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例子
- 格式:ppt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20
作业成本法举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作业成本法。
比如说,咱就拿生产手机壳来举例。
生产一个手机壳,那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呀!从采购原材料,到加工制作,再到包装和运输,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有成本呢!这就好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花钱。
咱来仔细瞅瞅作业成本法在这当中怎么起作用。
采购原材料,这就是一个单独的作业吧,那花在这上面的钱就是这个作业的成本。
然后加工制作呢,工人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机器的损耗,这些也都要算进来呀!就好比你跑马拉松,每一步都是在付出努力。
再说说包装,精美的包装纸、包装盒,那也是有成本的嘛!这就跟给手机壳穿上漂亮衣服一样重要呢。
运输就更不用说了,运费可不能少呀!
如果咱不用作业成本法,那可能就会稀里糊涂地把成本算错咯!那后果可严重了,搞不好会亏大本呢!但如果咱用了作业成本法,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个环节花了多少钱,这不就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做出明智的决策了嘛!
你想想看,要是不搞清楚这些,咋能知道哪个环节可以优化,哪个环节可以省省钱呢?就如同走路,你得知道哪条路好走,哪条路有坑呀!所以说,作业成本法真的超重要的好不好!咱得重视起来呀!
我的观点就是:作业成本法就是我们在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一把利器,能帮助我们更精细、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控成本,从而让我们的经营和生产更加高效和有利可图。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呀!。
1、什么是作业?材料订购——材料检验——生产准备——发放材料——材料切割——车床加工——铣床加工——刨床加工——产品组装——产品质量检验——包装——车间管理2、作业分类(1)批次作业。
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例如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
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2)产品作业。
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
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
这些作业的成本依赖于某一产品线的存在,而不是产品数量或生产批次。
(3)生产维持作业。
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例如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
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作业成本法举例A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
该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闲西服。
夹克衫和西服分别有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
5款服装均按批次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1、成本资料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下表产品品种夹克西服合计型号夹克1夹克2夹克3西服1西服2本月批次810642每批产量100100100100100产量每批直接人工33003400350044004200直接人工总成本62006300640070008000每批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总成本产品型号夹克1夹克2夹克3西服1西服2合计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 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 总成本 每批成本 每件成本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下表项目金额生产准别、检验和供应成本(批次作业成本)84000夹克产品线成本(产品作业成本)54000西服产品线成本66000其他成本(生产维持成本)10800制造费用合计制造费用分配率(直接人工)一、传统成本计算传统成本计算法汇总成本计算单2、 作业成本法计算型号 本月批次 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 生产准备、检验等成本(不填) 分配率(元/批) 批次相关总成本 产品相关成本(不填)分配率(元/批) 产品相关总成本 生产维持成本(不填)分配率(元/直接人工)1、计算作业成本的分配率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作业成本批次直接人工分配率(元/批)批次作业成本84000 夹克产品线成本54000 西服产品线成本66000生产维持成本108002、 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作业成本法汇总计算单生产维持成本间接费用合计总成本每批成本每件成本(作业成本法)每件成本(传统成本法)差异(作业成本-传统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举例一、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一)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表(见表)1-1 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二)制造费用明细及成本动因表(见表3-2)表3-2 制造费用明细及成本动因(三)传统成本系统与作业成本系统(ABCM)的比较图3-3传统成本系统与作业成本系统(ABCM )的比较解析1.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求A 、B 两种产品所负担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制造工时=2352÷(400+160)=4.2(元/工时) A 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00×4.2÷200=8.4(元) B 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160×4.2÷40=16.8(元)2.作业成本法下求A 、B 两种产品成本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总额:①定购次数分配率=(300+470+220)÷(2+5)=141.30 A 产品负担定购次数单位成本=141.3×2÷200=1.413(元) B 产品负担定购次数单位成本=141.3×5÷40=17.66(元) ②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230+100)÷(200+40)=1.375 A 产品负担产量单位成本=200×1.375÷200=1.375(元) B 产品负担产量单位成本=40×1.375÷40=1.375(元)③机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402+300)÷(400+160)=1.254 A 产品机器工时单位成本=400×1.254÷200=2.508(元) B 产品机器工时单位成本=160×1.254÷40=5.016(元) ④人工成本分配率=190÷(3000+600)=0.795A 产品负担人工单位成本=3000×0.053÷200=0.795(元)B 产品负担人工单位成本=600×0.053÷40=0.795(元) ⑤材料成本分配率=140÷(24000+2000)=0.005A 产品负担材料单位成本=24000×0.005÷200=0.6(元)B 产品负担材料单位成本=20000×0.005÷40=0.25(元)·产品层次 ·单位层次 ·客户层次 ·批次层次 ·企业层次表3-4 传统成本核算法和作业成本核算法单位成本核算对比二、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成本,有关资料如下(一)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表(见表)3-5 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表3-6 制造费用明细及成本动因请分别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和作业成本核算法计算产品成本,要求写出计算步骤,并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作业成本法公式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的公式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理解起来也没那么难。
