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正面性_小注_从美术史看_现象透明性_的前提_华正阳
- 格式:pdf
- 大小:413.23 KB
- 文档页数:3
美术欣赏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三远法”出自()答案:北宋郭熙《林泉高致》2.徐熙作品注重(),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逐渐发展成水墨写意花鸟画。
答案:墨骨勾勒3.郭熙《林泉高致》中所提到的“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反映出中国画的哪种透视技巧()答案:散点透视4.折钗股是用于形容线条折断的用笔方式。
()答案:错误5.中国画中的气、韵、思、景、笔、墨这“六要”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答案:错误6.古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形成了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其制定者是()答案:汉莫拉比7.基督教艺术中“好心的牧羊人”形象通常是象征着()答案:基督8.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古代埃及美术在表现方法上需要遵循下列哪种法则()答案:正面律9.人类艺术起源于大约四万年前,同时这一时期早期智人代替了尼安德特人。
()答案:正确10.下列哪一项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典型特征()答案:运用无意识进行艺术创作11.下列哪一项属于野兽派绘画的典型特征()答案:色彩强烈12.毕加索着重描绘下层人的贫困生活,表现忧郁情结的绘画时期被称作()答案:蓝色时期13.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理论依据是()答案:精神分析理论14.下列哪位画家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答案:玛格利特15.法国画家塞尚在西方被尊奉为什么?()答案:现代绘画之父16.康定斯基的理论著作()是抽象主义美术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论艺术中的精神》17.阿尔塔米洞窟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壁画。
()答案:正确18.古埃及金字塔经历了从方锥形金字塔、长方形金字塔再到梯形金字塔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答案:错误19.亚述时期制作的高浮雕《国王猎狮》展现出雕刻者娴熟精湛的雕刻技艺。
()答案:错误20.《吉尔伽美什史诗》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A. 皴法B. 勾勒C. 点染D. 湿画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中国画传统技法的了解。
皴法、勾勒、点染均是中国画中的传统技法。
皴法主要用于表现山石、树木等物体的纹理和质感;勾勒则是用线条描绘物象的轮廓;点染则是用色彩或墨色在画面上点染,以增强画面的层次和色彩效果。
而湿画法主要是西方绘画中常用的技法,特别是水彩画中常见,不属于中国画传统技法,故选择D项。
2.题目:以下哪位画家被誉为“元四家”之一?A. 王羲之B. 吴道子C. 黄公望D. 徐渭答案:C解析:“元四家”指的是元代四位著名的山水画家,即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他们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A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B项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尤善佛道人物画;D项徐渭则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戏曲家,以大写意花鸟画著称。
故选择C项黄公望。
3.题目:关于美术作品的风格,以下哪种描述符合印象派的特点?A. 注重细节,追求写实B. 强调色彩与光影的瞬间变化C. 以线条和墨色表现为主D. 追求几何形体的简洁与抽象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对印象派美术风格的理解。
印象派强调色彩与光影的瞬间变化,追求户外写生,捕捉自然光线下物体色彩的微妙变化。
A项“注重细节,追求写实”更符合现实主义风格;C项“以线条和墨色表现为主”是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的特点;D项“追求几何形体的简洁与抽象”则是现代主义艺术如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的特征。
故选择B项。
4.题目:永乐宫壁画位于哪个省份?A. 河南省B. 河北省C. 山西省D. 陕西省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对永乐宫壁画地理位置的了解。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杰作,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其艺术价值极高,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
西方古代艺术的尚光性阅读答案西方古代艺术的尚光性易晓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中国人在远古的鱼纹盆中便开始体现出对水的尊重,那么旧石器时代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那“受伤的野牛”就能够让我们看到远古的西方人对光的敏感。
