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180.50 KB
- 文档页数:6
作业成本法综合习题(含答案)
【综合案例】大华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企业过去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现拟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已知成本资料和作业情况如下表1-1和1-2所示。
表1-1 产品成本资料
表1-2 作业中心及成本动因情况表
要求:分别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
解:
1、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表1-3。
表1-3 传统成本核算法成本计算表
2、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如表1-4。
表1-4 成本动因率计算表
(2)将各作业中心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产品,如表1-5。
表1-5 制造费用分配表
(3)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如表1-6。
表1-6 作业成本法法成本计算表。
作业成本法案例一、背景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法仅将制造费用分配于各产品.将直接人工与直接材料分配到各产品中毫无困难,只需采用直接追溯(driver tracing)的方法,大多数传统成本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设计的。
另一方面,制造费用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可通过实地观察而获取,但制造费用却不适合。
因而,制造费用的分配必须依赖于动因去追溯与分摊。
在传统成本制度中,一般只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成本。
单位水准作业动因(unit —level activity drivers)是指产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因素。
仅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产品的制造费用,实际上是假定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与产量高度相关。
依据这些单位水准作业动因分配制造费用时,或采用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或采用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
经常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有:1.产品产量2、直接人工小时3、直接人工金额4、机器小时5、直接材料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和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是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指标,并且继续为许多企业所使用。
但在某些场合,它们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并可能导致产品成本严重歪曲。
对于在”高级制造环境.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下经营的公司而言,这一产品成本的歪曲问题尤为严重。
高级制造环境的特征是激烈的竞争 (通常在全球范围内) ,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
当这一高级环境下运作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其成本会计制度通常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尤其是对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的需要,已迫使许多企业认真关注其成本计算程序。
这意味着过去相当合理的成本制度,可能不再适用。
在今天先进的制造环境中,许多人工已经被机器所取代,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大大下降,而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幅攀升。
作业成本法例题1
例:某企业同时⽣产A、B两种产品,A产品每批1 000件,年产量10 000件,B产品每批200件,年产5 000件。
有关成本动因资料如下:
A、B产品单位机器⼯时⽐例为1∶6。
A、B产品每批材料移动次数分别为10次、20次。
每批检验单位为A产品每批50件,B产品每批10件。
A产品直接材料20 000元,直接⼈⼯30 000元;B产品直接材料40 000元,直接⼈⼯15 000元。
依据不同的成本库,归集的制造费⽤如表所⽰,要求按作业成本法计算A、B产品成本。
解:在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步骤如下:
(⼀)按照作业层次分配制造费⽤
1.单位作业层次(机器能量按机器⼯时⽐例分配)
2.批作业层次(材料处理成本与检验成本分别按移动次数与检验次数⽐例分配)
3.能量作业层次(管理⼈员成本、取暖照明、折旧按照直接材料成本⽐例分配)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A、B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汇总表如下:。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2、资料:某钟表制造公司采用作业基础成本法计算分配间接费用,200×年5月份,该企业有关资料如下:三、要求:1.用作业基础成本法计算分配每种产品的间接费用总额。
2.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基础计算分配各产品的间接费用总额。
假定装配每只时钟的小时数是0.5小时,装配每只手表的小时数是1小时。
时钟的生产量为5000只,手表为7000只。
答案:1.作业成本法2. 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基础3、某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1)甲、乙两种产品2008(2)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360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4600元;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为40件,乙为60件,总体完工率均为50%;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本月发生之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50000元,相关之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作业名称质量检验订单处理机器运行设备调整准备成本动因检验次数生产订单份数机器小时数调整准备次数作业成本(元) 4000 4000 40000 2000甲耗用作业量 5 30 200 6乙耗用作业量 15 10 800 4要求:(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之单位成本;(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之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之单位成本。
(3)假设决策者计划让单位售价高于单位成本10元,根据第(2)问之结果确定甲和乙之销售单价,试分析可能造成之损失。
