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北部玉米品种的综合性状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摘要进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绥玉22、兴垦3号、绥348、吉单517、丰单1号、绥玉21、龙单38 7个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可以在今后生产和经营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玉米;品种比较;黑龙江宁安2010年黑龙江省宁安农场科研站从当地当前生产品种和近几年来各科研育种单位新推广的品种中,选择19个玉米品种进行展示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栽培的优良品种,为指导农业生产和种子公司经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黑龙江省宁安农场种子公司门前科研地进行。
土壤类型为草甸棕壤土,耕层25 cm,肥力中等偏下,前茬大豆。
上年秋翻、秋耙地,春起垅夹肥。
施尿素30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50 kg。
1.2供试材料供试品种19个:绥玉15、垦丰12、绥玉10、绥玉21、绥玉22、龙单38、兴垦3号、吉单517、穗丰10、丰单1号、兴垦5号、绥348、瑞兴12、龙单13、垦玉6、绥玉7、绥玉20、哲单37、德美亚1号。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19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小区面积78 m2,垅长15 m、垅距65 cm,每品种8行,保苗6万株/hm2 [1-4]。
1.4气象因素影响1.4.1温度和降水。
4月平均温度3.3 ℃,比往年低3.9 ℃;4月中旬至5月上旬降水量为54.6 mm,比往年多19.6 mm,低温降水给春播带来了一定困难,试验地于5月11日开始播种,比往年推迟10~15 d。
6月平均气温22.6 ℃,比历年高4℃。
7月平均气温21.9 ℃,比历年高0.6 ℃。
7月降水82.3 mm,比历年少49.6 mm,高温、干旱缩短了玉米营养生长期;8月降水量为181.4 mm,比往年多71.0 mm。
此时正值玉米灌浆期,充足的土壤水分有利于授粉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百粒重,玉米平均百粒重比历年高2 g左右。
科学试验Ke xu e s h iya n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设14个品种,每个品种一个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通过对14个品种进行综合性状对比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气候和栽培条件下,产量和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吉单27、吉农大103、丰禾7号、吉农大115、吉单32。
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吉单27,产量为798.5kg/亩,其次是吉农大103,产量为734.7kg/亩,丰禾7号、吉农大115、吉单32亩产量均在695kg/亩以上,表现了较好的丰产性,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其中,吉单27、吉农大103、丰禾7号抗倒伏能力强,吉单32抗倒伏能力中等,吉农大115抗倒伏能力较差。
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高,效益好,但我省玉米收获籽粒水分偏高,籽粒容重及整齐度等商品品质低,极大地影响了我省玉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本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最佳的优良品种,为当地的实际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玉米品种:德美亚一号、龙单38、龙单59、哲单37、吉单27、吉单32、吉单103、吉农大115、兴垦9号、绥玉7、绥玉10、郝育20、中玉11、丰禾7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嘉荫农场科技园区,前茬大豆,土壤类型为白浆土,肥力中等,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34.8g/kg,碱解氮130.5mg/kg,有效磷33.0mg/kg,速效钾203.5mg/kg,pH值5.7。
1.3试验设计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设14个品种,每个品种一个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垄宽65cm,垄长50m,试验田面积8亩。
采取定点调查,调查取点每处理取3点,每点3平方米,收获前取样测产,分析产量情况。
1.4耕作栽培措施采用秋整地,秋起垄,垄宽65cm,5月14日播种,人工播种。
各处理氮、磷、钾肥用量相同,定期进行中耕、除草、防病工作。
基肥:尿素8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8kg。
甘南县早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作者:张大鹏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通过对11个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筛选适宜甘南县种植的早熟玉米品种。
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久龙15、绥玉19较对照品种龙单28增产20%以上;富单2、龙单29、久龙3、垦单5号、罕玉5较龙单28增产10%以上;所有参试品种均达到早熟组玉米生育期指标。
关键词早熟;玉米;品种比较;黑龙江甘南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56-01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纬度高、无霜期短,春季气温低且干旱,秋季降温快且风大,对玉米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有特殊要求[1-2]。
经常出现早春玉米播不上、深秋玉米在雪中站秆的情况。
因此,对几个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甘南县气候条件的栽培品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久龙15、5383、富单2、龙单29、久龙3、绥玉19、垦单5号、德美亚1号、海玉6、罕玉5、垦单8、龙单28。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1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龙单28作对照(CK)。
