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6.47 KB
- 文档页数:3
依达拉奉治疗脑震荡临床疗效价值探讨
依达拉奉,又称为利多卡因,是一种具有抗心律失常、减轻疼痛的局部麻醉药物。
依
达拉奉对于脑震荡的治疗机制是:1.减轻脑血管收缩,增加脑血流量;2.通过抑制细胞外Ca2+进入细胞以及Na+/Ca2+交换作用,抑制细胞内 Ca2+升高,从而减轻细胞内 Ca2+过度进入所致的细胞损伤。
此外,依达拉奉还有缓解疼痛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的作用。
在临床研究中,有关依达拉奉用于脑震荡的治疗效果的报道尚比较少。
但是,以往的
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依达拉奉对于颅脑外伤所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前,有关依达拉奉治疗脑震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上。
动物实验方面,早期的研究中发现,依达拉奉可以显著降低颅脑外伤造成的血-脑屏
障通透性,减轻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和细胞膜破碎等现象,从而保护脑细胞并加快神
经和轴突的再生和修复。
最新研究证实,依达拉奉对于大鼠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在脑震荡后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的组别中,病情指
数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病情恢复速度比对照组更快。
临床观察方面,依达拉奉也被用于脑震荡的治疗中,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或静脉注射。
该药物的起效时间较短,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一些临床实
验显示,依达拉奉能够缓解脑震荡患者的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根据一项回顾性研究,依达拉奉是治疗轻度脑震荡的有效药物之一,且不良反应较少。
依达拉奉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吴华;陈继革
【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年(卷),期】2006(1)2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必存)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Allen法将32只SD大鼠制成脊髓中度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必存组和对照组各16只,分别给予必存及生理盐水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2组大鼠斜板最大角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 从伤后第2和3周起,必存组斜板最大角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必存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总页数】2页(P101-102)
【作者】吴华;陈继革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外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4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明军;戴闽;马勇;雷刚刚;宗世璋
2.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J], 王敏;顾光学;张建
3.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
明军;戴闽;马勇;雷刚刚;宗世璋
4.外置磁场下静脉注射经SPIONs标记的Ngb转染ADSCs靶向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J], 胡金金;齐新文;李松军;王德伟;谭伟源
5.脊椎治疗方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J], 王慧敏;谭明生;杨洪艳;移平;陈博来;邓晋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对急性阿维菌素中毒大鼠脑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程江华;陈琨;陈晓兵【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17(015)001【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阿维菌素中毒大鼠脑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阿维菌素中毒组(中毒组)和对照组.采用经口灌胃方式染毒制备急性阿维菌素中毒模型,染毒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的不同治疗,观察三组大鼠生存状况.在染毒后72 h,以0.4%戊巴比妥钠深度麻醉后,以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脑,行脑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观察脑组织凋亡调节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的表达及脑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中毒组、治疗组大鼠均有病理损害;治疗组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细胞肿胀,间质水肿,血管充血,纤维紊乱,炎症细胞浸润;中毒组除上述表现外,并见多发性,局灶性神经组织破坏断裂、溶解坏死灶;对照组未见脑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大鼠比较,中毒组和治疗组的大鼠脑组织B 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Bcl-2比值升高,脑神经细胞凋亡率(A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5、3.34、5.07、2.06、2.96、3.61、2.54、1.95,P均<0.05);与中毒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ax蛋白表达减少,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增多,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Bcl-2比值降低,脑神经细胞A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9、4.17、2.85、2.34,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急性阿维菌素中毒大鼠中毒症状,明显地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通过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增多,明显地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对急性阿维菌素中毒大鼠的脑损害起保护作用.【总页数】5页(P17-20,封3)【作者】程江华;陈琨;陈晓兵【作者单位】321000浙江金华,金华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321000浙江金华,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中毒后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 [J], 尤莉;刘志宁2.葛根提取物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徐茂红;王萌;许应生;赵克霞;冯寅寅;薛晓辉3.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的试验研究 [J], 王小红;沈云志;黄中伟4.法舒地尔对急性氧乐果中毒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燕宪亮;程江华;许铁;陈晓兵;王鹏5.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内质网应激的保护作用 [J], 许春立;陶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对脑外伤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刘亮;廖达光;曾志诚【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06(15)6【摘要】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颅脑外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 大鼠分为依达拉奉组(n=32)和对照组(n=32).