【答案】(1)质量检验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5+15)=200(元/次)订单处理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10+30)=100(元/份)机器运行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0/(200+800)=40(元/小时)调整准备作业成本分配率=2000/(6+4)=200(元/次)甲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元)单位作业成本:(13200+3600)/(100+40×50%)=140(元/件)单位成本:50+40+140=230(元/件)乙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元)单位作业成本:(36800+4600)/(200+60×50%)=180(元/件)单位成本:80+30+180=290(元/件)(2)本月发生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200+800)=50(元/小时)甲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制造费用:50×200=10000(元)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10000+3600)/(100+40×50%)=113.33(元/件)甲产品单位成本:50+40+113.33=203.33(元/件)乙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制造费用:50×800=40000(元)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40000+4600)/(200+60×50%)=193.91(元/件)乙产品单位成本:80+30+193.91=303.91(元/件)(3)与传统之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之成本信息。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
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
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
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
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1、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下:2、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RT公司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如下:3、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1.2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1、公司的定价策略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如下表所示:2、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
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
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
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
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 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归集的结果如下表所示:2、管理人员认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并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如下:成本动因:单位作业成本:3、将作业成本库的制造费用按单位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产品4、经过重新计算,管理人员得到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1.4问题的解决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
选择题:作业成本法主要关注的是什么?A. 产品的数量B. 产品的种类C. 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及其与成本对象的关联(正确答案)D. 产品的销售价格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分配的基础是什么?A. 产品的生产时间B. 产品的体积或重量C. 作业消耗的资源(正确答案)D. 产品的市场需求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其主要优势是什么?A. 计算更简单B. 更准确地反映成本与作业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C. 更容易进行成本控制D. 更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什么?A. 产品的销售价格B. 企业的总成本C. 各个作业的成本动因(正确答案)D.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作业成本法中的“作业”是指什么?A. 产品的生产过程B. 企业中的某个具体任务或活动(正确答案)C. 产品的设计过程D. 产品的销售过程在作业成本法中,如何将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A. 根据资源的消耗量进行分配(正确答案)B. 根据产品的数量进行分配C. 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分配D. 根据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是指什么?A. 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正确答案)B. 产品的生产成本C. 企业的总成本D. 产品的销售价格在作业成本法中,如何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中?A. 根据作业的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正确答案)B. 根据产品的数量进行分配C. 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分配D. 根据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哪种类型的企业?A. 所有类型的企业B. 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正确答案)C. 生产过程简单、产品单一的企业D. 服务业企业。
作业成本法例题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
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xx年销售4000件。
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
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
ART 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 1传统成本计算法1、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下:产品X 产品Y 产品Z 合计产量 10000 xx年直接人工工30000 80000 8000 118000 时分配率 3894000/118000=33 制造费用 990000 2640000 264000 3894000 3、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产品X 产品Y 产品Z 直接材料 500000 1800000 80000 直接人工 580000 1600000 160000 制造费用 990000 2640000 264000 合计 xx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
