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与流感样病例
- 格式:ppt
- 大小:5.97 MB
- 文档页数:43
流感样病例判断标准一、什么是流感样病例?流感样病例是指与流感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症状。
在临床上,流感样病例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此外,也可能出现全身不适、乏力、肌肉疼痛、头痛等症状。
流感样病例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二、流感样病例判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健委的指南,以下是流感样病例的判断标准:1. 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通常是突然起病的。
2. 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咳嗽、喉咙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3. 全身不适患者感到乏力、肌肉疼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4. 流感流行季节发病流感通常在寒冷的季节更容易发病,特别是在冬季流感流行季节。
5. 接触史患者是否接触过流感病毒感染的人群,比如家庭成员、同事、朋友等。
6. 流感病毒检测结果通过采集患者鼻咽部或咽拭子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能够检测到流感病毒核酸。
三、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流程在医疗机构中,对于怀疑流感样病例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来进行诊断: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接触史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听诊呼吸音、观察喉咙状况等。
3.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采集患者的鼻咽部或咽拭子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4. 影像学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胸部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其他呼吸道感染。
四、流感样病例的治疗与预防1. 治疗方法针对流感样病例,通常采取以下治疗方法:•对于轻型流感样病例,通常建议休息、补充水分、适度运动,辅助治疗如清热解毒药物、退烧药等。
•对于重症或疑似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氧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 预防措施流感的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传播:•注重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正确使用口罩等。
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8-02流感流行常与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感冒混合流行,临床患者大都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体征,普通医师凭经验难以区别,即或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误诊误治的病例也并不少见。
为早发现流感病例特别是甲流感及禽流感病例,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我院按照国家卫生部《全国流感监测方案。
2010版》开展了流感样病例监测,现将2010年监测结果分析于后。
1 材料与方法1.1 按月统计分析其发病相关信息和检测结果。
1.2 监测对象对前来我院就诊的具有流感样症状,即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且发病3天内未用抗生素者作为监测对象。
对其基本信息和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登记报告,并及时采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等标本放入含3-4ml采样液的采样管中。
于低温(<4℃)于4小时内送达州市疾控中心检测。
1.3 监测科室在内科、儿科、传染科、发热门诊和急诊科等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每月采流感样病例样品5—15份。
1.4 检测项目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进行病毒培养。
1.5 检测试剂由正规供货商供应。
人员经省疾控中心培训,开初检测的标本经省疾控中心复核。
2 结果2.1 流感样病例科室分布2010年1月—12月,监测科室共发现流感样病例 99 例,占同期上述科室门诊总数的 16/1000 。
其中以儿科和内科门诊发现的流感样病例较多,46 例,23例分别占46.46% , 23.23%;以发热门诊发现的流感样病例最少, 6 例占 0.06%。
(见表1)表1 流感样病例科室分布2.2 流感样病例时间分布2010年1月—12月,在上述监测科室共发现流感样病例 99 例,占同期上述科室门诊总数的 16/1000 。
其中以1月和3月发现的流感样病例最多,13例,11例,分别占22/1000 ;31/1000。
(见表2)2.3 年龄分布在就诊的 99 例流感样病例中。
流感监测方案第1篇流感监测方案一、背景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较强的致病性。
为了及时掌握流感疫情动态,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流感监测方案。
二、目标1. 了解我国流感流行趋势,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评估病毒传播风险,为调整疫苗株提供参考。
3. 监测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和免疫效果,为优化疫苗接种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范围1. 监测对象: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学校、托幼机构等。
2. 监测时间:全年开展流感监测,重点加强秋冬季和春季流感高发期的监测工作。
四、监测内容1. 流感样病例监测: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的流感样病例,收集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2. 病原学监测: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了解流感病毒流行株和变异情况。
3. 免疫学监测: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监测接种人群的抗体水平,评估疫苗免疫效果。
五、监测方法1. 流感样病例监测: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各级医疗机构发现流感样病例,应及时报告并采集相关标本。
2. 病原学监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分离等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定期将检测结果报送至上级疾控中心。
3. 免疫学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定期对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
六、数据收集与管理1. 数据收集:各级监测单位应按照规定格式及时收集、整理监测数据,并逐级上报至上级疾控中心。
2. 数据管理:建立流感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定期撰写流感监测报告。
七、质量控制1. 各级监测单位应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
2. 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抽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八、预警与响应1. 当监测发现流感疫情异常波动、病毒变异或其他重要情况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启动预警响应机制。
摘要一、流感样病例报告本周南北方省份出现了由春节假期总体就诊人数显著减少所致的较高的ILI%。
2020年第4周(2020年1月20日-1月26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7.4%,高于前一周水平(5.1%),高于2017-2019年同期水平(3.3%、5.7%和5.4%)。
2020年第4周,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6.8%,高于前一周水平(4.5%),高于2017- 2019年同期水平(3.8%、4.8%和5.1%)。
二、病原学监测2020年第4周,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共检测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9984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3577份(35.8%),其中A 型流感2209份(61.8%),B型流感1368份(38.2%)。
第4周,南方省份流感检测阳性率为39.2%,低于前一周(43.6%);北方省份流感检测阳性率为32.5%,低于前一周(35.9%)。
南、北方省份检测到的流感各型别及亚型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具体见表1。
表1 流感样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2020年第4周,国家流感中心对36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其中34株(94.4%)为A/Brisbane/02/2018的类似株,2株(5.6%)为A/Brisbane/02/2018的低反应株。
对58株A(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2株(3.4%)为A/Kansas/14/2017(鸡胚株)的类似株,56株(96.6%)为A/Kansas/14/2017(鸡胚株)的低反应株;3株(5.2%)为A/Kansas/14/2017(细胞株)的类似株,55株(94.8%)为A/Kansas/14/2017(细胞株)的低反应株。
三、暴发疫情2020年第4周,全国未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一、流感样病例报告(一)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
2020年第4周,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7.4%,高于前一周水平(5.1%),高于2017-2019年同期水平(3.3%、5.7%和5.4%)。
