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一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15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场景,每组选择一种典型材料进行详细介绍。
要求学生对材料的特点、制备工艺、应用领域等进行归纳总结。
2. 实验操作:选取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玻璃、陶瓷、水泥等)进行制备实验,包括材料的制备步骤、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材料的质量检测等。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4. 自我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分类、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以及自己在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围绕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避免空洞无物。
2. 实验操作应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确保实验安全和材料质量。
3. 案例分析应分析透彻,提出改进建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4. 总结短文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字数在300字左右。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讨论积极性、实验操作规范性、案例分析深度和广度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积极提交作业,并在作业中提出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疑惑和收获,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包括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 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调整作业设计方案,以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特点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4. 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例分析5.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和制备方法。
2. 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案例资料、实验器材和药品。
2. 设计好相关问题,准备课堂讨论和回答。
3. 安排好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
【导入】(简要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特点(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通过对比有机非金属材料,突出其特点。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举例说明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
)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制备技术。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无机非金属材料实例,如玻璃、陶瓷等,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资料,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案例分析。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组实验,初步认识硅酸盐的组成、性质及基本用途。
2.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思考讨论,认识传统的硅酸盐产品和具有传统功能的含硅材料。
3.通过阅读填空、拓展探究,认识单质硅的存在、性质和用途,树立绿色化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硅和硅酸钠的重要性质。
【学习难点】硅和硅酸钠的重要性质。
【学习过程】旧知回顾:1.实验室盛放碱溶液的试剂瓶一般用橡皮塞的原理防止普通玻璃种含有的二氧化硅与碱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23Na SiO ,导致瓶塞无法打开。
2.(1)硅酸: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弱,硅酸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①硅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332H SiO SiO H O ∆+。
②硅酸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22H SiO 2NaOH Na SiO 2H O +=+。
③硅酸在水中易聚合形成胶体。
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干燥剂。
3.硅酸浓度小时可形成硅酸溶胶,浓度大时可形成硅酸凝胶。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得到硅胶(或硅酸干凝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及催化剂载体。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并填写下列空白:1.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溶解性大多不溶于水,稳定性较好。
常用的硅酸盐是23Na SiO ,其水溶液称为水玻璃,可用作制硅胶及木材防火剂等。
2.硅酸盐的主要产品有陶瓷、水泥、玻璃。
3.硅的主要用途是半导体材料(硅芯片、光电池等)。
【同步学习】情景引入: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生活中的玻璃,以及盖房子用的水泥,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各种矿石其组成成分又是什么?硅酸盐材料活动一认识硅酸盐1.阅读完善:阅读教材,进一步完善“新知预习1”。
2.3.分组实验:阅读教材,并填写对应表格。
4.阅读了解:阅读教材,了解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专业:材料化学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指导老师:实验项目:陶瓷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配料方案的确定方法,确定陶瓷的配料方案;2.确定陶瓷坯料配方,并且掌握陶瓷坯料的计算方法;3.掌握陶瓷坯料制备的步骤及成型方法;4.掌握陶瓷釉料配方的确定和釉料配方的计算;5.根据陶瓷制备的原理、工艺方法制备出陶瓷样品,并且根据陶瓷样品表现分析其原因。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选择制备长石质瓷,长石质瓷属于长石-石英-高岭土为主的三组分配料。
