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知识2 4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概论一、理论学习1)“色彩学”定义:色彩学(Color Science)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色彩学的研究理论:色彩物理学、色彩生理学、色彩化学、色彩心理学、色彩美学、美术色彩学、设计色彩学。
3)色彩学的意义:色彩学是科学认知色彩的基础色彩学是合理运用色彩的规律色彩学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色彩学是创造审美的手段二、实践如何学好色彩学:查阅文献资料扩展色彩学的知识面用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写生中学习掌握自然色彩的和谐美从大师作品中学习掌握色彩配合的方法捕捉灵感进行色彩创意第二章东西方色彩理论第一节东方色彩理论1)五色观发展历史:五色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五色”一词的出现追溯至战国时期。
东汉确立了“土居中央”的观点,并突出了黄色的地位,经隋唐至宋以后定黄为皇室专用色。
现代意义:原始人总结出了与现代光谱色相近的“五色”。
五色中的“青、赤、黄”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色彩三原色中的“蓝、红、黄”同类。
白色是全部光谱色的相加(正混合),黑色是全部颜料色的相加(负混合)。
历史意义:“五色观”制约着古代中国的色彩观,成为了一个社会功能的图示,因此使得对色彩的认识不能依照自然规律而展开。
“五色观”亦有符合科学规律的一面。
“五色观”包含了色彩构成的基本元素,包含了有色与无色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中国艺术对色彩规律把握的独特性和准确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色彩理论的缜密与深刻。
2)儒家色彩理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恶紫之夺朱”,紫色夺正不“仁”君子不以绀(微带红的一种黑色)取饰,红紫不以为裹服(内衣)”目之于色,有同美焉延续五色说,强调正色的较高地位,用色彩象征等级。
3)道家色彩理论五色令国人盲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两级化、简单化,重视黑白的相互作用。
产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审美观。
4)佛教色彩理论富有装饰性、象征性,是儒家和道家色彩理论的有益补充。
第二节西方色彩理论1)西方学者与色彩理论德谟克里特原子论假设亚里士多德光即色彩猜想德米那斯关于光的三棱镜现象的论文牛顿解开色彩由来之谜、写出著作《光学》,提出光的性质的科学发现和推断,即光有粒子和光波。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视觉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色彩理论,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熟悉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
2、色彩的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的意象、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联想等。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色彩的组合、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运用实例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属性,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实践操作: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技术水平等。
3、小组讨论: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合作情况等。
4、期末考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课时):讲解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2、色彩的属性(6课时):分别讲解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4课时):分析色彩的意象、象征和联想等表现形式。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12课时):学习色彩的组合、调和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5、实践操作(6课时):进行课堂练习、作业及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
七、教学资源1、教材:《色彩构成》,作者: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色彩学》,作者:XXX,出版社:XXX。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标题:色彩基础知识教案【引言】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给予我们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本教案将从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理论和色彩运用三个方面来介绍色彩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 色相: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之一,指的是色彩的种类。
常见的色相有红、黄、蓝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色相的特点和代表的含义。
2. 饱和度:饱和度是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可以理解为色彩的纯度。
高饱和度的色彩显得鲜艳而强烈,低饱和度的色彩则较为柔和。
3. 亮度:亮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称为明度。
亮度高的色彩较为明亮,亮度低的色彩较为暗淡。
【二、色彩理论】1. 颜色三要素:颜色三要素包括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颜色的特征和表现。
2. 色彩搭配原则: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法、相近法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 色彩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对人的情绪和感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色彩所代表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色彩情感表达的敏感性。
【三、色彩运用】1. 色彩与环境设计:色彩在环境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环境中的色彩运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色彩与艺术创作:色彩在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著名画家的色彩运用技巧,促进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
3. 色彩与广告设计:在广告设计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并传递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广告中的色彩运用,了解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的基础知识。
色彩是一门有趣而又广阔的领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进一步发现色彩的奥秘,丰富自己的艺术和生活。
微课色彩知识点总结一、色彩概念1.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人眼在特定光线作用下,对物体所反射、透射出的光的视觉感受。
色彩是光的一个属性,它是光的波长和频率的表现。
人类的色彩感知是通过视网膜上的三种视锥细胞对光信号的感受来实现的。