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元。
产品Z的售价定于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
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
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2、某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10年1月份的制造费用为100,000元,
有关成本资料如表7所示(单位:元)。
(10分)
表8 作业情况表
(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3)对比前面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解:(1)作业成本法:(4分)
×200+1000×4=26,000(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为:600×15+100×30+70×800+1000×6=74,000(元)
甲产品的单位费用=单位制造费用+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
26000/100+80+30=370(元)
乙产品的单位费用=单位制造费用+单位材料费用+单位人工费用
74000/200+100+25=495(元)
(2)用传统法计算成本:(4分)
制造费用分配率=100000/(200+800)=100(元/小时)
甲分摊的制造费用:100*200=20000(元)
乙分摊的制造费用:100*800=80000(元)
甲的单位成本=20000/100+80+30=310(元)
乙的单位成本=80000/200+100+25=525(元)
(3)用传统方法计算的产品的成本与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相比较,甲产品少了60元,乙产品多了30元。
这样会导致甲乙两种产品的成本不能很好地体现它们消耗的企业资源,不利于管理决策和生产优化的调整。
(2分)。
1 案例背景X公司是国内一家以仓储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某月该企业顺利完成了甲、乙两个服务合同。
月末结算时该月的总成本为185000元。
已知甲、乙两合同的货物仓储空间分别为18000立方米和32000立方米。
同时通过公司会计部门的费用汇总得到本月的员工工资及福利为40000元、电热等费用为10000元、固定资产折旧为120000元及办公费用为15000元。
企业还可以提供其他的一些详细资料如:(1)员工在各个作业步骤的人数及工资福利及劳动时间:出入库叉车司机6人,月工资3000元、总共有效工作时间为1000工时;分类、仓储类员工各3人,月工资2000元、总共有效工作时间为各500工时;订单处理及货物验收人员各2人,月工资分别为3000元和2000元、总共有效工时为各350工时;(2)电热、折旧和办公费等的详细情况及分摊规则等。
如表1所示。
(3)本月内该企业共完成订单处理1000份,其中甲400份、乙600份;货物托盘数为3000个,其中甲为1000个、乙为2000个;现在需要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来分别计算和确定甲、乙两个服务的成本。
(此案例中不考虑各种损失因素)2、计算(1)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请在下面空白处写下计算过程)甲服务合同的成本=185000×{18000÷(18000+32000)}=66600 元乙服务合同的成本=185000×{32000÷(18000+32000)}=118400 元(2)作业成本计算法第一步:确认该物流企业仓储系统中涉及的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
通过分析可知该公司的仓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的作业:(请在下面空白处写上作业)该公司的仓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的作业:订单处理、货物验收、入库、分类、仓储、出库六个作业。
第二步:确认企业仓储系统中涉及的资源及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中心成本库中去。
一些专属于某项作业的资源是不需要分配的,所以也就无须为其确认资源动因。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本章练习题五、综合实务题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A 100 1 50 40B 200 2 80 30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单位成本:80+30+200=310。
作业一、揭开PM公司产品线成本的面纱PM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配件的制造商。
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PM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虽不是巨额亏损但毕竟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慢慢地侵蚀PM公司的财务状况。
到了1987年,PM公司的管理层终于认识到这种状况的严重性。
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PM公司搞不好就要关门。
PM公司拥有三条产品线,每条产品线各占其销售量的1/3。
大部分的重型印模配件是销往一个汽车制造商,而其他的印模和车体外装产品主要销往其他两个汽车制造商。
PM公司采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
1987年中期,PM公司预计当年亏损50万美元。
当时,PM公司的产品成本计算表明,三条产品线每年的亏损额都在13.8—20.2万美元之间。
尽管有了这些数据,PM公司的领导层还是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于是PM公司与某个单位签署了合同,对各产品线进行重新评估。
在重新评估中,采用作业成本计算制度对PM公司的三条产品线获利能力重新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重型印模配件每年亏损110万美元,而其他的印模和车体外装产品线每年分别获利10万美元和50万美元,绝不是三条产品线都亏损。
1987年圣诞期间,PM公司停止了重型印模配件产品线,1988年,PM公司开始盈利。
当年末,业主将PM公司卖给了一家上市公司。
如果PM公司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引入作业成本计算制度并作出合理的定价决策,也许PM公司早就应该获利数年百万美元了。
说不定,PM公司现在还是一个盈利的独立组织呢!———引自《国际管理会计惯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讨论:1、PM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困境?相关的成本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何作用?2、以PM公司的素材为例,从企业战略定位和产品获利能力诊断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差异。
1、PM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困境?相关的成本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何作用?答:PM公司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的因为是:公司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还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核算方法下由于制造费用发生与直接人工渐失相关性,结果导致产品成本扭曲、成本信息失真;盈利和亏损产品不能很好的区分,从而使决策层丧失决策相关性,导致决策问题。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本章练习题五、综合实务题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元单位:元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单位:元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A 100 1 50 40B 200 2 80 30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单位成本:80+30+200=310。
