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79
供应型配送中心流程供应型配送中心,即专门向某些用户供应货物,充当供应商角色的配送中心,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生产企业和大型商业组织(超级市场或联营商店),它们所配送的货物以原材料、元器件和其它半成品为主。
供应型配送中心担负着向多家用户供应商品(其中包括原料、材料和零配件等)的任务。
为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正常运行,此类配送中心一般都建有大型仓库并储存一定数量的商品,占地面积一般较大。
配送中心类型配送中心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拓展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也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而产生的。
在配送实践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配送中心,主要类型有如下十类:1.专业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又有两个含义: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属于某一专业X畴,综合该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如多数制造业的销售配送中心;二是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柔性配送中心即不是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是强调市场适应性。
它能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而随时变化,对客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不一定固定供需关系,而是不断向发展配送客户甚至改变配送客户的(有利)方向发展。
3.供应配送中心专门为某个或某些客户(如生产制造厂、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
比如,为大型连锁超市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为零件加工厂送货至制造装配厂的零件配送中心等,都属于供应型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其类型又有以下几种:(1)生产企业为销售本厂产品而建立的配送中心。
优点是可以直接面向市场,了解需求,以及时的反馈信息指导生产。
(2)流通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
流通企业将建立配送中心作为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扩大销售。
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子也不少。
(3)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型配送中心。
5.城市配送中心以城市作为配送区域X围的配送中心。
由于在城市X围内生产与消费较为集中,物流量大,且汽车运输发达,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客户。
案例一:超市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相关资料采集与分析某超市配送中心针对区域内的多家连锁门店进行配送服务,由于其选址位于城市中心区,有悖于城市对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规划要求,为了改善日常物流作业管理,并为配送中心将来的迁址重建做好准备,需要对其订单数据进行EIQ 分析.(本例中已对订单数据进行了简化处理,仅选取其一天上百份订单中较有代表性的30份订单的16个品项进行分析。
)将订单进行编号,依次为E1、E2、E3、…、E30。
订单的16个出货品项编号为I1、I2、I3、…、I16,每个编号对应代表一种配送商品。
将以上品项数按顺序写在订单上,最后将订单资料依次填入出货EIQ 表。
将各行相加可得每份订单的发货数量,而每行的非零个数即为每份订单发货品项数,将各列相加可得每品项的发货数量,而每列的非零个数为每个品项的发货次数.即得表1—1所示EIQ表。
表1—1 出货EIQ表(单日)课程设计要求:根据获得的EIQ表对EQ、EN、IQ、IK进行分类统计,分别作出柏拉图,并对柏拉图的内容进行解读(柏拉图中的累积出货量曲线也可由累积出货百分比曲线代替,这种作图方法更便于对订单进行ABC分类).案例二:钢材配送中心布局规划设计钢材配送中心是钢材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功能包括仓储、倒装、装卸搬运、拣选配货、钢材维护、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管理等。
假设某地拟建一钢材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的设计总吞吐量为200万t/年,总流动量为100万t/年,具体涉及的钢材品种及设计能力参数如下表2-1所示,钢材的平均额定堆放量如表2-2所示.2-1 钢材配送中心设计能力参数表类别钢材品种储存要求流动量(万吨)储量(万吨)加工量(万吨)总量100 6.41 9。
42表2—2 钢材平均额定堆放量)类别钢材品种额定堆放量(吨/m2货区、检验区、钢材库区、钢材堆场、流通加工区、发货区、管理区七个主功能区,并依次编号为1~7的数字,其中管理区不发生直接的物流活动。
沃尔玛物流配送食品物流学作业 (二) 无与伦比的物流配送中心——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案例班级:姓名:学号:无与伦比的物流配送中心——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案例沃尔玛素以精确把握市场、快速传递商品和最好地满足客户需要而著称。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沃尔玛拥有自己庞大的物流配送系统,并实施了严格有效的物流配送管理制度。
这确保了沃尔玛在效率和规模成本方面的最大竞争优势,也保证了全球扩张的顺利进行。
早在1969年,沃尔玛就在公司总部所在地,建立起第一间物流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DC),集中处理其高达40%的商品配送。
随着沃尔玛不断地发展壮大,物流配送中心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第二个物流配送中心成立于1975年,它承担了商品的仓储功能,充当了一个转运站的角色,统一接收供货厂商送来的大宗货物,经检测、编配后再转移到沃尔玛的送货卡车上。
到20世纪80年代末,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已增至16个;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20个,总面积约为160万平方米。
