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相似三角形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27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形1.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 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到的.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3.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 1.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1)有关概念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
a、 b 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am 的比是a:b=m:n(或 b n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b中。
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ac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 b dac4、比例外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a、d叫做比例外项。
ac5、比例内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b、c 叫做比例内项。
ac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 d 叫a、b、 c 的第四比例项。
ab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 b a(或a:b =b:c 时,我们把b叫做 a 和 d 的比例中项。
8. 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a c(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bd 段。
(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2)比例性质acad bc1. 基本性质 :bd(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a cb d2. 反比性b d a c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 (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a b,(交换内项 ) cdcd c,(交换外项 ) db a d b.(同时交换内外项 ) ca4.合比性质 :a c abc d(分子加(减)分母 ,分母不变) b d b d注意 :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注意:(1) 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 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2) 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 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 立.AC1)定义:在线段 AB 上,点 C 把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 AC 和BC (AC>BC ),如果AB2)黄金分割的几何作图 :已知:线段 AB.求作:点 C 使 C 是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acbd5. 等比性质: 如果badc a ab c cd abcd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e m(b d f fnn 0) ,那么知识点三: 黄金分割BC ,AC,AB 被点 C 黄金分割,点 C 叫做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2即 AC 2=AB ×BC ,那么称线段点,AC 与 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知识点拨】一、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三角形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用来计算周长、边长等二、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知识梳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注意:①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基本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述是:BC DE // ,ADE ∽ABC .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在遇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知道的情况优先考虑,把边长分别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分别计算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是否相似)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第1讲相似三角形讲义学习目标解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学习重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学习难点:运用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学习过程一、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已知,如图,D为△ABC内一点连结ED、AD,以BC为边在△ABC外作∠CBE=∠ABD,∠BCE=∠BAD 求证:△DBE∽△ABC例2、矩形ABCD中,BC=3AB,E、F,是BC边的三等分点,连结AE、AF、AC,问图中是否存在非全等的相似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1)如图: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EC(2)如图:其中∠1=∠2,则△ADE∽△ABC称为“相交线型”的相似三角形。
ABCDE12AABB C CDDEE12412(3)如图:∠1=∠2,∠B=∠D,则△ADE∽△ABC,称为“旋转型”的相似三角形。
观察本题的图形,如果存在相似三角形只可能是“相交线型”的相似三角形,及△EAF与△ECA二、相似三角形证明比例式和乘积式例3、△ABC中,在AC上截取AD,在CB延长线上截取BE,使AD=BE,求证:DF∙AC=BC∙FEAB CDE FAB CDEFK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900,M 是BC 的中点,DM ⊥BC 于点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
求证:(1)MA 2=MD ∙ME ;(2)MD MEADAE =22三、相似三角形证明两角相等、两线平行和线段相等。
例5:已知: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和AD 上的点,且31==AD AF AB EB 。
求证:∠AEF=∠FBD例6、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BCDE 是正方形,AE 交BC 于F ,FG ∥AC 交AB 于G ,求证:FC=FG例7、Rt △ABC 锐角C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交斜边上的高AD 于O ,过O 引BC 的平行线交AB 于F ,求证:AE=BFABCDEM12A B CD E F GA B C D F G E AB C DE F O123E 图2目标训练 一、填空题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S 1:S 2与它们对应高之比h 1:h 2之间的关系为 .2、 如图2,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边BC 上的点,AE 交BD 于点F ,如果23BE BC =,那么BF FD= .233、如图,点1234A A A A ,,,在射线OA 上,点123B B B ,,在射线OB 上,且112233A B A B A B ∥∥,213243A B A B A B ∥∥.若212A B B △,323A B B △的面积分别为1,4,则图中三个阴影三角形面积之和为 .4. △ABC 中,DE ∥FG ∥BC ,且AD :1,则S △ADE :S 四边形DFGE :S 四边形FBCG =二、选择题1.已知△ABC∽△DEF,且AB :DE=1:2,则△ABC 的面积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 )(A)1:2 (B)1:4 (C)2:1 (D)4:1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 ,那么x 的值( )A .