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42
总结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管理对人类的生产和组织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思想与理论也随之演进。
本文主要从几个关键时期分析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古代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公元前3000年-公元18世纪)在古代,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出现始于古代文明的兴起。
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等古代文明都发展出了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
例如,古埃及人通过集体劳动方式中的领导者实施管理,他们建立了官僚管理体系。
巴比伦人以及公元前14-13世纪的古希腊人也开始研究管理。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管理视为一门学科,他对政治、军事和组织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阶段:工业革命前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前的管理思想与理论主要集中在生产和组织管理方面。
工业革命的兴起催生了生产组织的巨大变革,管理学的发展也相应加速。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与生产力和效率相关的管理原则。
法国的工程师奥古斯特·康特则开创了科学管理的下一阶段,他强调通过标化工作流程和时间研究来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期,管理思想与理论进入了现代管理的发展阶段。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与亨利·福特等人对生产线作业、大规模生产和组织管理提出了创新理念。
马克斯·韦伯则通过研究组织结构、权威和官僚主义等方面,形成了韦伯政治学。
同时,人际关系学派的出现也为管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
埃尔顿·梅奥等人通过对工业场所的观察,发现了工作满足感和员工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阶段:当代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中叶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思想与理论经历了多个争论和变革。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目录第一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二、泰勒生平简介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一、科学管理的目的和原则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一、泰勒的追随者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二、福特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三、拔佳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第四节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一、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第一节科学管理理论的产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1.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出现了巨型企业—铁路公司。
在当时,这些大企业的管理还相当落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为了继续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2.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从1873年到190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5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次都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的,每次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猛增,劳资矛盾激化。
为了提高抗危机的能力,大企业不断出现,逐渐形成了垄断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
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
3.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供了劳动力,也使培训和管理企业的员工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移民纷纷涌入美国,他们大多集中在沿海的工业城市,为美国的企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
但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农村,只会干体力活,无法适应大机器生产的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劳动力培养成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的熟练工人。
4、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累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阿克莱特等人发明和使用了一些在当时是先进的机器,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亚当·斯密在有关工作时间和工作方法问题上已经做了初步的考察,杜平、巴比奇等人又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巴比奇还提出了进行作业研究的“观察制造业的方法”;麦卡勒姆和普尔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控制进行了研究。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理论的产生始于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大规模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给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管理者们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复杂的组织和人力资源。
在这个背景下,管理学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
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弗雷德里克·泰勒。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即将管理视为一种科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管理组织。
他主张将工作划分为独立的任务,并通过个人和组织间的协调来实现高效率。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管理者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管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另一位重要的管理学家是亨利·法约尔。
他提出了行政管理理论,将管理视为一种职能,并强调管理者的决策和协调能力。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管理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0世纪中叶,管理学开始进一步发展,并衍生出许多新的管理理论。
其中之一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以及如何通过激励和领导来提高员工绩效。
另一种理论是系统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并影响组织的运行和绩效。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管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管理学家开始关注领导力、创新和变革管理等新的管理领域。
他们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领导来激发员工创新能力,如何管理和应对变革,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组织绩效。
管理理论的前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服务领导力理论,强调领导者应以服务的态度去领导员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
第二是创新管理理论,主张组织应鼓励和支持创新,以提高竞争力和适应性。
第三是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四是跨文化管理理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行为和策略。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系别:信息工程系班级:11电子姓名:任明月学号:1141304046一、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广义地讲,对通常所采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这样下定义: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
这种管理模式将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或称任务管理,对之要作出比较。
[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
精神革命是基于科学管理认为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因为对于雇主而言,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
而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来较丰厚的工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责任,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态度的—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在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对所有的日常工作问题责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