利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制作脑外伤模型.撞击前30 min及伤后3 h尾静脉给药.分4个时间点于外伤后6 h、24 h、3d、7 d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法分析8-羟基-脱氧鸟苷.结果外伤后初期依达拉奉对大鼠生理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但依达拉奉治疗后的脑外伤大鼠相对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的凋亡情况也有显著的减少(P<0.05),同时显著减少外伤后脑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外伤大鼠有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脑水肿有关.【总页数】3页(P378-380)【作者】刘亮;廖达光;曾志诚【作者单位】宁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宁乡,410600;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湖南,长沙,41000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 [J], 周昊;丁新生;周联生;葛许华;徐蕾2.依达拉奉对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大鼠角膜神经的保护作用 [J], 赵凤琼;李立3.依达拉奉对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大鼠角膜神经的保护作用 [J], 赵凤琼;李立4.电针联合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 [J], 周昊;丁新生;黄红莉;周联生;王暖5.钙蛋白酶抑制剂对大鼠脑外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分析 [J], 王勇朝;崔颖;崔建忠;张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对脑血栓形成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的开题报告
标题:依达拉奉对脑血栓形成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背景:脑血栓形成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并且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药物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剂和抗凝剂,但是这些药物的局限性和不
良反应使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因此,寻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
新药物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依达拉奉对脑血栓形成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正常组、脑血栓形成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
通过糖水法建立SD大鼠脑血栓形成模型。
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和脑血栓形成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依达拉奉干预组在建立动脉栓塞的6小时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
观
察大鼠神经行为表现、脑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检测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变化。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可以证实依达拉奉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血栓
形成所导致的神经损伤。
同时,通过研究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变化,可以初步探究
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
意义:本研究可以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为依达拉奉
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SD 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各18只,首先制作SD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NS组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依达拉奉组造模后即刻、造模后12h均腹腔注射依达拉奉,对比3组NIHSS评分、SOD和MDA 含量情况。
结果: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和依达拉奉组SOD活性、MD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SOD活性高于NS组,MDA含量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高的保护作用。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取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各18只。
假手术组大鼠的体重为253~296g,平均体重为(276.53±2.01)g;NS组大鼠的体重为250~298g,平均体重为(273.83± 2.24)g;依达拉奉组大鼠的体重为255~300g,平均体重为(275.22±2.71)g。
三组大鼠的体重等情况的差异不显著(P>0.05)。
(2)方法。
首先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麻醉后阻断大鼠脑中动脉,2h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
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他条件与上述操作一致。
依达拉奉组分别在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2h给予3mg/kg依达拉奉,腹腔内注射,假手术组和NS组在相同时间段给予大鼠0.9%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
(3)评价指标。
NIHSS评分:0分表示无神经功能缺失;1分表示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表示爬行时出现对侧转圈;3分表示行走时出现对侧倾倒;4分表示意识丧失,无法自行行走。
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
(4)统计学分析。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与神经保护作用宋贵军;唐建武;尹琳;王乃昌;包礼平【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07(26)6【摘要】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亚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予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时间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均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总页数】4页(P582-585)【作者】宋贵军;唐建武;尹琳;王乃昌;包礼平【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16027;大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16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R965【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明军;戴闽;马勇;雷刚刚;宗世璋2.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J], 李高义;陈劲草;孟肖利;王正峰;雷霆3.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J], 邱宗琴;冯涛;张玉丰;樊有忠4.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明军;戴闽;马勇;雷刚刚;宗世璋5.赛庚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J], 谭婷;王美纳;马小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