尽管我们还不敢肯定地说那就是原始人对光影的描绘,但从黑、褐、赭、白的色彩有序递进变化中,我们分明已经看到了光的明暗显现,有如浅浮雕的拓片那样的立体空间感。
也许这只是原始人在黑暗的穴居环境中对明暗的偶然一次描绘,以至于我们还无法断定原始绘画对光的表现有无意识。
然而,后来成就于地中海爱琴文化时期的米诺斯“迷宫”装饰壁画,其鲜明轻快的色彩,充满生气,完全是阳光沐浴下的情景。
不仅如此,当时的克里特人已经懂得运用矿物质掺树胶的颜料营造画面本体的气质,这种气质又在阳光的照耀下挥发到空气中,弥漫了整个克诺索斯宫。
自然的光芒已经成了画面散发出生命所赖以呼吸的空气。
古老的克里特人把光画融化成了一个整体,这种艺术感染力至今依然令我们叹服。
其光彩绚烂的大自然主题,自在优雅的开放风格,与同时期中国商代艺术繁丽、深沉、奇诡的艺术风格有着天壤之别。
古希腊艺术家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塑造出彰显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
古希腊艺术(尤其是雕塑)本身所散射出来的耀眼光辉,似乎让那些来自画外空间而作用于绘画的光线显得暗淡失色。
又由于古希腊画作遗存的缺乏,仅从当时的瓶画风格来看,希腊绘画已经没有了从前的鲜艳光彩。
如果说他们依然有光的话,那就是逆光(黑绘式)与顺光(红绘式)的剪影,再加上衣纹与边饰图案所带来的光斑闪动感。
从文艺复兴开始,画家们开始打破一些禁忌,特别是开始对外光进行大胆的描绘,并且很注重明暗光线的对比,背景多作昏暗的、隐约的处理。
古典时期的绘画对暗部光线的把握能力超过了对亮部的把握,并不是说古典时期画家的亮部画得不好,这里指的是他们对亮部的处理是比较克制的,但由于对光的注重,这些画家们都可以把暗部光线画得非常有氛围,以至于很多画面都弥漫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一、名词解释1.失蜡法答:失蜡法又称蜡模法,是指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即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是我国失蜡法铸件精品。
2.甲骨文答: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3.青铜礼器答: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藏礼于器”。
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
先秦时期,青铜礼器占据突出的地位,成为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标志和具体象征,其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在祭祀和各种礼仪中的使用来体现,主要包括鼎、鬲、觚、爵、斝、簋等容器。
二、作品分析题1.《人物龙凤图》。
答:《人物龙凤图》,战国时期帛画,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画中人物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2.莲鹤方壶。
答: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花鸟画中,画线讲求()的线线关系。
参考答案:女字交叉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决定了窑变的效果。
参考答案:颜料的厚薄绘画中的“笔墨”是指落笔成形、落墨成趣、()。
参考答案:笔墨成章下面哪一项不是陶瓷画的“三变”:()参考答案:质变陶瓷绘画的“三变”不包括()。
参考答案:质变“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于哪一部古代经典?参考答案:《易传》画印章时讲究一阴一阳,(),一朱一白,并且不能大于题款。
考答案:一虚一实在陶瓷绘画中书写错误,更正的方法除了()之外皆可行。
参考答案:毛笔蘸清水洗在陶瓷坯胎上吐唾沫,是为了()。
参考答案:产生露珠的效果以下()不能作为评判好的绘画作品的标准。
参考答案:具象生动在用釉里红作画时,有意识的留白仅仅是为了应中国画留白的习惯,没有过多的技术处理。
参考答案:否在陶瓷绘画中,彩绘装饰大都浮于釉药之中,因而被称为“釉中彩”,也叫“釉中”。
参考答案:是在陶瓷绘画中书写错误,更正的方法除了()之外皆可行。
参考答案:毛笔蘸清水洗笔墨的鲜活性突出反映了作者的才气,修养,品性和体貌特征,这是中国画笔墨关系区别于西画的地方。
参考答案:是“美”和“漂亮”是一个层次,一个概念,一个境界;二者都表明了协调统一性。
参考答案:否下列选项中,除()之外,都能说明中国画与西画在大的美学规律上是相通的。
参考答案:追求意境“天然去雕饰”可以用来形容中国画中的()。
参考答案: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在宋代之后最为关注的是:()参考答案:文人的趣味曾被人誉为最能代表中国山水画之作的《溪山行旅图》是谁所作参考答案:范宽与中国山水画概念接近的西方画种是参考答案:风景画以下不属于早期中国山水画特点的是参考答案:以景物为中心中国山水画简称为下面哪一项:()参考答案:山水花鸟画中植物的叶子,颜色搭配是()。
参考答案:淡的颜色打底,浓的颜色勾叶茎中国画中处处讲求(),表明的是中国人所崇尚的谦虚态度,也是一种美学准则。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美术考前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在透视学中,()是为作画者眼睛的位置也是视线观察的出发点。
A.灭点B.顶点C.视点D.消失点2.中国花鸟画从表现技法上被分为()。
A.写实和写意B.工笔和写意C.写实和工笔D.没骨和写实3.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
