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蓄热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58.00 KB
- 文档页数:32
工程技术知识: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说明蓄冷蓄热技术虽然从能源转换和利用本身来讲并不节约,但是其对于昼夜电力峰谷差异的调节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满足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宏观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政策性鼓励意义。
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蓄冷蓄热系统容量宜根据当地能源政策、峰谷电价、能源紧缺状况和设备系统特点等比较选择,一般以高峰时段不用电为设计与评价原则。
对于没有执行分时电价政策的地方,此条不参评。
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审核蓄冷蓄热设计图纸、计算书及相关资料说明,运行阶段现场核实、审核建筑物业管理运行记录和建筑能效测评报告等资料。
1。
蓄冷与冷热源热回收
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低峰时段或者冷源进行冷媒的冷却,然后将冷媒储存起来,在高峰时段释放出来,用于空调、制冷等领域的技术。
蓄冷技术可以有效平衡能源供需,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夏季高温时,利用夜间温度较低的时段,通过空调系统或其他制冷设备将冷媒冷却储存,然后在白天高温时段释放,以减少空调系统白天的能耗。
冷热源热回收是指通过换热设备,将建筑物、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或废冷回收利用,用于供暖、热水、空调等用途的技术。
通过热泵、换热器等设备,将废热或废冷转化为可利用的热能或冷能,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冷热源热回收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
从环保角度来看,蓄冷和冷热源热回收技术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些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从技术角度来看,蓄冷和冷热源热回收技术需要配合先进的制冷、换热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
构、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因素。
总的来说,蓄冷和冷热源热回收技术在能源节约、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蓄冷蓄热典型工程——慧鲁渔村饭店蓄能空调系统1、引言从长期看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将难以根本性改观,这促进了包括蓄能技术在内的能源合理利用技术的发展。
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两个方面,常用的蓄能介质有水/冰以及其它蓄能材料。
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蓄冷空调系统可以降低冷冻水的温度,降低送风温度,增加送回风温差,减少送风量,从而大大减少风管截面积,减少了其占用空间,减少风机、水泵的功耗,因此虽然其初投资可能比常规空调系统稍高一些,但运行费用的降低将使得蓄冷系统很快收回增加的初投资,改善了空调系统整体的经济性。
冰蓄冷技术由于是在用电低峰时蓄存冷量,而在用电高峰时放出所蓄存的冷量,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削峰填谷”,有利于降低装机容量,而在用电低谷时又可使发电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维持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因此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实行了分时电价、取消电贴费等措施,降低了采用冰蓄冷技术的成本,有利于冰蓄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冰蓄冷技术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而在国内近几年才开始较多地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因此有必要尽快从技术、政策多方面进一步努力使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得到更大推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能源合理利用水平。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组和清华同方人环公司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并在能源有效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的经济性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北京市东直门外慧鲁渔村饭店冰蓄冷系统正是由清华同方应用自身所发展的冰蓄冷技术和设备进行设计的一个典型实际工程,本文对该工程的设计和运行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
2、慧鲁渔村蓄能系统简介北京市慧鲁渔村饭店属于空调改造工程,建筑总面积为2800m2,主要使用功能为:餐饮。
