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建议背景教学设计评价是衡量教学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帮助教师检查教学设计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改进教学活动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评价,我们提出了以下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建议,供教师参考和使用。
评价维度维度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明确以及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是评价教学设计的关键。
针对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明确性: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够让学生明确知道需要达到的目标。
•具体性:教学目标是否具备具体的指标,能够帮助学生量化自己的学习进展。
•层次性:教学目标是否具备不同层次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水平的学习需求。
维度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评价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针对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全面性: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涵盖了教学领域的基础和核心知识。
•合理性:教学内容是否具备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可操作性:教学内容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应用。
维度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灵活性:教学方法是否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否具备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有效性:教学方法是否具备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维度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评价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针对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客观性:教学评价是否具备客观性,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科学性:教学评价是否具备科学性,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主题:寻绎中国梦课时:9课时对象:五年级学生二、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
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薪火相传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古诗三首》由于时代隔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一开始会停留在字面上,对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感体会不深。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之后,借助注释,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比如,教学《示儿》和《题临安邸》时,借助“王师”、“临安”、“汴州”等注释,提供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以及诗人的生平等相关资料,结合资料,能深入了解诗文诞生的历史背景,从而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忱期盼。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结合晚清政府内忧外患等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梁启超为什么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借助“众星拱月”、“建筑宏伟”、“历史珍宝”等关键词,提供圆明园平面图、全景模拟图等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朗读描写“英法联军侵略”的文字,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料片,直观感受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岛》讲述了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展现了我国海防前哨岛部队的生活。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评价项目权重评价指标与分值得分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5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
1'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
0.5'3.准确分析这些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教材中的地位。
1'4.准确定位分析本节内容与前后章节的联系。
1'5.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1.5'依据标准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81.准确完整地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6'2.能够准确地确定现代教育技术标准。
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2'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1.有过程,有方法。
1'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
2'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
2'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
1'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
1'6.语句描述上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
1'7.目标总体上反映和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初始能力 6 1.有对学习者共性特征进行描述(一般特征)。
2'2.对学习者前知识结构与现有能力有准确的描述。
3'3.描述的内容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
1'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4 1.编号清楚。
1'2.描述明确简洁到位。
1'3.具体描述语句指向清晰、结构完整。
1'4.能完整体现学习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8 1.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或学科发展重要,在知识体系中重要。
3'2.难点是老师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3'3.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具体、明确、可操作并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重点与难点。
2'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准备41.环境选择描述准确(教室环境等)。
多观细察,准确表达——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目录:一、单元课标要求二、单元学习目标三、本单元学习内容分析四、学情分析五、单元评价量表六、单元设计思路七、大单元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本单元有关课标要求课标中与本单元相关联的核心要求:【总目标】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阅读与鉴赏】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表达与交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梳理与探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二、本单元学习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1.认识“均、柄”等22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40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3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默写《题西林壁》。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
【发展性目标】1.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
3.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4.读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细致观察的,能找出作者观察特别细致的段落、词句,从描写的顺序或遣词造句等方面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拓展性目标】1.选定观察记录的对象(种子、树叶、月相等),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做观察日记。
评分表小学优秀教案评比评分表
评分表:小学优秀教案评比评分表
教案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评分
1. 教案的目标和要求清晰明确,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 )
2. 教案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 )
3. 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包括启发性的引导、巩固性的训练和评价性的反馈。
( )
4. 教案的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
5. 教案的教学资源丰富,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等,能够支持教学实施。
( )
6. 教案的评价方式恰当,能够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 )
7. 教案的个别化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
8. 教案的课堂管理措施和纪律要求合理,能够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 )
9. 教案的补充教学资料和拓展活动设计丰富多样,能够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
( )
总评:
总分(满分10分): _________ 评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1. 引言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为了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标准来进行量化分析。
本文将提出一份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以帮助评价教学设计的质量和优劣。
2.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2.1. 教学目标•目标明确性: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2. 教学内容•内容合理性: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内容丰富度: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丰富,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学方法•方法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方法灵活性: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2.4. 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合理性: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
•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5.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否多样化,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馈及时性: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否及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3.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等级教学目标明确性A、B、C学习效果A、B、C教学内容合理性A、B、C丰富度A、B、C教学方法多样性A、B、C灵活性A、B、C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性A、B、C活动设计A、B、C教学评价评价方式A、B、C反馈及时性A、B、C3.1. 评价等级说明•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一般3.2. 使用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评价时,可以根据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中的评价标准,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
最后,可以综合评价每个评价指标的得分,以得出整体的教学设计评价等级。
4. 结论通过建立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可以帮助教师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表1. 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并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材的过程。
