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分级的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UDC663.97.051GB2635—86代替GB2635—81Eluecuredtobacco本标准适用于初烤和复烤而未经过发酵的烤烟。
以文字标准为主,辅以实物样品。
1.分组与分级1.1分级根据烤烟生长的部位及颜色,分为中下部黄色、上部黄色、青黄色三个组,见表1。
1.2分级根据叶片的成熟度、油分、厚宽、叶片结构、颜色、光泽、叶片长度、杂色、残伤、破损外观品级条件划分级别。
分为中下部黄色六个级,上部黄色五个级,青黄色三个级,一个末级,共十五个级。
2.技术要求2.1品质规定见表2。
2.2品级因素掌握原则2.2.1破损以把内烟叶应有完整的总面积为基数,破损率按下式计算。
把烟叶破损率(%)=把内各破损叶片总面积/把内烟叶应有的完整的总面积×100每片烟叶完整度应在50%以上。
中黄1、2级,上黄1级破损率不得超过5%,以下各级至中黄5级、上黄4级、青黄2级不得超过10%,余下各级不得超过15%,末级不得超过25%。
2.2.2面积较大的烤红、潮红和面积较大、程度较轻的挂灰,不按杂色百分比处理,应根据其影响品质程度定级;大面积中度挂灰,限于中黄5级和上黄4级以下定级;程度较严重的挂灰,限于中黄6级、上黄5级以下定级。
2.3几种烟叶的处理原则。
2.3.1褪色烟叶,限于在中黄4级,上黄3级以下定级。
注:本标准凡“××级以下各级”或“××级以下各级”都包括××级在内2.3.2受蚜虫损害的烟叶,按其影响品质程度适当定级。
2.3.3熄火烟叶,指阴燃持续时间少于2s者,属不列级。
2.3.4不符合标准的级外烟叶,青片、霜冻烟叶、碎烟叶、轻微霉变烟叶属不列级。
2.4纯度允差、水分及自然砂土率的规定见表3。
2.5扎把以自然把为主(允许扎平摊把)。
把头周长100~120mm;扎把材料(烟烧)须用同级烤烟,“烟烧”宽度不超过50mm;烟把必须扎牢,不可将把头顶端包住。
烟叶分级就是按烟叶类型、质量优劣划分成若干个等级,以便于按质论价,便于卷烟工业配方使用。
烟叶分级标准是指对烟叶商品等级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
主要包括烟叶分级技术要求、验收规格、验收规则等内容。
烟叶分级标准以文件(字)标准为主,实物标准为辅,是分级、收购和工商交接的依据。
现行的烤烟分级标准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4月4日批准《GB26351 992(烤烟)第2号修改单》的42级,于2000年烤烟收购起实施。
一烟叶分组烤烟分组是指依据烟叶部位、颜色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相关的主要特征,将同一类型内的烟叶进一步划分,是划清等级的基础。
分组体系包括主组和副组两部分。
主组是为生长发育正常,调制适当的烟叶设置的,包容了正常条件下生产的大部分烟叶。
主组的分组因素是部位和颜色,是依烟叶着生部位和基本色(黄色)深浅划分的。
副组主要是为区分那些因生长发育不良或采收不当或调制失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质量烟叶,正常生产条件下这类烟叶所占比例是有限的。
42级国标分13组。
1、主组划分①部位分组:不同部位的烟叶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内在质量。
按照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的不同,自下而上分为五个部分,分别称为脚叶(P)、下二棚(X)、腰叶(C)、上二棚(B)、顶叶(T):本标准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认为脚叶与下二棚、上二棚与顶叶外观特征与内在质量较为接近,因此,将部位划分为下部(X)、中部(C)、上部(B)三个组。
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的变化一般具有下述规律:部位由下至上,叶片厚度由薄趋厚;叶片颜色由浅趋深:叶片结构由疏松趋紧密;叶脉由细趋粗;叶形由宽圆趋窄;叶尖由钝趋尖。
一般情况下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见下表②颜色分组颜色分组指按烟叶基本色(黄色)深浅把烟叶分成不同的组别。
烟叶基本色是指鲜烟调制后呈现的正常颜色包括柠檬黄、桔黄、红棕三种。
现行烤烟分级标准将烟叶按基本色深浅划为:柠檬黄色组、桔黄色组、红棕色组。
a柠檬黄色组:烟叶表面呈现纯正的黄色,在习惯称呼的淡黄、正黄色域内。
烤烟等级划分依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目前,烟叶收购在即,如何准确划分烟叶等级,以确保烟叶收购质量。
工作在烟站一线的烟叶技术员们,应当未雨绸缪,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及时掌握新的验级知识,进一步做好今年的烟叶收购工作。
一、烤烟等级标准(共分42级如表所示)二、烟叶外观质量烟叶外观质量,是指人们以感官可以作出判断的外在质量因素。