只有1个B .可以有2个C .有2个以上但有限D .有无数个3.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身高165cm ,下半身长x与身高l 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 的矩形所截,AB 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 ( ) A.91 B.92 C.31D.94(第3题图)1 2 345、 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BCD =90°,AD ∥BC ,BC =CD ,E 为梯形内一点,且∠BEC =90°,将△BEC 绕C 点旋转90°使BC 与DC 重合,得到△DCF ,连EF 交CD 于M .已知BC =5,CF =3,则DM:MC 的值为 ( ) A.5:3 B.3:5 C.4:3 D.3:46、 如图,在Rt △ABC 内有边长分别为,,a b c 的三个正方形,则,,a b c 满足的关系式是( ) A 、b a c =+ B 、b ac = C 、222b ac =+ D 、22b a c ==7、如图,Rt △ABAC 中,AB ⊥AC ,AB =3,AC =4,P 是BC 边上一点,作PE ⊥AB 于E,PD ⊥AC 于 D ,设BP =x ,则PD+PE =( ) A.35x + B.45x -C.72D.21212525x x -三、解答题1、如图5,在△ABC 中,BC>AC , 点D 在BC 上,且DC =AC,∠ACB 的平分线CF 交AD 于F ,点E 是AB 的中点,连结EF.(1)求证:EF ∥BC.(2)若四边形BDFE 的面积为6,求△ABD 的面积.2、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等腰△ABC 中,CH 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 是线段CH 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 交BC 于点E,连接BP 交AC 于点F. (1) 证明:∠CAE=∠CBF; (2) 证明:AE=BF;(3) 以线段AE ,BF 和AB 为边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ABG (点E 与点F 重合于点G ),记△ABC 和△ABG 的面积分别ABCDE P为S △ABC 和S △ABG ,如果存在点P,能使得S △ABC =S △ABG ,求∠C 的取之范围。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讲义一、知识梳理(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 ,对应边。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
3、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等于。
4、相似三角形对应面积的比等于。
注意: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一定要确定好对应边、对应角;若果不能确定,则应当进行分类讨论。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平行截割: _____(2两角对应相等: (3两边夹: (4三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一般步骤:(1先通过已知或平行、对顶角、公共边、寻找是否存在两对相等的角 (2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则再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或找夹这个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找不到相等的角,就分析三边是否3、等积式的证明思路遇等积,化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
二、基础练习1.(2013•重庆已知△ABC ∽△DEF ,若△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3:4,则△ABC 与△DEF 的面积比为( A .4:3B .3:4C .16:9D .9:162.两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5cm 和3cm ,它们的面积之差为32cm 2,那么小三角形的面积为( A .10cm 2B .14cm 2C .16cm 2D .18cm 23.如图,已知△ABC ,AB=6,AC=4,D 为AB 边上一点,且AD=2,E 为AC 边上一点(不与A 、C 重合,若△ADE 与△ABC 相似,则AE=( A .2B .34C .3或43D .3或345.如图,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ADE =∠B ,AG ⊥BC 于点G ,AF ⊥DE 于点F.若AD =3,AB=5,求: (1AGAF;(2△ADE 与△ABC 的周长之比;ABCDEF三、重难点高效突破专题一:计算线段的长度或线段之间的比在几何中线段长度计算常用的方法是:1、运用勾股定理计算;2、运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计算;3、综合运用进行计算。
第6章 图形的相似6.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0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1) ∽,则由比例性质可得:。
(2)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学即练1】在一张缩印出来的纸上,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由原图中的6cm 变成了2cm ,则缩印出的三角形的周长是原图中三角形周长的( )A .B .C .D .【答案】A【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三角形的一条边由原图中的6cm 变成了2cm ,∴原三角形与缩印出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3:1,∴原三角形与缩印出的三角形的周长比为3:1,∴缩印出的三角形的周长是原图中三角形周长的,故选:A.2.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则,分别作出与的高和,则【微点拨】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学即练2】在中,AD平分交边BC于点D,点E在线段AD上,若,则与的面积比为( )A.16:45B.1:9C.2:9D.1:3【答案】C【分析】根据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的长度比,得到,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到的面积比,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D平分∠BAC,∴∠BAE=∠CAD,∵∠ABE=∠C,∴,∵,∴,,,∴.故选C ;知识点02 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 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微点拨】要特别注意“对应”两个字,在应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线段.【即学即练3】如下图所示,在△ABC 中,点D 在线段AC 上,且△ABC ∽△ADB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解:∵△ABC ∽△ADB ,∴,∴AB 2=AC •AD .故选:A .考法01利用三角形性质求解能力拓展【典例1】如图所示,D为AB边上一点,AD:DB=3:4,交BC于点E,则S△BDE:S△AEC等于()A.16:21B.3:7C.4:7D.4:3【答案】A【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不难求得.【详解】解:∵,∴,且,∴,,∴,∵,与的高相等,∴,∴.故选:A.考法02 证明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典例2】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BE与CD相交于点F,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D.【答案】C【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出和,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故选:C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如图,在中,是斜边上的高,若,,则的长为( )A .8B .10C .9D .12【答案】C【分析】在与中,利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对应成比例,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分层提分∴,,∴,,∴,∴,即,且,,∴,故选:.2.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下列比例式中不能得到DE BC的是( )A.B.C.D.【答案】B【分析】根据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解:A.