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有哪些种类
- 格式:docx
- 大小:13.13 KB
- 文档页数:1
对联的种类按用途分类1.通用联——春联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按字数分类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起源-1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
桃符,即春节时挂在大门两边的桃木板,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画像,或书其名字,分挂大门左右两边,用以驱鬼避邪对联的起源-2张贴门神:神荼郁垒的形象,唐代以后被秦琼、尉迟恭所取代。
二人是唐初的开国功臣,也是太宗手下的猛将,传说由於泾河老龙被斩,引起鬼混唐朝,闹得太宗不得安宁,命秦琼、尉迟恭把守宫门,才镇住鬼怪。
后来太宗令画其像,贴於宫门上,从此有了张贴门神的习俗。
对联的起源-3对联为骈文和律诗的产物。
对句起源极早,六朝骈文集对偶之大成。
初唐沈、宋完成律诗的格律,诗的对偶更为固定化、规律化。
对联最迟起於唐代。
诗人刘郇伯与范酇为诗友,范云:「岁尽天涯雨。
」久无对句,刘谓:「人生分外愁。
」这是五言诗的对句。
李义山:「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
」温庭筠对曰:「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成熟的口头对联,於此时出现。
对联的起源-4五代时期,《宋史.蜀世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后蜀国君孟昶以学士辛寅逊所撰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为最早的春联,春联是对联之一。
对联的特点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五种类型的对联
1.传统对联:传统对联是指符合传统文化、习俗和风格的对联,常见于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或场合。
其特点是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境深远、寓意吉祥。
2. 现代对联:现代对联是指在传统对联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和语言风格的对联。
其特点是较为自由、富有创意、表达方式多样。
3. 幽默对联:幽默对联是指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寓意的对联,常常引人发笑。
其特点是形式灵活、寓意深刻、语言风趣。
4. 文艺对联:文艺对联是指结合文化、艺术、美学等方面的元素,以美的形式表达寓意的对联。
其特点是格调高雅、寓意深刻、语言华丽。
5. 明示对联:明示对联是指通过暗示、比喻等手法,将寓意表达得更为含蓄、深奥。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 1 -。
对联的种类并各举一例一、对仗对联1. 洛阳城里梨花树,春天美丽秋天疏。
2. 水晶帘外橘子林,夏日芳香秋日深。
3. 举国上下皆知晓,天下无双盛名高。
4. 神州四海传佳话,独步天下赫赫声。
5. 风花雪月诗酒趣,江山人物画卷新。
二、反复对联1. 富贵在天,德行天下。
2. 儒者无忧,小人无赖。
3.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4.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5. 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三、对称对联1. 春色满园,花香袭人。
2. 家和万事兴,人欢心自畅。
3.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万里。
4. 燕子楼空,雨梦江南。
5. 一枕黄粱,十年梦断。
四、押韵对联1. 香飘街巷,鹤舞江湖。
2. 绿水青山,白云深处。
3. 千里江山,飞瀑流泉。
4. 醉卧美人膝,梦回天上乡。
5. 雪峰银嶂,瑶草琼枝。
五、夹杂对联1. 一日三省,不为过迟。
2. 卧薪尝胆,方为大丈夫。
3. 风流倜傥,志在四方。
4. 今朝有酒,今朝醉。
5.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六、对仗交错对联1. 月下柳梢头,花前酒一杯。
2.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5. 梦里花落知多少,春去也,人何在。
七、叠句对联1. 一叶扁舟轻帆过,独钓寒江雪。
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4.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5.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八、对句对联1. 家和万事兴,神州四海安。
2.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3. 好景不长,好花不常。
4. 乡音无改鬓毛衰,岁月易逝人事空。
5. 人生短暂,岁月如梭。
九、连句对联1. 红尘如梦,人生几何。
2. 乘风破浪,会有时时彩虹。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5. 花落知多少,人生若只如初见。
