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4.53 MB
- 文档页数:37
2024年冰蓄冷空调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冰蓄冷空调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技术,通过利用低峰电时段将电能转化为冷能存储在冰蓄冷装置中,然后在高峰电时段释放冷能提供空调服务。
在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当下,冰蓄冷空调具有重要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分析当前冰蓄冷空调市场的环境,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相关政策,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冰蓄冷空调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冰蓄冷空调市场的规模受制于多个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价格、能源政策、市场需求等。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冰蓄冷空调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
其中,亚洲市场占据了最大份额,北美和欧洲市场紧随其后。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冰蓄冷空调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3. 竞争格局目前,冰蓄冷空调市场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都在积极研发和推广冰蓄冷技术。
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的ABC公司、日本的DEF公司以及中国的GHI公司等。
这些公司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为市场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在竞争格局中,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是制胜的关键。
冰蓄冷空调产品需要具备高效节能、稳定可靠、安全环保等优势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此外,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也对竞争优势起到重要作用。
4. 政策环境在促进冰蓄冷空调市场发展方面,政策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冰蓄冷空调进行了财政补贴或减税政策,鼓励市场推广和应用。
此外,能源政策也对冰蓄冷空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将节能减排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制定了严格的能源消耗指标和环境标准。
这为冰蓄冷空调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
5. 发展趋势与前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冰蓄冷空调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几年,预计冰蓄冷空调市场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X亿美元。
2024年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规模分析概述冰蓄冷中央空调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通过利用不同时间段的低峰电力价格冷却水进行蓄冷,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意识的增强,冰蓄冷中央空调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本文将对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规模进行详细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1. 市场现状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冰蓄冷中央空调的市场前景广阔。
2. 市场增长趋势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以下几个因素对市场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环保意识增强:冰蓄冷中央空调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得到了愈加重视的环保意识的支持,促使用户选择冰蓄冷中央空调产品。
•节能需求增加: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采用低峰值电力进行蓄冷,可以有效利用廉价电力,以降低空调运行成本。
随着能源价格上涨,用户对节能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政府政策支持:为鼓励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冰蓄冷中央空调的应用,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来推动市场发展。
•技术创新促进发展: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有较大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产品性能得到了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3. 市场前景展望预计未来几年,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以下几个因素将促进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冰蓄冷中央空调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进一步突破: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的持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能效,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建筑节能要求提高:随着人们对能源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业将面临更多的节能要求,这将进一步促进冰蓄冷中央空调的应用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政策支持持续加大:政府对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浅谈蓄冷技术及其发展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蓄冷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介绍了几种蓄冷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蓄冷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蓄冷技术空调系统中图分类号:tu8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蓄冷技术在国外应用已达50年之久,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各工业发达国家电力供应紧张的局势促进了蓄冷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所谓蓄冷空调,即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主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求。