指的是艺术的()。
A.审美功能B.认识功能C.教育功能D.记录功能4.()被称为“纸上的舞蹈”。
A.写意画B.工笔画C.书法D.山水画5.()是人物摄影中常见的采光方法。
A.顺光、侧光、逆光B.高光、背光、顺光C.柔光、强光、侧光D.暗光、亮光、平光6.秦始皇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下列对其描述恰当的是()。
A.气势雄伟、具象生动B.华丽繁复、富丽堂皇C.温润细腻、精细灵巧D.简约概括、夸张变形7.不属于霍去病墓前石刻的是()。
A.《马踏匈奴》B.《卧马》C.《卧虎》D.《马踏飞燕》8.“以形写神”“悟对神通”这些观点是我国古代()提出的。
A.吴道子B.顾恺之C.韩滉D.李唐9.麦积山石窟位于我国()。
A.甘肃省B.河南省C.山西省D.四川省10.被古代民间画工誉为“画圣”的是()。
A.吴道子B.顾恺之C.张僧繇D.阎立本11.位于陕西西安的大雁塔是运用()材质来进行建筑的,是唐代著名建筑遗存。
2A.木头B.汉白玉C.青砖12.()是我国宋朝著名画家,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A.李成B.范宽C.李昭道D.郭熙13.建窑位于我国福建省建阳,此窑主要烧制()。
A.黑瓷B.白瓷C.青花瓷D.白地黑花瓷14.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时期。
A.嘉靖B.万历C.康熙D.雍正15.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创立绘画的现实主义原则的画家是()。
A.乔托C.马萨乔D.帕里尼16.最能反应哥特式艺术雕刻成就的是()。
A.夏特尔教堂B.西斯廷教堂C.科隆大教堂D.比萨教堂17.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的角色取自()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2023年度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美术》典型题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0题)1.日本世俗美术最繁荣的时代是()。
A.江户时代B.平安时代C.飞鸟时代D.镰仓时代2.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最早且最佳的作品。
A.小斧劈皴B.大斧劈皴C.牛皮皴D.荷叶皴3.“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意思是只不过是随笔潦草的画几笔,不要求达到非常相似。
这句话出自()A.倪瓒B.石涛C.恽寿平D.黄宾虹4.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提出“美是生活”观点的是( )A.黑格尔B.普洛丁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5.顾闳中,以画()著称。
A.奇花异石B.人物肖像C.珍禽走兽D.田野园圃6.黑格尔的美学代表著作是( )A.《诗学》B.《诗艺》C.《美学》D.《美育书简》7.马踏飞燕是极其难得的艺术珍品,属于()。
A.陶塑B.铜塑C.木雕D.石雕8.有“史前的卢浮宫”之称的岩画洞窟是()。
A.拉斯科洞穴B.阿尔塔米拉洞穴C.肖韦洞窟D.洛斯马诺斯9.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10.傩戏面具一般是用()制作的。
A.铁B.铜C.棉布D.木11.活动雕塑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始人是()A.约瑟夫·帕克斯顿B.维克多·瓦萨雷丽C.史密森D.安德利亚12.抽象艺术的艺术美表现在()。
(1)形式与色彩(2)透视与远视(3)构图与笔触(4)空间与黑白(5)材料与肌理A.135B.234C.432D.12513.下列不属于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的是()A.库贝尔B.米勒C.柯罗D.大卫14.哥特式艺术开端于(),而后渐渐影响其他艺术门类。
A.绘画B.镌刻C.建筑D.音乐15.《写生珍禽图》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画家()。
A.黄公望B.黄筌C.王冕D.赵佶16.《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为()。
文才系统南阳师范学院-美术基础2所有答案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答案是:分值:4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
"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答案是:分值:4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这一现象说明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D美取决于距离答案是:分值:4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答案是:分值:4“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答案是:分值:4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对其进行探讨的是()A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B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C古罗马时期的朗吉努斯D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答案是:分值: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的是()A优美景象B崇高景象C悲剧景象D喜剧景象答案是:分值:4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指()A戏剧艺术的一种类型B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悲哀的事件C悲痛的感情D一种美的特殊表现形态答案是:分值:4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由()造成的。