对联的种类大全范文对联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种类。
以下是对联的一些主要种类:1.比兴对联:以类比和隐喻的方式表达对应关系,如「龙飞凤舞鲲鹏振翅」。
2.兴衰对联:通过对比、对立、对仗的手法,表现事物之间的变化,如「破土封金,盛极必衰」。
3.对仗对联:通过音、义、形、格等方面的对比,使对联的两句呼应对应,如「梅花寒香,松雪冷韵」。
4.倒仗对联:上下两联的语句次序颠倒位置,形成一种倒置的效果,如「桂花香里寒,松雪韵中冷」。
5.反复对联:通过使对联的两句内容相互呼应、相互渗透,表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意味,如「今朝有了明天,明天将会有今朝」。
6.环环相扣对联:每句对联都能和前后句形成环环相扣的意象,如「铅壳钢笔,毛细水尺,各擅其长,成就万象良品」。
7.字画结合对联:结合对联的内容和形式,利用书法和绘画技法,形成一个有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
8.送别对联:通常用于送别场合,表达离别之情,如「千山万水不离情,一曲悠扬为送别」。
9.庆典对联:用于庆祝活动,表达喜庆之情,如「金盛世,朝阳升」。
10.感慨对联: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物是人非,事非其人」。
11.祝贺对联:用于祝贺朋友、亲人等喜事,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如「共建美好家园,幸福同行人人有份」。
12.动态对联: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描绘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如「春泥护花,夏雨润苗,秋风扶稼,冬日丰年」。
13.性情对联:通过对联表达人的性情和个性特色,如「勇者逆行,智者超越,情人对坐,逸态横生」。
14.隐喻对联:通过比喻、比拟等手法,引申出丰富的意象和寓意,如「晚霞余晖,是时期待;晨曦初露,为时光辉」。
以上只是对联的一些主要种类,实际上对联的形式和表达方式非常丰富多样。
在中国文化中,对联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能传递情感,又能表达哲理,而且还具有观赏价值和趣味性。
对联的分类
1、豪礼对联:专为大型婚礼仪式制作的对联,以“瑞雪兆丰年”为
主题,寓意对新人新家新生活的美好祝福。
2、生辰对联:以“祝您新生旺盛”为主题,供祝祖孙,亲友及朋友
祝福生辰之用。
3、节日对联:针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
制作的对联,内容以节日主题为主,寓意美好的友谊与祝福。
4、贴字对联:指对联格式的文字,主要用于家庭装饰,以“欢天喜
地迎宾客”为主题,寓意温馨的节日祝福。
5、风水对联:为调和家庭风水而制作的对联,以“大吉大利顺风行”为主题,寓意平安和睦,福慧双全。
6、祝福对联:以“健康安康欢聚时”为主题,祝福亲友健康、开心、幸福,有着高级宾客庆典的感觉。
7、企业对联:针对企业庆典、商务活动的对联,以“发展壮大进取创”为主题,祝福企业发展壮大,业务取得更多成就。
8、公会对联:针对公会活动制作的对联,以“多彩生活精彩聚”为
主题,祝福公会安康,活动多彩精彩。
9、庆典对联:主要用于派对、婚宴、聚会等庆典活动,以“喜乐弥
笄笑语盈”为主题,祝福活动开心,笑声伴随。
五种类型的对联介绍有:
1、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2、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3、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4、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5、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对联的种类最佳答案从内容盼分类,对联可分为: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
一、述事联述事联,是指直接陈述某件事情的对联。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
如关岳庙联: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
述而有评、简练有力。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此联陈述了春秋时人俞伯牙在龟山鼓琴与钟子期交为知音的故事。
上联写伯牙鼓琴时,忽而“志在高山”,忽而“志在流水”,意指情趣高雅;下联则写伯牙鼓琴时的客观反应:知音者在听琴入迷。
不明者“荷樵”而去。
联语仅十六个字就描绘了一幅画卷。
可惜联语有平仄失对之处。
如云南大理感通寺联:奇花龙女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上联回顾了该寺主持法天与明代洪武年间朝见朱元璋时献白马一匹,龙女花一株的事情;下联指杨慎被贬云南后曾和李云阳结伴游点苍山、夜宿感通寺,时闻十僧诵经韵脚有错,即提笔为之校改。
全联正是通过叙述与感通寺有关的两件事,写出了其悠久的历史,抬高了其身价。
如湖北黄冈赤壁联: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上联前句是指苏轼的词风,后句是苏轼游赤壁后所写的词《念奴娇》中的句子;下联句出曹操《短歌行》。
