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抗震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说明(电气)介绍本文档旨在对建筑机电抗震设计中电气部分进行说明。
电气抗震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震发生时起到保障建筑物内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作用。
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电气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在地震发生时电气设备不发生故障,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可靠性原则:电气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可靠性,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持续正常运行,避免因电气系统故障导致其他事故的发生。
3. 灵活性原则:电气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和使用要求,合理安排电气设备的布置和接线,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设计内容1. 电源系统- 选择合适的电源类型: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用途确定是否采用单独供电或并网供电的方式。
- 设置备用电源:建议设置备用电源系统,以备电力中断或地震造成的电力故障时使用。
- 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采用合适的电源设备和布线方法,确保电源系统在地震发生时不易受到破坏。
2. 照明系统- 选择适合的照明设备:在选择照明设备时应考虑其抗震性能,避免因设备自身抗震能力不足导致在地震发生时意外灯具脱落等情况。
- 合理布置照明设备: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功能,合理布置照明设备,确保在地震发生时照明系统能够正常使用,并避免灯具摇摆等安全隐患。
3. 通信系统- 保障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选择具备较高抗震能力的通信设备,确保在地震发生时通信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 合理布置通信设备: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使用要求,合理布置通信设备的位置和接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震性能。
结论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中,电气部分的设计是保障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设计人员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原则,合理选择电源设备、照明设备和通信设备,并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保障其抗震性能,最终达到建筑机电抗震设计的要求。
以上是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说明(电气)的内容介绍。
如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或有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浅谈电气设备隔震技术作者:王云良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3年第11期王云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地震一种自然现象,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体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建筑物的防震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隔震技术也越来越多的用到了建筑设计中。
隔震技术有其卓越的优势,同时,也对电气相关设备的设计有特殊的要求。
1隔震技术隔震是抗震技术的一种,“隔震”,即隔离地震。
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以及上部建筑层间设置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
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术,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可靠的保证。
它包括上部结构、隔震装置和下部结构三部分。
隔震包括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
隔震体系能够减小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减轻结构和非结构的地震损坏。
提高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人员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增加震后建筑物继续使用的能力,已被理论和国内外实发地震所证实。
基础隔震技术是用水平力很“柔”的隔震元件将上部建筑与基础隔离,由于隔震层的刚度很小。
当地震发生时,隔震层将发挥“隔”的作用,承受地震动引起的位移运动,而上部结构只作近似平动。
它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目前,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高新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国内,这项技术的应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最近参与设计的唐山新文化广场项目是国内首个采用隔震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相信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抗震意识认识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采用这项技术。
结构设计中典型位置的原理如图所示:2隔震技术对电气专业的影响以及电气专业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物中专门设计的必要通过对隔震技术的描述可以看出,隔震技术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隔”,要想隔离地震,首先要将建筑物进行科学的分隔。
唐山新文化广场项目是按照抗震九度进行设防,地震发生的时候,隔震层上、下两部分结构会发生相对位移以达到抗震的作用。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部分条文解读1 总则1.0.1 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需抗震设防注:该条文定义了建筑物中所有的机电专业管线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1.0.2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至9度注:该条文定义了规范的使用范围。
1.0.3 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注:本条文对机电抗震设防的目标进行了定义。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强条必须执行。
注:该条文哪些区域的建筑机电需要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根据国标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了解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
共四种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3 设计基本要求3.1.6 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注:在条文说明P41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4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这些内容对项目中抗震支架设计范围进行了明确。
3.1.7 抗震支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锚栓连接,与钢结构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注1:条文说明P41-43对连接方法进行了示意。
注2:对于混凝土连接方式采用锚栓连接大家没有异议,我们需要推行有抗震认证的锚栓。
注3:和钢结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从连接安全上这些连接方式是最好的。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钢结构主体结构构件在安装完成后设计师一般不允许进行焊接施工的。
采用螺栓连接的问题是钢结构钻孔使用磁力钻对安装面的要求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1期高层建筑中电气防火设计探究靳笑一(西部建筑抗震勘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8)摘 要:本文对高层建筑中的电气防火设计要点进行详细分析,为高层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防火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为了满足城市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高层建筑的数量增多,功能逐渐复杂化,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内人身安全性能的提高和消防设施的安全高效使用,就要进行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电气设计,减少火灾问题发生的概率和降低火灾发生时人员伤亡率和财产损失量。
