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 格式:doc
- 大小:506.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要点一:气候的地区差异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气候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世界上有的地区终年炎热多雨;有的地区长冬无夏,终年寒冷;有的地区干旱少雨;有的地区冬季寒冷,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水集中。
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例题1】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是( )A.气温和光照B.降水和风力C.气温和降水D.气温和风力点拨: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人们根据不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把全球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答案:C要点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l.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虽然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但是它们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其中,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1)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来源:学科网ZXXK](2)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3)温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4)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及特点2.不同的自然景观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表:【例题2】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点拨:本题关键看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判断气候类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和降水的分配没有同期,也就是说冬季温和但是降水量多,夏季高温但是降水量少,所以这种典型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故选A。
答案:A【例题3】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点拨:本题为单一型选择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因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B要点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难点)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的辐射不同,纬度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四小节的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四节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在红色区域的冒险。
这些危险包括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威胁,以及共产党领导人及其战士们艰苦的生活条件。
该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讲义课件全考点第四节气瓶安全技术一、气瓶概述(一)瓶装气体分类(二)气瓶常识1气瓶的分类2.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包括耐压试验压力和气密性试验压力,耐压试验压力和气密性试验压力不得低于下表的规定。
(三)气瓶附件气瓶附件的范围:1气瓶安全附件(1)瓶阀1)基本要求①制造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②燃气瓶阀制造单位应当具有瓶阀自动装配线以及进出气口螺纹检测、气密性检验等自动检测线。
③制造单位应当对所制造的瓶阀产品安全性能负责,确保其瓶阀产品安全使用至少一个气瓶检验周期。
④制造单位一般将瓶阀设计成不可拆装的结构(低温绝热瓶阀除外),并且注明瓶阀设计使用年限,瓶阀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当报废。
⑤制造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瓶阀进行修理、改造或者更换受压零部件。
⑥低温绝热气瓶阀出现泄漏等异常情况时,可以维修,但只允许原瓶阀制造单位更换瓶阀总成(阀门中部分零部件的组合件,简称瓶阀总成)0⑦接触氧或者强氧化性气体的瓶阀应当进行脱脂处理。
⑧对于盛装可燃、有毒或者剧毒介质气瓶的瓶阀,制造单位还应当在瓶阀上装设电子识读标志,建立瓶阀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用于公示瓶阀的电子合格证,方便公众查询。
2)瓶阀材料瓶阀材料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充装气体接触的金属或者非金属瓶阀材料,与充装气体具有相容性。
②溶解乙快气瓶阀材料,选用含铜量(质量比)小于65%的铜合金。
③盛装易燃气体气瓶瓶阀上的手轮,选用阻燃材料制造。
④盛装氧气或者其他强氧化性气体的气瓶瓶阀上的非金属密封材料,具有阻燃性和抗老化性。
3)瓶阀结构①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与瓶口螺纹匹配,保证密封可靠。
②瓶阀出气口的连接型式和尺寸,采用能够防止错装、错用气体的结构。
(盛装助燃和不可燃气体瓶阀的出气口螺纹为右旋,可燃气体瓶阀的出气口螺纹为左旋)③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气瓶瓶阀,采用不可重复充装的结构,并且瓶阀与瓶体的连接采用焊接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第四节第三章第四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第四节详细规定了公民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和应担
负的义务。
这一章节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等
自由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可以通过言辞或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公民有责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和稳定。
另外,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
这些权利表明每个公民都有权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人权保护。
同时,公民也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不损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权益。
宪法还细致地界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公民有权自由选择职业、劳动,
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和社会保障。
同时,公民也有义务履行职业道德,完成工作任务,并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宪法承认公民的学习和创造的权利。
公民有权接受
教育,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公民还有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宪法第三章第四节的规定旨在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机会,同时