2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小区面积20 m2,种植5行区。
试验区四周设保护区,保护区不少于4行。
田间设观察大步道2.0 m,区排间间隔0.5 m。
1.3 试验过程1.3.1 地块选择。
在土壤质地、气候、地形、肥力、茬口等方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一致性。
避免人为影响和鼠、牲畜危害。
1.3.2 播期及播种方式。
5月5日统一为直播,种植模式采取130 cm大垄通透密植模式,大行距85 cm,小行距45 cm,等株距种植,种植密度统一为6.0万株/hm2。
播种量根据种子发芽率确定,保证每穴在3粒以上[3]。
采取地下害虫防治措施,但不采取包衣方法。
每小区行间或地头,可多播种一些剩余的本小区种子,以备移栽使用。
1.3.3 田间管理。
试验田水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施P2O5 90 kg/hm2、K2O 75kg/hm2、纯N 120 kg/hm2(其中:20%作底肥,80%作2次追肥)、硫酸锌12 kg/hm2作种肥。
故在生产推广过程中,该品种播种行数应多于12行,适于0.2hm2以上单独成规模种植,且不宜与高秆玉米品种间作或混种,否则易形成郁闭生长环境,导致营养吸收受损,生长发育迟缓,容易造成空秆、小穗现象发生,降低产量。
参考文献[1] 刘秀菊,张桂阁,李学杰,等.玉米新品种在鲁西地区的适应性鉴定[J].中国种业,2017(6):58-61[2] 程富丽,杜雄,刘梦星,等.玉米倒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1):105-108[3] 佟屏亚.河北玉米种业考察记实[J].中国种业,2014(2):31-33[4] 崔绍平.玉米br-2矮生基因型杂交种矮单268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4(12):68-69[5] 李娜,张桂阁,李学杰,等.聊城市新引玉米品种机收综合性状评价[J].中国种业,2016(10):38-40[6] 徐延朋.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34(11):159[7] 赵荷枝,齐黎明.2015年侯马市玉米品种对比试验[J].种子世界,2016(8):32-34[8] 吴涛,崔绍平.矮单268玉米的选育概况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7):17(收稿日期:2017-11-21)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玉米品种适应性鉴定张崎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河164300)摘要:对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的10个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综合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绥玉29、鑫科玉2号、克玉16和垦单24在2种密度条件下产量均不高;瑞福尔1号的北方炭疽病偏重,克玉16的青枯病太重,垦单24的大斑病较重;华美2号、先达203、禾田4号和德美亚1号适合黑河地区5500株/667m2条件下种植,德美亚3号虽然产量较高,但熟期偏晚,不适合黑河地区种植。
关键词:玉米;第四积温带;早熟玉米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是最主要作物之一。
目前玉米品种在市场上呈现多、乱、杂的状况,真正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不多,有些农户盲目引种,导致无法正常成熟而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4-2016年做了3年品种筛选试验,并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和抗逆性鉴定试验,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及品种熟期特点,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转] 种业三国之黑龙江玉米品种详解大全2013-10-6 17:48阅读(1)转黑龙江省玉米第一积温带吉单517品种来源:以自选系吉VO22为母本,吉8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吉VO22是由吉林省农科院1 992年以国外早熟密植玉米杂交种(Vokga)为基础材料,经过8个世代自交选择,于1997年育成的中早熟玉米自交系。
吉853是由原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与哲盟农科所合作,1985年选自黄早四×自330。
生育期126天,积温2600.稳产,抗逆性好,在松嫩平原盐碱地地区表现优秀。
吉单505品种来源:1996年以自选系吉V022为母本,外引系351为父本杂交育成。
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121天,抽丝期比四单19早2天,成熟期与四单1 9相同,需≥10℃活动积温2550℃。
吉单535品种来源:以吉V022为母本、吉V016为父本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欧洲早熟密植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以承351×丹9046的F2群体为基础材料,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
生育期128天,积温2700吉单528品种来源:2001年以自选系吉V417(吉V993×Mo17为基础材料)为母本,以自选系吉V016(承351×丹9046为基础材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生育期125天,积温2550吉单536品种来源:2000年以自选系吉V993(国外早熟耐密杂交种为基础材料)为母本,以自选系吉V016(承351×丹9046为基础材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吉单261品种来源:母本W9706,来源为(Mo17×U8112)×Mo17;父本吉853,来源为330×黄早四在东北地区生育期126天,比对照四单19晚3天,与对照本玉9相同。
丰单1品种来源:以丰系96-108为母本、丰系96-28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品种。