这三种视锥细胞对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有着不同的敏感程度,从而形成了对复杂的色彩世界的感知。
1.2 色彩的基本特性色彩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色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颜色,如红色、绿色、蓝色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它反映了色彩的明亮程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浓度程度,它反映了色彩的鲜艳程度。
1.3 色彩的作用色彩在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物体的表面特征,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和行为。
在视觉传达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人们可以通过色彩来获取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和行为选择。
二、色彩基本知识2.1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是色彩固有的基本属性,是区分颜色品种的标志,如红、黄、蓝等。
明度是色彩的亮度属性,是色彩深浅的度量。
饱和度是色彩的纯度属性,它反映了色彩的鲜艳程度和灰度的程度。
这三种属性共同构成了色彩的表现形式。
2.2 色彩搭配原则色彩在搭配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对比原则、同类原则等。
对比原则指的是选择色相对立、鲜明对比的色彩进行搭配,以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
同类原则指的是选择色相接近、明度、饱和度相似的色彩进行搭配,以产生柔和、和谐的感觉。
2.3 色彩的心理作用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作用。
比如红色具有振奋、激励的作用,蓝色具有安静、冷静的作用,黄色具有明朗、活泼的作用等。
设计师在进行色彩选择时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遵循心理学上的色彩作用规律,以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三、色彩理论知识色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比较常见的分类有原色、混合色、中性色等。
原色是指无法通过混合得到的三种基本色,即红、黄、蓝。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色彩基础课程编号:JSJ23适用专业:计算机广告学时:152学时一、课程的性质是计算机广告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巩固扎实的造型能力,熟练掌握视觉语言规律和视觉造型修养,集观察感受、分析思考和动手为一体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
水粉画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在课堂写生时为大多数学生采用。
静物画则是受众人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自然光色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表现方法,熟悉水粉画的性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色彩认识、表达能力。
通过教师讲授有关知识、绘画技法并通过学生的绘画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一般规律和技法的同时提高绘画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二、设计思路根据设计专业的需要,训练专业色彩的思维方法和色彩整体关系的处理能力,以阶段性的课题训练为手段,重点放在追求体验色彩组合关系的美感训练上,以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色彩知识、正确的色彩思维方法、基本的色彩表现技能,提高色彩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性目的,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系统学习与认识的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相关的色彩现象及原理,掌握色彩在运用中的一些相关规律及技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色彩理论和观点,使学生熟悉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感知和创新能力。
从而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及实作基础。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
其课程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加强色彩的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色彩基本理论知识,色光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水粉画课堂写生的基础方法和步骤。
要求运用水粉的基本技法,结合以前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造型知识,有意识的表现对象。
逐渐转向色彩表现的探索及其运用上,通过对繁杂对象的表现和更为熟练地运用丰富的表现技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色彩修养及艺术素养。
光色变奏色彩基础知识与应用课件光色变奏——色彩基础知识与应用
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时也
在艺术创作、设计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课程将介绍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
1. 色彩的基本构成
- 色相:色彩的基本属性,如红、黄、蓝等。
- 饱和度:色彩的纯度或灰度程度,是指色彩与灰色的混合程度。
- 亮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2. 色彩的色轮理论
- 色彩环:由连续的色相组成的一个环状图谱。
- 主要色彩:红、黄、蓝,是构成其他色彩的基础。
- 次要色彩:由主要色彩混合而成,如橙、绿、紫。
3. 色彩的搭配原则
- 对比搭配:将相邻色彩进行搭配,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 类似搭配:将相似或相关色彩进行搭配,如蓝与紫、红与橙等。
- 互补搭配:将互相对立的色彩进行搭配,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4. 色彩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
- 色彩的情绪表达:不同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如红色代表激情
与力量,蓝色代表冷静与安宁等。
- 色彩的视觉效果:适当运用色彩可以改变物体的外观和空间感,如使用暖色调扩大空间感,使用冷色调收缩空间感。
- 色彩的品牌识别:许多品牌都有独特的标志色彩,通过色彩的应用可以与品牌形成联想和识别。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对色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色彩的原理和技巧进行艺术创作或设计工作。
色彩的表达与应用无处不在,相信这将对您的个人和职业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成就。
第二节了解色彩基础理论知识(2)4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好素描关系,掌握水粉的表现技法,运用到写生之中。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黑、白、灰关系,把物体的立体感表现出来[教学难点]:掌握并区分干画法和湿画法
[教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标]:
1、素描关系
正方体的素描关系,球体的素描关系,只有掌握好素描关系,才能画好色彩。
2、表现技法
[授课形式]:演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色彩的一些基本知识,看
看大家对这些知识了解的程度,那我就问几个问题:
(1)、色彩三要素有哪些?