一般的烧成温度范围在1250℃-1350℃,满足实验室的熔炉要求(≦1400℃)。
一般长石质瓷的组成范围为:SiO2Al2O3R2O+RO通过上述工艺要求确定陶瓷坯料的配方,为了改善陶瓷的外观及性能,同时还会适当的加入其他陶瓷坯料的配料成分。
陶瓷坯体成型以后,往往还要在其表面制备一层釉层。
一般的说,釉层基本上就是一种硅酸盐玻璃。
釉的作用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表面性能,使制品表面光滑,对液体和气体具有不透过性,不易沾污;其次,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因此,釉的配方主要通过硅酸盐玻璃的配方确定,前面的玻璃实验中已经确定。
三、实验样品与器材根据实验原理,由于实验室的熔炉的最高温度为1400摄氏度。
而长石质瓷的一般烧成温度在1250-1350℃。
因此符合实验室要求。
而长石质瓷组成范围在直线ME附近的两侧。
所以选取了如图所示的点SiO2-K2O-Al2O3(60%-15%-25%). 再对此点进行修正:由于K2O、Na2O的含量过高会使陶瓷的热稳定性大大降低,因此其含量一般不高于5%。
修正SiO2含量为68%、K2O、Na2O总的含量为5.5%。
此外Al2O3含量过高会使烧成温度升高。
因此其含量不可过高,将其改为20%。
少量加入其他氧化物如Fe2O3、BaO、CaO、MgOSiO2Fe2O3BaO MgO Al2O3K2O Na2O合计68% 0.20% 0.40% 0.20% 20% 4.0% 1.5% 94.3% 根据实验室具有的实验药品:高岭土(Al2O3·2SiO2·2H20)Na2CO3石英(SiO2)BaO碱式Mg2O3(4MgCO3·Mg(OH)2·5H2O)Fe2O3K2CO3确定坯料中各矿物或化学原料的组成:釉料的配方及质量由玻璃的配方成分再加入适当的Al 2O 3,得到最终釉料的配方及质量如下:终上所述,本实验的实验药品情况: 高岭土(Al 2O 3·2SiO 2·2H 20) 石英(SiO 2)碱式Mg 2O 3(4MgCO 3·Mg(OH)2·5H 2O ) Al 2O 3 Ca(NO 3) H 2O 38.28g 13.4259g1.73g 0.050g 1.3352g 0.05MLNa 2CO 3 BaO Fe 2O 3 K 2CO 3 CuSO 41.7849g 0.16g 0.08g 3.1149g 0.2g实验器材:搅拌器具、高温熔炉、烘箱、烧杯等四、实验步骤1.按照上述计算称取陶瓷坯体原料;2.将各种原料均匀混合,并逐步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得坯土具有一定塑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1 实验简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没有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含量非常少的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化学与物理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建筑、医疗、农业等领域。
本实验将探究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氧化物、硫酸盐和硅酸盐的结构与性质。
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洗净并烘干的试管- 火柴- 锥形瓶- 磁力搅拌器- 蒸馏水- 常温盐酸- 碘液- 沉淀剂: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银- 实验室天平- 恒温器3 氧化物的性质研究3.1 实验步骤将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锰矿石和蒸馏水,并点火慢慢加热沸腾,直至观察到深红色的气体反应。
关闭火源后,再加入少量的碘液,观察到生成褐色沉淀。
用硫酸钠与硫酸铜对褐色沉淀进行检验结论。
3.2 实验结果经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生成的深红色气体为氧气。
- 加入少量碘液后生成的褐色沉淀为二氧化锰。
- 用硫酸钠与硫酸铜对褐色沉淀进行检验,观察到沉淀剂混合后的溶液仍呈无色,说明二氧化锰不具有硫酸根离子(SO42-)和铜离子(Cu2+)离子间的反应性。
3.3 结论氧化物是由氧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在我们的实验中,锰矿石中含有锰的氧化物,我们可以通过试验的过程分析锰酸化合价的变化,较好的证明了二氧化锰的存在。
4 硫酸盐的性质研究4.1 实验步骤在试管内加入硝酸银,加少量盐酸,得到白色的一沉淀,再加入盐酸,观察溶液状态。
4.2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得如下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硝酸银,再加少量盐酸,得到白色的一沉淀,这说明存在着硫酸银。
- 加入更多的盐酸,观察到沉淀逐渐地溶入溶液。
4.3 结论硫酸盐一般是由金属元素和硫酸基离子组成的,硫酸银是硫酸盐的典型代表。
此外,硫酸银也是一种在实验室中较为常见的沉淀剂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硫酸银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下的表现特点与规律。
5 硅酸盐的性质研究5.1 实验步骤将三种离子交换树脂分别置于水溶液中,再加入酚酞指示剂。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对硅酸盐的吸附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何嘉棋梁涌滨学号20122400078 20122400015专业材料化学年级、班级2012级课程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实验项目玻璃的制备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3 年12 月13日实验指导老师罗穗莲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学习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玻璃材料的基本训练学习玻璃的基本组成和配制二.【实验原理】绿色钠钙硅玻璃配方查资料得,钠钙硅玻璃化学组成范围如下表所示,由书上的钠钙硅玻璃的三元相图,SiO2 Na2O CaO65.8% 14.7% 8.5%,来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硬度和折射率。
加入MgO,范围为3.5%以下,是网络外体氧化物,可以使玻璃的硬化上单变慢,改善玻璃成形性能。
加入BaO,范围为0.5~1.0%,增加玻璃的折射率、密度、光泽和化学稳定性。
加入少量的Fe2O3作为脱色剂,加入少量的Cr2O3作为着色剂。
加完以下的原料之后为: Z=4R=(65.9*2+7.7*3+14.8+8.5+1.8+0.5+0.6*3+0.1*)/65.9=2.64X+Y=Z,X+Y/2=R,算去X 为1.28,Y 为2.72≈3,四面体三个是桥氧。
玻璃应该能连接成三维网络,应该保持较高的强度。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药品:二氧化硅 碳酸钙 碳酸钠 碱式碳酸镁 氧化铝 碳酸钡 氧化铁 碎玻璃仪器:坩埚四.【实验步骤】1、计算个组分原料使用配比。