∵,∠A=∠A,∴△ADE∽△ABC,∴∠ADE=∠ABC,∴DE BC;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当时,△ADE与△ABC不一定相似,∴∠ADE不一定等于∠B,∴不能得到DE BC,故选项符合题意;C.∵,∴,∵∠A=∠A,∴△ADE∽△ABC,∴∠ADE=∠ABC,∴DE BC;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A=∠A,∴△ADE∽△ABC,∴∠ADE=∠ABC,∴DE BC;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如图,已知△ABE∽△CDE,AD、BC相交于点E,△ABE与△CDE的周长之比是,若AE=2、BE=1,则BC的长为( )A.3B.4C.5D.6【答案】D【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E=2:5,从而得到CE=5,即可求解.【详解】解:∵△ABE∽△CDE,△ABE与△CDE的周长之比是,∴AE:CE=2:5,∵AE=2,∴CE=5,∵BE=1,∴BC=BE+EC=1+5=6,故选:D.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AD=1,BD=2,DE=2那么BC的值为()A.2B.4C.6D.8【答案】C【分析】证明利用对应边对应成比例即可求出.【详解】解:∵∴∴∴∴故选C.5.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是3∶4,那么它们的对应周长的比是()A.3∶4B.C.9∶16D.3∶7【答案】A【分析】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3:4,∴它们的周长比是:3:4.故选:A.6.已知,,,则的周长之比为____.【答案】4∶3【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即可得解.【详解】解:∵,,,∴;故答案为:4∶3.7.如图,光源P在水平横杆AB的上方,照射横杆AB得到它在平地上的影子为CD(点P、A、C在一条直线上,点P、B、D在一条直线上),不难发现AB//CD.已知AB=1.5m,CD=4.5m,点P到横杆AB的距离是1m,则点P到地面的距离等于______m.【答案】3【分析】作PF⊥CD于点F ,利用AB∥CD,推导△PAB∽△PCD,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是相似比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P作PF⊥CD于点F,交AB于点E,∵AB∥CD,∴△PAB∽△PCD,PE⊥AB,∵△PAB∽△PCD,∴,(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是相似比)即:,解得PF=3.故答案为:3.8.如图,△ABC∽△CAD,∠ACB=∠D=90°,_____.【答案】AB•DC【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ACB=∠D=90°,且△ABC∽△CAD,∴,即=AB•DC,故答案为:AB•DC.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E是AD的中点,CF⊥BE于点F,求FC的长.【答案】2.4【分析】根据已知可证明△ABE~∆FCB,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AD∥BC,∴∠AEB=∠CBF,∵∠A=90°,∠CFB=90°,∴△ABE∽△FCB∴,∵BC=3,E是AD的中点,∴AE=1.5 ,∴BE=2.5,∴,∴FC=2.4.10.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AD:AB=AE:AC=2:3.(1)求证:△ADE∽△ABC;(2)若DE=4,求BC的长.【答案】(1)见解析;(2)BC=6.【分析】(1)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即可;(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A=∠A,AD:AB=AE:EC=2:3,即,∴△ADE∽△ABC;(2)解:∵△ADE∽△ABC,∴,,∴BC=6.题组B 能力提升练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小明爬山时发现上山比下山的盲区小C.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则D.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答案】A【分析】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黄金分割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是真命题,故A正确;B、爬山时上山比下山的盲区大,原命题是假命题,故B错误;C、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时,则,原命题错误,故C错误;D、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原命题错误,故D错误.故选:A.2.如图,O是△ABC的重心,AN,CM相交于点O,那么△MON与△BMN的面积的比是()A.1:2B.2:3C.1:3D.1:4【答案】C【分析】利用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得到MO:MC=1:3和点N是BC的中点,从而得到△MON和△MNC的面积比、△BMN和△CMN的面积比,然后综合两个面积比求得结果.【详解】解:∵点O是△ABC的重心,∴MO:MC=1:3,点N是BC的中点,∴,∴,故选:C.3.若,且与的面积比是,则与对应角平分线之比为()A.B.C.D.【答案】B【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相似比,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且与的面积比是,∴与的相似比是,∴与对应角平分线之比为,故选:B.4.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若ADE的面积为,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为( )A.B.1C.D.2【答案】C【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则△ADE∽△ABC,再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ABC的面积,即可由求出四边形DBCE的面积.【详解】解:∵D、E分别为AB、AC的中点,∴,AE=CE=AB,∴,∴△ADE∽△ABC,∴,∴,∴,故选:C.5.如图,在Rt ABC中,∠C=90°,AC=3,BC=4.以BC上点O为圆心作⊙O分别与AB、AC相切E、C 两点,与BC的另一交点为D,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答案】1【分析】连接OE,OE⊥AB,OE=OC,AC⊥OC,△BEO∽△BCA,故,故可得OC的长,即可得出BD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OE,∵AB是⊙O的切线,∴OE⊥AB,OE=OC,∵AC⊥OC,∴BEO∽BCA,∴,∵∠C=90°,AC=3,BC=4,∴AB=5,∴,∴,∴OE=,∴OC=,∴BD=BC-2×OC=4-2×.故答案为:1.6.如图,点G是的中线上一点,且,作,垂足为点E,若,则点A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答案】【分析】过点作,则的长即为到的距离,证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作,则的长即为到的距离,∵,,∴,∴,∴,∵,∴,∵,∴,,故答案为:.7.如图,已知AB CD,AD与BC相交于点P,,若AP=6,则PD的长是_____.【答案】10【分析】证明,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计算即可.【详解】解:∵AB CD,∴,∴,即,解得:PD=10,故答案为:10.8.如图,在中,,,点从点出发,沿着边向点以的速度运动,点从点出发,沿着边向点以的速度运动.如果与同时出发,那么经过______秒和相似.【答案】4或【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经过x秒,△PQC和△ABC相似,∴CP=8-x(cm),CQ=2x(cm),当△PCQ∽△ACB,则,∴,∴x=4,当△PCQ∽△BCA,则,∴,∴x=,综上所述:经过4或秒,△PQC和△ABC相似.故答案为:4或.9.如图,四边形中,,且,E、F分别是、的中点,与交于点M.(1)求证:;(2)若,求BM.【答案】(1)见解析;(2)【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即可求证;(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相似比,即可求得线段的长.【详解】(1)证明:,E是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解:,F是的中点,,,,,又,.10.如图,在△ABC中,∠C=90°,AC=3,CB=5,D是BC边上一点,且DB=1,点E是AC边上的一个点,且AE,过点E作交AD于点F.(1)求EF的长.(2)求证:△DEF∽△ABD.【答案】(1);(2)证明见解析【分析】(1)利用,证明△AEF∽△ACD,根据对应边对应成比例进行计算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利用,求出AF,利用求出DF,从而得出,在利用外角的性质,得到,即可得证.