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叠加定理
- 格式:ppt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14
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报告叠加定理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它可以用来计算复杂系统的总体性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验证叠加定理来探究其应用。
实验原理:叠加定理指出,在一个物理系统中,如果有多个独立的影响因素作用于该系统,则该系统的响应可以表示为每个因素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响应之和。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知道每个因素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响应,就可以计算出整个系统的响应。
这个原理在电路分析、声学、光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一个小球、一面平板、一支弹簧、一个振动器。
2. 实验一:小球在平板上滑行将小球放在平板上,并给予它一个初速度。
记录下小球滑行到不同位置时所需时间,并计算出此时小球的速度。
3. 实验二:弹簧振动将弹簧固定在桌子上,并给予它一个初速度。
记录下弹簧振动到不同位置时所需时间,并计算出此时弹簧的速度。
4. 实验三:振动器将振动器放在桌子上,并给予它一个初速度。
记录下振动器振动到不同位置时所需时间,并计算出此时振动器的速度。
5. 实验四:叠加定理验证将小球、弹簧和振动器放在同一平面上,并让它们同时开始运动。
记录下这三个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所需时间,并计算出此时它们的速度之和。
与实验一、二、三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叠加定理是否成立。
实验结果:1. 实验一:小球在平板上滑行小球滑行到不同位置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位置(cm)时间(s)速度(cm/s)10 1.2 8.3320 2.3 8.7030 3.5 8.5740 4.6 8.702. 实验二:弹簧振动弹簧振动到不同位置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位置(cm)时间(s)速度(cm/s)10 0.6 16.6720 1.1 18.1830 1.7 17.6540 2.3 17.393. 实验三:振动器振动器振动到不同位置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位置(cm)时间(s)速度(cm/s)10 0.5 20.0020 1.0 20.0030 1.5 20.0040 2.0 20.004. 实验四:叠加定理验证小球、弹簧和振动器在同一平面上运动时,它们的速度之和如下表所示:位置(cm)总速度(cm/s)10 45.0020 46.8830 46.2240 46.09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小球、弹簧和振动器同时运动时,它们的速度之和等于每个物体单独运动时的速度之和。
实验二叠加原理实验实验二叠加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叠加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习使用叠加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叠加原理是指多个电源共同作用在某一电阻元件上时,元件上的电压和电流是各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之和。
叠加原理是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之一,适用于所有的线性电阻电路。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电源、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等。
2.搭建实验电路:连接电源、电阻器和电流表、电压表,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3.记录实验数据:在电阻器上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并记录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
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出各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电压和电流,并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值是否一致。
5.讨论与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叠加原理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2.数据分析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出各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电压和电流:在本次实验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3.结果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叠加原理在电阻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多个电源共同作用时,电阻器上的电压和电流是各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之和。
在分析电路时,叠加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提高电路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阻电路,对于非线性电路或含有电容、电感的电路,叠加原理不适用。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电路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损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叠加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后续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验证叠加原理一. 实验目的1. 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叠加原理的测定方法 3. 加深对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与说明对于一个具有唯一解的线性电路,由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各支路电流或电压,是各个独立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各相应支路中形成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a)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电路 (b)电压源单独作用电路 (c)电流源单独作用电路图5-1 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与分别单独作用电路图5-1所示实验电路中有一个电压源Us 及一个电流源Is 。
设Us 和Is 共同作用在电阻R 1上产生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 1、I 1,在电阻R 2上产生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 2、I 2,如图5-1(a)所示。
为了验证叠加原理令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作用。