该工程夏季空调峰值冷负荷为120RT (合422KW),全天累计总冷负荷为1166RTH,冬夏共用一台热泵机组,制冷工况出力为272KW,蓄冰槽容量为400RTH;冬季空调峰值热负荷为80RT(合280KW),全天累计总热负荷为1008RTH,电热锅炉容量为84KW。
蓄热蓄冷一体化高效储能技术哎,说起这个蓄热蓄冷一体化高效储能技术,我可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
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呢,就是把热能和冷能给存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这技术,可不简单,它就像是个超级大冰箱,既能制冷又能制热,而且效率还特别高。
记得去年夏天,我去了一趟工厂,亲眼见识了这技术的实际应用。
那是个热得跟蒸笼似的下午,我跟着工程师走进了一间巨大的仓库。
一进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了。
一排排巨大的银色罐子,像极了科幻电影里的太空船燃料罐,这就是蓄热蓄冷一体化系统的储能罐。
工程师老张,是个挺幽默的中年人,他一边带我参观,一边给我讲解。
他说,这些罐子里头,装的可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特制的储能介质。
夏天的时候,这些介质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把热能给存起来;到了冬天,再把这些热量释放出来,给工厂供暖。
同样的道理,夏天还能利用这些介质来制冷,给工厂降温。
我好奇地问老张,这玩意儿真的能省电吗?老张笑了笑,说:“那当然,这技术能减少至少30%的能源消耗。
”他指着一个控制台,上面显示着各种数据和图表。
“你看,这系统能自动调节,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变化,智能地控制储能罐的充放电。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电的依赖。
”我看着那些跳动的数字,心想,这技术还真是挺神奇的。
老张继续说:“这技术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减少碳排放。
你想啊,少用点电,就能少烧点煤,对环境也好。
”参观完仓库,老张带我来到了控制室。
这里头,几个技术人员正盯着电脑屏幕,监控着整个系统的运行。
我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流程图,详细地展示了蓄热蓄冷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老张指着图,给我解释:“你看,这个系统其实挺简单的。
夏天,我们用太阳能或者废热来加热储能介质;冬天,再用这些介质来供暖。
这样,就能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我听得津津有味,心想,这技术要是能普及开来,那得多好啊。
不仅能省电,还能保护环境。
老张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是啊,我们正在努力推广这项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热与蓄冷技术应用分析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它通过工厂预制构件和现场组装的方式,快速、高效地完成建筑施工。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蓄热与蓄冷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蓄热与蓄冷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蓄热与蓄冷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概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由于构件的预制和现场组装,往往造成了加热或降温过程中能量损失。
为了提高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蓄热与蓄冷技术被广泛应用。
1.1 蓄热技术蓄热技术是指利用物质对热能具有储存性质这一特点,在太阳辐射或其他外部热源作用下,吸收、存储和释放热能。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利用混凝土墙板等材料的大容量和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地储存太阳能热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这种方式使得建筑在夜间或冬季保持温暖成为可能。
1.2 蓄冷技术蓄冷技术是指通过把低温因素积累成某种状态并保存一段时间以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的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采用蓄冷技术可以通过使用特殊材料或器件,如蓄冷板和蓄冷贮罐等,在制造过程中将低温储存在建筑内部。
当室内需要降温时,这些储存的低温物质就会释放出来,起到降温作用。
二、蓄热与蓄冷技术应用的优势2.1 能源节约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蓄热与蓄冷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合理调控建筑内部的能量流动,利用太阳能、空调等加热或降温手段进行能量储存和释放,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2 环境友好蓄热与蓄冷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设备,实现节约碳排放和减少空气污染的目标。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需求。
2.3 提升舒适性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热与蓄冷技术应用可以提升室内舒适性。