如今,沃尔玛已建立起100多个物流配送中心,为全球5300多家门店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沃尔玛集团全球销售的80000多种商品的85%都由这些物流配送中心集中供应,而其竞争对手只有50%~65%的商品集中配送。
一、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原则在建立沃尔玛折扣百货公司之初,沃尔玛就意识到:有效的商品配送是保证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货周转及费用的核心。
而唯一使公司获得可靠供货保证及提高效率的途径就是建立自己的配送组织,包括送货车队和仓库。
沃尔玛早就清楚地意识到:物流配送中心的好处,不仅仅是使大量进货(降低采购成本)变为可能,而且通过要求供应商将商品集中大量送到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再由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统一接收、检验、配货、送货,比让供应商将商品分散送至沃尔玛各门店更为经济,更便于各门店的接收,使各门店能一次性地收到各自需要的品种,实现了多品种、大批量的低成本物流配送和销售需求。
企业物流配送成功案例物流配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配送产业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对零售业和连锁经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企业物流配送案例,供大家阅读!企业物流配送成功案例篇1:宁夏中邮物流有限公司(简称宁夏中邮)成立于20xx年1月18日,隶属于中国邮政集团,是专业经营和邮政物流业务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一家集仓储、封装、配送、加工、理货、运输和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物流企业。
从20xx年开始宁夏中邮物流响应自治区政府号召,肩负起宁夏1552个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任务。
据20xx年的有关数据统计,宁夏中邮物流的药品配送覆盖率达到100%,平均计划配送率达到80%以上,并以中标药品仓储率第一、签订率第一等成绩,在行业中遥遥领先,受到业界好评。
20xx年2月,宁夏中邮物流通过GSP认证,为宁夏邮政全面进入医药经营与配送领域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企业物流配送成功案例篇2:沃尔玛前任总裁大卫。
格拉斯这样总结:“配送设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干得好的话,那就是配送中心。
”沃尔玛公司1962年建立第一个连锁商店。
随着连锁店铺数量的增加和销售额的增长,物流配送逐渐成为企业发展?quot;瓶颈“。
于是,1970年沃尔玛在公司总部所在地建立起第一间配送中心,集中处理公司所销商品的40%。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配送中心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到现在该公司已建立62个配送中心,为全球4000多个让提供配送服务。
整个公司销售商品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而其竞争对手只有约5065%的商品集中配送。
如今,沃尔玛在美国拥有100%的物流系统,配送中心已是其中一小部分,沃尔玛完整的物流系统不仅包括配送中心,还有更为复杂的资料输入采购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等。
沃尔玛正是通过对少流、信息流有效控制,合公司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变得高效有序,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单纯化,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使其在零售业界所向披靡。
案例分析案例1、华联超市新建的配送中心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1.仓储立体化:配送中心采用高层立体货架和拆零商品拣选货架相结合的仓储系统,大大地提高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
在整托盘(或整箱)商品存货区,下两层为配货区,存放整箱出货、周转快的商品,上三层为储存区;拆零商品配货区,在拆零货架上放置2500种已打开运输包装纸箱的商品,供拆零商品拣选用;上部货架作为拆零商品的库存区。
2.装卸搬运机械化:采用前移式蓄电池叉车、电动搬运车、电动搬运车、电动拣选车和托盘,实现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
3.拆零商品配货电子化:物流功能条码化与配送过程无纸化:采用无线通讯的电脑终端,开发了条形码技术,从收货验货、入库到拆零、配货,全面实现条码化、无纸化。
4.组织好“越库中转型物流”、“直送型物流”和“配送中心内的储存型物流”,完善“虚拟配送中心”技术在连锁超市商品配送体系中的应用。
5.建立自动补货系统(ECR)华联超市与上海捷强集团公司以及宝洁公司建立了自动补货系统,将“连锁超市补货”转变为“供货商补货”。
这样做可以把流通业者与制造业者紧密结合;双方产只是追求自己企业的效率化,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整体”供货系统的共同效率化,因此得以削减整体成本、库存与有形的资产投资,并使消费者得以选择高品质、高新鲜度的食品。
通过供应商和零售的共同努力,双方共同成为市场的赢家。
我们体会到,ECR力求将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拴在一根线上,结成利益共同体。
问题1. 简要是说明华联超市配送的合理化实现了“最少环节、最短运距、最低费用、最高效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统一进货,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提高了连锁超市企业的信誉。
华联超市在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配送中心的建设和配送体系的构筑问题2.对华联超市的的配送建设做简单的概述(1)仓储立体化(2)装卸搬运机械化(3)拆零商品配货电子化(4)物流功能条码化与配送过程无纸化:采用无线通讯的电脑终端,开发了条形码技术,从收货验货、入库到拆零、配货,全面实现条码化、无纸化。
配送案例分析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为其配送中心购买了一套自动分拣设备。
但是购买后发现由于规模、技术等原因不能有效使用,出现了手工分拣成本低于自动分拣成本的情况。
因此,该设备被闲置起来。
请用配送中心设备选择的相关要点对该案例予以分析。