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低峰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
2各种蓄冷方式空调系统中合理采用蓄冷技术可以提高机组效率、减少设备容量,并有可能降低整个空调系统的造价,因此说蓄冷技术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也可以是空调发展的一个方向。
下面分别对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和气体水合物蓄冷等空调蓄冷方式的优缺点加以简要评述:2.1水蓄冷水蓄冷就是利用水的显热来储存冷量的一种蓄冷方式,蓄冷温度在4℃~7℃之间,蓄冷温差6℃~11℃,单位体积的蓄冷容量为5.9~11.3kwh/m3。
只要空间条件许可,水蓄冷系统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储存大冷量的方式,而且蓄冷罐体积越大,单位蓄冷量的投资越低;当蓄冷量大于7000kw,或蓄冷容积大于760m3时,水蓄冷是最为经济的。
这种蓄冷方式系统简单、投资少、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并可以使用常规空调制冷机组蓄冷,冬季还可蓄热,适宜于既制冷又取暖的空调热泵机组。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主要缺点是蓄冷槽容积大、占地面积大,这在人口密集、土地利用率高的大城市是个问题,也是它的使用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
水蓄冷技术适用于现有常规制冷系统的扩容或改造,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制冷机容量的情况下提高供冷能力。
蓄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摘要:空调蓄冷技术是指采用制冷机和蓄冷装置,在电网低谷的廉价电费计时时段,进行蓄冷作业,而在空调负荷高峰时,将所蓄冷的冷量释放出来的成套技术。
因而,蓄冷技术就是合理选择蓄冷介质、蓄冷装置与设计系统组成,利用优化的传热手段,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周期性的实现高密度的介质蓄冷和合理的冷量释放。
关键词:冰蓄冷;峰谷电价;技术;应用引言:我国发展应用空调蓄冷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基于我国发电厂仍高峰电力严重不足、实际电力控制技术水平不能保证低谷电力的高效率运行的事实,面对日益发展的用电需求,为了合理用电,解决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国内的部分电网、城市开始采取分时电价的收费制度。
采用空调蓄冷系统可以有效的做到合理用电,缓解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
一、蓄冷技术的概述采用空调蓄冷系统可以有效的做到合理用电,缓解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
其优点时,第一,用户安装蓄冷装置后,可以利用夜间低谷电时间段进行蓄冷,白天高峰电时段进行释放冷量,由于城市执行低谷段低电价、高峰段高电价的峰谷电价政策,从而给用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用户安装蓄冷装置后,空调蓄冷的制冷机装机容量可以得到减小,可以相应减少变配电设备的配置,同时,利用峰谷电价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空调蓄冷系统以谷补峰,减少地区的装机容量,可以做到少建电厂,提高燃煤发电机组夜间低谷运行时段的发电效率,因而,实现燃煤发电环节的节能减排;第四,采用大型冰蓄冷装置,提供大温差小流量的冷水资源,可以降低空调末端系统运行能耗,给用户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二、常用的蓄冷技术的分类与特点常用空调蓄冷技术多以蓄冷介质区分,有水蓄冷、冰蓄冷和共晶盐蓄冷系统三大类。
其中冰蓄冷从制冷系统构成上还可以分为直接蒸发式和间接蒸发式两种,根据制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两种。
静态式制冰方式,冰的制备和融化在同一位置进行,蓄冷设备和制冰部件为一体结构,具体形式有冰盘管式、完全冻结式、密闭件式等多种形式;动态型制冰方式,冰的制备和融化不在同一位置进行,制冰机和蓄冰槽相对独立,如冰片滑落式和冰晶式系统。
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现状分析0引言近几年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较快,电力部门通过增加相关电力设施,用以缓解普遍缺电的状况,但随着电力消费量的增加,白天与深夜的电网负荷存在很大的峰谷差,而且这种矛盾是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目前我国空调的年耗电量为400亿kW·h以上,随着空调的普及,这个数据还将进一步增加。
夏季尤其是南方一些城市空调的耗电量占到城市用电量的30%~40%[1],而且经研究发现空调日负荷曲线同电网用电负荷曲线同步,而空调的年运行负荷率低,一般达到设计负荷50%以下的运行时间占全年运行时间的70%[4]。
蓄能空调技术不仅可以对用户侧进行电力负荷管理、改善电力负荷的昼夜峰谷差,提高电网的负荷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蓄冷空调技术研究意义常规的空调系统制冷机组的容量都是按照用冷高峰时的用冷量设计的,而高峰用冷期的运行时间较短,也就是说多数时间机组是在20%~40%的容量范围内工作,因此机组容量选择较大,但其效率很低。
采用蓄冷空调后,尤其是对负荷比较集中和变化较大的场合,例如体育馆、影剧院等,既可减少制冷机组容量50%或更多,又能提高电能效率,并可防备高峰期停电对空调系统的影响,明显提高了制冷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并且制冷设备大多处于满负荷的运行状态,减少了开停机次数,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研究者发现在电网峰谷差价比达到4.5:1时,空调的运行费用可节省40%~50%[2]。
在众多的蓄冷空调技术中,冰蓄冷系统具有蓄冷密度大、蓄冷效率高、最大限度对用户侧电力削峰填谷等优点而倍受研究者的关注。
如果将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系统相结合,除了能够转移高峰用电时段的空调负荷,还能利用冰蓄冷产生的低温冷水,提高了空调制冷系统的整体效能,降低了空调制冷系统的整体投资及建筑造价。
2发展现状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促使蓄能技术研究迅猛发展,水蓄冷、冰蓄冷、化合物蓄冷等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蓄冷空调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贵银 邢 琳 杨 帆(南京大学)摘 要 阐述应用蓄冷空调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介绍各种类型的蓄冷空调系统,指出蓄冷空调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空调 水蓄冷 冰蓄冷 共晶盐The developing status and trend of cool storage air 2conditioning technologyFang Guiyin Xing Lin Yang Fan(Nanji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and developing status of cool 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All kinds of cool 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re introduced.The trend of cool 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pointed out.KE Y WOR DS air 2conditioning ;water storage ;ice storage ;eutectic salt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商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蓄冷空调技术具有很大的移峰填谷潜力。