2、将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碱式碳酸镁,氧化铝,碳酸钡,氧化铁,碎玻璃按照配比混合,研磨均匀。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实验现象:玻璃内部产生较多裂纹,玻璃颜色为绿色,制备玻璃易碎。
结果分析: 名称SiO2 Al2O3 Na2O CaO MgO BaO Fe2O3 Cr2O3 比例(%)65.9 7.7 14.8 8.5 1.8 0.5 0.6 0.11、玻璃内部裂纹较多,证明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玻璃缺陷部分。
实验一 测定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介电常数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无机非金属材料介电常数的操作过程二、实验原理相对介电常数通常是通过测量试样与电极组成的电容、试样厚度和电极尺寸求得。
相对介电常数(εr )测试可用三电极或二电极系统。
对于二电极试样,由于方形电容C x 的计算公式是:dYX C ⋅⋅⋅=0r x εε (1)因此,待测材料的介电常数可以表示为:YX dC ⋅⋅⋅=0x r εε (2)式2中C x 为试样电容(法),X 为电极长度(米),Y 为电极宽度(米),d 为电极板之间的距离(米),ε0=8.854 187 818× 10-12法拉/米(F/m)。
图1 电容法测量材料介电常数示意图测试中,选择电极极为重要。
常用的是接触式电极。
可用粘贴铝箔、烧银、真空镀铝等方法制作电极,但后者不能在高频下使用。
低频测量时,试样与电极应屏蔽。
在高频下可用测微电极以减小引线影响。
在某些特殊场合,可用不接触电极,例如薄膜介电性能测试和频率高于30兆赫时介电性能的测量。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实验指导书三、实验仪器PGM—2型数字小电容测试仪、玻璃刀、玻璃板、游标卡尺、铝质平板电极、连接导线四、实验步骤1、采取边长为100×100mm的正方型玻璃板,记录电极板的长X、宽Y以及实际玻璃板的厚度d。
2、按照图1连接仪器。
3、开启数字电容仪。
4、松开电极板紧定螺丝,将上电容板台到适当高度,在中间放入一块测量好的玻璃,使上下电容板与玻璃板相接触,然后旋紧固定螺丝。
5、读取电容数字。
6、然后重复4、5步骤,将玻璃板换成2-5块,分别测出其电容值。
7、结束实验,关闭仪器。
实验数据五、思考题1.介电常数与介电材料的厚度有什么样的关系?2.介电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二 热电效应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材料的赛贝克(seeback)定律,珀耳帖(Peltier)效应,汤姆孙效应等热电材料的特性。
2、熟练的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热电效应产生的电势差。
一、前言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的重要基础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提高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组织了本次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方法;3. 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质(1)无机非金属材料可分为:氧化物、硅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碳酸盐等;(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包括:硬度、密度、热稳定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等。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熔融法:将原料在高温下熔融,然后进行成型、烧结等工艺;(2)固相反应法:将原料在高温下进行固相反应,得到所需的产物;(3)化学气相沉积法:利用化学反应在基板上沉积材料,形成所需的结构。
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1)硬度测试:通过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2)密度测试:通过密度计测量材料的密度;(3)热稳定性测试:通过高温炉加热材料,观察其变化;(4)电绝缘性测试:通过电绝缘测试仪测量材料的电阻;(5)化学稳定性测试:将材料置于特定溶液中,观察其变化。
4.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1)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陶瓷等;(2)电子材料:如陶瓷电容器、光电子器件等;(3)能源材料:如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4)环保材料:如催化剂、吸附剂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准备:了解实训目的、内容,准备实验材料、仪器等;2. 实训过程:按照实训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 实训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制备方法;2. 学生熟悉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3. 学生了解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4. 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无机非金属材料(1)主讲:黄冈中学优秀化学教师汪响林一、传统硅酸盐材料1、传统硅酸盐材料简介(1)含义:在材料家族里,有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叫做无机非金属材料。
最初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指硅酸盐材料,所以硅酸盐材料也称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像陶瓷、玻璃、水泥等材料及它们的制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这些材料的化学组成多属硅酸盐类,所以一般称为硅酸盐材料。
(2)原料:传统硅酸盐材料一般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钾长石(主要成分为)和钠长石(主要成分为)等为原料生产的。
(3)结构和性质特点:这些原料中一般都含有硅氧四面体——结构单元。
由于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挂酸盐材料大多具有稳定性强、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绝缘、耐腐蚀等特点。
2、陶瓷(1)原料:黏土(2)设备:窑炉(3)工序: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陶瓷器(4)原理:高温下,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5)种类:土器、瓷器、炻器等.(6)彩釉:烧制前,在陶瓷制品胚体表面涂一些含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釉料,在烧结过程中因窑内空气含量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即产生表面光滑、不渗水且色彩丰富的一层彩釉。
