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必修3实验复习指导 模拟尿糖的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实验十六模拟尿糖的检测
目的:学会尿糖的检测方法、检查“尿样”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班氏试剂:①在40ML水中加入85ML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形成柠檬酸钠――Na2CO3溶液。
②在50ML热水中加入8.5g无水CuSO4制成CuS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班氏试剂同斐林试剂一样,同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优点:1,班氏试剂可长期保存,不必现配现用,柠檬酸钠――Na2CO3为缓冲对,产生的OH-有限,2,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实际应用更多。
1 / 1。
【高中生物高考常考实验内容汇总】实验一、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 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脂肪+ 苏丹Ⅳ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 的NaOH溶液, 乙液:0.05g/mL 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 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 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糖尿病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3)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4)制作装片(滴1~2 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5)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 的NaOH溶液, B液: 0.01g/mL 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尿液中糖分的存在情况。
2. 掌握尿糖的定性检测方法。
3. 学习班氏法检测尿糖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尿糖检测是通过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评估机体糖代谢状况的一种方法。
葡萄糖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糖类物质,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重吸收,因此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极低。
当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脏的重吸收阈值时,多余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糖。
班氏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以将试剂中的蓝色硫酸铜还原成黄色的氢氧化亚铜,并进一步与班氏试剂中的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从而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离心机、移液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石棉网、加热板等。
2. 试剂:尿液样本、班氏试剂(含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尿液样本准备:取适量尿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备用。
2. 班氏试剂准备:将班氏试剂中的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按比例混合,配制成班氏试剂。
3. 尿糖检测:a. 取三个试管,分别标记为A、B、C。
b. 在A、B、C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尿液样本。
c.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2滴班氏试剂。
d. 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保持沸腾状态5分钟。
e. 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 A试管:出现红色沉淀。
- B试管:出现淡红色沉淀。
- C试管:无沉淀。
2. 分析:- A试管中出现红色沉淀,说明尿液样本中葡萄糖含量较高。
- B试管中出现淡红色沉淀,说明尿液样本中葡萄糖含量较低。
- C试管中无沉淀,说明尿液样本中不含葡萄糖。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尿糖的定性检测方法。
2. 班氏法检测尿糖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诊断。
3. 实验结果表明,尿液样本中葡萄糖含量与检测结果呈正相关。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
模拟尿糖的检测及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小题对点练1.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
某研究室对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发现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可矫正过度肥胖老鼠的生理缺陷。
过度肥胖老鼠服用阿司匹林三周后,注射胰岛素,120 min 内血糖含量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对照组老鼠未服用阿司匹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阿司匹林对老鼠的过度肥胖有治疗作用乙:注射胰岛素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的老鼠血糖在60 min内明显下降丙:对照组老鼠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丁:服用阿司匹林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得以发挥作用降低血糖A.丙、丁 B.乙、丙 C.甲、丁 D.甲、乙解析从题图可知,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注射胰岛素后,60 min内血糖含量明显下降,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血糖含量变化不大,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敏感,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不敏感。
答案 A2.经研究证明,三七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饥饿的、低血糖的兔子若干,随机均等分成A、B两组;②A组实验兔灌服一定量的三七粉水溶液,B组实验兔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③一段时间(1 h)后检测血糖浓度,记录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三七既能升高血糖浓度,又能降低血糖浓度B.实验开始前,实验兔应该测量血糖浓度并记录C.该实验因变量的具体观测指标为三七的有无D.预期实验结果是A组实验兔有的血糖浓度升高,有的降低解析根据题意,三七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选择低血糖的兔子为实验材料,可验证三七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选择高血糖(或饱食)的兔子为实验材料,可验证三七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三七能升高血糖浓度。
实验处理前后均要测血糖浓度,便于前后对照。
实验观测的指标应是血糖的浓度,预期A组实验兔的血糖浓度会升高。
《人体的血糖平衡调节》名师导学案基本要求1.解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水平中所起的作用。
2.在进行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时,学会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的方法,认同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人患糖尿病。
说明1.建议活动:“人体内血糖水平与胰岛素”不作要求目的要求:学会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的方法。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试纸,模拟尿液甲,乙样本两份。
①实验原理:②如何设计实验?请用表格形式写出实验分组情况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两份尿液中哪一份测试结果显示正常,哪一份含有糖类?请在表格中完善实验结果②医生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能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吗?③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的能源物质,健康人体的是怎么样保持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的?课堂环节2:建构模型利用以下材料,用箭头和图形完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的途径。
材料一、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分泌胆汁、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免疫防御功能等材料二、肝脏和脂肪组织是人体内糖转变成脂肪的两个主要场所。
所合成脂肪不在肝内贮存,而是送到其它组织中利用或贮存。
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
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的严重疾患;与此同时,胰岛素缺乏会导致机体脂肪分解加强,生成大量酮体,出现酮症酸中毒。
课堂环节3: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2、病人的胰岛β细胞受损,将会出现的现象是()A.肝糖元分解加强B.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强C.肝糖原的合成加强D.脂肪合成加强。