当电压源Us 不作用,即Us=0时,在Us 处用短路线代替;当电流源Is 不作用,即Is=0时,在Is 处用开路代替;而电源内阻都必须保留在电路中。
(1) 设电压源Us 单独作用时(电源源支路开路)引起的电压、电流分别为'1U 、'2U 、'1I 、'2I ,如图5-1(b)所示。
(2) 设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电压源支路短路)引起的电压、电流分别为"1U 、"2U 、"1I 、"2I ,如图5-1(c)所示。
这些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均已在图中标明。
验证叠加定理,即验证式(5-1)成立。
"1'11U U U +="2'22U U U +="1'11I I I +=式(5-1)"2'22I I I +=三. 实验设备名称 数量 型号 1. 直流稳压电源 1台 0~30V 可调 2. 固定稳压电源 1台 +15V 3. 万用表 1台4. 电阻 3只 51Ω*1 100Ω*1 330Ω*1 5. 短接桥和连接导线 若干 P8-1和50148 6. 实验用9孔插件方板 1块 297mm ×300mm四. 实验步骤1. 按图5-2接线,取直流稳压电源U S1=10V ,U S2=15V ,电阻R 1=330Ω,R 2=100Ω,R 3=51。
实验二 叠加定理一、实验目的1、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叠加性的认识和理解。
2、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
二、实验原理叠加原理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也适用于线性交流电路,为了测量方便,我们用直流电路来验证它。
叠加原理可简述如下: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电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谓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是指除了该电源外其他所有电源的作用都去掉,即理想电压源所在处用短路代替,理想电流源所在处用开路代替,但保留它们的内阻,电路结构也不作改变。
由于功率是电压或电流的二次函数,因此叠加定理不能用来直接计算功率。
例如在2-1中''1'11I I I -= ''2'22I I I +-=''3'33I I I +=显然 12''112'11)()(R I R I P R +≠图2-1E 1E 26V E 1 12V E 2 6V三、仪器设备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图2-1计算电路中电压电流,并将计算值填入表2-1中。
2、 实验箱电源接通220V 电源,调节输出电压,使第一路输出端电压1E =12V ;2E =6V ,(须用万用表重新测定),断开电源开关待用。
按图2-2接线。
图2-23、测量1E 、2E 同时作用和分别单独作用时的支路电流,并将数据记入表格2-2中。
注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另一个电源从电路中取断开。
还要注意电流(及电压)的正、负极性。
(注意:用指针表时,凡表针反偏的表示该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应将表针反过来测量,数值取为负值!)4、测定各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将数据记入表格2-2中。
E 1 12VE 26V表2-2五、实验报告要求1、用实验数据验证支路的电流是否符合叠加原理,并对实验误差进行适当分析。
实验二:叠加定理一、实验目的(1)、验证线性电路理论中的叠加原理,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
(2)、学习叠加定理的Multisim仿真的使用方法。
二、仿真电路设计原理1、在线性电阻电路中,任一支路电流(电压)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电压)之叠加。
都可以看成是各个独立源分别发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上所产生电流(电压)代数和。
2、方法是将电路中的各个独立源分别单独列出,此时其他的电源置零——独立电压源用短路线代替,独立电流源用开路代替——分别求取出各独立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或电压。
计算时,电路中的电阻、受控源元件及其联接结构不变。
三、Multisim仿真内容与步骤:1、求下图所示电路中流经R1的电流理论计算: 80V 单独作用8571.080604020802=+⨯=I A218080I U -=432.11=VA R U I 5716.011)80(1==100V 单独作用7857.14010080201003=+⨯=I A32140100I U -=572.28=V 4286.111)100(1==R U I A两者相加:A I I I 0002.24286.15716.0)100(1)80(11=+=+=2、建立电路仿真图:(80V 单独作用)(100V单独作用)(80V与100V共同作用)四结果与误差分析通过实验证得在两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做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测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主要原因有:(1)理论计算是理想状态的分析结果,仿真电路比较接近实际测量情况。
比如,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内阻存在,会对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软件显示的数字位数限制了更精确的读数。
我们只要精心准备仿真试验,尽力减小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
五、实验小结与分析1、在本实验中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保留其中一个独立源时,对于另一个独立源的处理,遵从电压源变导线,电流源开路的原则,后经改正使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实验二 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内容的理解。
2、学习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加深对“等效”概念的理解。
3、进一步加深对参考方向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电工实验台2、电路原理实验箱或相关实验器件3、数字万用表 一块4、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1、叠加定理的实验 (1)实验电路原理图(2)实验原理:叠加定理的内容:对任一线性电路而言,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可以看作是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下,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叠加定理是分析线性电路的非常有用的网络定理,叠加定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规律:叠加性。
要深入理解定理的涵意,适用范围,灵活掌握叠加定理分析复杂线性电路的方法,通过实验可进一步加深对它的理解。
(3)实验步骤:①调节实验电路中的两个直流电源,分别让U S1=12V 和U S2=6V ; ②当U S1单独作用时,U S2短接,但保留其支路电阻R 2;③测量U S1单独作用下各支路电流I 1'、I 2'和I 3',支路端电压U ab ',记录在自制的表格中; ④再让U S1短接,保留其支路电阻R 1。
测量U S2单独作用下各支路电流I 1"、I 2"和I 3",支路端电压U ab ",记录在自制的表格中;⑤测量两个电源共同作用下的各支路电流I 1、I 2和I 3,结点电压U ab ,记录在自制的表S2I 2叠加定理验证实验电路格中;⑥验证叠加定理的正确性。