A命运的安排B性格缺陷C社会原因D日常生活的矛盾答案是:分值:4把崇高的范畴拓展到对人格的评价,开启现代审美意义上的崇高的是()A博克B朗吉努斯C黑格尔D康德答案是:分值:4悲剧是()A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都是合理而片面的B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正义的力量遭到摧残和毁灭C无法摆脱的命运安排D正义一方的肉体与精神同时毁灭答案是:分值:4古典时代,美学关于丑的一个总的看法是()A艺术应当表现美B艺术应当表现丑C艺术应同等地表现美和丑D艺术应以丑为美答案是:分值:4下列各项属于黑格尔的是()A崇高是表现在作为“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的象征型艺术中的B崇高来自于恐惧和痛苦的消除,是痛感向快感的转变C崇高同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有关D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答案是:分值:4自然的崇高,就在于()A自然对象的本身属性,在于自然对象的巨大的体积和力量及粗犷不羁的形式B人的社会实践,与自然对象无关C既要有自然对象的本身属性,更需要人类的社会实践D人将理性精神答案是:分值:4以下观点属于托尔斯泰的是()A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B人生就是悲剧C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床笫间的悲剧D悲剧是与“崇高”、“伟大”联系在一起的答案是:分值:4直觉和知觉的不同在于()A直觉感受的是分散的、个别的印象B直觉排斥概念,知觉有概念活动C知觉能把印象加工成完形的整体D直觉靠不住E知觉可靠性强答案是:分值:4人类感觉的特点是()A一次性的B社会性C积累性D连续性E自主性答案是:分值:4联想的范围很广阔,主要包括()A幻想B接近联想C想象D相似联想E对比联想答案是:分值:4美感以情感为主,还包括()A幻想的心理功能B联想的心理功能C理智的心理功能D意志的心理功能E通感的心理功能答案是:分值:4清代姚鼐将文章风格概括为()A阴柔之美B阳刚之美C优美D壮美E和谐美答案是:分值:4美的范畴主要包括()A优美B崇高C悲剧性D艺术美E喜剧性答案是:分值:4古希腊三大悲剧是()A《普罗米修斯》B《俄狄浦斯王》C《美狄亚》D《李尔王》E《奥赛罗》答案是:分值:4一下作品属于社会悲剧的是()A《安娜·卡列尼娜》B《高老头》C《玩偶之家》D《哈姆雷特》E《美狄亚》答案是:分值:4原始人美感的特点是()A刺激感应性B以模仿动物为美C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D审美意识的朦胧性和模糊性E高级阶段答案是:分值:4心理学家把心理功能分为()A感受B理智C自觉D情感E意志答案是:分值:4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始自于A原始时代B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答案是:分值:4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出版于A1850B1875C1785D1750答案是:分值:4审美活动是一种自觉的A物质活动B精神活动C历史活动D文化活动答案是:分值:4人类的审美意识最早出现于A中古时代B近古时代C奴隶时代D远古时代答案是:分值:4初步提出一些美学观点的先秦著作是A春秋繁露B尚书C孔子家语D诗经答案是:分值:4集体无意识说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2023年度军队文职人员招录《美术》考前模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0题)1.()又称为“视幻艺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在欧洲及美国,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加强绘画效果的艺术A.偶发艺术B.欧普艺术C.波普艺术D.极少艺术2.节奏指的是()。
A.画中的色彩表现B.画中主体的含义C.作品的质量D.画面所呈现的韵律感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是()。
A.《历代名画记》B.《唐朝名画录》C.《古画品录》D.《贞观公私画史》4.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美术家运用艺术语言的方式是不同的。
()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再现现实。
A.具象艺术B.意象艺术C.抽象艺术D.现代艺术5.我国古代画家作山水画,有“咫尺有千里之趣”是指()。
A.曹不兴B.顾恺之C.展子虔D.黄公望6.20世纪西方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波洛克B.巴拉C.杜尚D.布朗库西7.日本世俗美术最繁荣的时代是()。
A.江户时代B.平安时代C.飞鸟时代D.镰仓时代8.雕塑《巴尔扎克》是()的作品。