评价教学设计的质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表,旨在帮助教师全面评价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改进。
2. 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表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表由多个评价指标构成,每个指标都与教学设计中的重要要素相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2.1 教材选择•教材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教材是否包含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2.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具体?•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相符?2.3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活动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合作性?2.4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手段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2.5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是否有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成长发展?2.6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参与性和反馈性?•教学评价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3. 使用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表的步骤3.1 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确定。
3.2 自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表中的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空间。
3.3 改进教学设计根据自评的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
针对评价中指出的问题,可以适当调整教材选择、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方式。
3.4 教学实施与评价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意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量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量表)一教学效果评价1. 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2.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3. 教师是否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4. 教师对待学生是否公正,是否对待每个学生均等?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5. 教师是否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和媒介?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6. 教师是否善于讲解思路清晰,言简意赅?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7. 教师是否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轻松地感受到知识的乐趣?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8. 教师是否能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9. 教师能否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10. 教师是否能说一些启示性的话语,激励和鼓舞学生?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教师评价评分标准:非常好:得分为5分好:得分为4分一般:得分为3分差:得分为2分非常差:得分为1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量表)二课堂教学操作评价1. 教师是否能按时到达课堂,并开始课堂内容?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2. 教师是否对课程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和理解?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3. 教师是否有充分走动和观察学生的动静,以便调整教学和学习活动?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4. 教师是否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并能打造相应的教学设计?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5. 教师是否有充分关注课堂纪律和秩序,以便保持学生的安静和专注?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6. 教师是否有充分关注学生的理解度和学习状态,并能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出适当的反应?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7. 教师是否有充分使用多种教学媒介和技术,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8. 教师是否有充分使用多种课堂活动和实践展示,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成果?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9. 教师是否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问题,以便调整教学方向和策略?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10. 教师是否有充分总结课堂内容和成果,以便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知识?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教师评价评分标准:非常好:得分为5分好:得分为4分一般:得分为3分差:得分为2分非常差:得分为1分。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目录:一、单元课标要求二、单元学习目标三、本单元学习内容分析四、学情分析五、单元评价量表六、单元设计思路七、大单元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单元课标要求课标中所关联的本单元的具体要求:【识字与写字】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1.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交流讨论。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梳理与探究】1.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二、单元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1.认识35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54个字,会写55个词语。
2.阅读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3.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发展性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
2.能自主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3.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拓展性目标】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分析(一)横向分析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模块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点评《找春天》今天,认真阅读了安老师的《找春天》教学设计,又观摩了课堂教学视频,结合《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感觉安老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很精彩,同时也有疑惑之处。
我本身是一名数学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流程也不太熟悉,更不好点评。
只能粗浅的谈谈我的看法:从总体上来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能体现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设计条例很清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课堂中能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现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安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生动,过渡语衔接自然、合适。
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堂。
我觉得本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找春天,课堂上学生回答“春天在小草里,春天在迎春花上,春天在柳枝上”,使学生紧密结合实践中的体会去感受春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读“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使学生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感悟,把学生带入了春的世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进而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感悟语言的能力。
教师重视学生阅读。
从读入手,以读导读,以读导写。
尤其在教师范读后学生试读环节,处理的非常到位。
教师在具体语境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上通过学生谈感受这一环节,抓住“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冲、奔向、脱掉”等重点词语和“春天像害羞的小姑娘”等重点句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创设写话的情境。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渗透。
在最后的拓展环节,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学生通过想象,触摸,尽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春天的温暖。
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学习主题和内容(一)学习主题少年成长(二)学习内容《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二、学习目标与课时安排(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学习梳理小说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2.通过课文的学习,结合自身经历,感受小说展示的人生经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获得成长的感悟。
3.学习缩写,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用缩写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小说。
(二)课时安排7课时三、学习情境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
正是这些人生经历与体验,让一个人发现世界,认识社会,从而推动自我成长,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无尽思索。
本周我们“九三班”计划编一本“班级读书档案”,邀请每位同学用缩写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小说。
四、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本单元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分为小说阅读、写作及评审三部分,共七课时,整体架构如下。
五、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六、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草房子》。
2.有关少年成长的优秀文章。
(二)工具1.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小说人物成长档案卡片和推荐小说评价量表。
附:第二课段之绘人物学习目标:学习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材料:《故乡》(鲁迅)《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学习过程:活动一:默读《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文章,绘制人物关系表。
提示: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按照自己的喜好,绘制人物关系表。
活动二:在两篇小说中任选一个人物,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塑造这个形象的?提示:学生在小说中选取任意人物,找寻相关语句,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老师通过追问,指导诵读,介绍相关背景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对主题的作用。
《故乡》闰土:主要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以及与“我”的关系等方面的对比,展现了一个“少年英雄”成为“木偶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