目前以眼观、手摸、鼻闻等方法,对烟叶外观质量进行感官判断。
判定烟叶外在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部位、颜色、成熟度、组织结构、身份、色度、宽度、长度、残伤与破损等。
烟叶部位:不同部位的烟叶质量有明显的差异。
分清部位就把不同性质、不同质量档次的烟叶大体上划分开。
就烤烟五个部位来讲,国内一般认为,上二棚、腰叶质量好,其次为下二棚、顶叶,脚叶最差。
白肋烟以中部叶质量为好。
香料烟以顶部叶质量为好。
烟叶颜色、色度:烟叶颜色是指烟叶调制后烟叶的相关色彩、色泽的状态。
烤烟以桔黄、桔红色烟叶质量最佳;白肋烟烟叶以近红黄、红黄质量为好;香料烟则以桔黄、金黄、深黄为好。
色度系,指烟叶表面颜色的饱和程度、均匀程度和光泽强度。
烤烟色度分为:浓、强、中、弱、淡五个档次。
烟叶成熟度:烟叶成熟度是指烟叶调制后成熟的程度。
是烟叶分级的核心因素。
成熟度好的烤烟烟叶外观:颜色桔黄、桔红,色度浓、组织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熟斑,燃烧性强,这种烟叶质量好、吸食香气足、吃味醇和。
抽吸时香味芬芳、浓度高,无青、杂怪味。
成熟度差的烟叶,颜色浅淡,且易褪色,有的带青甚至青黄色,组织结构密至紧密,还有的叶面光滑,此种烟叶质量差,吸味不好,有杂气。
成熟度分完熟、成熟、尚熟、假熟五个档次。
烟叶叶片结构:叶片结构是指烟叶发育程度和细胞排列的疏密程度,与部位、成熟度都有密切关系。
部位下松上密,成熟度好的疏松,成熟度差的紧密。
烤烟分疏松、上疏松、稍密、紧密四个档次,以疏松质量为好。
白肋烟分松、疏松、稍疏松、稍密、密五个档次,以稍疏松、疏松质量为好。
烤烟分级标准
烤烟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烟叶的颜色、大小、形态、质地、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烤烟分级标准:
1. GB/T 20224-2006《烤烟》:该标准将烤烟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特级烟叶质量最优,四级烟叶质量最差。
2. YC/T 511-2011《烤烟》:该标准将烤烟分为特优、优、良、中、低五个等级,其中特优烟叶质量最好,低等级烟叶质量较差。
3. Q/GDWZ 025-2011《烤烟分级》:该标准将烤烟分为特优、优、良、中、低、劣六个等级,其中特优烟叶质量最好,劣等级烟叶质量最差。
4. NB/T 44746-2018《烤烟》:该标准将烤烟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特级烟叶质量最优,四级烟叶质量最差。
5. YC/T 511-2016《烤烟》:该标准将烤烟分为特优、优、良、中、低五个等级,其中特优烟叶质量最好,低等级烟叶质量较差。
这些标准的具体分级方法和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考虑烟叶的颜色、大小、形态、质地、化学成分等因
素。
烤烟部位识别识别烟叶部位主要是从烟叶的脉相、叶形、叶面、颜色等方面,利用眼观、手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注意事项1.识别烟叶部位应从叶片脉相、叶形、叶面、厚度、颜色五方面全面衡量,综合分析,不要只以某一特征为依据,识别时要眼观与手摸相结合。
2.在特殊情况下,部位的识别以脉相、叶形为依据。
3.烟叶水分适宜,以烟筋稍软不易断,叶片不易破碎为准。
1、观察脉相包括主脉和支脉。
观察脉相主要是看主脉和支脉粗细遮盖或显露程度。
主脉粗细分为适中、较细、较粗、细、粗;主脉遮盖或显露程度分为遮盖、微露、较显露、突起,不同部位烟叶的脉相表现不同。
2、观察叶形是指叶片的形状,在分级中简单的区分为:较宽圆、宽至较宽、较窄。
不同部位烟叶的叶形表现不同。
3、观察叶面是指叶片平坦(平展)或皱缩程度。
在分级中区分为:平坦、较皱、皱、皱缩。
不同部位烟叶的叶面平坦或皱缩程度不同。
4、观察烟叶颜色指同一型烟叶经调制后烟叶的相关色彩、色泽饱和度和色值的状态。
下部叶多呈现柠檬色,中部叶多呈现橘黄,上部叶多呈现红棕色。
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变化规律①部位由下至上,叶片厚度由薄趋厚;②部位由下到上,叶片颜色由浅趋深;③部位由下到上,叶片结构疏松趋紧密;④部位由下到上,xx由细趋粗;⑤部位由下到上,叶形由宽圆趋窄;⑥部位由下到上,xx由钝趋尖。
烤烟颜色识别颜色的识别是根据烟叶颜色的外观特征,用感官的方法(眼看)来区分烟叶的颜色。
首先认清部位,然后根据各基本色组的外观特征识别颜色。
在识别烟叶颜色要在同一部位内进行。
这是因为同一颜色,不同部位其深浅有差异。
识别时,先观看基本色样品,形成印象,然后再进行颜色识别,以提高准确性。
注意事项1.同一颜色不同部位其颜色深浅不尽相同,衡量颜色深浅必须在同一部位进行。
比如:同是柠檬黄,上部柠檬黄与下部柠檬黄,上部柠檬黄颜色略深,而下部柠檬黄颜色略浅。
2.红棕色是基本色,指正常生长调制的烟叶颜色,而那些因调制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红色、棕色,如烤红、潮红等不能视为红棕色。
