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

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

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研革命老区新时期的发展

姓名:李召

学院:技术物理

班级:051212

学号:05121124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因此,2013年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将唱响“追思圣地,峥嵘岁月,传承延安革命精神”的光荣口号,让延安精神永驻心间!

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从而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华儿女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在中共的语汇中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字眼,它的内涵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深意。它意味着艰苦奋斗的岁月,它意味着激情澎湃的日子,它意味着炮火硝烟中的追求,它意味着矢志不渝的理想。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黄河之滨,聚集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的希望,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这似乎是那个“革命圣地”的现实的状况和精神的写照,也更是令所有过来人终身激动不已的深情缅怀。

时间会带走一些该带走的东西,也会留下一些该留下的东西。历史在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的延河中转了一个弯,又大步东去,但在延安,杨家岭的灯火和枣园里的灯光,已经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将永远在中国青年心中闪耀。

今天,我们被感动,明天,我们会行动!

一实践背景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热潮不断涌起,暑期社会实践逐渐

成为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的有效途径。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一直强调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不久就特别强调了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坚持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从发展过程来讲,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和结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所以变得特别重要,是由我们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一名追求上进的青年,选择延安,选择延安精神,是对艰苦条件下革命先烈的追慕和敬仰,是对个人的灵魂的涤荡和精神的洗礼,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肩负起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实践意义

人类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当代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投身“三下乡”活动,不仅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也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具体轮廓,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更好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对我们的一次教育和洗礼。延安,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而延安精神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这在当时的有志青年中产生了极强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对于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来说,我们的生活条件、学习状况和现实挑战都与延安时期截然不同,尽管如此,延安精神那种穿越时空的恢宏力量依然应该在新时期勃发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对革命旧址的参观学习以及听取相关讲座,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艰苦时期所抒写的奋斗史,进一步体会了延安精神。延安精

神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作风的树立。因此,此次实践能够在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延安、体会延安精神,从而达到弘扬延安精神、发扬时代精神的目的。

此外,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思想境界,也对实践基地产生了一定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定能推动延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实践安排:

2013年7月11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多名学生组成的2013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队长苏静的带领下,即将奔赴延安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早上8点我们在学校集合,大家集合后坐校车来到了火车站,乘坐火车经历了3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革命红色圣地——延安。但是,天公不作美一直在下雨,不得不使我们改变原先的计划。我们先找了一个地方住下,让大家休息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再开始我们的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调研的地方

①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建于1950年1月,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和陕西地区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历史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在陈列大厅里,展出“延安革命史”和“西北革命斗争简史”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以800余幅照片及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延安新市场”,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景象,有当铺,有理发店,有祖孙同乐,还有打铁的场面,等等,使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人们自力更生的场面,令人感触颇深。

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我对延安精神有了一个更加真切的认知。

②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校史馆浓缩了学校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孕育、发展、壮大与成熟的历史长廊。

延安大学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中国革命史、党史、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成为光明的所在和抗日胜利的希望。1941年至1942年,敌后人民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延安大学便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杰作。

校史馆序厅中的“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大型油画真实再现了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场景。在校史馆精英厅,我了解到,延安大学可谓是战争年代的“龙潭虎穴”,这里走出了千千万万威震敌胆的革命战士和文韬武略的将军!在和平年代,这里是风巢龙渊,莘莘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各条建设路线。

如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已形成延安大学独特的精神资源和文化特色。

③宝塔山

宝塔山(图1-16),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宝塔山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因此便有这样一种说法:“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四结束语

在队长苏静的辛勤付出以及实践成员们的积极配合下,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了任务,久远的枪声已歇,而那份历史的沧桑却仍在心中回荡,我们依然会在逝去的岁月里追寻着那无私的延安精神,追寻那红旗飘扬,所向无敌精神的源泉……

不论用歌声还是画笔,都表达不出我们对延安的感慨和眷念。我们坚信,延安精神永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