彩釉中的金属元素烧制时空气用量与彩釉颜色空气过量空气不足黄、红、褐、黑蓝、绿黄绿红紫、褐褐、黑褐黄、绿、褐蓝绿蓝、淡蓝蓝(7)特性: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许多优点。
3、玻璃(1)原料:纯碱、石灰石、石英砂(2)设备:玻璃熔炉(3)工序:原料粉碎→加热熔融→澄清→成型→缓冷→玻璃(4)原理:高温下,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主要反应:(5)种类及特性:种类特性用途普通玻璃在较高温度下易软化窗玻璃、玻璃器皿等石英玻璃膨胀系数小、耐酸碱、强度大、滤光化学仪器、高压水银灯、紫外灯罩等光学玻璃透光性好、有折光性和色散性眼镜、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用透镜等玻璃纤维耐腐蚀、耐高温、不导电、隔热、防虫蛀玻璃钢、宇航服、光导、通信材料钢化玻璃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抗震裂运动器材、汽车、火车用窗玻璃等有色玻璃蓝色(含)、红色(含)、紫色(含)、绿色(含)、普通玻璃的淡绿色(含二价铁)4、水泥(1)原料:黏土、石灰石、辅助原料(2)设备:水泥回转窑(3)工序:原料研磨得生料→生料煅烧得熟料→再配以适量辅料(石膏、高炉矿渣、粉煤灰等)→研磨成细粉→水泥(4)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高岭土实验报告高岭土简介地球上的矿产,主要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三种类型。
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与云母、石英、碳酸钙并称为四大非金属矿。
高岭土主要由小于2个微米的微小片状、管状、叠片状等高岭石簇矿物(高岭石、地开石、珍珠石、埃洛石等)组成,理想的化学式为AL2O3-2SiO2-2H2O,其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和多水高岭石,除高岭石簇矿物外,还有蒙脱石、伊利石、叶腊石、石英和长石等其它矿物伴生。
高岭土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大量的AL2O3、SiO2和少量的Fe2O3、TiO2以及微量的K2O、Na2O、CaO和MgO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高岭土的国家。
远在3000年前的商代所出现的刻纹白陶,就是以高岭土制成。
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名扬中外,历来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美誉。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东郊的高岭村边的高岭山。
据史料记载,法国传教士昂特柯莱,在1712年一份著名的书简中向欧洲专门介绍过高岭山上瓷土的特点,该文对全世界的瓷器制造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高岭土在欧洲逐渐得名,并成为该类瓷土在国际上的通用名词。
高岭土-高岭土的特性和用途质纯的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质软、易分散悬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结性、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具有良好的抗酸溶性、很低的阳离子交换量、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质。
因此高岭土已成为造纸、陶瓷、橡胶、化工、涂料、医药和国防等几十个行业所必需的矿物原料。
有报道称,日本还有将高岭土用于代替钢铁制造切削刀具、车床钻头和内燃机外壳等方面应用。
特别是最近几年,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得高岭土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开始大量运用高岭土作为新材料,甚至原子反应堆、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的耐高温瓷器部件,也用高岭土制成。
目前,全球高岭土总产量约为4000万吨(该数据属于简单的国与国产量的相加,其中没有统计原矿的贸易量,包含较多的重复计算),其中精制土约为2350万吨。
无机材料工艺实验实验一、粉体真密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及意义粉体真密度是粉体材料的基本物性之一,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都采用粉状原料来制造,因此在科研或生产中经常需要测定粉体的真密度。
在制造水泥或陶瓷材料中,需要对粘土的颗粒分布球磨泥浆细度进行测定,都需要真密度的数据。
对于水泥材料,其最终产品就是粉体,测定水泥的真密度对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都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1) 掌握用比重瓶法测定真密度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真空干燥箱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1.真比重(真密度):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的比值,真体积是指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气孔。
2.粉体真密度的测定方法分为:浸液法和气体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通过真空脱气或加热的方法排除粉体中的气泡,再测定粉末所排除的液体体积。
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替代液体。
本实验用比重瓶法。
真密度ρ计算公式:ρ=)()(s sl o l o s m m m m m m ----l ρ 式中:o m --------------------比重瓶的质量,g ;s m ------------------(比重瓶+粉体)的质量,g ;l m -------------------(比重瓶+液体)的质量,g ;sl m ------------------((比重瓶+粉体+液体)的质量,g ;l ρ-------------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三、实验仪器、试剂真空干燥箱,分析天平,比重瓶,干燥器、温度计,粉末试样,蒸馏水。
滤纸。
四、实验步骤1.测定准备(1)洗净比重瓶,在110℃烘干,然后迅速用夹子将比重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后称量比重瓶的质量o m 。
(2)取300ml 浸液(蒸馏水)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脱气。
(3)测定浸液(蒸馏水)的密度。
2.操作步骤(1)在比重瓶中装入1/3比重瓶容量的粉体试样,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质量为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