在建筑空调系统中应用蓄冷技术已成为我国今后进行电力负荷需求侧管理、改善电力供需矛盾最主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目前峰谷电价政策的出台及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促进我国蓄冷空调的发展和应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蓄冷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将形成不断发展的趋势。
1 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促使蓄冷技术迅速发展。
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重新将冰蓄冷技术引入建筑物空调,积极开发蓄冷设备和系统,实施的工程项目也逐年增多。
2024年冰蓄冷空调市场分析现状概述冰蓄冷空调是一种新兴的节能环保空调技术,通过利用低峰期电力将冰蓄冷储存下来,高峰期使用储存的冰块来制冷,从而实现节能效果。
该技术在节能减排、稳定用电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在市场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市场规模冰蓄冷空调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冰蓄冷空调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X%。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冰蓄冷空调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XX%份额。
市场驱动因素1. 节能环保需求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冰蓄冷空调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技术方案备受关注。
冰蓄冷空调通过利用低峰期的电力进行冷媒的冰蓄冷储存,从而在高峰期降低能耗并节约能源,满足了用户对节能环保的需求。
2.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冰蓄冷空调技术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这些政策减轻了企业和用户使用冰蓄冷空调的经济负担,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3. 市场竞争压力传统空调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在市场中抢占优势地位,纷纷推出冰蓄冷空调产品。
市场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同时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更多用户购买。
市场前景冰蓄冷空调市场在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到2025年,全球冰蓄冷空调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市场前景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 增长潜力冰蓄冷空调作为一种能耗较低、环保节能的新一代空调技术,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具备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2. 技术进步随着冰蓄冷空调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提升,产品性能将进一步改善。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将使冰蓄冷空调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稳定,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3.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蓄冷空调
蓄冷空调的由来及发展水
蓄
应
当
费
70
发
从
尖
蓄冷技术在我国发展情况
水
冰
统
至
冷
我
水
蓄冷空调
蓄
电
基
目前我国使用该技术的必要性我
运
两种空调系统对比
两种空调系统的优缺点电
主
容
运
空
高
停电时局部重要区域的空调要求
两种空调系统的优缺点蒸发温度、运行效率
初
系
保温要求
建筑物电力负荷的分布建筑物电力负荷的分布
生产过程的冷负荷分布生产过程的冷负荷分布
蓄冷介质比较
12.10
28.081.65体积蓄冷容量
(Rth/m 3)9638420.9单位蓄冷容量
(kJ/kg )8 ℃液体-8 ℃
固体
12 ℃水-0 ℃冰12 ℃-7 ℃水蓄冷容量4-10 ℃0℃相变温度潜热显热+潜热显热蓄冷蓄冷方式低温共晶盐冰冷冻水项目蓄冷介质比较
冰蓄冷系统的分类以
直
制
以
静
动
动态蓄冰静态蓄冰
蓄冷空调控制技术五
蓄冷空调适用范围1、
在
2、
这
律
蓄冷空调。
冰蓄冷技术现状
冰蓄冷技术充分利用了峰谷电价不同的这一优惠政策,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
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越来越快,建筑的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总的能耗很大比例,大的地区和城市用电结构逐渐改变。
因为建筑内的空调系统耗电负荷在电力谷荷时段用量比较少,大多是在日间的用电高峰时段,正因为如此空调系统的耗电量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电网的耗电峰谷负荷差。
因此蓄冷空调成为了我国空调制冷界和电力部门一起关注的目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冰蓄冷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它是利用水相变的潜热把能量储存起来,白天在拿出来使用。
冰蓄冷空调用到二次载冷剂,一般情况下载冷剂用25%的乙二醇水溶液,把低温的冷量送到蓄冰槽中与蓄冷介质换热储存起冷量,到用电高峰期时释冷,可以充分利用电能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目前全球处于大数据时代,数据中心机房空调散热量以及能耗高低对于节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机房中的电子仪器设备较多,为了防止发生烧坏电子设备事故发生,它的空调系统使用的的是全空气系统,冷却系统是带有冷却塔的水循环,但是当冬季或是温度低于零下时,上述冷却循环难以实现冷却作用,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目前,越来越多的做法是直接使用室外低温的空气作为低温端供冷,乙二醇作为载冷剂,在系统内循环,达到利用自然冷源来供冷。
这是十分节能的空调形式,中间需要一个换热器,在需要时关闭制冷机组,利用自然冷源给内部供冷,减少了能耗。
冰河冷媒应用于制冷行业,彻底解决了传统载冷剂腐蚀设备、效能低下、污染环境的三大难题。
冰蓄冷技术发展历史冰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冰的潜热特性进行制冷的技术。
它是制冷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历史:1. 30-60年代:主要目的是减少冷机容量,降低初投资在30至60年代,冰蓄冷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冷机容量,降低初投资,用于短时间降温、周期性使用的场所,如影剧院、教堂、乳品加工厂等。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冷量,以满足这些场所的需求。