A.米开朗基罗B.贝尼尼C.罗丹D.古戎9.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虚实结合、能蕴含和昭示深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
A.诗情画意B.艺术意蕴C.情景交融D.象外之象10.“南董北米”指的是()。
A.董其昌与米芾B.董源与米万钟C.董源与米芾D.董其昌与米万钟11.根据视觉负后像的原理,在一张白纸上放上一个绿色方块,让你凝视2分钟后突然移走绿色方块,你在白纸上能感觉到呈现出()。
A.黄色B.红色C.灰色D.蓝色12.以下出自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论述是()。
A.以形写神B.气韵生动C.搜尽奇峰打草稿D.明劝诫,著升沉13.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下列都属于唐代的楷书名家是()。
A.颜真卿,柳公权B.柳公权,赵孟頫C.王羲之,王献之D.褚遂良,苏轼14.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写出了系统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建筑十书》,首先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建筑三要素,建筑三要素不包括()。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训练试卷包含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素描作品《血衣》的作者是()。
A.罗工柳B.董希文C.王式廓D.徐悲鸿【答案】 C2. 下列颜色中,属于间色的是()A.红B.蓝C.黄D.橙【答案】 D3. ()不属于创作中灵感的特征。
A.突发性B.永久性C.突破性D.亢奋性【答案】 B4. ()的特点是透明轻快、流畅滋润、水色交融,可以趁画面未干时,画出迷蒙缥缈的感觉。
A.工笔画B.蛋彩画C.油画D.水彩画【答案】 D5. 与石涛合称“二石”的是()。
A.朱耷B.弘仁C.髡残D.石磊【答案】 C6. 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满意度,该研究方法属于()。
A.调查研究法B.实验研究法C.历史研究法D.文献研究法【答案】 A7. 在鉴赏活动中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从中品味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的方法是()。
A.情境法B.比较法C.讨论法D.演示法【答案】 A8. 下列选项中,位于苏州的园林是()。
A.个园B.颐和园C.豫园D.拙政园【答案】 D9. 古希腊柱式中被称为“女性柱”的是()。
A.多立克式B.爱奥尼式C.科林斯式D.塔斯干式【答案】 B1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表现宗教神话为主的画家是(),其代表作是《维纳斯的诞生》和《春》。
A.达·芬奇B.米开朗基罗C.卡拉瓦乔D.波提切利【答案】 D11. “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目标所属的学习领域是()。
A.造型·表现B.综合·探索C.欣赏·评述D.设计·应用【答案】 B12. 最能体现印象主义绘画特征的作品《日出·印象》的作者是()A.修拉B.莫奈C.雷诺阿D.德加【答案】 B13. 王老师将当地的草编工艺引入课堂,开发了“魅力草编”课程,引导高中生运用各种材料创造出多种形式的编织作品。
中国美术史答案师大2012美术专业作业题《中国美术史》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混沌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1)不是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它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宗教观念有密切关系,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2)原始时代的美术各门类尚未明确分化,雕塑、绘画与器物浑然一休,相互依存。
2、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得名于何南省渑池县仰韶,它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
早期:西安半坡村:圆底钵、折腹盆、造型风格朴实愿望,纹饰有几何纹、人面纹、鱼纹、鹿纹、代表作:《人面鱼纹盆》《鹿纹盆》中期:庙底沟,代表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纹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向变形发展,纹饰有动物纹主要是鸟纹和蛙纹。
晚期:马家窑,分为三类:1)马家窑2)半山3)马丁。
器型:盆、钵、瓶、瓮,纹饰有:涡状纹、水波纹、重幛纹。
代表《舞蹈纹彩陶盆》。
3、《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是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的造型代表,它以极强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原始时代量重要的艺术品之一,它距今六、七千年前,陶盆内壁绘声绘色有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手拉手,步调一致地跳着舞,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的再现了狩猎舞蹈的场面。
4、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1)武器2)乐器3)生活用品。
