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27
藏象学说与护理黄雅光1,什么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基本概念: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相通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与比象。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在《黄帝内经》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
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
随着医药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某些病理现象与相应的脏腑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调整某些脏腑的功能,又往往可使病理反应消失,因而分析这些病理现象与治疗效应的对应关系,即可以反证机体某些脏腑的生理功能。
3,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两方面脏与腑是一个统一整体: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肌肉,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二阴五脏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五脏与五神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目的要求】1.掌握藏象的概念,脏、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2.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熟悉五脏的生理特性、五脏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熟悉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5.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6.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7.了解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8.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论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三、藏象学说的特点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五脏精气阴阳概述第二节五脏一、心(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
(二)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附:心包二、肺(一)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二)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宣发与肃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三、脾(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四、肝(一)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二)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性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五、肾(一)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主水;主纳气。
(二)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附:命门第三节六腑简述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七冲门的部位和作用。
一、胆:主要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二、胃:主要生理功能:受纳水谷,腐熟水谷。
生理特性:主通降,喜润恶燥。
三、小肠:主要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四、大肠:主要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五、膀胱:主要生理功能:贮存尿液,排泄尿液。
六、三焦:六腑之三焦:概念、功能。
(二)部位之三焦:1.生理功能: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2.上中下三焦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第四节奇恒之腑一、脑:主要生理功能: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