全联用两个典故来述说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不禁使人联想到苏轼两游赤壁的文坛雅事和曹操赤壁大败的历史往事。
董汝河题邓小平百年诞辰联(获二等奖)小道奇缘,一代伟人留足迹。
继巴黎求学,百色举旗,太行跃马,淮汉缚龙,步履间,几许从容,几多豪纵。
江山放胆,问改革蓝图,敢是由斯初构想?平民洪福,千秋骏业壮心旌,看南国唱春,北疆流韵,东海腾蛟,西昆吟凤,笙歌里,无边秀丽,无限光明。
鼓角扬声,催长征劲旅,还须从此再驰骋!二、状景联状景联,是指描写景物的对联。
如伊秉缓题江苏镇江金山寺明月亭联:月明如画江流有声全联虽只八个字,就从月夜和江流两方面绘声绘色地描摹了一幅自然美景的画图,给人以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对联的14种形式对联,历史悠久,蕴含着深沉的文化内涵,一经被古人用心细密地写就,把古老的字句充实起来,高义绝句,一首高贵婉约,古人把它来写,在每一个重大的场合,更有利于把一种精神的传播。
据考证,中国的对联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的宋代书籍中,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对联的书籍,也就是说,对联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开始使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对联按照文学样式可以分为以下十四种形式:1.句对联:是指一对对联中,可以夹入一句话,来表达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有时也被称为“夹联”。
2.联:由上、下两句两横组成,上横内容与下横内容或彼此针对,或呼应,含精神有意义。
3.针引线:又叫相对典故,指对联的内容,要以古今服务结合的方式,来引出观点,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4.喻对联:利用比喻的方式,来深刻表达对联中的文学内容,强调比喻的本质性,在实际意义上有指示性。
5.列对联:是指用平联表达两个不同功能的话语,上联表达的内容可以与下联对个对比,也可以两个内容在比较上可以有统一性。
6.字对联:指对联只有一个字,而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又有深刻的意义。
7.义对联:是指上联与下联的文字夹有近义词,但也有不同的文字间的表达,表达出蕴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8.后语对联:是指在对联当中,对对联中某一句,用歇后语来进行解释,以此来表达对联中的文学内涵。
9.句对联:指上、下联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句话,表达出比较统一、和谐的整体意义。
10.联:指主联表达着空灵的美感,赠联则表达着点点滴滴的小情,联结一对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以此来突出联的整体意义。
11.仄对联:是指一对对联,上、下联的句式格律,要求各自的音节要相反,以此来突出句子的和谐感。
12.联:是指利用图案、形象来表示古典文学的艺术形式,画联着重对对联文字上的精神内涵,利用形象来表现对联中的文化内容。
13.量对联:是指替换上联和下联中的字词,来表达新的文字内容,利用变量的方式来表现文字的鲜明性,来突出文字的生动性。
对联的14种形式对联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古典文学形式,也是弦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精髓,而且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的文学形式,也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以来,对联的形式已经形成了14种。
它们是上联、下联、举联、夸联、答联、问联、赞联、祝联、体联、挽联、征联、调联、翻联和引联。
上联:它是对联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上联有押韵,是两句字数相等,声调相对,内容贴切的一对对照句。
它可以表达智慧、寓意和美感,可以表达对万物的崇敬和智慧的审美情趣。
下联:下联也有押韵,是上联的结尾句,字数相等,声调相同,内容恰当,但句子的意思有时与上联完全相反。
它可以体现对联内容的进一步阐释,也可以表明内容的反面、抗议或者否定。
举联:举联是上联和下联的统称,以上联和下联之间的内容相互补充,体现出它们之间相互统一、配合而成的结构。
夸联:夸联是一种以赞美、夸奖为主的表达形式,上联和下联之间的内容应表达赞赏、褒扬的主题,一般来说,夸联的内容是具有普适性的。
答联:答联是由上联和下联组成的,上联是对问联的回应,下联是对上联的答复,这种形式的对联可以表达诗人的聪明或者理解的智慧、出人意料的想象力和一种智慧美。
问联:问联是一种以提问、抛出问题为主的表达形式,它可以表达诗人对万物知识和深层次思考能力的追求,也可以表达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悟、体会和情感。
赞联:赞联是一种以赞赏、称赞为主要内容的表达形式,它可以表达诗人对不同主题和人物的称赞,也可以表达诗人深深的热爱和追求。
祝联:祝联是一种以祝福、庆祝为主的表达形式,它可以表达诗人对人们的期望,也可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祝福,对人们的期待、希望和智慧。
体联:体联是用于体现社会风俗文化活动、宗教活动、宴会等活动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以象征意义为主,可以抒发思想内容,也可以表达情感内容。