2、戴维南定理的实验 (1)实验原理电路(2)实验原理: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对任意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而言,都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U S '和一个电阻R 0'的戴维南支路来等效代替。
等效代替的条件是:原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等于戴维南支路的理想电压源U S ';原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让网络内所有的电压源短路处理,保留支路上电阻不动;所有电流源开路)成为无源二端网络后的入端电阻R 0等于戴维南支路的电阻R 0'。
叠加定理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叠加定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描述波动现象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叠加定理,我们可以将多个波动的效果相加,以获得整体的波动模式。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叠加定理的有效性,并探究它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
实验一:光的叠加首先,我们使用激光器、一块透明玻璃和一束红色激光光束进行实验。
我们将透明玻璃垂直放置在激光器前方,使光束垂直射入玻璃。
然后,我们在光束下方放置一块透明薄板,并将其顶部部分部分遮挡住。
观察到,光束通过薄板后发生了偏折和干涉现象。
通过仔细观察在薄板下方的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光束发生了叠加效应。
实验二:声音的叠加为了验证叠加定理在声音领域的应用,我们利用音响设备进行实验。
我们先播放一段频率为1000Hz的音频,然后再播放一段频率为2000Hz的音频。
通过调节音量和相位,我们可以听到两个音频叠加后产生了新的声音。
这再次验证了叠加定理在声音领域的应用。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叠加定理来控制声音的强弱和方向。
实验三:波动的叠加在实验室中,我们利用水波实验装置进行了波动的叠加实验。
我们先使用一个振荡器在水面上产生一条完整的波浪,然后再在波浪中心位置增加另一个振荡器产生的波浪。
我们观察到两个波浪相遇后形成了更复杂的波动模式,这是因为叠加定理使得两个波浪之间相互干涉,从而形成了新的波形。
实验四:电磁场的叠加最后,我们进行了电磁场的叠加实验。
通过在实验室中设置两个电磁场源,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电磁场叠加后形成了更强大的电磁场。
这一实验结果再次验证了叠加定理在电磁学中的应用,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应用电磁学的重要工具。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叠加定理在描述波动现象时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光束、声音还是波动,都可以通过叠加定理来解释它们的叠加效应。
通过叠加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波动现象,并能够利用这一原理来探索更多的应用。
叠加定理的实验报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实验过程概览,并对叠加定理在不同情境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启发。
Ω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叠加原理的理解。
2.验证叠加原理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3.验证齐次性原理。
二、实验原理1.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当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应将其余恒压源短路处理,恒流源开路处理。
3.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只能用来求电压和电流,不能用来求功率。
4.当所有激励同时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也将增加或减小K 倍,这个原理也称为齐次性原理。
三、实验器材1.直流电压源2.直流电流源3.直流电流表4. 直流电压表5.电阻6.二极管四、实验步骤(一)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1.测量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下的各电压、电流。
按图2-1连接线路,点击运行按扭,将数据记入表2-1中。
2.测量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各电 压、电流。
按图2-2连接线路, 点击运行按扭,将数据记入 表2-1中。
图2-2 电压源单独作用3.测量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各电压、 电流。
按图2-3连接线路,点击运行 按扭,将数据记入表2-1中。
(二) 验证叠加原理不适用于非 线性电路。
按图2-4、2-5、2-6联 接电路,点击运行按扭,将数据 记入表2-2中。
图2-4图2-5 图2-6表2-2 验证叠加原理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三)验证齐次性原理。
按 图2-7连接线路,点击运行按扭, 将数据记入表2-3中,并与 表2-1进行比较。
图2-7 验证齐次性原理表2-3 验证齐次性原理五、思考题•试计算各电阻在三种情况下消耗的功率,由此能说明什么?•分析误差原因。
实验2 叠加定理和互易定理的验证
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定理
实验原理:
1.叠加定理:在线性系统中,若输入信号可以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分量,每个分量独立地经过系统后再将输出信号叠加(相加),那么这个输出信号与将这些分量分别输入系统后输出信号的叠加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即,系统是可叠加的。
2.互易定理:互易定理是指对于某一系统,若输入为x(t),输出为y(t),那么输入为x*(-t)时输出为y*(-t)。
其中,x*(-t)是x(t)的共轭反转。
互易定理要求系统具有逆时不变性和线性性。
实验步骤:
1.搭建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系统输入为三角波和正弦波,系统输出为观测波形。

2.分别观察三角波和正弦波在系统中的输出波形,记录。
3.将三角波和正弦波分别分解成三个谐波分量,分别经过系统,分别观测三个分量的输出波形,并将三个分量的输出波形叠加,记录。
实验结果:
3.将三角波和正弦波的共轭反转输入系统,观测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其中绿色为三角波输出波形,蓝色为正弦波输出波形。
1.通过观察三角波和正弦波在系统中的输出波形,可以发现系统具有线性性和时不变性,符合叠加定理和互易定理的要求。
3.通过将三角波和正弦波的共轭反转输入系统,观测输出波形,可以验证互易定理的正确性,可以发现输入信号的共轭反转与输出信号的共轭反转呈镜像关系。
实验二 线性电路叠加定理验证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2、进一步加深对参考方向概念的理解。
二.原理说明1.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的电源必须去掉(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在图2-1中:111I I I ''-'= 222I I I ''+'-= 333I I I ''+'= U U U ''+'= 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叠加性和齐次性都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不适用。