2023年烤烟专业化分级告知书亲爱的烤烟专业学员:我代表学校向大家发出2023年烤烟专业化分级告知书。
作为烤烟专业的学员,你们在烤烟技术、种植和加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会有更高水平的要求。
因此,我们将会对烤烟专业进行严格的分级考核。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加优秀和专业的烤烟工作者,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烤烟作为一种传统农作物,不仅应用于烟草制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决定对烤烟专业学员进行分级,以保证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烤烟专业人才。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一级:具备基本的烤烟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烤烟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一级学员将会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二级:在一级的基础上,能够独立管理一定规模的烤烟种植和加工项目,并具备一定的烤烟技术改进能力。
二级学员将会通过更加复杂的实践考核。
三级:在前两级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烤烟种植和加工的核心技术,并且具备高级烤烟技术改进能力。
三级学员将会通过综合考核,包括理论与实践。
学员们的分级考核将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是理论考试阶段,测试学员们对于烤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理论考试内容将覆盖烤烟育种、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烟叶质量保证、烤烟加工等方面。
通过理论考试之后,我们将进入实践操作考核阶段。
学员们将会在实际烤烟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展示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能力。
实践操作考核将包括烤烟育苗、移植、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烟叶采摘与晾晒、烟叶加工等环节。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分级考核,能够提高烤烟专业学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我们也希望,烤烟专业化分级能够促进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烤烟产业注入更大的活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次分级考核,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烤烟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烟草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大家在烤烟专业化分级考核中取得好成绩!谢谢!。
出⼝烤烟分级出⼝烤烟分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烤烟的烟叶等级外观质量特征、定级规则。
本标准适⽤于初烤后⽽未经发酵的出⼝烤烟,包括把烟和散烟。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所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GB 2635 烤烟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 组group根据烟叶着⽣部位、颜⾊、叶⽚结构、⾝份及其它与质量特性相关的⼀些外观因素、结合出⼝烤烟打叶⼯艺控制及⼯艺指标的特性,将密切相关的等级划归在⼀起形成的组别。
3.2 等级grade根据规定的外观特征因素,按质量优劣将同⼀组内的烟叶划分成的级别。
3.3 成熟度maturity指烤烟的成熟程度(包括⽥间采收时和调制结束后)。
主要依据烤烟内含物质的转化程度,结合对烤烟叶⽚结构、颜⾊、油分等因素的感官判定,将成熟度分为成熟、尚熟、⽋熟、假熟四个档次。
3.3.1 成熟ripe烤烟在⽥间采收时及调制结束后均达到成熟的程度。
感官感觉:叶⽚结构疏松、颗粒感强。
3.3.2 尚熟mature烤烟在⽥间采收时刚达到成熟,但⽣化变化不够充分,或调制失当后熟不够。
