;资历不够时,要懂得谦让;与人说话时,要懂得倾听。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
实践证明,言之有物,正确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人不作做人。
一定要懂分寸。
所谓懂分寸,就是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
分寸是一把尺,既能拿来衡量自己,也能拿来衡量他人。
心中有尺,行事有度:不温不火,不卑不亢;刚柔相济,外圆内方;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端什么碗就吃什么饭。
行事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
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
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
萧绎少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化妆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
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
后来更是公然出轨,皇帝气不过,下令将她赐死。
一个人做事纯出自然,做到坦然安然,安于己位,量力而行,既不过分,也没有不及。
不虚伪,不做作,活出自己的本性,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是一种很难把握的度。
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往往会做出很多逾越的事情,事态的发展也就自然失去控制,悲剧也就降临了。
所以孔子感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做到的人已经很少了。
原因就是这其中的“度”很难把握。
阅尽千帆淡泊宁静,饱经沧桑世事坦然。
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有良好的修养,懂得做人的分寸,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管理好自己的脾气,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把最大多数人团结在自己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