高三生物——实验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
实验解读
1.实验原理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2.实验步骤与结论
准备:将5个分别装有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以及两份尿液的试管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
↓
检测:分别用滴管从5个试管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
↓
观察:观察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
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
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必修3:模拟尿糖的检测目的:学会尿糖的检测方法、检查“尿样”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班氏试剂:在40ML水中加入85ML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形成柠檬酸钠――Na2CO3溶液。
在50ML热水中加入8.5g无水CuSO4制成CuSO4溶液,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班氏试剂同斐林试剂一样,同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优点:1,班氏试剂可长期保存,不必现配现用,柠檬酸钠――Na2CO3为缓冲对,产生的OH-有限,2,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实际应用更多。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贝尔纳(C.Bernard,1813~1878):法国人,1857年,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坎农(W.B.Cannon,1871~1945):美国人,生理学家。
1926年,他提出了“稳态”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动物的激素调节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
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
斯他林:英国人,生理学家。
1902年,他和贝利斯(英国人,生理学家)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
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模拟尿糖的检测及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小题对点练1.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
某研究室对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发现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可矫正过度肥胖老鼠的生理缺陷。
过度肥胖老鼠服用阿司匹林三周后,注射胰岛素,120 min 内血糖含量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对照组老鼠未服用阿司匹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阿司匹林对老鼠的过度肥胖有治疗作用乙:注射胰岛素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的老鼠血糖在60 min内明显下降丙:对照组老鼠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丁:服用阿司匹林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得以发挥作用降低血糖A.丙、丁 B.乙、丙 C.甲、丁 D.甲、乙解析从题图可知,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注射胰岛素后,60 min内血糖含量明显下降,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血糖含量变化不大,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敏感,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不敏感。
答案 A2.经研究证明,三七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饥饿的、低血糖的兔子若干,随机均等分成A、B两组;②A组实验兔灌服一定量的三七粉水溶液,B组实验兔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③一段时间(1 h)后检测血糖浓度,记录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三七既能升高血糖浓度,又能降低血糖浓度B.实验开始前,实验兔应该测量血糖浓度并记录C.该实验因变量的具体观测指标为三七的有无D.预期实验结果是A组实验兔有的血糖浓度升高,有的降低解析根据题意,三七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选择低血糖的兔子为实验材料,可验证三七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选择高血糖(或饱食)的兔子为实验材料,可验证三七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三七能升高血糖浓度。
实验处理前后均要测血糖浓度,便于前后对照。
实验观测的指标应是血糖的浓度,预期A组实验兔的血糖浓度会升高。
尿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尿糖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尿糖的测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等疾病。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学习尿糖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尿液样本、尿糖试纸、尿糖试剂盒、比色皿、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1. 收集尿液样本:清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样本较为理想,将其收集到干净的容器中。
2. 准备比色皿:将比色皿清洗干净,并用纸巾擦干。
3. 取尿液样本:用一支无菌的试管取出适量尿液样本,约5毫升即可。
4. 尿糖试纸测定:将尿糖试纸插入尿液样本中,待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后,取出并与试纸包装上的色标进行比较。
5. 尿糖试剂盒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将尿液样本与试剂盒中的试剂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与试剂盒上的色标进行比较。
6. 显微镜观察:将尿液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尿液中的晶体和细胞等微观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疾病。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尿糖的测定实验,并得到了如下结果:1. 尿糖试纸测定结果:试纸上的颜色变化与色标相比较,结果显示尿糖含量为阴性。
2. 尿糖试剂盒测定结果:试剂与尿液样本混合后,颜色变化与试剂盒上的色标相比较,结果显示尿糖含量为阴性。
3. 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样本,未发现异常的晶体和细胞结构。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本次测定的尿液样本中不含有尿糖,不存在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四、实验原理与讨论尿糖的测定原理主要是基于尿液中的糖分子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的颜色变化。
尿糖试纸和尿糖试剂盒中的试剂能与尿液中的糖分子发生反应,并产生颜色变化。
通过比较试纸或试剂盒上的色标,可以判断尿液中是否含有糖分子。
然而,尿糖的测定方法并不是绝对准确的。
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1. 测定结果的误差:由于实验操作的不准确或试剂的质量问题,测定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2)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2)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生物专项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2)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血糖平衡的调节、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课后练习(2)1.在短期饥饿状态下,人体血浆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①葡萄糖浓度明显下降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肝糖原含量减少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相应地血流量增加,以使散热加快B.处于低血糖晚期时,应赶快给病人喂食糖水以缓解症状C.在人体内,水、血糖以及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危急状态的病人,自主呼吸能力很弱,这时,应给病人输以纯氧3.血糖平衡是下列哪项调节的结果()A.只有激素调节B.只有神经调节C.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D.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4.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办法是( )A.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B.调节饮食结合药物方法治疗C.基因治疗D.口服胰岛素5.糖尿病症状中的一少,引起的主要原因是()A.血糖含量过低B.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C.肾小管肾炎大量丢失糖D.肾上腺素分泌过少6.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食物链中捕食关系的维持需要生物群落内的反馈调节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都可以通过反馈调节直接作用于下丘脑,C.