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
- 格式:ppt
- 大小:437.50 KB
- 文档页数:50
通风与空调资料整套范例一、介绍通风与空调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它们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从通风和空调的定义、作用、原理、设备以及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二、通风的定义和作用通风是指通过供、排风系统,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的过程。
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提供新鲜空气:通风系统能够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引入新鲜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
2. 控制室内温度:通风可以通过调节室内外空气流通来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3. 控制室内湿度:通风系统可以排除室内多余的湿气,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
三、通风的原理通风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1.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气流和温差来实现通风的方式。
它主要依靠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通过合理设置门窗、通风口和排烟口来实现室内外气体交换。
自然通风的特点是节能、环保,但受限于气候条件。
2. 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使用风机或通风设备来实现通风的方式。
它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通风量和风速,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所和气候条件。
机械通风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可控的通风效果,但需要消耗电能。
四、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包括排气扇、通风机、新风系统等。
它们的功能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1. 排气扇排气扇是一种通过旋转叶片产生负压,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的设备。
它适用于厨房、卫生间等需要排除异味和湿气的场所。
2. 通风机通风机是一种通过旋转叶片产生正压,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的设备。
它适用于需要大量新风的场所,如会议室、办公室等。
3. 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一种将室外空气通过过滤、加热、湿化等处理后引入室内的设备。
它能够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更新,提供优质的室内环境。
五、空调的定义和作用空调是指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和空气净化等手段,改善室内环境的设备。
空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 调节室内温度:空调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1、自然通风:指由自然因素作用而形成的通风现象,亦即是由于有限空间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大气运动、大气压力差等自然因素引起有限空间内外空气能量差后,促使有限空间的气体流动并与大气交换的现象。
2、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气溶胶粒子,国内习惯上统称为粉尘。
3、全效率:含尘气流通过除尘器时,被捕集的粉尘量占进入除尘器粉尘总量的百分数称为除尘器的全效率,也叫除尘器的平均效率。
4、分割粒径:把除尘器分级效率为50%时的粒径称为分割粒径。
5、吸收:用适当的液体与混合气体接触,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能力的不同,除去其中一种或者几种组分的过程称为吸收。
6、全面通风:向整个房间通入清洁的新鲜空气进行通风换气,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含有有害物的气体,同时不断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保持室内空气环境达到卫生标准。
7、局部排风:利用局部气流,是工作区域不受有害物的污染,以形成良好的局部工作环境。
8、置换通风:指利用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实现通风的一种新气流组织形式,它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
所谓空气湖就是由较凉的新鲜空气扩散而成的,因室内的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鲜空气随其向房间上部流动而形成室内空气运动的主导气流。
9、分级效率:指除尘器对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粉尘的除尘效率。
10、驱进速度:当静电力等于空气阻力时,作用在尘粒上的外力之和等于零,尘粒在横向作等速运动,这时尘粒的运动速度称为驱进速度一,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P11)粉尘是指在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
一次尘化作用: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
(形式:剪切压缩,诱导空气,综合性,热气流上升)二次尘化作用:处于悬浮状态的颗粒物进一步扩散污染到整个环境空间的尘化作用。
(作用:车间内的自然风气流,机械通风气流,惯性物诱导气流,冷热气流对流)人的冷热感觉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周围物体表面温度(客观性指标)和人的心理因素(主观性指标)等因素有关,第二章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按照通风功力的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类。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洁净室(含装配式洁净室,下同)施工中,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统一施工验收要求,统一检测方法,做到保证工程质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安全操作,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工业洁净室和一般生物洁净室的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有生物学安全要求的特殊生物洁净室的施工及验收.第103条洁净室必须按设计图纸施工,施工中需修改设计时应有设计单位的变更通知。
没有图纸和技术要求的不能施工和验收。
第104条洁净室施工前应制订详尽的施工方案和程序,施工中各工种之间应密切配合,按程序施工.先行施工的工种,不得妨碍后续的施工。
第105条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鉴定证明文件。
对质量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验。
过期材料不得使用。
第106条洁净室施工过程中,应在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进行中间检验验收,并记录备案。
第107条洁净室的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净化空调系统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净化空调系统的一般要求和风管、部件的具体制作验评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3和《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的有关规定。
