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子宫瘢痕妊娠病例讨论
- 格式:pptx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0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1例治疗分析【关键词】瘢痕妊娠异位治疗对我院收治一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处妊娠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性,26岁,农民,2008-3-14因早孕于当地医院行人流术,患者自述有少量绒毛组织,术后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同于末月经量,无明显腹痛及发热,于5-7与当地复查行2次清宫,术中出血量多约1500 ml,随急转入我院,既往体健,2月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1次。
入院时查体T:36.2℃ P:119次/分R24次/分BP:76/45mmhg,神智清楚,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呼吸浅快,心率119次/分,率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
下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四肢厥冷。
妇科检查:外阴未见异常,阴道畅,宫颈肥大,有鲜红色血液流出,子宫前位,鹅卵大,质软,压痛明显,双附件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78g/l,2008-5-25,血HCG+β164.79mIU/ml。
2008-5-25彩超:子宫前位,大小7.4×5.4×4.4cm 宫腔内回声均匀,宫内膜清晰,于子宫体与宫颈交界处右前壁可见一不规则无回声区,范围4.4×2.8cm,边界清晰,向子宫浆膜下延伸,达浆膜下,其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周围宫壁内血流信号丰富。
子宫直肠窝可见液性暗区,深约1.4cm。
超声诊断:子宫下段含液性病变,性质,盆腔积液。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初步诊断:1、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2、失血性休克。
立即输血输液,吸氧并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宫前壁下段峡部偏右侧有5×4cm膨出,暗紫色,质软,囊性感,表面有多个血管怒张,子宫峡部增长约4厘米,子宫壁菲薄,修补术已不可能,随行子宫全切除术。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术后7天出院。
术后病理结果:凝血块中见少量绒毛及滋养液细胞,胎盘绒毛绒毛植入肌层。
结合临床符合子宫瘢痕处异位妊娠。
2 讨论剖宫产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瘢痕上,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治常出现,常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1病例介绍患者,34岁,因孕39+2周、疤痕子宫于2007年2月17日入院待产。
生育史G2P1,患者在2004年1月在外院行剖宫产术,指征不详,娩出1活女婴,体重3300g,产后6天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死亡。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2天,经期6天。
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06年5月15日,预产期2007年2月22日。
自孕5个月起在我院门诊定期行产前检查,胎儿生长发育曲线均在正常范围内,丈夫A 型血,患者在孕31+4周时查抗A抗体1∶138,入院予以茵陈冲剂、维生素E、维生素C、丹参等药物治疗,并行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10mg促胎肺成熟,2006年11月29日自动出院。
本次人院后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20/70mmHg,心率80次/min,心肺未闻及异常。
妊娠腹型,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宫缩。
宫高34cm,腹围111cm,胎位ROT;胎心监护:OCT有反应型;B超检查:双顶径9.45cm,股骨长7.2cm,羊水指数17.8;全血细胞分析:Hb115g/L,WBC8.9×109/L,中性粒细胞0.75。
患者于2月18日因疤痕子宫行择期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下段菲薄,原子宫疤痕处见一0.5cm×0.5cm大小羊膜囊向外突出,子宫浆膜层完整。
以ROP位助娩一活女婴,体重4250g,Apgar评分10分,羊水Ⅱ度,胎盘胎膜完整自娩,常规缝合子宫,术中出血约300ml。
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新生儿为高胆红素血症,1周后母女平安出院。
2讨论妇产科住院医师:该患者为28岁的经产妇,疤痕子宫,2005年1月行剖宫产术足月娩出1活女婴,后患新生儿肺炎死亡。
本次是第二次妊娠,孕39+2周入院待产。
人院后检查未发现异常。
B超检查:双顶径9.5cm,腹径9.8cm,股骨长7.2cm。
本次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不完全破裂。
回顾病史,主要特点有:(1)疤痕子宫;(2)B超提示胎儿偏大,有巨大儿可能。
㊃病例报道㊃中期妊娠引产致瘢痕子宫完全性破裂1例报告刘风风,宋 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 长春 130041)[关键词] 中期妊娠;引产;瘢痕子宫;子宫破裂通讯作者:宋 杰1 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因停经26周,联合使用引产药物后全腹痛2h 于2017年4月24日凌晨1∶32入院㊂3年前一次剖宫产史㊂2017年4月21日患者因胎儿畸形于外院引产,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小时1次,共3次㊂2017年4月23日09∶40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mg,17∶00出现规律宫缩,19∶00给予米索前列醇0.6mg 口服㊁哌替啶1支肌内注射,19∶50宫缩间隔1~2min,持续1min㊂20∶20给予患者分娩镇痛后腹痛消失,后测血压85/55mm Hg㊂21∶30出现上腹痛加剧㊂查体:神情淡漠,嗜睡,腹软,测血压60/40mm Hg (1mm Hg =0.1333kPa ),心率120次/min㊂给予补液㊂23∶30患者开始出现腹肌紧张㊁全腹压痛,急诊转至我院㊂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差,贫血貌,皮肤苍白,神志淡漠,体温36.6℃,心率12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8/53mm Hg,产科检查: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㊁反跳痛,移动性浊音(-),持续性宫缩,胎动未触及,胎心(-)㊂内诊:宫口未开,宫颈软,宫颈管消退30%,S>-3cm,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㊂急检血常规:Hb 88g/L,WBC 24.8×109/L㊂床旁B 超:子宫大小10.1cm×7.8cm×7.9cm,腹腔偏左侧见胎儿影像,胎体偏左上方,双顶径6.3cm,左上腹积液深7.7cm㊂入院主要诊断: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㊂给予输血㊁输液等抗休克治疗及预防感染治疗,同时急诊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㊂进腹后见羊膜囊,紫蓝色,剪开羊膜囊,见大量血性羊水溢出,量约500ml,其内可见一死胎及胎盘位于子宫外,子宫前壁下段见一长约10cm 横行不规则破裂口,徒手取出一男性死婴(1200g)及胎盘,探查见腹腔内大量鲜血,约1500ml,凝血块约800ml,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切口并褥式包埋缝合子宫浆肌层,给予缩宫素20U㊁欣母沛1支肌内注射后,宫缩良好㊂探查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查无活动性出血,关腹㊂术中出血约2800ml,输冷沉淀10U㊁血浆190ml㊁红悬4.5U㊂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2017年4月27日出院㊂2 讨论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㊂到目前为止,药物引产仍然是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方法[1]㊂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使得蜕膜组织出血㊁坏死,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宫颈软化㊁扩张和成熟,同时引起滋养细胞凋亡,导致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胎盘胎膜易于完全分离[2]㊂米索前列醇是合成的前列腺素E 衍生物,具有良好促宫颈成熟及扩张宫颈的作用[3]㊂拉丁美洲妇产科学联合会(FLASOG)在2007年发布了一份指南[4],推荐妇产科使用最小有效剂量的米索前列醇方案:妊娠13~15周使用400μg 米索前列醇,妊娠16~20周使用200μg 米索前列醇㊂若24h 内无反应,则初始剂量加倍㊂米索前列醇经阴道给药途径减少了诱导排出时间和24h 内未分娩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㊂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诺)是一种基于吖啶的有机化合物,能令胎盘和蜕膜组织坏死,致胎儿死亡,还能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增强子宫收缩㊂最大剂量限制在150mg 0.1%依沙吖啶经羊膜外灌注㊂子宫肌壁全层破裂,宫腔与腹腔相通,称完全性子宫破裂㊂常瞬间发生,患者突感腹部一阵撕裂样剧痛,子宫收缩骤然停止㊂后全腹持续性疼痛,并伴低血容量休克征象㊂全腹压痛㊁反跳痛㊂阴道检查可有鲜血流出,宫颈口缩小㊂上述患者发生瘢痕子宫破裂的原因考虑为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瘢痕处不能耐受过强的子宫收缩而发生完全性破裂,导致大出血㊁失血性休克㊂瘢痕子宫引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警惕先兆子宫破裂,子宫呈强直性或痉挛性过强收缩,产妇烦躁不安,下腹剧痛难忍;病理性缩复环㊁血尿等㊂当出现子宫先兆破裂征象时,应立即剖宫取胎[5]㊂研究表明,不安全的终止妊娠在孕产妇死亡中占有较高比率,甚至可能高达15%[6]㊂希望从这些教训中我们有所成长,有所反思㊂按照指南规范行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㊂3 参考文献[1] 王新茹,胡晓燕.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引产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16(2):167.[2] Grossman D.White K,Harris L,et al.Continuing pregnancy after mifepristone and "reversal"of first-trimester medical abor⁃tion:a systematic review[J].Contraception,2015,92(3):206.[3] 蔡 昱,何 川,战 媛,等.利凡诺㊁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5,(9):1328.[4] A Velazco,R Gomez Ponce de Leon.Therapeutic abortion.A Faúndes[J].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al Uses of Misoprostol,2007,FLASOG.59-76.[5] 郝淑莲.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77.[6] Kassebaum NJ,Bertozzi ‐VIlla A,Coggeshall MS,et al.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levels and causes of maternal mortal⁃ity during 1990-2013: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2014,384:890.[收稿日期:2018-10-10 编校:孟玲玲]。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病例的护理分析发表时间:2016-04-06T09:32:28.8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刘茜[导读]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病例的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护理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