【详解】(1)解:∵CB=5,DB=1,∴,∵,∴,∵,∴△AEF∽△ACD,∴,即:,∴;(2)证明:∵∠C=90°,AC=3,CD=4,∴,∵∴△AEF∽△ACD,∴,即:,∴,∴,∵,∴,∵,又∵,∴,∴△DEF∽△ABD题组C 培优拔尖练1.如图,在梯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O,把、、、的面积分别记作,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A.B.C.D.【答案】C【分析】由,推出,推出,利用等高模型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选项A,B,D正确,选项C错误,故选:C.2.如图,中,,,为边上一动点,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使得点的对应点与,在同一直线上,若,则的长为()A.3B.4C.6D.9【答案】B【分析】由旋转和平行线的性质易证,从而易证,即得出,代入数据即可求出BD的长.【详解】∵,∴.由旋转的性质可知,∴.又∵,∴,∴,即,∴.故选B.3.如图,在△ABC中,AH⊥BC于H,BC=12,AH=8,D、E分别为AB、AC上的点,G、F是BC上的两点,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DE为( )A.4.8B.4C.6.4D.6【答案】A【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也等于相似比,可以求出x,注意所画图形是正方形,用同一未知数表示未知边,即可求出.【详解】解:设△ABC的高AH交DE于点M,正方形的边长为x.由正方形DEFG得,DE∥FG,即DE∥BC,∵AH⊥BC,∴AM⊥DE.由DE∥BC得△ADE∽△ABC,∴,把BC=12,AH=8,DE=x,AM=8-x代入上式得:,解得:x=4.8.答:正方形的边长是4.8.故选:A.4.如图,在中,D,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的长为()A.1.5B.1.6C.1.7D.1.8【答案】B【分析】设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O作于M,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得BO=DO,得MC=MD,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CF的长.【详解】解:设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在中,,,过点O作于M(如图),,,,,.故选B.5.如图Rt AOB∽DOC,∠AOB=∠COD=90°,M为OA的中点,OA=6,OB=8,直线AD,CB交于P 点,连接MP,AOB保持不动,将COD绕O点旋转,则MP的最大值是_____.【答案】9【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COB∽DOA,得到∠OBC=∠OAD,得到O、B、P、A共圆,求出MS和PS,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即可.【详解】解:取AB的中点S,连接MS、PS,则PM≤MS+PS,∵∠AOB=90°,OA=6,OB=8,∴AB=10,∵∠AOB=∠COD=90°,∴∠COB=∠DOA,∵AOB∽DOC,∴,∴COB∽DOA,∴∠OBC=∠OAD,∴O、B、P、A共圆,∴∠APB=∠AOB=90°,又S是AB的中点,∴PS=AB=5,∵M为OA的中点,S是AB的中点,∴MS=OB=4,∴MP的最大值是4+5=9,故答案为:9.6.如图,为等边边上的高,,为高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答案】【分析】连接,交于点,此时最小,过点作于点,证明,然后求得,在中,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交于点,此时最小,过点作于点,∵为等边边上的高,∴点与点关于对称,又∵,∴,∴,∵,∴,∴,∴,∴,解得:,∴,∴,∴在中,∴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7.如图,在矩形纸片中,,,点在上,将沿折叠,点恰落在边上的点处;点在上,将沿折叠,点恰落在线段上的点处,有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①③④【分析】利用折叠性质得∠CBE=∠FBE,∠ABG=∠FBG,BF=BC=10,BH=BA=6,AG=GH,则可得到∠EBG=∠ABC,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在Rt AB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F=8,则DF=AD-AF=2,设AG=x,则GH=x,GF=8-x,HF=BF-BH=4,利用勾股定理得到,解得x=3,所以AG=3,GF=5,于是可对④进行判断;接着证明ABF∽DFE,利用相似比得到,而=2,所以,所以DEF与ABG不相似,于是可对②进行判断;分别计算和可对③进行判断.【详解】解:∵BCE沿BE折叠,点C恰落在边AD上的点F处;点G在AF上,将ABG沿BG折叠,点A恰落在线段BF上的点H处,∴∠CBE=∠FBE,∠ABG=∠FBG,BF=BC=10,BH=BA=6,AG=GH,∴∠EBG=∠EBF+∠FBG=∠CBF+∠ABF=∠ABC=45°,所以①正确;在Rt ABF中,AF==8,∴DF=AD-AF=10-8=2,设AG=x,则GH=x,GF=8-x,HF=BF-BH=10-6=4,在Rt GFH中,∵,∴,解得x=3,∴GF=5,∴AG+DF=FG=5,所以④正确;∵BCE沿BE折叠,点C恰落在边AD上的点F处,∴∠BFE=∠C=90°,∴∠EFD+∠AFB=90°,而∠AFB+∠ABF=90°,∴∠ABF=∠EFD,∴ABF∽DFE,∴,∴,而,∴,∴DEF与ABG不相似;所以②错误.∵=×6×3=9,=×3×4=6,∴.所以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DC上,DE:EC=3:2,连接AE交BD于点F,则=________.【答案】9:25【分析】先由DE:EC=3:2,得DE:DC=3:5,再根据平行四边形ABCD,得AB CD,AB=CD,所以,△DEF∽△BAF,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详解】解:∵DE:EC=3:2,∴DE:DC=3:5,∵平行四边形ABCD,∴AB CD,AB=CD,∴,△DEF∽△BAF,∴,故答案为:9∶25.9.如图,在△ABC中,过点A作,交∠ACB的平分线于点D,点E是BC上,连接DE,交AB于点F,.(1)求证:四边形ACED是菱形;(2)当,时,直接写出的值.【答案】(1)见解析;(2)【分析】(1)根据可得,即可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得出,则可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2)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从而求出的长,然后根据可得,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结论.【详解】(1)证明:,,即,,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分,,,,四边形是菱形;(2)四边形是菱形;,,,,,.10.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E、CD交于点O,.(1)如果,求AC的长;(2)如果△ADE的面积为1,求的面积.【答案】(1)18;(2)2【分析】(1)首先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2)证明,利用等高模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解:∵,∴=,∵,∴,∴,∴,∴=,,∴=,∵,∴.(2)∵=,∴,∴.11.如图,在正方形中,点M是边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点N在边的延长线上.且满足连接、,与边交于点E.(1)求证:;(2)求证:.【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2)证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又∵,∴,∴,在和中,,∴,∴;(2)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又∵,∴,∴,∴.12.如图,在Rt ABC中,∠C=90°,∠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点E是AB上一点,以AE为直径的⊙O过点D,且交AC于点F.(1)求证:BC是⊙O的切线;(2)若CD=6,AC=8,求AE.【答案】(1)见解析;(2)12.5【分析】(1)连接OD,根据平行线判定推出OD AC,推出OD⊥BC,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求出AD,连接DE,证DCA∽EDA,得出比例式,代入数值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连接OD,∵OA=OD,∴∠OAD=∠ODA,∵AD平分∠BAC,∴∠BAD=∠CAD,∴∠ODA=∠CAD,∴OD AC,∵∠C=90°,∴∠ODC=90°,∴OD⊥BC,∵OD为半径,∴BC是⊙O切线;(2)解:在Rt ADC中,AC=8,CD=6,由勾股定理得:AD=10.连接DE,∵AE为直径,∴∠EDA=∠C=90°,∵∠CAD=∠EAD,∴DCA∽EDA,∴,∴,AE=12.5.13.