所以设计单位要对电气防火设计工作进行重点把控,为建筑内生活和工作的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1 高层建筑中的电气防火设计现实意义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呈现几何倍数的提升,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处于短缺的状态,所以高层建筑的规模逐渐扩大。
现阶段,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受到广泛地关注,这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程,在保护建筑安全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为:第一,建筑面积较大;第二,建筑内功能多样;第三,建筑内人员较为密集;第四,建筑分隔和结构复杂;第五,建筑高度高;第六,火灾发生后扑救难度大。
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人员疏散的速度和扑救时间,导致了救援时间的延长,增加了人员死伤概率,加大了消防人员扑救和救援的难度。
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要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进行重点把控,建筑设计中消防系统的电气设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高层建筑中消防系统的电气设计要点2.1消防电气设施的供配电设计第一,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气设施的安全可靠使用是建筑在发生火灾时安全性能保障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保障可以及时疏散人员并大大提高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并且可以保障扑救火灾的各项设施的使用。
因此对于消防电气设施的供配电设计,规范中有严格的设计要求。
具体设计应注意下列设计要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用电负荷等级均为一级负荷。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建筑电气抗震设计研究
建筑电气抗震设计是关于建筑标准的关键问题,同时还是建筑电气安全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建筑电气抗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介绍电气设备抗震设计的目的,阐述了和抗震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同时提出了建筑电气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为我国建筑电气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标签:建筑电气;抗震设计;广义建筑;研究
1电气设备抗震设计的目的
首先,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可以保障人们在疏散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应急照明,以及有关装置的供电。
其次,在发生地震过程中,给工作场所的照明装置附近提供应急电源设备。
然后,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可以保障在发生了火灾的情况下能够自动的报警同时,联动系统能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再然可以将应急广播系统预先设置成为地震广播模式。
最后是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可以给通信设备提供足够的电源,保证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2 与抗震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
2.1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
这三个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有关的标准来说,地震震级描述的是地震的大小,也就是指地震过程中所放出的能量,其能量越多的话,级别也就越高;地震烈度描述的是由于地震而导致地面震动的强弱程度,也就是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其一共可以分为12个等级;抗震设防烈度指的是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通常情况下,一般取50年内超过10%的地震烈度,作为一个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根据。
2.2地震作用
2.2.1惯性力破坏
对于那些体积小,质量比较集中的装置,比如机柜或者是变压器等等,由于其底部和四周构建的连接不够紧密,同时自身的强度也不够,无法承受由于发生地震而出现的惯性力作用,从而出现倒塌或者形变的现象。
2.2.2变形破坏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其强度相差比较大的装置或者是构件,比如导体的硬连接设备或者装置安装固定构件等等,因为不能够避免由于地震而发生的位移现象,从而产生了变形破坏的状况。
2.2.3惯性力和变形共同作用破坏
如果是有这两个特征的装置或者是构件,其整体的对于地震惯性力的抵抗能力都是比较小的,同时在强度比较大的方向上抵抗位移作用的能力也很微弱,因此在惯性力和变形共同作用下而出现的破坏情况,其破坏的程度一般来说都是十分严重的。
3建筑电气抗震设计技术要点
3.1电气设备的类型选择
选择建筑电气设备的时候,务必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抗震性能的电气设备,还需要通过国家有关的标准规定对于应对地震要求等方面的测试。
按照有关的标准规范来说,电力变压器和3000伏及3000伏以上的高压开关柜,其抗震能力都不可以低于这个地区在地震方面的相应参数标准。
在设计的过程中所选择的电气设备,其抗震性能应该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相匹配,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发生地震的过程中,由于设备构件松动或者垮塌的现象,导致里面的仪表以及电缆插头等出现松动和脱落的情况,造成巨大的损失。
3.2电气设备的隔震和减震设计
对于电气工艺设备来说,其要求是比较严格苛刻的,除了对其有高精度的要求之外,还需要防止其由于受到地震的影响产生震动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给它们特别提供修建的电气场所,想要提升其抗震能力,还需要采用专门的减震设计和隔震设计,实现这种功能的要求比较复杂,同时这个也不是但是电气专业这方面就能够完成的,其和整个建筑方案以及建筑投资都有关系。
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电气专业应该把业主在公益方面的要求报告给项目负责人,经过考虑之后再实施相应的解决处理。
3.3學习掌握有关基础资料
建筑电气专业应该积极的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资料,其中涉及到建筑场地情况,建筑抗震设防的类别等等,对于建筑电气设计来说都至关重要。
其中,对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方面,从我国有关的标准规定可以看出,建筑电气设计所面对的是数量很多的抗震设防为乙类和丙类的建筑。
丙类属于该地区的标准设防类,而乙类属于该地区的重点设防类,因此需要强化抗震措施,采取更高级的抗震手段。
此类设计中需要重视的是教育建筑中的教室,图书馆以及学生宿舍等地方,对于人员比较密集而集中的地方,其抗震设防类别比重点设防类的等级还要高。
3.4设计标准之间矛盾的解决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国家和行业设计标准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设计标准有着区别,比如对于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规范标准所要求的严格程度不一样,同时表述还有参数之间也各不相同,很多时候这给设计造成了困难。
因此,在实际的
抗震设防设计中,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行业的标准可以比国加的标准更高,地区的标准,也可以比国家标准还有行业标准高,而专业之间存在的矛盾,可以参考结构的要求,如果单位里面相同专业或者是不一样的专业有了不同的意见,应该按照本单位有关技术岗位责任制的标准进行操作。
4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的科学和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建筑电气抗震设计的地位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着,相应的抗震设防的标准也会变得更加严格,同时在抗震预测以及预警的技术和能力方面也将会有着很大的提升,而抗震设防措施,将会得到不断的优化,人们的生活也将越来越有保障,越来越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 2009 ]42 号关于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加强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 R ],2009.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011 - 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中国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GB 18306 - 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4]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JGJ 310 - 2013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S ]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GB 50981 - 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6]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GB / T 2424.2- 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3 部分:试验导则地震试验方法[ S ]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