咱们先来说说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公式:作业成本分配率 = 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总成本÷作业动因总量。
然后呢,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 =该产品耗用的作业动因量×作业成本分配率。
举个例子吧,就说咱们常见的学校小卖部。
小卖部老板为了算清楚每种商品的成本和利润,就可以用作业成本法。
比如说进货这件事儿,老板每次去进货都要花费时间、精力还有车费。
这进货的过程就是一个“作业”,车费、时间成本等加起来就是这个作业的总成本。
而作业动因呢,可能就是进货的次数或者进货的商品种类数量。
假如老板这个月进货一共花了 500 块钱,一共进了 10 次货,那作业成本分配率就是 50 元/次。
如果某种饮料这个月进货了 3 次,那这种饮料在进货这个作业上分配的成本就是 3×50 = 150 元。
再比如说,小卖部里整理货架也是一个作业。
整理货架需要花费人力和时间,这部分成本算在一起是 300 元。
而整理货架的作业动因是整理的次数,这个月一共整理了 15 次。
那作业成本分配率就是 20 元/次。
如果某种零食这个月因为上新货整理了 4 次货架,那这种零食在整理货架这个作业上分配的成本就是 4×20 = 80 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小卖部老板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每种商品在进货、整理货架等各个环节上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制定价格,控制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
在实际的企业生产或者服务提供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就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了。
比如说一家制造企业,生产线上有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作业。
像原材料搬运、机器调试、产品组装等等。
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再把这些成本合理地分配到最终的产品上,企业就能更准确地知道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比如哪些产品要加大生产,哪些产品要优化或者淘汰。
作业成本法趣味故事从前有个小老板,叫老王,开了一家小小的蛋糕店。
这蛋糕店啊,看起来不大,但是里面的事儿可不少呢。
老王以前算账特别简单,就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他觉得做一个蛋糕嘛,成本就是原材料加上一点水电费,再平摊一下房租就好了。
比如说,一个月房租1000块,这个月做了100个蛋糕,那每个蛋糕平摊10块钱房租成本。
原材料每个蛋糕算下来20块,水电费一个月200块,平摊到每个蛋糕就是2块,所以他觉得每个蛋糕成本就是20 + 10+ 2 = 32块。
但是呢,老王慢慢发现有点不对劲。
有些蛋糕特别复杂,像那种好几层的婚礼蛋糕,上面还有超级精美的雕花,做起来可费劲了,要花好多时间,而且得用专门的工具。
可有些小蛋糕呢,简简单单,几下就做好了。
但是按照之前的算法,成本都一样。
这时候啊,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小李,来给老王出主意了。
小李说:“王老板啊,你得用作业成本法来算成本才行呢。
”老王一脸疑惑:“啥是作业成本法啊?听起来怪复杂的。
”小李就开始解释了:“您看啊,咱们店里做蛋糕有好多不同的‘作业’。
比如说,做蛋糕胚是一个作业,给蛋糕雕花又是一个作业,包装也是一个作业。
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的成本。
”“就拿那个婚礼蛋糕来说,做蛋糕胚可能和普通蛋糕用的材料和时间差不多,算它成本10块。
但是雕花这个作业啊,得专门请手艺好的师傅,这师傅工钱一小时50块,做那个雕花花了2个小时,那雕花这个作业成本就是100块。
包装呢,因为婚礼蛋糕大,得用特制的盒子,这个盒子成本5块,包装作业成本就是5块。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成本,这个婚礼蛋糕的成本可就比普通蛋糕高多了。
”“而普通小蛋糕呢,做蛋糕胚8块成本,没有雕花这个作业,包装用普通盒子2块成本,算下来总共成本10块。
”老王听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原来是这样啊!我之前都算错了,怪不得有些蛋糕感觉卖便宜了还不赚钱呢。
”从那以后啊,老王就按照作业成本法来计算蛋糕成本了。
他发现这样算成本,每个蛋糕的定价就更合理了。
2、某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10年1月份的制造费用为100,000元,
有关成本资料如表7所示(单位:元)。
(10分)
表8 作业情况表
(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3)对比前面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解:(1)作业成本法:(4分)
×200+1000×4=26,000(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为:600×15+100×30+70×800+1000×6=74,000(元)
甲产品的单位费用=单位制造费用+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
26000/100+80+30=370(元)
乙产品的单位费用=单位制造费用+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
74000/200+100+25=495(元)
(2)用传统法计算成本:(4分)
制造费用分配率=100000/(200+800)=100(元/小时)
甲分摊的制造费用:100*200=20000(元)
乙分摊的制造费用:100*800=80000(元)
甲的单位成本=20000/100+80+30=310(元)
乙的单位成本=80000/200+100+25=525(元)
(3)用传统方法计算的产品的成本与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相比较,甲产品少了60元,乙产品多了30元。
这样会导致甲乙两种产品的成本不能很好地体现它们消耗的企业资源,不利于管理决策和生产优化的调整。
(2分)。
作业成本法中产品成本多出非制造费用的例子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该方法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作业或产品批次分配到每个制造产品或作业中。
而非制造费用是指与生产过程无关或无法直接分配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
下面是一个例子:
假设某制造公司生产一批货物,当中使用了100件A零部件,每个A零部件的成本为10元。
在该批货物生产过程中,执行了以下非制造费用:
- 工厂经理工资:10000元
- 销售费用(广告、促销、市场调研等):5000元
- 纸张、文具等办公用品:500元
此时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为:
直接材料:100件A零部件× 10元/件 = 1000元
直接人工:暂无数据
制造费用:暂无数据
非制造费用:10000元(工厂经理工资) + 5000元(销售费用) + 500元(办公用品)= 15500元
因此,该批货物的成本为1000元(直接材料)+ 15500元(非制造费用)= 16500元。
这个例子明显展示了作业成本法中产品成本多出非制造费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