矩形中,,将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使点落在延长线上(图1)(1)若,求的度数与的长度;(2)如图2将向右平移得,两直角边与拒形相交于点E、F;当平移的距离是多少时,能使与相似,(先填空,再完成解答)解:设平移的距离为x,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37°,4(2),,或x=3.4【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6,BC AD,∠B=90°,求出∠CAD=∠BCA=53°,则37°即可解答;由勾股定理求出=AC=10,进而求得;(2)设平移的距离为x,则,然后再解直角三角形表示出,进而表示出,同理表示出,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C=AD=6,BC AD,∠B=90°,∴∠CAD=∠BCA=53°,∴∠BAC=90°-∠BCA=90°-53°=37°,∵将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37°在Rt△CBA中,AB=8,BC=6,由勾股定理得:=AC=10∴.(2)解:设平移的距离为x,则,∵∴,解得:∴同理:∵与相似∴或∴或,解得或x=3.4∴当或x=3.4时,与相似.14.【问题呈现】(1)如图1,和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求证:BD=CE.【类比探究】(2)如图2,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DE=90°,连接BD、CE,则___________.【拓展提升】(3)如图3,和都是直角三角形,∠ABC=∠ADE=90°,∠DAE=∠BAC=30°,连接BD、CE.①求的值;②延长交于点G.交于点F.求.【答案】(1)见解析;(2);(3)①;②30°【分析】(1)证明BAD CAE,从而得出结论;(2)证明BAD∽CAE,进而得出结果;(3)①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到,再证明BAD∽CAE,进而得出结果;②由BAD∽CAE,得出∠ACE=∠ABD,进而得出∠BGC=∠BAC.【详解】(1)证明:∵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AE,AB=AC,∠DAE=∠BAC=60°,∴∠DAE∠BAE=∠BAC∠BAE,∴∠BAD=∠CAE,∴BAD CAE(SAS),∴BD=CE;(2)解:∵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E=∠BAC=45°,∴∠DAE∠BAE=∠BAC∠BAE,∴∠BAD=∠CAE,∴BAD∽CAE,∴;故答案为:;(3)解:①∵∠ABC=∠ADE=90°,∠DAE=∠BAC=30°,∴AE=2DE,AC=2BC,由勾股定理得AD=DE,AB=BC,∴,同理BAD∽CAE,∴;②∵BAD∽CAE,∴∠ACE=∠ABD,∵∠AFC=∠BFG,∴∠BGC=∠BAC=30°.。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如△与△相似,记作: △∽△。
相似三角形的比叫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注意:〔1〕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2〕对应性,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这样写比拟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3〕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假设△∽△,相似比为k,那么△与△的相似比是1k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3〕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在比例式::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d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和,使2·,叫做把线段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①基本性质:a b c dad bc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d =⇒=③等比性质:……≠……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b===+++⇒++++++=()0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l1∥l2∥l3,A D l1B E l2C F l3可得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等.〔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AD EB C由∥可得:AC AE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或或.此推论较原定理应用更加广泛,条件是平行.〔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此定理给出了一种证明两直线平行方法,即:利用比例式证平行线.〔4〕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知识点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③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⑤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知识点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形相似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⑥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二. 学习重点和难点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5)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基本图形:C推理格式:在△ABC中,∵ DE//BC,∴△ADE∽△ABC.(2)如果两个三角形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基本图形:B推理格式:在△ABC和△'C'B'A中,'A 'C CA 'C 'B BC 'B 'A AB ==, ∴△ABC ∽△'C 'B 'A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基本图形:B推理格式:在△ABC 和△'C 'B 'A 中,'C 'A AC 'B 'A AB =,∠A=∠'A ABC ∆∴∽△'C 'B 'A .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基本图形:B推理格式:在△ABC 和△'C 'B 'A 中,∵∠A=∠'A ,∠B=∠'B ,∴△ABC ∽△'C 'B 'A .三. 我们的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BC ⊥AF ,FD ⊥AB ,垂足分别为C 、D ,那么图中有_________对相似三角形.FCEA D B分析: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图中有4个∆Rt ,它们是ADF R t ABC R t ∆∆,,E DB Rt ∆,CFE Rt ∆.这四个∆Rt 每两个之间都相似,所以一共有6对三角形相似.△ABC ∽△EBD ,△ABC ∽△AFD ,△ABC ∽△EFC△AFD ∽△EBD ,△AFD ∽△EFC ,△BED ∽△FEC答:6对注意:在复杂图形中辨认相似三角形时,要着重抓住图形的特征.如本题重在找相等的角,然后再判定.例2. 如图,∠ADE=∠B ,则)()()()(AC AE ==.B C分析:∵∠ADE=∠B ,∠A=∠A∴△ADE ∽△ABCABAD BC DE AC AE ==∴ 注意:首先要判断△ADE ∽△ABC ,然后正确找出对应边.例3. 如图,已知DE//BC ,DF 与AC 交于G ,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DE △ABC ,△DEG △FCG. 注意:要抓住DE//BC 的条件,利用基本图形进行判定.例4. 如图,AD=DF=FB ,DE//FG//BC ,则=321S :S :S __________.AD EF GB C 1 2 3答案:1:3:5分析:∵DE//FG//BC ,∴△ADE ∽△AFG ∽△ABC又∵AD=DF=FB∴AD :AF :AB=1:2:3.4121S S 2AFG 1=⎪⎭⎫ ⎝⎛=∴∆ 3:1S :S 21=∴9432S S 2ABC AFG =⎪⎭⎫ ⎝⎛=∴∆∆ 53S S 32=∴ 5:3:1S :S :S 321=∴注意:要抓住AD=DF=FB ,DE//FG//BC 的条件,利用基本图形进行判定三角形相似,然后利用性质解题.例5. 如图,△ABC 中,D 为AC 上一点,CD=2DA ,∠BAC=45°,∠BDC=60°,CE ⊥BD 于E ,连结AE.(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求△BEC 与△BEA 的面积比.BEC D A解:(1)DE=DA ,EC=EA=EB.证明: ∵∠DEC=90°,∠BDC=60°,∴∠DCE=30°.DA CD 21DE ==∴,即DE=DA. ∴∠DEA=∠DAE.又∵∠EDC=∠DEA+∠DAE=60°,∴∠DAE=∠DEA=30°.又∵∠BAC=45°,∴∠EAB=∠BAC -∠DAE=15°.又∠DEA=∠EAB+∠EBA ,∴∠EBA=∠DEA -∠EAB=15°.∴∠EBA=∠EAB.∴EA=EB.∵∠DCE=∠DAE=30°,∴EC=EA.∴EC=EA=EB.