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输血部分(国家卫生部)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9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其他各类二级医院参照使用。
本标准共设置7章6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1.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标准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
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 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3.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 CM 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卫生部印发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卫医管发[2012]2号)。
为增强评审标准的操作性,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适用于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其余各级各类二级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臵7章69节357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583款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 1.三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I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细则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并能快速甄别出本地区医疗技术能力不能诊治的疾病迅速转往有条件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细则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的通知(卫办综发[2011]166 号)。
3.本细则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一、评审标准的制定目的三级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救治、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项重要任务。
为了规范三级综合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特制定本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二、评审标准的内容1. 医疗设施和设备:评审标准将对医院的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房设施、手术室设备、医疗器械等。
2. 医疗服务水平:评审将考察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素养等方面。
3. 医院管理机制:评审将对医院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评估。
4. 病人安全和满意度:评审将关注医院的病人安全保障措施、医患沟通机制、病人满意度等情况。
5. 医院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审将评估医院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
三、评审标准的实施程序1. 提交申请:医院向相关评审机构提交评审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2. 评审准备:评审机构组织专家对医院进行准备阶段的评估。
3. 现场评审:专家组对医院进行现场考察,并就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评估。
4. 评审报告:专家组编制评审报告,对医院的各项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评价意见。
5. 结果公布:评审机构将评审结果向医院公布,并根据评审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
四、评审标准的实施效果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实施,可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实施细则,明确了评审标准的内容、实施程序和实施效果,对于规范和提高三级综合医院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各医院能够认真遵守评审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甲评审应知应会(输血管理)1、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主要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10月1日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实施《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2011年10月24日实施2、医院有无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知识的培训《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有无培训培训时间、地点培训人有,医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培训。
①2012年9月13日培训的内容有: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用血知识;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主讲人:辛永红培训地点:病房楼11楼会议室②2013年3月9日培训的内容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要点(输血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血新技术。
主讲人:楚中华(齐鲁医院)、任艺虹(北京301医院)培训地点:病房楼11楼会议室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输血严重危害(SHOT)是指什么输血严重危害(SHOT)包括: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病、血液输注无效。
4、用血申请是怎样分级管理的用血量超过多少毫升需要履行大量用血审批手续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急救用血,事后按规定补办。
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
5、医院临床输血由何部门组织管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临床医学教育五、科研及其成果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七、加强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临床护理管理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人力资源管理五、应急管理六、信息与图书管理七、财务与价格管理八、医德医风管理九、后勤保障管理十、医学装备管理十一、院务公开管理十二、社会评价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三级医院分等标准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解读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院评审工作逐步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三级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对于规范医院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关键词搜索与整理,深入解读细则的核心内容。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是依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对三级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估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其目的在于推动医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实施细则则是为确保评审标准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和操作规范。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三级医院进行评审,同时鼓励其他各级医院参照执行。
细则包括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教学与科研、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共分为十章,每章包含若干项具体指标。
评审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和合格。
每个等级对应的评价原则如下:优秀:医院在各项指标中表现突出,多数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与优势。
良好:医院在各项指标中表现稳定,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等方面无明显短板。
合格:医院在各项指标中基本达标,但个别指标存在不足,需加以改进。
细则中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规范。
例如,在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要求医院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等。
同时,细则还强调了医院管理与服务的持续改进,要求医院患者体验,加强信息公开与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具有以下优点:内容全面:细则涵盖了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教学与科研、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全面评估医院的综合实力。
操作规范:细则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规范,提高了评审工作的可操作性。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1版(word版)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1.1 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规划要求评审标准: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
卫生技术人员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1.15∶1,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0.4∶1,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临床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90%,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平均住院日≤12天,床位使用率≤93%。
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符合卫生区域规划,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设立标准。
1.2 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评审标准:主要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急诊科独立设立,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2%~5%,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1.3 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评审标准:诊疗科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医院设置标准,并获得执业许可登记。
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保持医院在上一周期三级部门规定的标准,并且在医院评审时达到相应的层次。
医院需要提供前一年手术和住院的前十大病种。
符合“C”要求,并且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可以符合“B”要求。
符合“B”要求,并且有卫生部批准的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可以符合“A”要求。
医技科室需要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并且项目设备、人员梯队和技术能力需要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标准。
医务科需要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并且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需要处于本省前列。
医技科室服务需要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并且项目设备、人员梯队和技术能力需要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2年3月1.卫生行政部门等级审核文件。
2.在岗正式职工总数和各类人员(医、护、技)名册及医院劳资报表。
3.床位编制批准文件。
1.抽查5%的上岗人员(医.护)的执业资格证原件。
2.从医院提供名册中,核对2个病区的护士排班表,核查在岗护士人数。
3.核查从事医疗执业活动的时间。
医院提供医院功能、任务、定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达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符合卫生区域规划,达到三级综合医院设臵到卫生行政部门设臵标准。
