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项目十二 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 格式:ppt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8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实训工作单
掌握气门间隙的测量与调整方法。
二、实训注意事项
1、气门间隙必须在该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才能进行调整。
2、根据维修手册气门间隙规定值进行调整,若没有,可以参照排气门间隙0.35mm,进气门间隙0.25mm进行调整。
3、采用液力挺柱式的配气机构不需要进行气门间隙调整。
4、严格拆装程序并注意操作安全;
1、打开气门室盖
2、确定1缸压缩上止点
首先在曲轴皮带轮上(有些车在飞轮侧)找到1缸上止点标记并与壳体上的标记对齐(此时为1、4缸上止点),再通过观察凸轮轴齿轮的正时标记、上下晃动气门摇臂或观察分火头位置等方法确定1缸是否处于压缩上止点,如果不是,转动曲轴360°至1缸压缩上止点。
3、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第一次)
确定1缸处于压缩上止点后,检查与调整第一缸两个气门的间隙、第三缸的排气门间隙、第二缸的进气门间隙,用规定厚度的塞尺插入气门杆与摇臂之间,来回抽动塞尺,如果过紧或过松,都表明气门间隙不合适,需要进行调整。
4、调整气门间隙
调整时,先松开锁紧螺母,用螺丝刀旋动调整螺钉,将规定厚度的厚薄规插人气门杆端部与摇臂之间。
当抽动厚薄规时有阻力感,拧紧锁紧螺母,再复查一次,符合规定值即可。
5、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第二次)
将曲轴转动360°,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查与调整第二缸排气门的间隙,第三缸进气门的间隙,第四缸两个气门的间隙。
(四)5S工作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 (Shitsuke)。
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1.确定调整顺序:如果发动机是多缸的,需要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逐个调整发动机气门间隙。
通常按照1-3-4-2的顺序调整,在调整一个气缸的气门间隙时,其相邻的两个气缸的活塞都处于下止点,即置于“配气间隙位置”。
2.确定调整工况:气门间隙的调整需要在发动机熄火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发动机在冷却状态下进行调整,这样可以确保活塞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测量气门间隙:首先需要找到相应气门的上止点和导气门和进气门的下止点。
气门上止点可以通过旋转曲轴前进发动机旋转,观察第一气缸的进气凸轮来确认。
进气凸轮开始分离进气门时,说明活塞处于上止点;进气凸轮离开进气门,说明活塞处于下止点。
导气门和进气门的下止点可以通过观察气门杆的上下运动来判断。
当上止点和下止点都找到后,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气门间隙。
4.调整气门间隙:气门间隙的调整通过改变气门杆和凸轮的接触面来实现。
一般来说,通过调整气门调节螺丝来改变气门杆高度。
当气门间隙过大时,需要顺时针旋转螺丝,将气门杆向下调整;当气门间隙过小时,需要逆时针旋转螺丝,将气门杆向上调整。
5.检查调整效果:在调整完一个气缸的气门间隙后,需要将机油加满,启动发动机,进行试车,观察发动机的运行状态。
如果发动机工作正常,没有异响,没有特殊震动,说明气门间隙调整正确。
如果发现异常,需要重新调整。
二、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的注意事项1.工具准备:在进行气门间隙调整之前,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工具,如杠杆、扳手、螺丝刀等。
确保工具的质量和尺寸与发动机的要求相符。
2.注意安全:在进行气门间隙调整时,应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如果发动机是热的,应等待发动机冷却后再进行调整,以防止烫伤。
3.仔细测量:调整气门间隙前,应仔细测量气门间隙,确保测量值准确。
如果发现测量值有误,应重新测量。
4.调整适度:调整气门间隙时,应根据发动机制造商的要求进行适度调整。
过大或者过小的气门间隙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气门间隙是指气门在发动机工作时开启程度与关闭程度之间的距离。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动机的气门间隙会逐渐变大或变小,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了。
正确的气门间隙调整可以保证发动机的顺畅运行,延长发动机寿命,但错误的调整则会造成发动机功率降低、噪音增大、烧机油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介绍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确定调整顺序发动机气门的调整通常是按气门的工作顺序逐一进行,如:四缸发动机的气门工作顺序是1-3-4-2,六缸发动机的气门工作顺序是1-5-3-6-2-4。
因此,调整之前需要清楚了解气门间隙顺序。
2. 清除杂物在进行气门间隙调整之前,需要清理清洗气门周围的杂物和残留物,并将进排气管盖住,以免杂质进入到气门间隙中。
3. 确定正时位置气门间隙的调整需要发动机处于正时位置,即第一缸汽缸处于上止点位置,活塞在上死点。
在进行调整之前,需要先找到点火顺序,并使第一缸处于上止点位置。
要记住,正时链、曲轴扭转器等发动机零部件一定要结实地安装好。
4. 调整气门间隙在发动机处于正时位置时,用套筒或扳手旋转气门轴,直到对应气门上的凸轮达到顶部。
此时,开始调整气门间隙:用调整螺钉松动气门调整螺母,使气门的间隙增加或减少,再拧紧调整螺母,使其固定。
在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气和排气气门间隙不同,需要分别调整,且不同款式的发动机气门间隙大小不同,需按照厂家的调整标准进行操作。
5. 检查间隙完成气门间隙调整后,需要检查气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此时需要使用厚度规测量气门的间隙,间隙应该与调整标准相一致。
如果调整的过程中发现间隙过小难以通过厚度规进行测量时,可以尝试微调调整螺母或更换较薄的调整垫片。