(2)①△ADE ∽△CEA ,或②△BCD ∽△ACB① 理由:△ADE ,△CEA 均为底角为30°的等腰△,∴△ADE ∽△CEA.② 理由:∵∠CBD=∠CAB=45°,∠CDB=∠ABC=60°,∴△BCD ∽△ACB.(3)过点A 作AF ⊥BD ,交BD 延长线于点F ,则∠AFD=∠CED=90°.又∠ADF=∠CDE ,∴△CED ∽△AFD.2ADAD 2AD CD AF CE ===∴, 2AF CE AF BE 21CE BE 21S S BEA BEC ==⋅⋅=∴∆∆. 即2S S BEA BEC =∆∆.(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一选1. 下列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A. 2,3,2,3B. 3,2,6,4C. 4,5,6,10D. 12,8,11,162. 用一个3倍放大镜照一个△AB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C 放大后,∠A 是原来的3倍B. △ABC 放大后,周长是原来的3倍C. △ABC 放大后,面积是原来的3倍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3. 若23b a =,则ba b +等于( ) A. 3:2 B. 2:3 C. 2:5 D. 5:24. 下列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的是( )A. 两个等边三角形B. 两个全等三角形C. 两个直角三角形D. 有一个角是12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5. 如图所示,下列各式能使△ACB ∽△DCA 的是( )A. AB AC BDCD = B.CD AC AC CB = C. BC AC AB AD = D. AB AD AD AC =6. 过三角形一边上一点画直线与另一边相交,且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那么最多可画这样的直线的条数是(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7. 如图所示,已知EF//BC ,△AEF 和梯形EBCF 的面积分别为18,80。
知识精要一、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它们各有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
即△AB C ∽△DEF ,我们可以得到:【注意事项1、2、】相似具有连贯性:即两个三角形分别与第三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请用所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定义证明】基本图形之一:(请添加条件,使之相似)2、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三角形相似。
已知:∠A=∠A ’ ;∠B=∠B ’ 求证:△ABC ∽△A ’B ’C ’CBB'基本图形之二:(请给图标上字母,并写出所有的相似三角形)角1=角221角1=角221(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三角形相似。
已知:∠A=∠A ’ ;''''AB ACA B A C求证:△ABC ∽△A ’B ’C ’ CBB'基本图形之三:(请给图标上字母及条件,并写出所有的相似三角形)(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与另外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三角形相似。
(4)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斜边及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HL)【自己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一: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及周长比都等于相似比。
【要求自行证明】、【总结】2、性质二: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自行证明】热身练习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 ∆与DEF ∆相似的是( ) A .∠A=50°,∠B=70°,∠D=50°,∠F=70°B .2,3AB BC ==,∠B=40°,4,9DE EF ==,∠E=40° C .4,5,6,6,7.5,9AB BC AC DE EF DF ======D .,AB AC =∠A=50°,DE DF =,∠E=50°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是4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 .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 .面积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D .两边之比为3:5的两个直角三角形3、如图:△ABC 中,∠ACB=90°,C D ⊥AB,垂足为D ,且 2.5,0.9AD cm DB cm ==,求: (1)CD 的长 (2):ACD CBD S S ∆∆BD A4、如图:D 是△ABC 的AB 边上一个动点,D E ∥BC 交AC 于E ,D F ∥AC 交BC 于F ,已知AD:DB=1:2,求三角形ADE 、三角形DBF 、平行四边形DFCE 的面积之比BDA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EC 交AD 于F ,已知:1:2EA AB =,2AEF S ∆=,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BD6、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已知9,25AOF COB S S ∆∆==,求梯形ABCD 的面积CB7、已知梯形的两底边长分别为4和6,高是3,求梯形两腰的延长线的交点到较长底边的距离 【要求自己画图】精解名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D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2AB DB CE =⋅(1)求证:△ADB ∽△EAC(2)若∠BAC=40°,求∠DAE 的度数B D2、已知G 是△AB C 的重心,且在中线AD 上,延长AD 到H ,使得DH=GD ,K 是BG 的中点 求证:△FK G ∽△GHC【析】注意从对应点所给于的信息。
一、比和比例一般来说,两个数或两个同类的量a与b相除,叫做a与b的比,记作:a b(或表示为ab );如果::a b c d=(或a cb d=),那么就说a、b、c、d成比例.二、比例的性质(1)基本性质:如果a cb d=,那么ad bc=;相似三角形知识结构模块一:比例线段知识精讲2 / 34如果a cb d =,那么b d ac =,a b cd =,c d a b=. (2) 合比性质: 如果a cb d =,那么a bc db d++=; 如果a cb d =,那么a bc db d--=. (3) 等比性质: 如果a c kb d ==,那么ac a c k bd b d+===+.三、比例线段的概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a b c d =(或表示为a cb d=),那么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四、黄金分割如果点P 把线段AB 分割成AP 和PB (AP PB >)两段(如下图),其中AP 是AB 和PB 的比例中项,那么称这种分割为黄金分割,点P 称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510.6182AP AB -=≈,称为黄金分割数,简称黄金数.五、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已知ABC ∆,直线l // BC ,且与AB 、AC 所在直线交于点D 和点E ,那么AD AEDB EC=.APBlAB CDEAB C DEAB CDE ll六、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 如果DE // BC ,那么DE AD AE BC AB AC==. 七、三角形的重心定义: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性质:三角形重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这个顶点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八、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九、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推论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的延长线(这两边的延长线在第三边的同侧)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如图,在ABC ∆中,直线l 与AB 、AC 所在直线交于点D 和点E ,如果ADAEDB EC=,那么l //BC .ABCD EA BCDEAB CDEABCD E4 / 34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的直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直线1l //2l //3l ,直线m 与直线n 被直线1l 、2l 、3l所截,那么DF EGFB GC=.