第312条净化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应根据“洁净室主要施工程序"(见附录二)制订协作进度计划,严格按计划进行。
第二节风管及其部件的制作第321条风管和部件的板材应按设计要求选用,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冷轧钢板或优质镀锌钢板.第322条风管不得有横向拼接缝,尽量减少纵向拼接缝。
矩形风管底边宽度等于或小于800mm时,其底边不得有纵向拼接缝.第323条风管板材的拼接采用单咬口;圆形风管的闭合缝采用单咬口,弯管的横向缝采用立咬口;矩形风管转角缝采用转角咬口、联合角咬口或按扣式咬口。
上述咬口缝处都必须涂密封胶或贴密封胶带。
第324条风管内表面必须平整光滑,不得在风管内设加固框及加固筋。
病房环境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维护病房环境清洁卫生,是保障患者健康和恢复的紧要任务。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院病房环境的清洁卫生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在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第二条病房环境清洁卫生管理工作适用于医院全部病房,包含普通病房及特殊病房。
全部医务人员、病房护理人员和保洁人员应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病房环境清洁卫生管理要求第三条病房环境定期清洁1. 病房每日定期清洁,包含卫生间、地板、墙壁、桌椅、床铺、窗帘等。
2. 病房清洁应采取湿拖、擦拭、吸尘等方式进行,并使用专业清洁剂和消毒药品。
3. 病房内垃圾桶应定期清空和消毒,确保卫生和环境乾净。
第四条病房床铺清洁管理1. 患者出院后,床铺应及时更换床单、被套、枕套等,并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床单、被套、枕套等使用过程中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并进行清洗和消毒。
3. 床铺清洁应注意使用专业洗涤剂和消毒药品,确保彻底清洁和去除污染。
第五条病房空气质量管理1. 病房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流通。
2. 定期检查和清洁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滤网的清洁更换。
3. 防止空气污染源,如烟雾、异味等的进入病房。
第六条病房卫生间管理1. 病房卫生间应保持干净乾净,卫生间的地面、墙面、马桶、洗手池、镜子等应常常清洁和消毒。
2. 定期检查卫生间的排水管道和下水道,并采取相应的清洁和防臭措施。
3. 供应充分的卫生纸、洗手液、手纸等卫生用品,并及时增补。
第三章病房环境清洁卫生管理责任第七条医院管理负责人责任1. 负责订立和落实病房环境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2. 监督病房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3. 供应必需的设备、清洁剂和消毒药品等资源,确保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第八条病房护理人员责任1. 负责协调病房环境清洁卫生工作,保障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2. 引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卫生设施和卫生用品,保持病房卫生。
空气净化防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医院内空气质量,防备和掌控空气传播的疾病,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我院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卫生法》《空气质量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以确保医院空气净化防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的科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护士站等医疗相关的区域和设备使用。
第三条职责划分1.医院管理部门负责订立和落实本制度,并对全院空气净化防护工作进行监督和引导。
2.各科室负责订立和执行本制度,并指派专人负责空气净化防护工作。
3.监控与感染防控科负责监测和评估空气净化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供应技术支持和培训。
4.物资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和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和相关物品。
5.医务人员负责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正确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第二章空气净化设备的设置和维护第四条空气净化设备的设置1.各科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等医疗区域必需配备相应规格的空气净化设备。
2.空气净化设备的数量和布局应依据房间的大小、使用人数、空气流通情况、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等要素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
3.各科室负责与物资采购部门进行联系,及时对空气净化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或更换。
第五条空气净化设备的维护1.空气净化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2.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声音、异味、漏电等问题,应立刻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3.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并定期更换空气净化器的滤网和其他配件。
4.监控与感染防控科负责对空气净化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以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空气净化防护操作规范第六条空气净化防护操作要求1.各科室、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等医疗区域的医务人员必需在工作期间佩戴口罩,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呼吸系统。
2.利用空气净化设备时,应依据空间大小和人员流动情况合理调整设备的运行模式和风速,确保空气净化效果。
3.禁止携带有可能污染空气的物品进入医疗区域,如生活垃圾、食品、饮料等。
空气净化、除尘、通风、空调、新风系统、湿度控制和气味处理技术空气质量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空气净化、除尘、通风、空调、新风系统、湿度控制和气味处理技术,成为现代装修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一、空气净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人们对空气净化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空气净化技术通过过滤污染物,消除异味,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让人们呼吸更加清新、健康。
二、除尘空气中的尘埃会引发人的过敏反应和呼吸道感染。
除尘技术通过过滤器和静电除尘模块等方式,将室内空气中的尘埃过滤掉。
其中,静电除尘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之一。
三、通风通风技术通过排出室内陈旧的空气,输入新鲜的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在房屋装修时,需要充分考虑通风的要求。