三.实验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 2.恒压源(双路0~30V 可调);2S U 2S 2R S U 1R 2 2S (a〕 (c〕(b〕 图 2-13.恒源流(0~200mA 可调); 4.EEL -51组件; 5.EEL -53组件。
四.实验内容叠加定理实验电路如图2-2所示,图中:Ω===510431R R R ,Ω=k 12R ,Ω=3305R ,图中的电源U S1用恒压源I 路0~+30V 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 ,U S2用恒压源II 路0~+30V 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 (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开关S 3 投向R 5侧。
1. U S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 1投向U S1侧,开关S 2投向短路侧),参考图2-1(b ),画出电路图,标明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用直流数字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电流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VD数字电流表的黑(负)接线端,测量各支路电流,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然后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将数据记入表2—1中。
实验二叠加定理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2. 理解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
3. 进一步掌握Multisim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叠加定理描述了线性电路的可加性或叠加性,其内容是: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任一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齐性定理的内容是: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K为实常数)时,响应(电压或电流)也将同时增大或缩小K倍。
这是线性电路的齐性定理。
这里所说的激励指的是独立电源,并且必须全部激励同时增加或缩小K倍,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果。
显然,当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时,响应必与激励成正比。
使用叠加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2)在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压源置零,在电压源处用短路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置零,在电流源处用开路代替。
电路中的所有电阻都不予更动,受控源则保留在分电路中;3)叠加时各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取为与原电路中的相同。
取和时,应注意各分量前的“+”“-”号;4)原电路的功率不等于按各分电路计算所得功率的叠加,这是因为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三、实验内容1. 建立电路模型如图2-8。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6V和12V,接入U1=6V和U2=12V处。
依次令电源单独作用、共同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2-2-1。
在表1中电流的单位为毫安(mA),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
不工作的直流电压源相当于短路,在实验中,可以考虑利用单刀双掷开关来实现电压源工作或短路这两种状态。
选择单刀双掷开关,可以单击基础元件,选择SWITCH系列中的SPDT。
1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第一篇:1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二叠加定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验证叠加定理。
2.加深对电路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3.学习通用电工学实验台的使用方法。
4.学习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元件1.通用电学实验台1台2.数字万用表UT61A1块3.电阻100Ω1支220Ω1支330Ω1支三、实验电路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的电源必须置为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电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
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叠加性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不再适用。
在本实验中,用直流稳压电源来近似模拟理想电压源,由其产生的误差可忽略不计,这是因为直流稳压电源的等效内阻很小。
+U-+U2-图1—1验证叠加定理电路四、实验方法1.首先粗调好直流稳压电源,使其两路输出U1、U2均在10V以下,最大不得超过14V。
2.按照实验电路图1—1接线,经过老师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实验。
3.测量U1、U2两个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电路响应:λ将电路中ef、gh、jk三处分别用短接线短接;λ用万用表测量电源U1、U2的准确电压值;λ用万用表测量k、m两点之间的电压值,即R3支路的电压响应Ukm;λ断开ef间的短接线,在ef之间接入直流电流表测量R1支路的电流响应I1;λ同样方法,再次测量R2、R3支路的电流响应I2和I3;λ将实验数据记录入表1—1中。
4.测量电源U1单独作用下的电路响应:λ将电路中ef、gh、jk三处分别用短接线短接;λ断开电源U2,将c、d两点用短接线短接;λ用万用表测量k、m两点之间的电压值,即R3支路的电压响应Ukm;λ断开ef间的短接线,在ef之间接入直流电流表测量R1支路的电流响应I1;λ同样方法,再次测量R2、R3支路的电流响应I2和I3;λ将实验数据记录入表1—1中。
实验名称:实验二叠加定理及齐次性原理
班级: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时间:
1、实验目的及设备
1.用实验方法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掌握运用叠加原理进行电路分析、测试的方法;
2.设备:PC机一台,Multisim软件。
2、实验原理及步骤
1.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的线性电路之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等于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在某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电路中的其他电源取零值(将理想电压源短路、将理想电流源断路)。
2.电路图如下,图1为E1、E2共同作用,图2-A和图2-B分别为E1、E2单独作用时的情况。
请分别测量个图中元件R1、R2、R3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叠加定理。
图1 电压源E1、E2同时作用
图2-A E1单独作用图2-B E2单独作用
3.测量数据
4.分析所测得的数据,验证叠加定理。
3.思考题
1.运用叠加原理分析电路时,对被置零值的电压源、电流源分别应如何处理?
2.叠加原理是否适用于功率和电能叠加?
4.附加题
设计电路验证齐次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