当细胞中的ATP供过于求时,ATP会干扰ATP合成酶的作用,这属于负反馈D.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7.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是( )A.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 B.口服胰岛素治疗C.基因治疗 D.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8.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下列关于人体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就能确诊其患了糖尿病B.糖尿病人多尿是因为肾功能不好C.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病人口服胰岛素病情能得到控制D.糖尿病人合理的膳食,病情能得到缓解9.一般情况下,当血糖浓度下降到50mg/dL时,人体内能急速作出反应的是( )A.肌糖元分解 B.肝糖元分解 C.ATP分解 D.葡萄糖分解10.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B.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C.胰岛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2.答案: C解析: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产热增多,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当机体处于低血糖晚期的时候,只能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才能缓解症状;二氧化碳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所以给病人输入含有一定浓度二氧化碳的氧气,以利于病人的呼吸;在人体内,水、血糖以及体温的平衡调节,都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
必修三实验专题复习一、基础知识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B级)—必修三P51【基础知识过关】1、请为本实验提出一研究的问题。
2、插条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插条的下端为何要削成斜面?3、本实验设计时自变量是什么?如何设计对照组?因变量是什么?4、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应该怎么办?5、实验中的那些无关变量要控制好?6、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巩固】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1)配制溶液:(溶液浓度)梯度差为0.5ppm(2) 实验步骤:①;②浸泡:;③一天后,;④十天后,。
该实验应控制好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
2、模拟尿糖的检测:实践: 1.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2 mL尿液样品,其中一份是正常人的尿液,另一份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也可参照相关资料配制糖溶液分别模拟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新配制的2 mL斐林试剂(将4—5滴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滴入2 mL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中配制而成,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
3.将2支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把大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2 min。
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4.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尿糖试纸测定尿糖浓度。
【解析】1、葡萄糖试纸为什么能够测定尿糖?和斐林试剂的作用原理相同吗?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
实质是酶的固定化。
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
高三生物——实验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
实验解读
1.实验原理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2.实验步骤与结论
准备:将5个分别装有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以及两份尿液的试管和5条葡萄糖试
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
↓
检测:分别用滴管从5个试管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
↓
观察:观察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
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
分析:分析结果、得
出结论。
血糖平衡的调节、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课后练习(1) 1.人体受到严寒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部分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又进一步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以增强代谢,抵御严寒。
在这个神经和体液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是A.大脑皮层部分细胞 B.下丘脑部分细胞 C.垂体 D.甲状腺2.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在调节血糖平衡过程中作用相同3.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静脉注射葡萄糖液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4.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高血糖患者的尿液中肯定含糖C.胰岛素的分泌仅受血糖的调节D.胰岛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5.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尽快复苏可注射适量的()A.甲状腺激素B.葡萄糖液C.生理盐水 D.生长激素6.糖尿病的病因有两种,一种是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称为Ⅰ型糖尿病),另一种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而是靶细胞膜上接受胰岛素的受体糖蛋白缺乏或异常(称为Ⅱ型糖尿病)。
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Ⅱ型糖尿病B.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都比正常人高C.Ⅱ型糖尿病很可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D.Ⅰ型糖尿病很可能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所致7.糖尿病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缺乏胰岛素的,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量或超常量的胰岛素,推测这些大部分患者患糖尿病的原因最可能是()A.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亲和力降低B.胰岛素不能进入组织细胞直接参与代谢活动C.体内没有胰岛素的靶器官、靶细胞D.部分胰岛素在血液中发生了结构改变8.动物细胞中能够直接分解变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的多糖是()A.乳糖 B.淀粉C.肝糖原 D.肌糖原9.下列有关实验方法与实验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B.用50%酒精处理花生子叶,可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用纸层析法,可以提取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各种光合色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以得到三倍体无子西瓜10.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其分泌仅与血糖浓度有关B.人体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需要通过靶细胞来实现C.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升高血糖浓度D.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2.答案: A解析: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出现高血糖;当血糖含量高于l60~180 mg/dL时,糖就从。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资料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高考生物必修3实验复习指导模拟尿糖的检测
目的:学会尿糖的检测方法、检查“尿样”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班氏试剂:①在40ML水中加入85ML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形成柠檬酸钠――Na2CO3溶液。
②在50ML热水中加入8.5g无水CuSO4制成CuS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班氏试剂同斐林试剂一样,同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优点:1,班氏试剂可长期保存,不必现配现用,柠檬酸钠――Na2CO3为缓冲对,产生的OH-有限,2,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实际应用更多。
用心爱心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