二、注意事项1. 操作前仔细研究说明书不同发动机的气门间隙调整方法略有不同,因此在操作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2. 严格按照厂家标准调整每个品牌和型号的发动机气门间隙大小不同,需要按照厂家的调整标准进行操作。
发动机气门间隙检查与调整作者:孙文嘉胡志强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8期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孙文嘉胡志强摘要:由于配气机构各零件磨损、机体受热、锁紧螺母松动、气缸垫更换等因素的影响,发动机气门间隙会经常发生变化。
气门间隙过大,会使配气机构传动零件间产生撞击、噪声、加剧磨损,并使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减少,进气不充分、排气不彻底;气门间隙过小,将使气门关闭不严而漏气,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启动困难、油耗增加。
总之,气门间隙要定期检查调整。
探讨了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的意义、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及调整步骤。
关键词: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方法;调整步骤一、气门间隙过小、过大的危害(一)气门间隙及调整的意义为了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在发动机冷态装配时,常在气门组与气门传动组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这一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由于配气机构各零件磨损、机体受热、锁紧螺母松动及气缸垫更换等因素的影响,气门间隙会经常发生变化,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所以要定期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二)气门间隙过小、过大的危害1、气门间隙过小的危害。
发动机在热态下,气门及其传动件受热膨胀,可能会发生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发动机在压缩、做功行程中产生漏气现象,导致功率下降,燃油消耗增加,发动机过热,气门接触面严重积炭,甚至烧坏气门。
2、气门间隙过大的危害。
传动件之间,气门与气门座之间将产生撞击,造成零件的过早磨损,整个配气机构运转不平稳,噪声增大,且使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减少,造成进气不充分,排气不彻底。
二、发动机气门间隙的调整(一)调整气门间隙前注意事项1、气门间隙应符合原厂规定,在二级维护时应对气门间隙进行检查与调整。
2、调整气门间隙一般根据发动机的温度分热调和冷调,一般多为冷车调整。
3、调整气门一定要处在关闭位置。
即气门挺杆底平面一定要与凸轮的基圆处于接触位置。
4、配气机构布置型式不同,气门间隙所在部位也不同。
5、调整气门间隙之前首先要确认各缸的进、排气门,找到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然后再进行调整。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6506、16508〕承担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和应用,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拆装与检修,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岗位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检测实训。
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2)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各部分拆装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方法;3)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的思路;4)了解汽车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的工艺知识。
(2)能力目标1)会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2)能熟练拆装汽车发动机总成、零部件,并能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情况;3)能针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4)能针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5)能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6)能针对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7)能针对冷却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8)能针对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9)会进行发动机的组装与调试。
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发动机总成拆装、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冷却系统检修、润滑系统检修、发动机总成检查等6个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19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步骤及基本原则以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步骤及基本原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间隙。
气门间隙的调整是发动机维护保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气门间隙能够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提高燃烧效率,延长发动机寿命。