(2)、色彩的混合?
(3)、色彩的冷暖?
看了大家的作业,感觉大家对色彩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还是挺快的。
2、正课阶段(40分钟左右)
画好色彩,需要有一定的素描基础,同学们经过前段时间结构素描的学习,掌握了物体的造型能力。
物体的透视、比例,但对物体的立体感表现还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学习物体的明暗关系。
用单色表现物体,为画色彩表现物体打基础。
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同学一开始就去分析和研究色彩关系,结果画面色彩和明暗关系越画越灰。
要记住的是:只有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正确,这张色彩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1、正方形的素描关系:
通过黑白灰关系把物体的立体感表现出来。
2、球体的素描关系
只有掌握好素描关系,才能画好色彩。
表现技法
一、用笔技法:
“勾”:
用小号的笔蘸适量的颜色,根据画面的需要画出长短、曲直、粗细、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
也称“勾线”。
如起稿时,用线勾画物体的轮廓,结构;深入刻画时,用线勾画物体的某些部位,像瓶,罐,杯,碗的口,边沿,花纹以及小花,枝条等处。
勾线时不但要求用笔肯定,还应有不同的变化。
“涂”:
笔上蘸满颜料,在画面上下,左右不同方向涂画,使画面色彩自然衔接,也称“刷”,此种方法用来画大面积色彩,如背景或物体的大色调等。
用笔涂画时,一要注意色彩宜薄不宜厚,二要注意笔触方向应灵活变化。
“摆”:
首先根据画面形象调准较浓的颜色,然后按物体形体结构的转折,变化一笔一笔地把色彩摆在画面上。
要求用笔肯定、有力,显笔触,用以深入刻画物体的光感,体积感和质感。
“擦”:
分为干擦和湿擦两种用笔方法,又称“扫”。
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为在画面上快速揉擦。
干擦,用笔较干,且颜色少,在画面上快而准地画,多用在画表面粗糙的物体或某些物体边缘,起色彩虚实过渡作用。
湿擦,是用干净的笔,在色彩未干和浓淡不匀的地方轻擦,可使笔触不明显,多用在湿画法中。
“点”:
用笔将颜色点画在画面上。
一般用来点物体的高光、画树叶、花瓣等。
要求用笔准确、肯定。
二、调色方法
1、混合法
2、并置法
三、基本技法
水粉画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既有水彩画的水色淋漓、流畅、飘逸的感觉,也有油画的厚重硬朗的质感表现。
有“干画法”、“湿画法”和
“干湿结合的画法”。
其着色方法一般为“先整体后局部”、“先薄后厚”、“先深后浅”、“先暗部后亮部”的作画原则。
(1)干画法:又称厚画法,笔上水分少,颜料较多,有时直接用色与色调配,要求用笔肯定、准确,笔触感强烈。
适用于山石、树木、陶罐、水果等坚硬的物体。
(2)湿画法:又称薄画法,在调色过程中,水分很充足,通常是在前面的颜色未干时就接着画第二笔颜色,也有先把画纸刷湿,然后作画。
在静物写生中,背景部分,透明的暗部和柔软的衬布等适宜用此画法。
(3)干湿结合画法:指干湿两种画法结合使用的画法。
一般在背景和物体的暗部多用湿画法,在亮部和物体的主要部分用干画法。
一般用干湿结合画法视觉效
果会更好。
3、总结阶段(5分钟左右)
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
4、实践阶段(3课时)
1、用干画法表现石膏几何形体正方体、球体,进行单色明暗表现练习
2、用湿画法表现石膏几何形体正方体、球体,进行单色明暗表现练习
5、总结阶段
根据学生们的画面的问题展开讲解,同时让学生记好笔记。
[板书]:
6、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