十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的直线所截,如果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另一条直线上 截得的线段也相等.【例1】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和BC 上.下列所给的四个条件中,不一定能得到DE // AC 的条件是( ) A .BE BCBD BA =B .CE ADBE BD =C .BD DEBA AC=D .BC CEAB AD=【难度】★ 【答案】C .例题解析A BCDEF BC D E F G【解析】如图,作DF DE =,则DF DE AC AC =,∴BD DEBA AC=不能判定DE // AC ,故选C . 【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找准对应关系,避免错选.【例2】 在比例尺为1 : 40000的一张地图上,量得A 、B 两地的距离是37 cm ,那么A 、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km .【难度】★ 【答案】14.8.【解析】设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x km ,则51371040000x -⨯=,解得:14.8x =. 【总结】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有关计算,注意单位的换算.【例3】 如图,已知1l //2l //3l ,DE = 4,DF = 6,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C : EF = 1 : 1B .BC : AB = 1 : 2 C .AD : EF = 2 : 3 D .BE : CF = 2 : 3 【难度】★ 【答案】B .【解析】::1:2BC AB EF DE ==,故B 正确. 【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例4】 如果线段a = 4 cm ,b = 9 cm ,那么它们的比例中项是______cm . 【难度】★ 【答案】6.【解析】设它们的比例中项是x cm ,则由题意得249x =⨯,解得:6x =. 【总结】本题考查了比例中项的概念及计算.6 / 34BC DE FGA【例5】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E 在边BA 的延长线上,CE 交边AD 于点F ,交对角线BD 于点G .求证:CG 是EG 与FG 的比例中项. 【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CG BG FG GD =,EG BGCG GD=, ∴CG EGFG CG=, ∴CG 是EG 与FG 的比例中项. 【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例6】 已知线段AB = 10,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 PB ),则AP =______. 【难度】★ 【答案】555.【解析】由题意得51AP AB -=555AP =. 【总结】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的有关计算.【例7】 已知23a c eb d f ===,18ac e =--,0bd f ++≠,求b d f ++的值. 【难度】★★ 【答案】27.【解析】∵23a c eb d f ===,0b d f ++≠,∴23a c e b d f ++=++, ∵18a c e =--,∴18a c e ++=,∴27b d f ++=.【总结】本题考查了等比性质的应用.【例8】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重心到直角顶点的距离为______.【难度】★★ 【答案】6.【解析】如图,易得192CD AB ==,∴263CG CD ==. 【总结】本题考查了重心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例9】 如图,已知AD // EF // BC ,AE = 3BE ,AD = 2,EF = 5,那么BC =______.【难度】★★ 【答案】6.【解析】作AN ∥DC 分别交EF 、BC 于点M 、N ,由题意得2NC MF AD ===,EM AEBN AB=, 即334BN =,∴4BN =,∴6AB =. 【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例10】 如图,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上,EF 与对角线BD 交于点G ,如果BE = 5,BF = 3,那么FG : EF 的比值是_______.【难度】★★A BCDEF M NA BCDEFGH【答案】38.【解析】作GH AB⊥于点H,易得GH BH=,∵GH EHBF EB=,535GH GH-=,解得:158GH=,∴38 FG BHEF BE==.【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注意比和比值的区别.【例11】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 // AB,DEF A∠=∠.(1)求证:BE = AF;(2)设BD与EF交于点M,联结AE,交BD于点N,求证:BN MD BD ND=.【难度】★★【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DE // AB,DEF A∠=∠,∴AD∥EF,∴四边形AFED是平行四边形,∴AF DE=,ABD EDB∠=∠,∵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 EBD∠=∠,∴EDB EBD∠=∠,∴BE DE=,∴BE AF=;(2)∵DE // AB,∴BN AB ND ED=,∵AD∥EF,∴BD ABMD AF=,MAFB E CDN8/ 34ABCDEFM∵ED AF =,∴BD AB MD ED =,∴BN BDND MD=, ∴BN MD BD ND ⋅=⋅.【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例12】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 BC ,90DAB ABC ∠=∠=︒,E 为CD 的中点,联结A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F ; (1)联结BE ,求证:BE = EF .(2)联结BD 交AE 于M ,当AD = 1,AB =2,AM = EM 时,求CD 的长. 【难度】★★【答案】(1)详见解析;(2)5CD =.【解析】(1)∵AD // BC ,DE EC =,易得ADE ∆≌FCE ∆, ∴E 为AF 的中点,∵90DAB ABC ∠=∠=︒, ∴BE EF =;(2)∵AM EM =,∴13AM MF =,∴13AD BF =, ∵1AD CF ==,∴3BF =,2BC =,∵2AB =,∴()225DC BC AD AB -+.【总结】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勾股定理等.10 / 34一、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它们各有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那么在ADE ∆与ABC ∆中, A A ∠=∠, ADE B ∠=∠,AED C ∠=∠;12AD DE AE AB BC AC ===.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记作ADE ∆∽ABC ∆,其中点A 与点A 、点D 与点B 、点E 与点C 分别是对应顶点;符号“∽”读作“相似于”.用符号表示两个相似三角形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分别写在三角形记号“∆”后相应的位置上.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得出:(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2)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二、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模块二:相似三角形DABCE知识精讲AB C A 1B 1C 1如图,已知直线l 与ABC ∆的两边AB、AC 所在直线分别交于点D 和点E , 则ADE ∆∽ABC ∆.三、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在ABC ∆与111A B C ∆中,如果1A A ∠=∠、1B B ∠=∠,那么ABC ∆∽111A B C ∆.常见模型如下:ABCDEAB C DEAB CDE12 / 34AB C AB CABC A 1B 1C 1四、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在ABC ∆与111A B C ∆中,1A A ∠=∠,1111AB ACA B AC =,那么ABC ∆∽111A B C ∆.五、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在ABC ∆与111A B C ∆中,如果111111AB BC CAA B B C C A ==,那么ABC ∆∽111A B C ∆.六、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如图,在Rt ABC ∆和111Rt A B C ∆中,如果190C C ∠=∠=︒,1111AB BCA B B C =, 那么ABC ∆∽111A B C ∆.