挽联:挽联是一种以哀悼、挽留为主的表达形式,它可以表达诗人对不再来世的亲友的思念之情,也可以表达诗人对事物的哀叹和怨言。
对联的分类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
比如:
生日对联:通常指用来庆祝生日的对联。
例如:
婚联: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
比如:
挽联:通常指悼念死者的对联
乔迁联: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
开幕对联:用来祝贺开幕的对联。
例如: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
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
顶针对联:上下对联中的每一句,上一句的结尾与下一句的开头相同。
这样的对联叫做顶针对联。
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
分词对联:对联中的一个词可以由对联中的其他几个词组合而成。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
同音词
同字异音
双重联想:对联中的一些词有多重含义。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无情的一对:上联和下联很整齐,但语义非常不同。
对联的种类有哪些_对联发展起源怎样一、对联的种类:1.定调对联:即通过对两个对联的关系进行调整,表达出一种和谐、对立、对等或对比的意思。
2.衔名对联:即通过对两个对联的字句进行拼接,将人名或地名融入其中,表达出一种归属、纪念或祝福的意思。
3.对仗对联:即通过对两个对联的形式、句式进行对仗,让句子的结构、韵律、意义等方面呈现对称关系。
4.国风对联:即通过对两个对联的内容进行古风或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现出对国家、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5.主题对联:即通过对两个对联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进行对比、对接或对立,表达出一种观点、思想的阐述。
6.笑谈对联:即通过对两个对联的内容进行幽默、诙谐、嬉笑的表达,让人忍俊不禁。
7.庆典对联:即通过对两个对联的内容进行庆祝活动,如婚礼、生日、新春等各种庆典场合的祝福和祝愿。
二、对联的发展起源:对联作为一种形式严谨、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学艺术,其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朝的文言文时期。
早期的对联通常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多为表达文学、音韵之美,形式主要是平仄和韵律上的对对称。
对联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影响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唐代,对联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形式,并被广泛应用在宫廷文化和社交场合中。
唐代诗人杜牧擅长对联,他的对联作品富有抒发自己情感和思想的内涵。
宋代是对联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苏洵父子都是对联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对联作品富有抒发个人情感和寄托希望的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对联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作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社会、历史等方面。
在这个时期,对联开始走向庶民化,不再局限于文人士大夫的范畴,变得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近现代以来,对联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并且逐渐与现代化的社会、科技、文化相结合,创造了更多有创意和个性的对联作品。
总的来说,对联的发展起源于古代的文化环境和人们的审美需求,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创新,至今仍然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文化艺术形式。
对联的类型
对联的类型及介绍如下:
1、春联,新年家家户户专用。
譬如“一年好景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
”
2、茶联,常用于茶庄、茶馆、茶楼、茶文化交流之所。
譬如“以茶代酒,消融倾慕心几许;烹字成汤,萃取相思水一杯”。
3、贺联,一般用于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细分为:
寿联,顾名思义祝寿时赠予老人的。
譬如“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
婚联,表示对新人结婚的祝福。