通过合理调控室内温度,在冬季保持温暖,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使人们在建筑物内部感到更加舒适。
三、蓄热与蓄冷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3.1 技术成熟度不高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热与蓄冷技术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冷与蓄热技术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建筑施工中,蓄冷与蓄热技术被广泛应用,旨在降低能耗,并提供稳定的室内温度。
本文将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冷与蓄热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理、优势和适用性等方面。
一、蓄冷与蓄热技术简介蓄冷与蓄热技术是利用物质特性,在电力需求较低时储存或释放制冷或制热能量。
通过将建筑外部环境的高温或低温转化为可储存的形式,以便于在高负荷时期供给使用。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冷技术1. 相变材料(PCM)技术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物态变化特性(固体-液体相变或液体-气体相变)的材料。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将PCM应用于建筑外墙、屋面等部位,可实现蓄冷与释放蓄冷能力。
当室内温度升高时,PCM吸收该热量并发生相变,起到储存热量的作用;当室内温度降低时,PCM释放出储存的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2. 空气源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是将自由空气中的热能转化为供暖或制冷所需要的能量。
通过空气源热泵技术,在夏季可将室外空气中的热能吸收并传递至地下储罐进行贮存,再利用时通过循环系统提取储存的低温制冷剂实现降温。
3. 冰蓄冷技术冰蓄冷技术是将电力需求较低时所产生的多余电能转化为制冷能力进行储存。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以利用电力夜间低谷期间廉价电来启动制冷机组,并通过其产生的制冷效应使水结冰,形成冰蓄冷系统。
在白天需求高峰期,通过冰蓄冷系统释放储存的制冷能力,满足建筑内部的降温需求。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蓄热技术1. 蓄热混凝土技术蓄热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普通混凝土与相变材料混合而成的新型建筑材料。
该材料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蓄热性能,可以在低电力负荷时期吸收热量,并在高负荷时段释放储存的热量。
2. 地埋管道技术地埋管道技术利用地下水库或地下开挖与土壤接触的管道系统进行能量交换。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将地埋管道与室内空调系统连接起来,在夏季通过地埋管道吸收热量并将其降温后供给室内使用;而在冬季,则将室内多余的热量经由地埋管道释放至地下储存,实现节约能源。
冰浆蓄冷储能的原理和应用1. 前言冰浆蓄冷储能是一种先进的能量储存和利用技术,其原理基于冰的蓄热和蓄冷特性。
通过将低温热量转化为冰热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的时候释放热能,冰浆蓄冷储能可以在能效和环境保护方面提供重要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冰浆蓄冷储能的原理和应用。
2. 原理冰浆蓄冷储能的原理基于水的相变过程。
当纯净水的温度降至0摄氏度以下时,水会开始结冰,释放出潜热。
这个过程中的潜热可以被用于储存和释放热能。
冰浆蓄冷储能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 制冷机组:用于将热量从冷却介质中抽取出来,以生成冰。
- 冰浆蓄冷装置:用于将冰与水混合形成冰浆。
- 蓄热装置:用于储存冰浆中的热能。
- 冷却系统:用于将冷却介质中的热量释放到环境中。
冰浆蓄冷储能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1. 制冷机组将热量从冷却介质中抽取出来,将其冷却至0摄氏度以下,形成冰。
2. 冰与水混合形成冰浆,并通过管道输送到蓄热装置中储存。
3. 当需要释放热量时,冰浆从蓄热装置中流出,通过冷却系统释放热量到环境中。
4. 一旦冰浆中的冰全部融化,储能系统将停止工作。
3. 应用冰浆蓄冷储能技术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3.1 建筑空调系统冰浆蓄冷储能技术在建筑空调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通过储存冰浆,可以在电力需求低谷时期制冷并储存热量,然后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期释放热量。
这种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并提高供暖和制冷系统的效率。
3.2 工业制冷冰浆蓄冷储能技术也可以用于工业制冷。
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来降低设备和机器的温度。
通过使用冰浆蓄冷储能系统,可以在低能耗期间制冷并储存热量,然后在高能耗期间释放热量,从而提高工业制冷系统的效率。
3.3 医疗设备和实验室冰浆蓄冷储能技术在医疗设备和实验室中也有应用。
在一些实验室和医疗设备中,需要保持稳定的低温环境。
通过使用冰浆蓄冷储能系统,可以在低需求期间制冷并储存热量,然后在高需求期间释放热量,从而保持恒定的低温环境。
蓄冷蓄热技术