分析: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设备选择时盲目追求先进性;(2)没有充分了解自动分拣设备的基本使用要求,即规模性,当时该类企业的日销售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配送中心在进行设备选择时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1)先进性:不买落后设备;(2)经济性:尽量在符合条件下,购买价格便宜的;(3)合理性:设备作业能力与物流需求相适应。
最后依据系统性原则,要做到先进性与经济性、合理性相结合。
落实到设备选择的具体要点有:(1)设备的使用方法;(2)设备的形状、尺寸和重量;(3)设备的作业能力;(4)物流量的平衡。
2、建立沃尔玛之初,公司就意识到有效的商品配送是保证公司达到最大销售量与最低成本的存货周转和费用的关键。
而唯一使公司获得可靠供货保证及提高效率的途径,就是建立自己的配送组织,包括送货车队和仓库。
1969年,公司总部落成并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配送中心,当时即可集中处理公司所销商品的40%,大大提高了公司采购大量商品的能力。
为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沃尔玛不断建设区域配送中心。
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建成了26个区域配送中心,总面积为160万m3。
公司8万种商品中,85%的商品由这些配送中心处理,余下的15%仍由供应商直接送到分店。
在配送运作时,大宗商品通常经由铁路送迭配送中心,再由公司卡车送迭商场。
每个商场一周收到1~3卡车货物,60%的卡车在返回配送中心途中,又沿途从供应商处运回购买的商品。
这样的集中配送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沃尔玛的配送中心运行完全实现了自动化。
每种商品都有条码,由十几千米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
激光扫描器和计算机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位置及运送情况。
华联超市配送中心案例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连锁超市公司,其前身为成立于1993年1月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
公司决策层提出了“低收入、低风险、高效率、高产出”的两低两高原则,依托品牌效力,大力推进加盟连锁;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综合优势,提出经营发展的“重加盟、重管理、重质量、重效益”的四重方针,精心构筑好特许经营体系,已经建立覆盖上海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北京11个省市的配送中心。
华联超市配送中心是针对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华联超市配送中心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①仓储立体化。
②装卸搬运机械化。
③拆零商品配货电子化。
④物流功能条码化与配送过程无纸化。
⑤组织好“越库中转型物流”、“直送型物流”和“配送中心内的储存型物流”,完善“虚拟配送中心”技术在连锁超商品配送体系中的应用。
⑥建立自动补货系统(ECR)。
华联认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物流范围项目有:;配送过程如何确保商品本质:门店紧急追加减货的弹性;根据实际确定配送时间安排;缺品率控制:退货问题;流通加工中的拆零工作:建立客户服务窗口等八个方面。
1、配送过程中如何确保商品品质。
华联的原则是,“搬运次数越少,商品品质越能得到保证。
”尽量减少商品验收入库高门店上货架整个过程中的搬运次数。
严格控制商品保质期是确保商品品质的首要条件。
在配送过程中减少人工搬运,多用托盘和机械作业。
2、门店紧急追加减货的弹性。
适当加强配送系统中“紧急加减货”功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门店可以追加减货的条件。
3、根据实际确定配送时间安排。
根据商场的销售实绩、门店的要货截止时间、门店交通状况、门店规模大小及节假日等,来确定门店的配送时间。
4、缺品率控制:退货问题。
华联重点抓采购部门的“缺货率管理”采用电脑加强配送中心库存量的实时管理,保证配送中心有适当的库存量。
实施自动补货系统,进一步降低水平商品的缺品率和库存量,提高周转率。
5、退货问题。
配送管理案例某电商公司拥有多个仓库,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需要进行合理的配送管理。
以下是该公司的一个配送管理案例:1. 建立配送中心:该公司在每个主要城市设立一个配送中心,中心位置便于接收产品,并分发到相应的仓库。
这样可以减少产品在运输途中的停留时间,提高配送效率。
2. 仓库调度:根据订单量和产品类型,合理安排各个仓库的货物数量,避免货物过多或过少。
通过仓库之间的合理调度,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
3. 管理运输工具:与物流供应商合作,确保运输工具的可靠性和准时性。
可以采用GPS追踪技术,实时监控运输工具的位置和运输情况,确保货物能够按时送达。
4. 使用智能配送系统:通过引入智能配送系统,可以根据订单的紧急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自动优化配送路线和时间。
这样可以减少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
5. 客户沟通:及时与客户沟通订单的配送情况,提供快速响应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短信、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客户保持联系,确保客户满意度。
6. 建立退货管理系统:针对退货的情况,建立完善的退货管理系统,包括退货的流程、标准和补偿政策等。
通过及时处理退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并提高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
7. 数据分析和优化:通过收集和分析配送的数据,可以评估和优化公司的配送管理方案。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以上配送管理案例,该电商公司成功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配送中心和智能配送系统的建立,优化了配送路线和时间,减少了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与客户及时沟通,处理退货,提高了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
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不断改进配送管理方案,进一步提升了配送效率和质量。
物流配送中心案例电商公司为了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和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物流配送中心。