譬如“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联璧合影成双”。
喜联,或是乔迁新禧,或是生意兴隆。
譬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4、挽联,用以哀悼死者。
金岳霖曾为林徽因写得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5、赠联,或歌颂事迹,或勉励他人上进。
譬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自勉联,亦称座右铭联、言志联,用以鼓励自己,表达志向。
晚清名臣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7、题答联,一问一答的形式。
譬如“若问美景何处去,桃源深处有人家”。
8、行业联,张贴于店内或大门口,油然而生文化气息。
譬如书店“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对联的种类精选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的种类,欢迎大家阅读!1、对联的种类一、按照用途分类:通用联——如春联;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3、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二、按照字数分类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
三、按修辞技巧分类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四、按联语来源分类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五、按内容分类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知识点总结一、按内容分类1. 抒发感情的对联这种对联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可以是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表达,也可以是对生活、自然等方面的感慨。
这类对联多用柔和、流畅的文辞,既真实又朦胧,能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
例:红尘几度秋风雨,人间万般离别情。
2. 讴歌风物的对联这类对联主要是表达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感慨。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例:翠柏葱葱绿润润,碧水澄澄清悠悠。
3. 点题赞美的对联这类对联主要是表达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赞美,如对节日、美食、名胜古迹等的赞美。
通过对特定事物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例:金秋月圆临窗好,银风摇曳落花香。
4. 讽刺嘲笑的对联这类对联主要是通过讽刺和嘲笑来表达对某些不良现象或者人物的不满和批判。
通过对现实的抨击和讽刺,表达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期望。
例:深居简出专读书,财色权欲未入门。
5. 寓意深远的对联这类对联主要是通过编织抽象的意象和寓意深远的文辞来表达对人生、世界的深刻思考。
通过引人深思的意象和生活的哲理,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例:烟波浩渺宽无垠,苍茫天地一般心。
二、按形式分类1. 对仗工整的对联这类对联对仗明显,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在平仄、字音、意境上精确对应,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美感。
例:晨曦初露光辉亮,春深花开艳丽红。
2. 对仗宽松的对联这类对联对仗不那么严格,有时可以借用通假字、换韵等形式来达到对仗的效果。
虽然对仗不尽完美,但整体仍具有较好的平仄和谐。
例:青山直上天,连水皱青山。
3. 对仗自由的对联这类对联对仗更为自由,注重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对应,不拘泥于平仄和韵脚的规范,更注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风吹落叶舞,月照明湖清。
4. 对仗创新的对联这类对联在形式上常常有所突破,大胆改变传统的对仗形式,以新颖的结构、语言展现出新的韵味和魅力。
例:冬去春来欢,雪尽花开眷。
对联的种类「」对联的种类「大全」【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字数】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按内容】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
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
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
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