蓄冷蓄热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方式将冷(热)量存储起来,必要时将被储存的冷(热)能释放出来再次利用。
储冷介质多为水,冰,储热介质多为水,油,陶瓷等。
冰蓄冷系统
蓄热系统
蓄冷系统按蓄冷形式分类如下:
蓄热系统: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电锅炉蓄热式系统多以水作为蓄热介质。
所谓电力蓄热系统,就是以电锅炉为热源,利用低谷廉价电力对水加热,并将其储存在蓄热水箱中,在电网高峰时段关闭电锅炉,由储存在蓄热水箱中的热水供热。
蓄冷蓄热技术优点及意义:
1、转移高峰负荷,减少电力投资,提高电厂利用率,
减轻峰值电量的叠加效应。
2、储能设备功率小于空调主机系统,减小用户配电容
量30%~50%。
3、利用峰谷电价差,节省运行费用。
4、空调主机满负荷运行比例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
率。
5、储热系统不排出有害气体,无污染,无噪声,比煤
锅炉、油锅炉的热效率高。
电力蓄冷蓄热技术主要指标及模式发布时间:2010-05-18 信息来源:社会信息字体:大中小一、蓄冷蓄热技术主要指标1 .制冷单位1 )制冷功率:即设备的制冷能力,单位用瓦(W或千瓦(kW ,表示,1kW即表示每秒可产制冷量1000焦耳(1kJ)或0.239kcal (千卡)。
目前国内制冷功率单位还用千卡/小时(kcal/h )来表示。
国外一些国家制冷功率单位还用冷吨(RT来表示。
1冷吨是使0C1吨水在24小时内变为0C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2)制冷性能系数在制冷循环中,制冷系统的制冷功率与系统输入功率之比称为制冷性能系数,常用符号COP表示。
2 .蓄冷量制冷蓄冷系统在电网低谷时段制冷储存,并实现蓄冷装置完全蓄冷,系统在空调使用时段蓄冷装置所释放的全部冷量,即系统蓄冷量。
二、蓄冷蓄热模式除一些特殊的工业空调系统以外,商业建筑空调或一般工业建筑用空调均非全日使用的空调,通常每天只需运行10小时左右,而且空调负荷逐日、逐时不均匀。
如果不采用蓄冷系统,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应满足瞬时最大负荷。
当采用蓄冷系统时,有两种模式,即全量蓄冷与分量蓄冷。
1 .全量蓄冷(热)全量蓄冷将电网高峰期空调所需要的负荷全部转移到电网低谷时段。
如下图所示,将制冷机组在低谷时段的制冷量(图中B部分)蓄存起来供电网高峰时段使用,在电网高峰时段制冷机组停止运行,图中A与B的面积相等。
全量蓄冰负荷示意图2 .分量蓄冷(热)下图为部分负荷蓄冷示意图。
在电力高峰时段,制冷机组仍然运行,不足部分由低谷时段的蓄冷量来补充,即只将部分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段。
图中,A的面积等于B与C之和且C=D采用部分负荷蓄冷模式,相当于一个工作日的负荷被制冷机组均摊在全天来承担,所以其容量最小,可以节约这方面的初投资。
实际工程中采用这种模式的较多。
分量蓄冰负荷示意图分量蓄冷系统的控制较全量蓄冷复杂,除了保证蓄冷工况与供冷工况之间的转换操作以及空调供水或回水温度控制以外,主要应解决制冷主机和蓄冷装置之间的供冷负荷分配问题,充分利用蓄冷系统节省运行费用。
储热(蓄冷)技术应用典型项目案例熔盐储能供蒸气项目投资额4500万元一、背景和目的(1)从绿电供蒸汽供热的角度出发,对丰台莲花桥供热服务中心现有燃气锅炉现状进行改造,解决58MW大型燃气锅炉长期低负荷运转供应北京西站高温蒸汽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蒸汽企业的正常运转工作,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2)利用廉价谷电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弃电实现清洁供热,削弱供热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确保清洁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二、实施方案简介熔盐蓄热供蒸汽技术在北京热力集团“熔盐蓄热产业化推广供热供冷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进行了应用。
该系统主要供应北京西站非采暖季制冷机组蒸汽需求和采暖季蒸汽需求,当前供热中心主要为58MW大型燃气锅炉,锅炉长期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严重危及系统安全,为不影响蒸汽企业的正常运行工作,急需对现有燃气供蒸汽现状进行改造,熔盐蓄热供蒸汽系统利用清洁电力满足不同蒸汽温度需求的用户,不仅可以保障北京西站的正常运转,还可以解除目前存在的隐患。
该项目采用熔盐蓄热的配置方案,系统总用电功率8MW,最大产蒸汽量为12t∕h,系统效率可达到95%以上。
系统设有高低温熔盐蓄热罐、蒸汽发生装置、换热器、水处理装置和控制系统等。
蓄热过程中利用绿电通过电加热器加热熔盐,将热能储存在蓄热罐中,电能转化为热能;放热过程中通过换热器将高温熔盐中的热能传递至水中,将水加热至165。
C饱和水蒸气,通过原厂蒸汽母管为热用户供应。
该项目利用价格便宜的低谷电取代燃气和昂贵的高峰电力,能够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节能效果明显,同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并可有力带动熔盐蓄热新产品研发及熔盐蓄热产业化发展,降低产业推广成本,提升北京市风电消纳利用水平。
三、储热(蓄冷)技术应用情况熔盐储热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储热技术,运行过程零碳、零污染、零排放、低能耗,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优势。
目前,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的熔盐蓄热技术主要应用于清洁供热领域、工业蒸汽领域和移动储热供热领域,还可满足电厂发电调峰、工业制冷、制药、食品烘干杀菌、纺织印染等行业用蒸汽需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