青铜器礼器是标志着奴隶主、贵义务兵等级权威的礼器,它主要用于祭祀活动,是奴隶主等级地位的象征,由于它的礼器的特征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和艺术精神,它是在贬低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具有一种狞历美的艺术特征。
5、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初期(殷商前期)艺术特点:饕餮纹处于松散的状态,器型单薄,没有脱离原始风味,代表作《兽面乳钉纹方鼎》《兽面纹鼎》。
b.盛期(商后到西周初)造型庄严、典重、古朴、纹饰层次分明,给人以狰狞之感《司母戊大方鼎》。
艺术概论工艺美术三原则.1、蓝印花布的特点是()[单选题]*A.黑白相间B.蓝白分明(正确答案)C.五颜六色D.五彩缤纷2、以下哪个选项是区分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科学含量很高的结构?()[单选题]*A.斗拱(正确答案)B.飞檐C.有无雕梁画栋D.有无“亭、榭、轩”3、我国存世最早的山水画卷是()[单选题]*A.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正确答案)B.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C.清代石涛《淮扬洁秋图》D.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4、《簪花仕女图》是唐朝画家()的作品。
A顾闳中B.周昉(正确答案)C.韩滉D.阎立本5、中国画《女娲补天图》是清代画家()的作品。
A.任伯年(正确答案)B.董希文C.梁楷D.徐悲鸿6、在中国画中,表现近山和远山,除了干湿、繁简的区别,还有什么?()[单选题]*A.大小B.浓淡(正确答案)C.高矮D.轻重7、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雕塑有?()[单选题]*A.B.C.(正确答案)D.8、下列不属于蒙德里安的作品是()[单选题]*A.《灰色的树》B.《构图》C.《呐喊》(正确答案)9、()是服装设计师最常用的设计表现方法。
A.服装效果图(正确答案)B.时装表演C.装饰图案D.民族元素10、《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的作品。
A.达·芬奇B.拉斐尔C.米开朗基罗D.席里柯(正确答案)11、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有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长远短、近宽远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透视现象?()[单选题]*A.近红远黑B.近清楚远模糊(正确答案)C.近圆远方D.近强远弱12、下列哪一种颜色是紫色的邻近色?()[单选题]*A黄色B绿色C橙色D蓝紫色(正确答案)13、陶瓷是以下哪两个事物的总称?()*A.陶器(正确答案)B.瓷器(正确答案)C.陶土D.瓷土陶瓷都很美,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14、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保存的大量雕塑的题材是()[单选题]*A.陵墓雕塑B.神话雕塑C.宗教雕塑(正确答案)A.齐白石B.崔白(正确答案)C.黄滇16、下列选项中,地处敦煌,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是()?[单选题]*A.榆林窟B.乐山大佛C.西千佛洞D.莫高窟(正确答案)A、顾闳中B、周昉C、张萱(正确答案)D、阎立本18、纯度高的色彩加入了不同程度的(),纯度就会降低。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45题)1、下列选项中,对“明暗交界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背光面与阴影相交界的部分B.受光面与高光面相交界的部分C.受光面与背光面相交界的部分D.背光面与反光面相交界的部分【答案】 C2、()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A.意境B.风格C.格调D.品格【答案】 C3、下列选项中,倡导“南北宗论”的中国画家是( )。
A.董其昌B.张彦远C.石涛D.谢赫【答案】 A4、韩老师引导学生赏析凡.高的作品《星月夜》后,安排拓展学习活动。
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A.评述作品写实技巧B.个性化临摹C.校园风景写生D.写鉴赏报告【答案】 A5、在《追寻文明的足迹》这堂课中,李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并组成绘画、雕塑、建筑三个不同的研究小组。
这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对学生()的激发。
A.兴趣B.个性C.创新D.自主探究【答案】 A6、“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这句话凸显了教学情境中应注重()。
A.创设问题情境B.情感性C.借助多媒体D.故事性【答案】 B7、《标准》中提出“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其主要指向的学习活动是()。
A.造型表现B.美术鉴赏C.书法创作D.工艺制作【答案】 B8、胡老师在《民间工艺品制作》一课中,用PPT展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并结合音乐和影像向学生展示各民族的特点。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演示法B.示范法C.情境法D.讲授法【答案】 C9、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主要培养的素养是()。