好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的预防室内空气的污染和异味。
四、空调近年来,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成为重要的装修选择之一。
空调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同时,空调也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五、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一种通过引进新鲜空气,排出旧空气,并且将二者进行换热的系统。
它与空气处理器、通风系统有所区别。
新风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使得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六、湿度控制室内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湿度控制的方式来调节室内湿度。
除了使用空调外,通过使用加湿器和除湿器等设备也可以有效的调节室内湿度。
七、气味处理除了空气质量外,气味也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气味处理技术也成为了装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使用芳香机、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可以有效的去除异味。
综上所述,空气净化、除尘、通风、空调、新风系统、湿度控制和气味处理技术,是现代装修必须要考虑的关键词。
通过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药厂洁净室的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的62个要点洁净室的设计要求大家了解之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实验室的通风装置。
一些污染气体被排除才能使洁净室达到要求的洁净程度。
1.药品的优劣除了直接反应在药效和安全性以外,还表现在药物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实用性上。
2.要想保证药品的质量,除遵照药典等有关法定标准外,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生产时很重要的一方面。
3.空调净化设备虽是实施GMP的重要方面,但必须注意到,它又只是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管理的完善和补充,防止微生物污染或交叉污染单依靠空调净化系统是不行的,即使有了空调净化设备,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GMP要求,必须注意,当设备条件达到一定水平后,还要通过管理加以实现。
4.应尽量减少生产区空气中的有害或无害异物,可用空调系统供应足够的空气,以除去可能污染产品的空中微尘。
5.空调系统应考虑防止新风污物及回风微尘进入工作区,供应足够的风量以驱除工作区的空中异物,进风独立管理以适应所需的温湿度。
用高效过滤器净化进气,不使细菌和微尘进入等。
6.为了确保药品质量,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系统,1982年中国医药公司颁布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在实施过程中几经修改,1992年再一次进行了修订,1999年6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施行,其基本精神与内容同国外的GMP大致相同.7.“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凡新建,改建,扩建药厂或生产车间,必须按照GMP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生产,经省,市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才发给“药产企业许可证”。
原有生产厂也要结合本企业生产技术改造的同时,使之可能达到GMP要求。
8.非无菌制剂工序中,根据产品的吸湿性,和操作人员的服装以及设备的热负荷等状况及经济效果,确定温湿度,一般夏季22—28℃,50%—60%RH,冬季18—20℃(分装药剂要求40%—55%RH)。
9.“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要求:洁净区一般控制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45%—60%。
吸湿性强的无菌药物的生产和分装采用局部低温工作台,控制区一般控制温度18—28℃,相对湿度为50%—65%。
通风与空气净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内部空气质量,维护患者、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订立本《通风与空气净化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的全部医疗科室、办公区域、公共区域和其他有必需进行通风与空气净化管理的场合。
第二章通风管理第三条医院将依据不同科室和场合的需要,订立相应的通风计划和管理方案,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第四条医院应定期进行通风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确保通风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第五条医院应设立特地的通风管理人员,负责通风设备的运行监控、清洁消毒和故障处理等工作。
第六条医院应依据实际情况,订立科学合理的通风时间和频率,并依据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敏捷调整通风方案。
第七条医院应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供应充分的新鲜空气供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排出有害气体和微生物。
第三章空气净化管理第八条医院应配备空气净化设备,并依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布置,掩盖相关区域以供应干净、清新的空气环境。
第九条医院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包含检测PM2.5、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浓度,并确保实现相关卫生标准要求。
第十条医院应合理设置空气净化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其工作效率和净化效果。
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对空气净化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并确保过滤料子及时更换,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医院应供应必需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空气净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其正确使用和维护空气净化设备。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空气质量监测与报警机制,一旦发现空气污染超标情况,应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四章突发事件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订立应急预案,明确通风与空气净化设备故障、天气突变、气象祸害等意外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和训练。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突发事件警报和报警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并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
医院应定期对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可用,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