标准要求。
1.1.2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C】1.有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
2.急诊科独立设臵,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1.1.2.1主疗。
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医学影像1.急诊科、重症科设臵文件和床位编制报表。
2.涉及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目录。
3.急诊科、重症科的在岗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情况表。
1.核查10台件涉及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设施、设备。
2.核查急诊科区域的分区布局。
3.核查重症医学床位数(含各科重症监护床,下同)与医院总床位比。
4.查看医学影像(普放、CT、MRI)、介入患者检查登记本(包括白、夜班)。
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
医学影像岗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情况表。
4.查看医学影像(普放、CT、MRI)、介入患者检查登记本(包括白、夜班)。
1.1.2.1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3.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2%~5%。
4.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目录。
3.急诊科、重症科的在岗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情况表。
局。
3.核查重症医学床位数(含各科重症监护床,下同)与医院总床位比。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25•【文号】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施行日期】2011.1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健全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
为正确解读评审标准,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下简称《细则(2011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细则(2011年版)》是评审标准配套文件,是各地开展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监管的重要参考工具。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医院管理实际和卫生政策导向,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对《细则(2011年版)》进行适当调整,报我部备案后施行。
《细则(2011年版)》电子版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
各地在工作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陈虎、刘勇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附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略)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最新版)实施细则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XXXX年版)实施细则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卫生部印发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XXXX 年版)》(卫医管发[XXXX年版)实施细则》适用于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其余各级各类二级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臵7章69节357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583款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1.三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I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细则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并能快速甄别出本地区医疗技术能力不能诊治的疾病迅速转往有条件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细则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的通知(卫办综发[2011]166 号)。
3.本细则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二、标准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二级综合医院(含县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输血科资料目录序号文件盒名标准编号评审要点准备材料完善情况1 临床 4.19.1 1.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 1. 查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
输血 4.19.1.1 2.查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应包括要点 2 护理、检验、院感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管理 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明确职责,至少应包括:中(1) 、(2) 的各项内容。
委员(1) 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审订职责,并监督实施;3.查看职能部门对本机构临床用血实施管理的(2) 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合理用血;资料。
(3) 推广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教育培训。
3.有明确的职能部门( 如医务处) 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B】符合“C”,并1.查看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1 .输血管理委员会年度召开工作会议两次以上。
记录齐全,内容充分。
2. 查看输血管理委员会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2 .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监督实施,指导临床用血,针对血液管理职能的资料。
的来源、数量、质量进行血液保障安全性评估,调查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3.查看向公众宣传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及不良反应,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识的资料。
3 .向公众宣传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识。
【A】符合“B”,并有全院输血管理定期总结分析报告,持续改进输血工作,查看对全院输血管理的分析总结报告( 半年一不断提高输血管理水平。
次) ,有无改进措施的记录。
2 输血4.19.1.2 【C】1.有临床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内容涵盖本机构输血管理的1.查看临床输血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管理全过程。
2.查看培训记录。
法律2.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法规【B】符合“C”,并1.提问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各 2 名医务人员对输制度1.输血科和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血相关制度的知晓情况。
三甲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审核、报批制度为贯彻执行卫生部2012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以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促进临床用血规范化,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一、临床科室和医师,应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计划。
由主治医师开具或填写《输血申请单》,按用血申请权限审签。
《输血申请单》和血液标本标签的填写应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无误,对有输血史者要求特别注明。
二、临床用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避免不合理使用。
三、输血适应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成人失血量在600ml以下的原则上不输血。
四、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ml(或红细胞3U)以下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签名审核,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ml至1600ml(或红细胞4 U至8U)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签发,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或红细胞8U)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按大量用血报批程序进行)。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五、临床输血一次用血≥2000ml(红细胞超过10U)或24小时内累计≥患者外周循环血容量者,需科室主任签名或输血科主任审核同意并报医务科批准后才可用血。
急诊用血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六、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时间的急诊抢救用血,输血量在800ml以内者,由当班医师申请审签;用血量超过 800ml以上的,由科室值班二线医师审签。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七、常规治疗用血、择期手术备血申请单及配血标本应至少于用血前日下午16:30前完成各级审批后送到输血科,以便于输血科及时预约血液成分、完成输血相容性检测、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大量用血报批流程图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大量用血报批流程图。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落实情况为了迎接三甲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加强科室建设,提高医疗质量根据“2012年第四次内审工作安排”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我部计划于2012年7月3日至7月31日对相关科室进行院内第四次内审工作,总结如下:一、检验科1、有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的定期分析和评价;临床检查适宜性有定期分析和评价,有持续改进。
本条与检验科无关。
2、有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或规范,方便查询;有对血液制剂使用实施分级管理。
完成,科室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院里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孙光主任定期检查临床病历,每半年进行输血管理工作汇总上交医务部,由医务部上交主管院长,在周会进行总结。
3、符合条件的自体输血率不断提高,术中合理用血率达≥95%。
自体输血率不能达标;术中合理用血率无法进行统计,目前只能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
主要问题有:自体输血主要包括两部分:①患者自体采血进行储备②将患者在术中的失血进行收集备用。
自体输血应有麻醉科牵头检验科配合进行,我院目前自体输血开展不合格,自体输血率不达标。
科室建议:自体输血有麻醉科牵头,检验科配合进行;应该单独成立输血科,招聘临床医生。
4、有完整的危急值报告登记资料。
有,有完整的危急值报告登记资料。
5、临检常规项目≤30 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 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 个工作日。
能做到临检常规项目≤30 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 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 个工作日。
6、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标本合格率≥95%;2.标本交接记录完整,标本保存符合规范。
能做到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标本合格率≥95%;标本交接记录完整,标本保存符合规范。
二、病理科1、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9%;根据监管结果分析,持续改进病理诊断质量。
能做到。
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9%;根据监管结果分析,持续改进病理诊断质量。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⑴设备设施无法符合标准、无法满足临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