A.文学素养B.美术素养C.科学素养D.职业素养【答案】 B10、委拉斯贵支与毕加索都有作品《宫娥》,画风差异很大,毕加索的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答案】 C11、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初中“欣赏· 评述”的学习活动是()。
摘要:本文从美术史的视角出发,探究“正面性”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通过对两本艺术类辞书中“正面性”定义的比较并上探古埃及艺术,对“正面性”与“平行透视”做出了区分。
进而指出建筑中“正面性”是科林·罗与罗伯特·斯卢茨基所谓“现象透明性”的重要前提条件。
关键词:正面性;透视;投影;立面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ecise meaning of the term“Front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history.By comparison of defini-tions in two different dictionaries of art and by exploring ancient Egyptian arts,this paper makes a distinction between“Frontality”and “Parallel Perspective”.Thus it will be indicated that“Frontality”is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of “phenomenal transparency”defined by Colin Rowe and Robert Slutzky.Keywords:frontality;perspective;projection;facade中图分类号:TU-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2-0067-03如今,在坊肆间有关建筑学理论的译本或著述中,往往会遇见“正面性”这个字眼,而且每每会在随后的括号内看到译著者附上原文“Frontality”。
不过,对其涵义却罕有精准的注解。
我们隐约感觉这个外来词大概指建筑的某类形式特征或者某种观视方式,可心中总存一点似乎确有些迂的疑惑:“正面性”究竟为何。
1美术史中的“正面性”根据《韦氏足本词典》的解释,“Frontal-ity”有两个义项:(一)雕塑中,完全没有侧面姿态的正视面程式化构图;(二)绘画中,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画面平行的面。
相关词条是为“law of frontality”,即所谓古埃及艺术中的“正面律”或“正面性惯例”。
而韦氏词典的艺术类词条多采摭美国艺术技法研究专家拉尔夫·迈耶(Ralph Mayer)的《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A Dictionary of Art Terms andTechniques),该书中相关词条是为“frontaldepiction:即通过正视面表现人物、物体或场景。
所谓正面性传统是指严格地运用正面成线法进行表现(即平行透视)。
正面性是埃及艺术的构图指导原则。
站姿或坐姿的贵族人像都通过正视面角度来表现,并且左右通常几乎完全对称。
”①然而,英国艺术史家爱德华·露西-史密斯在《艺术词典》中的解释却有所不同:“正面性,是丹麦学者尤利乌斯·朗厄(Julius Lange)在《早期希腊艺术中对于人物的表现》(Die Darstellung desMenschen in deraltern griechischen Kunst)一书里新造的术语,用来描述绘画或雕塑中使用前视图而不使用透视图的做法。
他用这个术语特指早期文明的艺术。
”②两相抵牾者在于“正面性”是运用透视法还是投影法,两相共识者在于“正面性”源自早期艺术,尤其古埃及艺术。
众所周知,透视法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物体的方法,通常指全景和整体结构。
表现透视也有许多方法,大致分为几何法和错觉法两大类。
而艺术家为实现他所期望的空间秩序及深度效果,常常会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
艺术家主要运用的几何法称为线性透视,它基于画面上或真实或想象的结构。
其中,画面是由绘画的物质表面如画布和纸张等所代表的想象平面,而与画面间成角度的平行线汇聚到地平线上的灭点,由此暗示物体在画面之外的距离。
线性透视的表现方式又分为三种:1、斜角透视(三点透视);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3、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图1)投影法则没有灭点,也就不产生近大远小。
勿庸赘言。
如果依照迈耶所述,正面性是严格地应用平行透视的结果,那么遵循正面性原则的艺术品从整体结构上必定表现出单一视点、单一灭点,表现出近大远小的“正面性”小注———从美术史看“现象透明性”的前提Notes on“Frontality”———The Pewerequisite of“Phenomenal Transparenc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History 华正阳HUA Zhengyang作者简介:华正阳(1982-),男,江苏苏州人,南京大学建筑学院,2006级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研究生。