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对联种类及举例说明一、任务概述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是指把两句对仗的诗句分别写在左右两侧的对联纸上,形成一种对仗关系的艺术形式。
对联不仅具有美观的艺术效果,还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
本文旨在介绍对联的种类和举例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对联艺术。
二、主要对联种类1. 平仄对联平仄对联是指在对仗的基础上,要求左右两句的韵脚平仄相对应。
平仄对联的对仗结构更加严格,要求更高,才能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举例:左联:江山如画右联:画中有山2. 平起平底对联平起平底对联是指左联和右联的句子都是平仄对仗,并且句子的起、底字都是平声,平仄平仄。
举例:左联:红杏出墙右联:绿柳拂堤3. 仄韵对联仄韵对联是指左联和右联的句子都是仄仄平仄的韵脚。
举例:左联:高楼大厦右联:厦大楼高4. 对偶对联对偶对联是指左联和右联的句子分别是对偶关系,形成一种呼应和对比。
举例:左联:红日东升右联:苍山陡起5. 对仗对联对仗对联是指左联和右联的句子在字义和词性上进行对仗。
举例:左联:春风烂漫右联:秋月明亮6. 描写对联描写对联通常是通过对连续的景物或事件进行描述,从而展示出一种意境或画面感。
举例:左联:白云飘飘右联:青山如黛7. 春联、年联春联和年联是指用对联的形式表达新春和新年祝福的文化传统。
举例:左联:迎春花开右联:辞旧岁恶三、对联的艺术魅力1.祝福和寓意:对联通过精准的语言和形式,传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祝福和寓意。
2.巧妙的对仗:对联的左联和右联通过音韵、平仄和字义等方面的对仗,使得整个对联句子更加协调和谐。
3.蕴含哲理:对联中的一些词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思考和启发。
4.拓展想象:对联常常使用绚丽的比喻和意象,能够拓展读者的想象力,给人以美好的视觉和感受。
5.文化传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通过对联的创作、传播和欣赏,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精神。
对联按照使用的时间和场合,可以分为应用联和装饰联。
应用联主要包括春联、贺联和挽联。
装饰联是用于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书房、卧室、名画等的对联,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常见的有宅室联和名胜古迹联两种。
春联
春联是用于春节的对联。
一般表达人们对春去冬来的喜悦心情,希望新年吉祥如意的愿望,以及对国家社会繁荣昌盛的祝愿。
常见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广泛流传的旧联,脱胎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降千门福;花开万户欢。
”这副联表达了新春的祝福,希望福满人间。
“家富国强民乐;春浓日暖花香。
”这是一副歌颂盛世的春联。
贺联
贺联是用于结婚、寿诞等喜事贺庆的对联。
例如:贺婚:“十里好花迎淑女;一庭芳草贺新郎。
”贺寿:“福如东海大;寿比南山高。
”贺生育:“喜结心中伴;欣生掌上珠。
”贺新房落成:“远水碧千里;夕阳红半楼。
”
挽联
挽联是用于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和纪念的对联。
例如:挽父的“教诲永记;风范长存。
”挽母的“忆慈颜心伤五内;抚遗物泪流双行。
”蔡元培写给鲁迅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著名的古典小说研究著作。
该书是中国第一本自撰的小说史,出版后多为文学史家所推崇。
另外,因鲁迅某次患病,曾戏留遗嘱,其中一条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
宅室联
宅室联张贴在大门、厅堂、居室、书房等场合,用来表现主家的地位、家风和主人的情怀、志趣、理想、抱负等。
例如山东曲阜孔府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解说:孔子后代封衍圣公,世世受朝廷殊遇,与皇朝一同兴旺,所以说“与国咸休,安富尊荣”。
又例如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的承志堂,它是安徽一位商人于清代咸丰年间营建的住宅,里面悬有多副堂联。
这些堂联反映了主人的伦理观念、处世哲理及经验体会,其中两副为:“澹泊明志;清白传家。
”“敦孝弟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
”
名胜古迹联
名胜古迹联描述的对象很多,包括山岭、川流、塔碑、园林、亭台、楼阁、宫殿、寺观、纪念馆等。
例如:杭州西湖孤山“西湖天下景”亭有一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解说:它描写了西湖的风景。
韬奋纪念馆:“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解说:邹韬奋(1895—1944年)是中国著名的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这副联是郭沫若所题。
对联嵌入了邹韬奋的名字,勉励人们要努力读书学习,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