下面将介绍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步骤及基本原则。
一、调整方法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发动机熄火,并确保发动机冷却至室温。
然后,打开发动机罩,并找到相关调整工具,如气门间隙调整器。
2. 确定调整顺序: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确定气门的调整顺序。
通常,发动机采用四冲程循环,气门的调整顺序为依次对准第一汽缸进气气门、第一汽缸排气气门、第二汽缸进气气门、第二汽缸排气气门,以此类推。
3. 确定调整数值:根据发动机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确定气门间隙的调整数值。
不同发动机型号、不同燃料类型的发动机,其气门间隙调整数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4. 调整气门间隙:使用调整工具,逐个调整气门间隙。
首先,找到对应的气门,使用调整工具松开气门盖上的螺栓,然后轻轻调整气门间隙,直到达到预定数值。
调整完成后,紧固螺栓。
5. 检查调整结果:调整完毕后,需要再次检查气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量具测量气门间隙,确保其与技术参数一致。
6. 完成调整:对所有气门依次进行上述调整步骤,直到所有气门的间隙都调整完毕。
最后,将发动机罩盖好,启动发动机进行试运转,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
二、基本原则1. 精确性原则:气门间隙调整需要非常精确,调整数值必须严格按照发动机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
2. 均衡性原则:气门间隙的调整应该保持气门座与气门的均衡,避免出现气门座磨损过快或气门卡死等问题。
3. 一致性原则:同一汽缸进气和排气气门的调整数值应该保持一致,避免不同气门之间的差异导致发动机不平衡。
4. 定期检查原则:气门间隙的调整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随着发动机的使用,间隙会逐渐增大。
因此,定期检查并及时调整气门间隙是保持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
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是一项重要的作业内容。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配气机构零件的磨损或松动,或是气门在工作时因温度升高而膨胀都会导致原有气门间隙的变化。
除了采用液力挺柱式(其液力挺柱的长度能通过油压进行自动调整,可随时补偿气门的热膨胀量)气门机构的发动机(如桑塔纳、捷达、奥迪100、北京切诺基213等轿车)不需要调整气门间隙以外,其它发动机一般行驶一万公里左右进行二级维护时,应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使之符合技术要求。
一、气门间隙气门间隙通常是发动机处于冷态时,在气门脚及其传动机构中留有适当的间隙,以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这一预留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一般排气门的气门间隙要略大于进气门的气门间隙。
二、气门间隙调整的目的气门间隙的大小对发动机各方面的性能影响极大:间隙过小,发动机在热态下由于气门杆膨胀可能会造成气门漏气,导致功率下降,甚至烧坏气门;间隙过大,传动零件之间以及气门与气门座之间容易产生冲撞,同时使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减少,进气和排气不充分,也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因此,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必须调整好气门间隙。
三、气门间隙调整的注意事项气门间隙必须在该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才能进行调整。
这点非常关键,否则气门间隙调整是不准确的。
不同的汽车生产厂家对气门间隙的调整一般都有具体的规定和不同的技术要求,如是否在冷态或热态下调整、调整的间隙值应多大等。
大多数汽车是在冷态(即冷车)调整的:如日野KM400、ZM440,别拉斯540A、138等发动机。
但也有部分汽车要求在热态(即热车,水温达正常工作温度后)调整:如东风EQ1090、克拉斯221、222,丰田科罗娜RT81等发动机。
还有部分汽车在冷态、热态时均可进行调整,但要求调整的气门间隙值有所不同,例如解放CA1091汽油机,黄河JN1140发动机等。
四、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调整时,先松开锁紧螺母和调整螺钉,将与气门间隙规定值相同厚度的塞尺插入所调气门脚与摇臂之间的间隙中,通过旋转调整螺钉,并来回拉动塞尺,当感觉塞尺有轻微阻力时即可,拧紧锁紧螺母后还要复查,如间隙有变化均需重新进行调整。
简述气门间隙的检查方法和步骤
气门间隙的检查方法和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汽车引擎处于冷却状态,以免发生烫伤。
并确保有正确的工具和设备,例如扳手、量规等。
步骤2:找到要检查的气门
打开汽车引擎盖,找到气门压紧器和气门盖。
一般气门盖上会有气门上的编号,例如1、2、3、4等。
步骤3:选择气门间隙的位置
根据发动机的制造商手册,选择一个需要检查的气门位置。
手册会标明哪些气门需要检查,以及相应的间隙数值。
步骤4:使用量规测量间隙
使用扳手解开气门盖上的螺丝,取下气门盖。
然后,使用量规测量选择的气门间隙位置。
量规插入气门顶部和压紧器之间的间隙,然后读取量规上的数值。
步骤5:校准气门间隙
根据制造商手册上给出的数值,判断所测量的气门间隙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如果不在范围内,需要进行调整。
步骤6:调整气门间隙
如果气门间隙太大,需要松开压紧器上的螺丝,然后使用扳手将压紧器上的调整螺丝逆时针旋转,直到气门间隙达到合适的
数值。
如果气门间隙太小,需要将螺丝顺时针旋转,增加间隙。
步骤7:重复检查
完成调整后,重新安装气门盖,并再次测量间隙,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以上就是气门间隙的检查方法和步骤,请务必根据具体的车型和制造商手册进行操作,以确保正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