①MAYER R.A Dictionary of Art Terms and Techniques[M].New York:Barnes&Noble Books,1969:158.该书目前有两个中译本:《最新英汉美术名词与技法辞典》,连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美术术语与技法辞典》,邵宏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即再版《美术术语与技法辞典》,邵宏等译,岭南出版社,1992)。
引文处参照这两个译本。
②[英]露西-史密斯.艺术词典[M].殷企平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87.原译文为“前视性”,译者以此避免由于中文“正面”的其它含义而带来误解。
此外,原文“《造型艺术中人的形态》(Die menschliche Gestalt in der bildenden Kunst)”实际有误,引文已更正为“《早期希腊艺术中对于人物的表现》(Die Darstellung des Menschen in deraltern griechischen Kunst,1899)”,为尤利乌斯·亨里克·朗厄(Julius Henrik Lange,1838-1896)身后出版的德文著作。
67空间关系和景深效果。
而如果依照露西-史密斯所述,正面性是正视面投影的结果,那么遵循正面性原则的艺术品从整体结构上必定没有灭点、没有景深。
现在让我们回到朗厄研究的起点,来看古埃及艺术。
(图2)诚如法国学者萨洛蒙·雷纳克(Salomon Reinach )在《阿波罗》(Apollo)第三章“埃及、迦勒底与波斯”中所言:“在悠长的历程中,埃及艺术从来没有摆脱因袭的桎梏。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丹麦考古学家朗厄提出的‘正面律’。
所有的形象,无论站着的、坐着的、走着的或静止的,都正面直对观众;头顶、颈部和肩部连接处、以及身体的中心,都处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凡是违背这个垂直的立柱体的形态,换句话说,凡是稍微向左或向右的偏倾,都是不许可的。
当几个人物形象集合一个台座上时,它们的垂直轴心,必须互呈严格的平行状态。
埃及人从来不表现一个人物把身体重量放在一条腿上而另一腿轻轻着地……”③这真是韦氏词典第一个义项的最佳诠释。
不过,这里所谈论的是圆雕,而浮雕和绘画并不完全如此。
(图3)“在浮雕和绘画中,则除了少数的例外,整个形象都是侧面的,然而说也奇怪,眼睛和肩膀却又转向正面……绘画……完全忽视透视法,以于两个人紧挨着的话,第二个一般就画在第一个的上面。
”④这便是通常所谓“侧脸,正面肩”。
由此可见,朗厄严格意义上的“正面律”只适用于古埃及的圆雕,以及古希腊、中国、日本、波斯、亚述、巴比伦和早期基督教艺术中的一些雕刻。
⑤然而,不论圆雕、浮雕还是绘画都没有灭点、没有任何透视缩短法的形迹;并且浮雕和绘画“侧脸、正面肩”的形式也否定了单一视点。
因此,正面性与投影法相近而与透视法相远;正面性与平行透视或说一点透视存在着距离,惟一相似者是高度强调与画面平行的正视面。
或许,“正投影的平面视角”恰为正面性最简洁、精到的注解。
⑥大约这便是韦氏词典第二个义项的所指。
于是当我们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印象派、立体派、后立体派绘画时,比如保罗·塞尚(Paul C ézanne )晚年的作品《圣维克图瓦山》(Mount Sainte Victoire)、乔治·布拉克(George Braque )的《葡萄牙人》(ThePortuguese)、胡安·格里斯(Juan Gris )的《静物》(Still Life )、费尔南·莱热(FernandL éger )的《三张脸》(Three Faces ,图4)、毕加索的《阿莱城姑娘》(L'Arl ésienne ),画中所谓的正面性便显而易见、不难理解了。
另外,还不能忘记勒·柯布西耶的绘画(图5)似乎表现出更为严格的正面性。
③REINACH S.Apollo:An Illustrated Manual of the History of Art Throughout the Ages[M].New York:C.Scribner's sons,1924:20.此书有中译本:《阿波罗艺术史》,李朴园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即再版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版)。
④同上,第21页。
⑤哈拉普.艺术的社会根源[M].朱光潜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1:57.⑥董豫赣.极少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9.图1透视法图片来源:透视法.笔者据《美术术语与技法辞典》重绘.图2阿蒙霍普特四世半身雕像图片来源:阿蒙霍特普四世半身雕像.[英]布朗丛书公司.古代文明[M].老安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00.图3《亡灵书》中插图图片来源:《亡灵书》插图.[英]布朗丛书公司.古代文明[M].老安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02.图4三张脸-莱热图片来源:《静物》1925.HITCHCOCK H R.Painting Toward Architecuture[M].New York:Duell,Sloan and Peace,1948.图5包豪斯校舍图片来源:《三张脸》.GANNON T.The Light Construction Reader[M].New York:The Monacelli Press,2002:185.68⑦ROWE C.Transparency:Literal and Phenomenal [M]//The Mathematics of the Ideal Villa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Mass.and London,England:MIT Press,1976.159-183⑧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