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流感监测工作技术环节,科学指导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感监测工作,依据《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2010年版)》, 特制定本指南。
一、监测目的(一)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动态;(二)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三)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毒株的预测和推荐提供依据。
二、流感样病例监测(一)监测病例定义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二)监测时间所有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全年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每年4月1日所在周至次年4月1日所在周前一周为一个流感监测年度。
流感监测周历编排标准参照ISO8601,按照公历的每周一到每周日编排(注释:如1月1日为周一至周四,该周属于新年第一周;如1月1日为周五至周日,该周则属于上一年最后一周;周一为每周第一天)(附件1)。
(三)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设置1.综合医院在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其中,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的内科门诊应包括所有内科诊室和感染性疾病科。
2.儿童医院在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如哨点医院儿内科门诊有细分的科室,则所有儿内科诊室均应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3.所有国家级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医院都应按要求规范设置监测诊室,不能仅将发热门诊设为监测诊室。
(四)流感样病例的报告1.报告内容和程序(1)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对每天在所有监测诊室就诊的病例进行诊断,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填写“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附表1),报医院主管科室。
原始登记表中“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可分科室、诊室,由各科室确定专人每日进行登记。
(2)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周一负责将本院各监测诊室上周的“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附表1),分诊室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流感样病例监测与流感流行情况探讨【摘要】目的:为了解、掌握我县流感发病状况及流行规律,及时发现流感疫情,为控制流感提供防治策略和科学依据。
方法:2011年3月28日至2012年3月25日,由县医院预防保健科每天登记分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患者就诊总数,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果:全县共报告内、儿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426例,内、儿科门急诊病例总数56367例,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百分比为0.76%。
流感样病例60~年龄组160例,占总病例数的37.56%;2011年第四季度流感样病例较多,111例,占总病例数的26.01%。
我县流感样病例有一个较明显的季节高峰,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患者百分比是9月份开始明显上升到最高,之后保持较高水平,6~8月份开始下降,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结论:本地区2011、2012年的流感流行的季节性高峰在2季度、4季度, 60岁以上年龄组流感患者占大多数,15~59岁年龄组流感患者占中等水平,0~14岁年龄组流感患者占较低水平。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流感;监测【中图分类号】r1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86-01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高热、明显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秋冬季节高发。
1 资料与方法1.1监测对象2011年3月28日至2012年3月25日,内、儿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进行诊断;流感样病例定义: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1.2监测方法1.2.1相关医护人员培训,对内、儿科门(急)诊医护人员进行病例定义进行培训,对流感样病例监测的目的、意义进行讲解,加强责任心和责任感,设置专门登记本进行登记。
2016-2020年牡丹江市流感病例及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分析与预防【摘要】目的针对2016-2020年牡丹江市流感病例与流感样病例开展监测分析,提出预防策略。
方法选取2016-2020年内牡丹江市流感哨点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现状。
结果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来看,在地区分布中,牡丹江市各县区之间存在不平衡情况,爱民区、西安区以及东安区排名前三位;在时间分布中,每年12月到次年3月为流感高发期,6月到11月为低发期;在人群分布中,男女比例没有差异,5-14岁占比最多,以学生为主。
结论从现阶段牡丹江市流感情况来看,存在一定规律性,通过结合其流行规律,开展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工作,可以实现流感控制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牡丹江市;流感病例;监测;预防在当前的临床中,流感作为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归属为丙类传染病,传播方式以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为主,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通常为半小时,主要经过鼻腔、口腔以及眼睛等黏膜,直接或者间接的感染[1]。
此外,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在一些空间封闭且人群密集的场所中,流感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冬春季节比较多见[2]。
在临床中,表现为乏力、高热、咳嗽以及头痛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流感病毒很容易出现变异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3]。
因此,本文通过以2016-2020年牡丹江市流感监测数据作为样本,针对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流感防控政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数据来源为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当中,统计相关数据,人口资料信息从基本信息系统中获取,以发病日期为依据,进行地区、性别与年龄等具体信息资料的查询。
2016-2020年牡丹江市共出现4174例流感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10/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达到了75.16/10万,2017年最低,仅为13.7/10万,出现1例死亡病例。
流感病例范文病例描述患者,男性,年龄35岁,身高175cm,体重70kg,无明显过敏史。
近期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疼痛、流涕等症状,持续时间约为5天。
患者自行服用退烧药和感冒药,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轻微的咳嗽和流涕。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37.8℃,呼吸频率18次/分钟,心率80次/分钟,血压120/80mmHg。
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心脏听诊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患者进行了血常规、CRP、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结果如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3%•CRP:12.5mg/L•肝功能:ALT 32U/L,AST 28U/L,总胆红素12μmol/L•肾功能:肌酐84μmol/L,尿素氮3.8mmol/L•电解质:钠138mmol/L,钾4.2mmol/L,氯101mmol/L,CO226mmol/L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流感。
建议患者继续休息,多饮水,避免外出,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染给他人。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超过7天,建议及时就医。
治疗对于轻度流感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通过休息、多饮水、适当服用退烧药和感冒药缓解症状。
对于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此外,对于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
预防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预防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每年接种一次。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加强锻炼:适当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避免熬夜等。
结论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轻重不一,但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来说,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