感官感觉:叶⽚结构尚疏松、颗粒感较强。
3.3.3 ⽋熟unripe烤烟在⽥间采收未达到成熟,并或因调制失当,导致⽣化变化不充分。
感官感觉:叶⽚结构稍密或紧密、颗粒感不强。
3.3.4 假熟premature泛指脚叶,外观似成熟,实质上未达到真正成熟。
感官感觉:叶⽚结构松弛、⽆颗粒感。
3.4 成熟度类型 Maturity types指在基于成熟度档次划分的基础上,依据烤烟颜⾊对成熟度划分形成的类型:Ⅴ型—指成熟叶中成熟斑较多、颜⾊为桔红⾊(FF)烟叶。
Ⅳ型—指成熟、尚熟、⽋熟、假熟叶中颜⾊为桔黄⾊(F)、红棕⾊(R)、褐红⾊(FR)的烟叶。
Ⅲ型—指成熟、尚熟、⽋熟、假熟叶中颜⾊为浅桔黄⾊(O)的烟叶。
烤烟分级的标准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网上搜索更新时间:2006-8-5
解放前,我国没有自己的烤烟分级标准,分级标准和价格都操纵在英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家手中,收购烟叶时任意压级压价,从中牟取暴利,成为他们剥削烟农的工具。
烟草在线摘自烤烟国家标准培训教材全国解放初,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先后制定了地区性的分级标准。
山东省国营潍坊烟草公司制定了20级制标准,分金黄1~9级,赤黄1~6级,青黄1~4级,外加一个金黄特级。
河南省暂运用了9级制标准。
安徽省暂运用5级制标准。
1952年华东地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16级制标准,先在山东省试行。
195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山东、河南、安徽省执行。
贵州省1956年经省政府批准执行。
其他省、区在50~60年代烤烟分级标准分别是:云南、四川省为9级制;东北三省先是14级制标准,分金黄8个级,青黄6个级,后改为9级制标准;福建省为1 0级制;山西省为8级制;广东省有9级制和5级制两个标准;江西省为7级制。
1958年河南省将16级制简化为10级制标准,江苏、湖南、陕西等省先后实行了河南简化后的标准。
全国烤烟分级标准,不但数目多,而且分级方法不同,有的虽然等级数目一样,但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各异。
大体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部位、颜色分组后,再分级。
如16级制,是先分上部、中下部组,再分黄烟与青黄烟组,然后再分级。
同时每个等级还规定有小部位(即脚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
二是颜色分组后,再分级。
如福建省的10级制,分黄烟组1~6级,青黄组1~4
级;东北、广东、广西的9级制,黄烟组分1~6级,青黄组分1~3级。
三是不分组,只分级。
如云南、四川省的9级制标准,上、下部位不分,黄烟与青烟不分。
该标准规定除1~3级不允许有青烟外,4~9级都允许有程度不同的青色烟叶。
以上这些标准的分级方法,16级制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同一等级的烟叶质量相近似。
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①部位规定过细过死,每个等级都局限有小部位。
②颜色分的太多,如黄色烟叶规定有金黄、正黄、米黄、淡黄、土黄、深黄、老黄、红黄、棕黄、棕黄带褐等共10个颜色。
颜色多、档次太近,相互间的概念不易搞清楚,各地体会不一致。
③烟叶品质档次规定过细。
如光泽、组织等规定有微差、略差、较差、差、很差,标准中有18个差;厚度分12个档次,且宽严不当,不易掌握。
④标准体系不完整,没有规格和验收规则等方面的要求,各地理解不一,执行也不一致。
尤其不分组,只分级的标准,不但烟叶的部位特征、特性没有分开,而且烟叶颜色也很混杂,同一个等级的烟叶有的全是黄色,则有的全是青色,质量差异很大。
由于全国烤烟标准种类繁多,且又不够科学合理,对烤烟生产发展和提高烟叶质量不利。
同时也不利于卷烟配方和扩大烟叶出口。
60年代初,随着烟草行业发展的需要,要求全国有个统一的烤烟国家标准。
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有国家标准局、轻工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由郑州烟草研究所和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制订烤烟国家标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于1963年设计了烤烟国家标准试行方案(17级制),并经过农业、工业验证后,1965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在河南省试行;1966年推广到云南省试行。
通过两省的试行,有关烟叶收购部门和卷烟厂,提出青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