母本丰系96-108以Mo17×合344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经6代以上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丰系96-289以木母×吉853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6代以上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3 结论与讨论创造适宜的群体结构是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不同种植密度大豆的农艺性状有所区别[8]。
本试验通过对3个新选育大豆品种研究发现,在旱作区随播种密度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则呈现下降趋势,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说明播种密度对该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具有显著调控 效应。
通过选择品种及适宜的播种密度是旱作区大豆高产适水栽培的关键性技术措施[9]。
不同大豆品种全生育期田间耗水量不同,陇黄1号田间耗水量相对最多,其次为陇黄3号,陇黄2号最少。
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田间耗水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播种密度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产量的提高也就相应提高了田间水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1] 冯丽娟,朱洪德,于洪久.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2): 206-211[2] 杨升辉,邱家训,李洪杰,王素阁,张小燕,李春燕,李倩,张呈祥.黄淮海夏大豆产量潜力表达技术初探.中国种业,2013(10):42-44 [3] 孙国伟,付连舜,张凤路,张瑞朋,朱海荣.播期及密度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大豆科学,2016,35(3):423-427 [4] 杨如萍,王立明,陈光荣,林汉明,刘学义,张国宏.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选育报告.甘肃农业科技,2018(8):25-27[5] 王立明,张国宏,杨如萍,陈光荣.大豆新品种陇黄3号.中国种业,2019(4):80-81[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 路海东,薛吉全,郝引川,张仁和,高杰.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作物学报,2015,41(12):1906-1914[8] 张茂明.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国种业,2012(2):36-37[9]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45-49(收稿日期:2020-07-08)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其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1-2]。
今后的品种肯定是区域化强的品种,耐密植、抗倒伏、脱水快、品质优是今后的主导,种业公司应该在品种上市之前做好测试工作,避免其盲目性高产是所有育种者、种子生产者和农作物种植者的共同追求。
然而多年的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单纯高产的品种由于抗逆性、适应性和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表现的稳定性比较差,年际之间的产量不稳定,最终农民得到的实际产量反倒有限;相反,一些看似产量一般的品种,但是由于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对于年际之间的气候差异表现出的抗性强,更受到种植者和市场的欢迎。
所以,在育种界和农民都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抗性就是产量。
这是对于一个品种多年在生产实践中表现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劳动力逐步向城镇和服务业转化,传统的劳动力密集的农业生产也出现劳动力匮乏,农业生产“空心化”和劳动力价格逐年提升的趋势。
这一变化趋势给未来的农业生产及其相关的领域带来诸多的变化:一方面是高端经济作物和具有特色品质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另一方面一些能够节省劳动力,能够适合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
于此同时,一些产量性状不错,缺乏品质特色,要求“精耕细作”和精心呵护的品种逐渐在被市场淘汰出局。
所以,本人在这里提出一个未来育种方向的命题,即:效率就是产量。
什么是一个品种的产量?-它是该品种在不同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综合产量水平的体现,而不是在特定地点高水高肥,精耕细作下“高产公关”、“产品展示田”的产量;-它应该是符合我国当前大规模农业生产条件和科技水平的真实体现,而不是用纸张计算出来的“理论产量”;-它是不同年际间品种综合表现的体现,而不应该是风调雨顺,顺境中的表演;-它是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民种植意愿的体现,而不是领导号召,“有关专家”呼吁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结构的调整的速度还会加快,农业劳动力的缺乏和劳动力价格的提升也将越演越烈。
如何来评价一个xx品种的优劣评价一个玉米品种的优劣,不能光看棒子的大小,也不能光讲植株的外观好看不好看。
而是要看它的综合性状。
1、根系:根系(玉米植株的吸收器官)发达,扎土深,抗倒效果好,根系吸收功能强、功能期长,是获得丰产的基础。
2、茎:茎杆无论粗细,要求坚实有弹性。
韧性好、硬度强的铁秆玉米,抗倒性强,运输养分能力高。
另外,基部节间较短也是利于抗倒伏的优良性状。
茎杆的含糖量也是未来的关注点,据有关人士预言,抗虫品种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茎杆大程度上降低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3、xx、穗位:xx一般要求在2."5xx为佳,、穗位较低,一般在1."2米以下较佳,穗下节间短穗位较低,植株重心低,抗倒性强。
穗位整齐,利于机械化收获。
穗上节间长的利于采光和通风。
4、xx:一般来说,平展型的叶片较长而宽厚,紧凑型的上冲而短、窄,后者叶向值、消光系数、群体光合势、光合生产率等生理化指标更趋合理。
目前,叶片过宽、厚、较长的品种在生产实际中逐渐被叶片窄、薄、较短的品种所替代。