作业成本法练习题作业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核算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分配生产线上每个作业的成本。
通过使用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精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以下是一些作业成本法的练习题,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这个概念。
题目一: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某家制造企业生产零件A,根据作业成本法,需要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以下是有关生产零件A的信息:- 生产零件A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有3种:材料X、材料Y和材料Z。
-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100千克的材料X,每千克价格为80元;使用了50千克的材料Y,每千克价格为100元;使用了30千克的材料Z,每千克价格为120元。
- 除了直接材料成本外,还有一些其他费用需要考虑,如运输和存储费用。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生产零件A的直接材料成本。
解答:直接材料成本 = (材料X的使用量×材料X的价格)+ (材料Y的使用量×材料Y的价格)+ (材料Z的使用量×材料Z的价格)= (100千克× 80元/千克)+ (50千克× 100元/千克)+ (30千克× 120元/千克)= 8000元 + 5000元 + 3600元= 16600元因此,生产零件A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6600元。
题目二:计算作业成本率某公司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现在需要计算一个作业的作业成本率。
以下是有关该作业的信息:- 该作业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0000元。
- 直接人工成本为8000元。
- 间接费用为5000元。
- 该作业的生产量为200个单位。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作业的作业成本率。
解答:作业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间接费用= 10000元 + 8000元 + 5000元= 23000元作业成本率 = 作业成本 / 生产量= 23000元 / 200个单位= 115元/单位因此,该作业的作业成本率为115元/单位。
作业成本法习题
【综合案例一】亚华公司同时生产N1、N2两种产品。
20×7年10月,该公司发生的制造费用总计600 000元,过去该公司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进行分配,有关资料如表12-1,12-2所示。
表12-1 产品相关资料
表12-2 制造费用资料表
要求: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
解:1、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如下表12-3所示。
2、按照作业成本法进行动因分析及成本追溯,如资料表12-2所示。
3、按作业成本法的动因确定分配率,如表12-4所示。
表12-4 制造费用分配率计算表
4、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动因分解制造费用,如表12-5所示。
表12-5 制造费用分配表
5、按照作业成本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如表12-6所示。
表12-6 产品成本计算表
6、不同成本计算方法比较,如表12-7所示。
表12-7 产品成本对比表。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
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
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
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
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
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
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
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
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
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
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
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
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
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售价过低,导致实际售价250元低于作业成本计算得到的产品成本390.85元。
如果售价不能提高或产品成本不能降低,公司应考虑放弃生产产品Z。
元
的产品信息,对公司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及时调整,并进一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提供的相对准确的信息对公司的其他决策进行分析调整。
例二:自制或外购决策
最近,公司生产产品A使用一种主要零部件SFA的价格上涨到每件10.6元,这种零件每年需要10000件。
由于公司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且无其他用途,只需再租用一台设备即可制造这种零件,设备的年租金为40000元。
管理人员对零件自制或外购进行了决策分析。
2.1根据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信息,这种零件的预计制造成本如下:
自制差别成本
外购差别成本
购买成本(10000×10.6)106000
自制零件节约的成本10000
上述成本项目中,共耗固定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在分析中不予考虑。
分析结果显示,自制差别成本为96000元,小于外购差别成本106000元,自制零件可节约10000元,管理人员应选择自制零件SFA。
2.2作业成本法下
经过作业成本计算,管理人员发现有一部分共耗固定成本可以归属到这种零件,其预计制造
成本如下所示:
作业成本法下自制与外购分析:
自制差别成本
SFA。
因为自制差别成本113820元,大于外购差别成本106000元,外购零件可节约7820元。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信息,使管理人员避免了不当的决策。
单位毛利:258.75-(50+60+56.4)=92.35
预计产量:1108200*92.35=12000
售价258.75 目标利润708200
预测企业达到目标利润的产销量为:
708200+28.2*10000+10*1200+60*700+0.2*1000+21.05*4000+25*400+17.5*10000+129000
=1442600
1442600*(258.75-50-60)=9699
作业成本法下达到目标利润的预测产销量为9699件,明显与传统本量利模型预测的结果12000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