该中心位于城市周边,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首先,该物流配送中心需要布局合理。
中心的布局要考虑到货物的流向和物流操作的流程。
通常,物流配送中心需要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收货区、分拣、分拣、打包、派送等。
根据中心的规模和特点,可以合理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域,确保物流操作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其次,需要配置适当的设备和设施。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该物流配送中心需要配备一系列的设备,如手动和自动分拣设备、货物管理系统、包装机、货车等。
这些设备和设施可以提高分拣和打包速度,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需要优化仓储管理系统。
配送中心是中转站,需要管理大量的库存。
因此,一个高效的仓储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规划货物的存放和库位管理,可以减少搬运成本和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
同时,使用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货物的信息化管理和追踪,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此外,物流配送中心还需要建立配送网络。
中心需要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有效的物流配送网络,确保供应链的顺畅和高效。
通过合理的线路规划和协调,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配送速度。
综上所述,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需要考虑布局、设备设施、仓储管理、配送网络和服务机制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推动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
21世纪初,北京物流公司建造了一座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立体库),作为中间仓库,存放装配汽车的各种零件。
此公司所配送的汽车零配件大多数是由其协作单位生产,然后运至配送中心自动化立体库.该公司是我国第一批发展自动化立体库仓库的企业之一。
该配送中心仓库的结构分高库和整理室两部分,高库是采用固定式高层货架与巷道堆垛机结构,从整理室到高库之间设有辊式输送机。
当入库的货物包装规格不符合托盘或标准货箱时,则需要对货物的包装进行重新整理,这项工作在整理室进行。
由于当时各种备品的包装没有规格化,因此整理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
配送货物的出入库是运用电脑控制和人工操作相结合的人机系统。
这套设备在当是相当先进的。
改库建在配送中心的东南角,距离分拣中心较远。
因此,在仓库与分拣中心之间需要进行二次运输,即将所需的零配件先整单位出库,装车运输到分拣中心,然后才能进行分拣配送。
自动化立体库建成后,这个先进设施在企业的配送效率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理想。
因此其利用率也逐年下降,最后不得不拆除。
思考题:1、该自动化立体库为什么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从该案例中得到哪些启示用于提高配送效率?
参考答案:
1、产品包装不规范,造成大量的人工二次整理;人机系统已造成混乱;
仓库的选址存在问题。
2、仓库在选址的时候,应该重点注意中心的内流线;
重新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按标准化操作;
要求供应商设立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要求供应商采取及时制
(JIT)运作方式,将零部件直接送至分拣中心;
在条件成熟时再采用自动化立体库。
配送中心配送案例分析每一个成功的零售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完善的配送系统支撑,在美国电影新片《火拼时速II》(RushHourII)中,唠叨鬼詹姆斯?卡特有一个绰号叫7-11,意思是他能从早上7点钟起床开始一刻不停地唠叨到晚上11点钟睡觉。
其实7-11这个名字来自于遍布全球的便利名店7-11,名字的来源是这家便利店在建立初期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后来这家70多年前发源于美国的商店是全球最大的便利连锁店,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2.1万家左右的连锁店。
到今年一月底,光在中国台湾地区就有2690家7-11店,美国5756家,泰国1521家,日本是最多的,有8478家。
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7-11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在物流管理上也采用集中的物流配送方案,这一方案每年大概能为7-11节约相当于商品原价10%的费用。
配送系统的演进一间普通的7-11连锁店一般只有100?|200平方米大小,却要提供2?|3000种食品,不同的食品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运送和保存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每一种食品又不能短缺或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能调整货物的品种,种种要求给连锁店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处为商店配送这种配送形式的组织者是商品零售或物资经营网点,这些网点的经营业务是零售,一般规模都较小,但经营品种却比较齐全。
)一家便利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送系统的成功。
7-11的物流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三种方式的变革。
起初,7-11并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它的货物配送依*的是批发商来完成的。
(推行共同配送供应商将产品交给批发商这时批发商相当于一个配送中心将产品配送给各个便利店。
)以日本的7-11为例,早期日本7-11的供应商都有自己特定的批发商,而且每个批发商一般都只代理一家生产商,这个批发商就是联系7-11和其供应商间的纽带,也是7-11和供应商间传递货物、信息和资金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