叶片正面外翻也是一好的性状,能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效率,从叶片性状角度分析利于密植,叶片硬度要适中,过硬易兜风,造成倒伏!5、雄穗:雄穗不发达但花粉量充足的品种易获高产,不发达的雄穗分支较少,利于节约植株养分,且减少了遮荫和风阻,有利于穗上叶片制造光合产物。
6、果穗(1)大小:黄淮海平原地区,在种植习惯上正由大穗型向中小穗品种转变,中小穗密植型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强,高肥水条件下易获得更理想的高产,同样在水浇条件差、土地瘠薄的地块,耐密品种比稀植大穗品种实际产量更高。
(2)穗行数:穗行和行粒数、粒重搭配合理,就能实现合理的单穗粒重。
黄淮海地区14-16行为宜。
行数太少难以获高产,穗行超过16行易出现秃尖,并且多数不耐密。
(3)粒重:粒重是产量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籽粒大小一样的品种,角质层丰富的品种粒重高、产量高。
(4)出籽率:其它性状一致的情况下,出籽率高,品种产量潜力大。
Z i x u n t a i前言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近年来,食品业、工业、畜牧业都有以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深加工行业,玉米经济价值增高,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高,效益好,但我省种植玉米品种较多,品种特性各有不同,所适应的地区也各有不同,本试验对12个玉米品种,进行综合性状对比试验,探索出在本地区表现突出的品种,结合本地区生产条件和天气条件,推荐比较优异、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当地的实际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龙垦5号、德美亚1号、德美亚3号、良玉21、绥玉12、哲单37、吉农大516、省源516、佳518、兴垦5号、合玉19、绥玉71.2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前锋农场科技园区,前茬大豆,土壤类型为白浆土,肥力中等,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9.8%、碱解氮130.5mg/kg、速效磷33.0mg/kg、速效钾203.5mg/kg、pH值5.7。
1.3试验设计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设12个品种,每个品种一个处理,不设重复,大区对比排列。
垄宽65cm,垄长50m,每个小区8垄,试验田面积5亩。
采取定点调查,调查取点每处理取3点,每点3平方米,收获前取样测产,分析产量情况。
1.4耕作栽培措施采用秋整地,春起垄,垄宽65cm,5月10日播种,人工播种。
各处理氮、磷、钾肥用量相同,定期进行中耕、除草、防病工作。
基肥:尿素8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8kg。
追肥:在玉米5—7叶期进行追肥,尿素10kg。
2调查结果与分析2.1气象资料调查2014年≧10℃有效活动积温2750.9℃,较历年有效积温持平。
玉米播种后,气温适宜,但降雨量充足,玉米出苗后生长快,6、7、8月份光照充足,为玉米光合作用提供充足条件。
7月份降雨充足,玉米长势较快,对玉米灌浆提供有利条件。
2.2试验各品种生育期调查今年春季气候条件较好,播种较早,播后气温适宜,降水充足,生长较快。
从玉米生育期调查表可以看出,成熟最早的是龙垦5号,为9月2日,生育日数102天,其次是绥玉12,生育日数为105天,生育日数最长的为吉农大516和省源516,分别为124和120天。
浅析早熟玉米对黑龙江农业经济促进作用p【关键词】黑龙江;早熟玉米;农业经济;促进作用【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B一、黑龙江省早熟玉米基本情况分析早熟玉米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早熟玉米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早熟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早熟玉米的完美培育将大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黑龙江省是我国生产早熟玉米最多的地区,其北部的早熟玉米品种的生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加之黑龙江省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相关制度措施,为黑龙江早熟玉米的健康有序生产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一)黑龙江省早熟玉米所处自然概况分析黑龙江省早熟玉米的生产培育主要位于其北部北纬48度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具体包括鹤岗、伊春、齐齐哈尔的部分地区,黑河的大部分地区和大兴安岭的整个地区。
该区域属于季风气候(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夏季日照充足但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年平均温度大约为一3摄氏度,大部分地区从9月中旬开始就会出现初霜,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500mm,但是60%多的雨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当中,这样降水量就能够满足早熟玉米的培育需要,该地区具有我国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且面积广阔,这为早熟玉米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黑龙江省早熟玉米育种的主要单位我国的早熟玉米育种主要来至于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早熟玉米育种的主要单位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登海种业、中种集团长城公司、德国KWS 公司和法国利马格兰公司。
前三家单位为国内单位,这三家单位研发及育种的早熟玉米主要代表品种为克单8、9、12号和冀承单3号,它们在适应性,抗病、稳产方面表现突出。
后两家为外国单位,其代表品种有卡德美亚l号和皮托儿,它们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栽培。
就黑龙江省种植早熟玉米的地区来说,外国培育的早熟玉米品种在抗病性上不及国内。
(三)黑龙江省早熟玉米品种状况分析至今为止,黑龙江省已经审定通过的早熟玉米品种多达30多个,其中15个以上为黑龙江省自育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