然而,随着制冷机制作成本的降低,这种技术的经济性逐渐失去吸引力。
2. 70-8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加剧,冰蓄冷技术迅速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加剧,能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冰蓄冷技术重新得到了关注和推广。
冰蓄冷技术主要用于只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空调的建筑物,如办公楼、大型商场等。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电力负荷,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同时,冰蓄冷技术还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70至80年代,冰蓄冷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在这个时期,许多建筑物开始采用冰蓄冷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这种技术。
3. 90年代至今: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进入90年代以来,冰蓄冷技术继续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冰蓄冷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除了原有的应用领域,冰蓄冷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院、学校、酒店等其他类型的建筑物。
同时,政府对节能和环保的重视也推动了冰蓄冷技术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补贴,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冰蓄冷技术。
此外,一些城市也开始对采用这种技术的建筑物提供额外的优惠政策。
目前,冰蓄冷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且广泛应用的制冷技术。
它不仅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未来,随着能源管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我国冰蓄冷空调形式的发展状况简介:本文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发展过程出发,介绍了几种国内比较先进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形式: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系统、家用小型冰蓄冷系统和冰蓄冷与热泵相结合,简述了各种系统的特点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冰蓄冷系统低温送风家用冰蓄冷热泵0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我国近年来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年增长×107kW,1996年发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1]。
但是,电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每年用电量5%~7%增长的要求,全国缺点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能耗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使得电力系统峰谷差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
据统计,城市空调的用电负荷已占到城市高峰电力总负荷的40%以上,而空调的负荷特性与电力负荷特性基本相同,是造成电网峰谷荷差逐步加大的最主要原因。
为此许多地方电力公司纷纷推出了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特别制定了针对蓄能空调技术推广使用的各种优惠政策,由此为蓄能空调广泛推广带来了契机。
所谓冰蓄冷空调,即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制冷主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求。
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低峰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
蓄冰空调技术正是从电力用户着手,参与电力调峰, 平衡电网,充分利用谷期电力,将部分峰期电力需求转移到谷期,削减供电量,减少电力建设投资,保护大气环境。
利用冰蓄冷技术,还可转移50%的高峰电力需求,对缓解高峰电力压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保护环境都将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1、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发展过程冰蓄冷技术在空调领域的应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上世纪30~60年代,以削减空调设备装机容量为主要目标,以小冷机带动大负荷的冰蓄冷阶段。
空调蓄冷的主要优点包括:降低发电设备装机容量,提高发电设备平均效率,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制冷机的装机容量,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用户电费支出等。
此外,利用蓄冷技术可实现将非供冷时段的自然冷能蓄存后在供冷时段使用,降低建筑供冷能耗。
空调用蓄冷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种:显热蓄冷和相变蓄冷。
1)显热蓄冷(水蓄冷)空调用显热蓄冷主要是指水蓄冷,通过水温在4 ~ 12 ℃之间的变化来蓄存显热。
水蓄冷系统在蓄冷工况和制冷机供冷工况下对制冷机的要求相差无几,所以不需要设置双工况的制冷机组,并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制冷机效率。
水蓄冷系统的主要缺点是蓄冷密度小,占用空间大。
水蓄冷系统应用的技术难点在于冷、温水的有效隔离,常用的隔离方式包括:自然分层式、槽组式、空槽式和隔膜式等。
2)相变蓄冷(冰蓄冷、高温相变材料蓄冷)相变蓄冷则包括冰蓄冷和其他高温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6 ~ 10 ℃之间)蓄冷。
由于相变过程具有等温性好、蓄冷密度大等优点,相比于水蓄冷,相变蓄冷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冰的相变潜热大,本身无毒性,可与冷水直接接触,因此冰蓄冷系统得以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建成的蓄冷工程中,75 %以上采用冰蓄冷。
一、冰蓄冷按照制冰和释冷方式的不同,空调用冰蓄冷系统可分为:冰球/冰板蓄冷系统、内融冰系统、外融冰系统和动态冰系统。
1.1、冰球/冰板蓄冷系统将去离子水或者其他具有高凝固-融化潜热的蓄能溶液注入由高密度聚合烯烃材料制成的球或者板内,并将其堆积于槽体内就构成了冰球/冰板蓄冷冰槽。
冰球/冰板蓄冷系统的蓄冷和释冷均需要通过载冷剂在冰槽内的流通实现。
冰球/冰板蓄冷系统主要优点是: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易调整蓄冷容量,易隔离蓄能溶液与载冷剂。
冰球/冰板蓄冷系统主要缺点是:堆积空隙可能降低单位容积蓄冷量,球壳或者板壳增加了换热热阻,取冷过程冰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小,取冷速率低。
国内对该系统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冰球及其堆积冰槽的蓄冰和融冰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