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与维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只有通过共同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他人权益,才能建设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4节概括主要内容200字
摘要:
1.本节主题:长征的起因与经过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被迫进行长征
4.长征途中的艰苦经历
5.长征胜利的意义
正文:
本节主要讲述了长征的起因与经过。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离开瑞金,开始进行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种种艰苦的挑战,包括恶劣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资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
然而,红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念,成功地在长征途中突破重围,最终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第三章第四节-派工讲解派工的定义派工是指根据任务和人员的需要,计划和安排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具体的人员去完成的过程。
在项目管理中,派工是项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派工的重要性在项目管理中,派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合理的派工能够: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派工,能够避免工作重复和紊乱,提高每个人员的工作效率。
2.精确的时间管理:派工能够为每个工作任务和项目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工作进度,有效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3.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合理的派工,可以将工作合理地分配给相应的人员,让每个人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潜力,提高工作的质量。
4.完善项目管理:通过派工能够有效地达成项目的目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派工的方法在项目管理中,派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派遣工作派遣工作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和人员能力的要求,将任务分配给具体的人员。
在派遣工作时,需要考虑每个人员的能力和特长,将最适合的任务分配给对应的人员。
2. 团队共同工作团队共同工作指让每个人员各自发挥专长,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完成整个工作任务。
在团队共同工作时,需要在特定领域和技能上让每个人员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能力。
3. 集中分工集中分工是指将整个工作任务分为单一的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分配给不同的人员去完成。
在集中分工时,需要将整个工作任务分配给对应的人员,有效地分解任务和领域。
4. 手机分发手工分发是指通过人工分配任务的方法来实现派工的效果。
主要应用于紧急的任务分配,需要快速的响应处理。
派工的过程派工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任务分析在派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整个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对于每个任务,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任务的性质和难度等方面。
通过分析任务,能够确定最适合的派遣方式。
2. 人员分析在确定任务后,需要对每个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最适合任务的人员,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特长和优势。
第四节离子晶体[明确学习目标] 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学生自主学习一、离子晶体1.定义:由□01阳离子和□02阴离子通过□03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2.晶体结构的决定因素3.离子晶体的性质4.三种常见离子晶体的结构(1)NaCl型①如右图所示,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Cl-是□086个(上、下、左、右、前、后各□091个,即配位数是□106),构成正八面体;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Na+也是□116个(即配位数是□126),构成正八面体。
由此可推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13 NaCl。
②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Na+是□1412个(上层□154个,同层□164个,下层□174个),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Cl-也是□1812个。
③每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Na+数是□194,Cl-数是□204。
由此也可推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21NaCl。
(2)CsCl型①如下图,每个Cs+周围距离最近的Cl-是□228个(即配位数是□238),构成正六面体;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Cs+也是□248个(即配位数是□258),构成□26正六面体。
由此可推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27CsCl。
②每个Cs+周围距离最近的Cs+是□286个(上、下、左、右、前、后各□291个),构成□30正八面体;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Cl-也是□316个,构成□32正八面体。
③每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Cs+数是□331____,Cl-数是□341。
由此也可推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35CsCl。
(3)CaF2晶体(如图所示)每个Ca2+周围最邻近的F-有□368个,即Ca2+的配位数为□378;每个F-周围最邻近的Ca2+有□384个,即F-□394。
在CaF2晶体中,Ca2+和F-个数比是□401∶2,刚好与Ca2+和F-的电荷数之比相反。
Ca2+在大立方体的□41顶角和□42面心,□438个F-在大立方体内构成一个小立方体。
二、晶格能1.晶格能的概念是□01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
单位:□02 kJ·mol-1。
2.晶格能的意义(1)晶格能是最能反映离子晶体□03稳定性的数据,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04牢固,晶体越□05稳定,而且熔点□06越高,硬度□07越大。
(2)晶格能□08大的矿物先晶出,晶格能□09小的矿物后晶出,即晶格能越□10大,岩浆中的矿物越□11易结晶析出。
1.表示离子晶体的化学式就是组成离子晶体的分子式吗?提示:不是。
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小分子,化学式仅表示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的最简式。
如在NaCl、CsCl和ZnS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的NaCl、CsCl 和ZnS分子。
在这种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是1∶1,NaCl和CsCl只是表示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的化学式,而不是表示分子组成的分子式。
2.晶格能与晶体的熔点、硬度有怎样的关系?提示:晶格能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许多典型离子晶体的性质变化规律,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课堂互动探究一、离子晶体1.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1)构成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2)作用力:离子键。
