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9
【历史】2014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结果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措施、评价【基础知识梳理】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空前的灾难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2)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
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随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3、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1)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2)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税,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1、背景:(1)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是933年就凭美国总统。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默写、背诵提示】时间、原因、特点和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这一考点要求非常明确,两种教材叙述内容基本相似。
注意归纳要点记史实:(1)爆发的原因:①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③具体原因(加剧因素):自由放任政策、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刺激等。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盘。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4)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危机;各国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引发世界形势紧张。
复习时还要注意到命题可能会借助材料创设新情景来命题。
如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等。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和特点。
(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
首先要记住史实:(1)背景: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政策;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主要措施:整顿金融和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恢复农业生产;通过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稳定社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4)影响: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保留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题关键: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思路引领:罗斯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政策。
答案提示: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具体项目有: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等。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是如何实施新政的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
在此之前的 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391,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
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 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
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 32 届总统。
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 (Recover) 、救济(Relief) 、改革 (Reform) 。
20世纪30年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扩散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缘由(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所以一旦一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肯定会受到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靠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它们根本就无法幸免。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冲突的普遍存在。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冲突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1)旺盛和危机总是休戚相关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刚好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担当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实行措施遏制危机。
(5)规范股市和信贷市场,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整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3.三次经济危机(1)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
当时只局限于英国,不是世界性的,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还未完全形成。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波及全世界,这反划了世赛各国间经济联系紧密。
(3)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短暂进入“滞胀”状态。
4.对罗斯福新政“新”的相识(1)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新的特点:尽量避开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冲突。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财富分配和人们争逐股票利润的情况在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确实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财富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里。
1925年,美国16家最大财阀控制着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3%。
国民收入分配日益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整个20年代,占美国总人口5%的大富翁攫取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
1929年时,大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能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 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有21%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这些都不能不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20年代,购买股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投机而不是投资。
操纵股市的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他们通过抬高股价而获取高额利润。
例如,有一家证券公司,即美国与国际证券公司,用每股20美分的价格购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然后让这种股票上市,在此期间,这家证券公司故意在股市上抢购自己的股票,哄抬股价,最后以52美元的高价抛出,大赚一笔。
有些银行家为股票的利润所吸引,他们常常不顾风险,利用储户的存款炒股,谋取厚利。
当时,纽约的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许多外国人把数亿美元投到这里进行炒股。
因此,当1929年10月,股市崩溃时,一些银行在股市投下的巨额资金失去,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
美国老百姓也大多认为股票投机能赚大钱,这是因为那些在幕后操纵股市的大投机商告诉他们,任何人只要每星期节省几美元,购买股票就可以有发大财的机会。
这些加入股市的平民百姓,他们在股市兴旺时用自己的几乎全部积蓄购买股票。
通常,他们在花100美元购买的股票涨到值1 000美元时,并不急于抛出,还等着再涨。
但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1 000元储蓄了,因而可以分期付款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如汽车、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