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要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能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实施护理干预是提高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例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护理分析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作为剖宫产后的并发症之一,得此病例患者也越来越多,有些患者甚至会因此缺失器官。
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致使胚胎在子宫肌层任何部位都能发育。
但及时有效的诊治和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6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有关分析报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31例,其中研究组初产妇年龄25~43岁,平均年龄(36.56±4.68)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6~44岁,平均年龄(38.26±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具体方法为:行甲氨蝶呤宫颈注射,50mg/次,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一次,一共服用5d;同时采取超声监测下负压吸宫术。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误诊一例教训分析1 病历报告患者,胡××,女,24岁。
因“药流清宫术后阴道间断出血18天,突然增多2小时”于2012年11月23日15时45分入院。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3岁初潮,3—5/28—30天,量中,痛经(-),G2P1,于2012年2月2日孕足月行剖宫产术,术后二月阴道少许出血5天,其后月经一直未来。
于2012年11月3日因出现恶心、乏力反应,自查尿HCG(+),在我院门诊行B超检查示:宫内早孕(增大的子宫内见一大小约1.8×1.2cm孕囊无回声,囊内可见卵黄囊),遂收住入院,完善相关辅检后给予米非司酮片150mg分服,11月5日8时30分米索前列醇片600ug顿服,服药后约半小时出现腹痛及阴道出血,密切观察至13时仍无孕囊排出,在患者要求下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清宫术,术中未过度骚扰子宫下段切口部位,刮出组织检查见明显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基本符合B超大小,术毕出血增多,约50ml,立即静脉加小壶10u催产素后阴道出血减少,患者安返病房,予预防感染治疗3天,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阴道出血量少,于11月10日后为少许咖啡色分泌物,每日用卫生护垫一个,呈间断性,无腹痛、阴道无肉状物、泡状物流出,否认咳嗽、咯血等,于入院前两小时阴道出血突然增多,为暗红色,伴有血块,湿透内裤,遂急来我院,以“阴道出血待查?”收住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外伤史及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37.5℃,P 96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神清语利。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软,下腹见一横形陈旧疤痕,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妇科查体:外阴已婚未产型,见凝血块及活动性出血,未行内诊。
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致子宫切除1例分析及经验教训剖宫产瘢痕妊娠(Cea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
CSP发病率低,但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本病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
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如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果。
现将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致子宫切除1例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病例患者女,28岁,孕4产1,剖宫产术后7个月,术后月经未来潮。
于外院行超声检查,诊断为:正常宫内妊娠,孕3个月余。
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药物流产过程中出现阴道大量流血,遂行钳刮术,术中取出胎儿及部分胎盘组织后再次出现阴道大量流血,约2000 ml,并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行宫腔填纱同时给予输血补液等对症处置后转入我院。
转入我院后患者无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平稳,给予输血补液、促宫缩等对症、支持治疗。
超声提示:宫腔下段见67×43 mm混杂回声,向峡部突出,峡部肌壁最薄处4 mm,周边见血流,边界不清。
24 h后行宫腔内纱布取出术,取出宫腔内纱布4块后,宫颈口立即涌出大量新鲜血,再次填纱压迫止血同时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瘢痕处膨隆,呈紫蓝色,表面大量怒张血管,切开后见胎盘组织附着,出血汹涌,立即纱布压迫止血,向家属交代病情经家属同意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5 d后痊愈出院。
病理回报: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子宫峡部可见残留的胎盘组织,其绒毛深入子宫肌壁深层。
2 讨论随着全球范围剖宫产率的上升、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准确性及认识的提高,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1]。
CP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支持子宫切口缺损学说,该学说认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没有完全愈合,存在缺损,受精卵着床并种植于内膜缺损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出现底蜕膜缺失或者蜕膜化不足,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肌层,甚至可以穿透肌壁达浆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