(3)配位数: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2.常见的离子晶体[即时练]1.如下图所示是从NaCl或CsCl的晶体结构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其中属于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是()A.图(1)和(3) B.图(2)和(3)C.图(1)和(4) D.只有图(4)答案 C解析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最邻近的Cl-有6个,构成正八面体,同理,每个Cl-周围最邻近的6个Na+也构成正八面体,由此可知图(1)和(4)是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
2.同类晶体物质熔点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试分析下列两组物质熔点规律性变化的原因:A组物质是________晶体,晶体中微粒之间通过________相连。
B组物质是________晶体,价电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_______,粒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离子离子键金属Na<Mg<Al Na>Mg>Al解析A组物质为离子晶体,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结合,由于NaCl、KCl、CsCl中的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而r(Na+)<r(K+)<r(Cs+),所以离子键的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Cl>KCl>CsCl,故熔点是逐渐降低的。
B组物质为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键结合而成的,因为价电子数Na<Mg<Al,而粒子半径Na+>Mg +>Al+,所以金属键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Mg<Al,故其熔点是逐渐升高的。
二、晶格能的影响因素离子带电荷数多,核间距越小,晶格能越大,而离子的核间距与离子半径的大小有关,阳离子或阴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的核间距就越小,则晶格能越大。
[即时练]3.碱金属卤化物是典型的离子晶体,它们的晶格能与1d0成正比(d0是晶体中最邻近的导电性离子的核间距)。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半径成反比B.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的离子晶体,阴离子半径越大,晶格能越小C.阳离子不同阴离子相同的离子晶体,阳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D.金属卤化物晶体中,晶格能越小,氧化性越强答案 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半径成反比,A正确;由NaF、NaCl、NaBr、NaI晶格能的大小即可确定B正确;由LiF、NaF、KF晶格能的大小即可确定C正确;表中晶格能最小的为碘化物,因还原性F-<Cl-<Br-<I-,可知D错误。
4.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五水硫酸铜可用作杀菌剂。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ⅠB族。
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晶胞中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
(3)Cu 2O 的熔点比Cu 2S 的________(填“高”或“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s 22s 22p 63s 23p 63d 9(或[Ar]3d 9)(2)4(3)高 Cu 2O 与Cu 2S 相比,阳离子相同,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也相同,但O 2-的半径比S 2-的小,所以Cu 2O 的晶格能更大,熔点更高解析 (1)Cu 为29号元素,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 104s 1,则Cu 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9或[Ar]3d 9。
(2)由铜的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可知,氧离子有8个位于顶角位置,4个位于棱上,2个位于面上,1个位于体心,故1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氧离子个数为8×18+4×14+2×12+1=4。
(3)Cu 2O 与Cu 2S 均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其晶格能有关,而晶格能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离子核间距有关。
本课归纳总结学习效果检测1.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 mol氯化钠晶体中有N A个NaCl分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l-共有6个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D.平均每个NaCl晶胞中有4个Na+、4个Cl-答案 A解析NaCl是离子化合物,其晶体中并不存在单独的“NaCl分子”,“NaCl”只表示阴、阳离子的个数比,表示晶体的组成。
2.有下列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和化学式中M分别代表阳离子,图中“○”和化学式中N分别代表阴离子,则化学式为MN3的晶体结构为()答案 B解析 观察晶体的结构,应用均摊法计算可知A 中M 的数目为8×18=1,N的数目为1,故其化学式为MN ;B 中M 的数目为8×18=1,N 的数目为12×14=3,故其化学式为MN 3;C 中M 的数目为4×18=12,N 的数目为4×18=12,故其化学式为MN ;D 中M 的数目为8×18+6×12=4,N 的数目为12×14+1=4,故其化学式为MN 。
3.根据下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格能的大小与正负离子电荷数和距离成正比B .晶格能越大,即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越强,晶体的熔点就越高,硬度就越大C .NaF 晶体比NaCl 晶体稳定D .表中物质CaO 晶体最稳定答案 C解析 A 项,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晶格能的大小与正负离子之间的距离成反比;B项,离子键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只是引力,还有斥力等,晶格能越大,即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越强,晶体的熔点就越高,硬度就越大;C项,晶格能:NaF>NaCl,故NaF晶体比NaCl晶体稳定;D项,晶格能越大,晶体越稳定,表中所列物质中MgO晶体最稳定。
4.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表: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C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B、C、D单质的熔点从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C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氯化钠晶体结构相似,则晶胞中每个阳离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阴离子数目为________,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
(4)A、D所形成晶体的熔点比C、E所形成晶体的熔点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gO(2)Na<Mg<Al(3)61∶1(4)高离子半径:Al3+<Mg2+、O2-<Cl-,且Al2O3中离子所带电荷比MgCl2中多,故离子键更强,晶格能更大解析由题意可推知:A为O,B为Na,C为Mg,D为Al,E为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