七、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 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例题解析ABCA 1B 1C 114/ 34AB CDEF【例13】在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与图1中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是()A.B.C.D.【难度】★【答案】B.【解析】由图易得ABC∆为直角三角形,且:1:2BC AB=,故选B.【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例14】已知ABC∆∽DEF∆,且相似比为3 : 4,2ABCS∆=cm2,则DEFS∆=______ cm2.【难度】★【答案】329.【解析】由题意得234ABCDEFSS∆∆⎛⎫= ⎪⎝⎭,∴329DEFS∆=cm2.【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例15】如图,已知点D是ABC∆中的边BC上的一点,BAD C∠=∠,ABC∠的平分线交边AC于点E,交AD于F,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AC∆∽BDA∆B.BFA∆∽BEC∆图1ABCDABCD EF C .BDF ∆∽BEC ∆ D .BDF ∆∽BAE ∆【难度】★ 【答案】C .【解析】∵BAD C ∠=∠,ABD CBA ∠=∠,∴BAC ∆∽BDA ∆; ∵BAD C ∠=∠,ABF CBF ∠=∠,∴BFA ∆∽BEC ∆;∵BAE BDF ∠=∠,ABF CBF ∠=∠,∴BDF ∆∽BAE ∆;故C 错误.【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例16】 如图,已知点D 在ABC ∆的边AB 上,且ACD B ∠=∠,:1:3ACD DBC S S ∆∆=.求AC AB的值. 【难度】★【答案】12.【解析】∵ACD B ∠=∠,CAD BAC ∠=∠,∴CAD BAC ∆∆,∴22::CAD BAC S S AC AB ∆∆=,∵:1:3ACD DBC S S ∆∆=,∴:1:4CAD BAC S S ∆∆=,∴12AC AB =. 【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例17】 如图,已知点E 、F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BC 和CD 上,EF AE ⊥,BE = 3 cm ,AB = 6 cm ,矩形ABCD 的周长为28 cm ,求CF 的长.【难度】★16 / 34ABCDEAMG【答案】52CF =cm . 【解析】∵AB = 6 cm ,矩形ABCD 的周长为28 cm , ∴8BC =cm ,∴5EC =cm ,∵EF AE ⊥, 易证ABE ∆∽ECF ∆,∴AB BE EC CF =,即635CF =,解得:52CF =cm . 【总结】本题考查了一线三等角基本模型的运用.【例18】 如图,已知点D 、E 分别在ABC ∆边AB 、AC 上,DE // BC ,BD = 2AD ,那么:DEB EBC S S ∆∆等于( )A .1 : 2B .1 : 3C .1 : 4D .2 : 3【难度】★★ 【答案】B .【解析】∵BD = 2AD ,∴2BDE ADE S S ∆=,∵DE // BC ,∴9ABC ADE S S ∆∆=,∴6EBC ADE S S ∆∆=,∴:DEB EBC S S ∆∆1:3=.【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同底等高模型的综合运用.【例19】 如图,ABC ∆中,如果AB = AC ,AD ⊥BC 于点D ,M 为AC 中点,AD 与BM 交于点G ,那么:GDM GAB S S ∆∆的值为_______.【难度】★★ABCDEF【答案】14. 【解析】∵AB = AC ,AD ⊥BC , ∴BAD CAD ∠=∠,BD DC =, ∵M 为AC 中点,∴DM AM =,∴BAD MDA ∠=∠, ∴GDM ∆∽GAB ∆,∵点G 为ABC ∆的重心,∴214GDM GAB S GD S GA ∆∆⎛⎫== ⎪⎝⎭. 【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同时考查了重心的性质.【例20】 如图,已知ABC ∆中,AB = AC ,CD 是边AB 上的高,且CD = 2,AD = 1,四边形BDEF 是正方形.CEF ∆和BDC ∆相似吗?试证明你的结论.【难度】★★【答案】相似,详见解析.【解析】由题意,可得:5AC AB =∴51BD DE EF ===,∴35CE =∴51BD DC -=355151CE EF --==-,∴BD CEDC EF=,∵BDC CEF∠=∠,∴CEF∆∽BDC∆.【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例21】已知:如图,点E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AC BDC DAE∠=∠=∠.(1)求证:ABE∆∽ACD∆;(2)求证:BC AD DE AC=.【难度】★★【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BAC BDC DAE∠=∠=∠,∴BAE CAD∠=∠,∵BEA EDA DAE∠=∠+∠,CDA EDA BDC∠=∠+∠,∴BEA CDA∠=∠,∴ABE∆∽ACD∆;(2)由(1)知AB AEAC AD=,∴AB ACAE AD=,又∵BAC EAD∠=∠,∴ABC∆∽AED∆,∴BC ACED AD=,∴BC AD DE AC=.【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EDCBA18/ 34ABCD EFGHA BCD EF 【例2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E 在边BA 的延长线上,CE 交AD于点F ,ECA D ∠=∠. (1)求证:ECA ∆∽ECB ∆; (2)若DF = AF ,求AC : BC 的值. 【难度】★★【答案】(1)详见解析;(22. 【解析】(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D ∠=∠,∵ECA D ∠=∠,∴ECA B ∠=∠, 又∵E E ∠=∠, ∴ECA ∆∽ECB ∆; (2)∵DF AF =,易证DC AE AB ==,∴2EB EA =,由(1)得AC EC EA BC EB EC ==,即2EC EAEA EC=,∴2EC EA =, ∴22AC EA BC EC ==. 【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例23】 如图,B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若45DBC ∠=︒,DE BC ⊥于E ,BF CD ⊥于F ,DE 与BF 相交于H ,BF 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G .求证:(1)CD = BH ; (2)AB 是AG 和HE 的比例中项. 【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45DBC ∠=︒,DE BC ⊥, ∴ED EB =,∵BF CD ⊥,∴EBH CDE ∠=∠,∴EDC ∆≌EBH ∆,20 / 34∴CD BH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 A ∠=∠,∴BHE A ∠=∠,∵EBH BGA ∠=∠,∴EBH ∆∽BGA ∆,∴AG ABHB HE=, ∵HB CD AB ==,∴AG ABAB HE=,∴AB 是AG 和HE 的比例中项. 【总结】本题考查了全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例24】 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 AC ,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1)求证:CAD ECB ∠=∠;(2)点F 是AC 的中点,联结DF ,求证:2BD FC BE =.【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AD ⊥BC ,CE ⊥AB , ∴BAD ECB ∠=∠, ∵AB = AC ,∴BAD CAD ∠=∠, ∴CAD ECB ∠=∠; (2)由题意得12ED BC BD ==,∴DBE DEB ∠=∠, ∵点F 是AC 的中点,∴12DF AC FC ==,∴DCF FDC ∠=∠, ∵DBE DCF ∠=∠,∴CDF ∆∽BED ∆, ∴CD FC BE BD =,∵CD BD =,∴BD FCBE BD=, ∴2BD FC BE =.CBADEFABC D E F G【总结】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例25】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 BC ,90A ∠=︒,AB = AD .点E 在边AB 上,且DE CD ⊥,DF 平分EDC ∠,交BC 于点F ,联结CE 、EF . (1)求证:DE = DC ;(2)如果2BE BF BC =,求证:BEF CEF ∠=∠. 【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作CH AD ⊥的延长线于点H , ∵AD // BC ,90A ∠=︒,AB = AD ,∴CH AD =,∵DE CD ⊥,∴ADE HCD ∠=∠, ∴ADE ∆≌HCD ∆,∴DE DC =;(2)∵2BE BF BC =,B B ∠=∠,∴BEF ∆∽BCE ∆,∴BEF BCE ∠=∠, ∵DF 平分EDC ∠,DE DC =,∴DEF ∆≌DCF ∆,∴DEF DCF ∠=∠,∵DEC DCE ∠=∠,∴CEF BCE ∠=∠,∴BEF CEF ∠=∠.【总结】本题考查了一线三直角模型及相似和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例26】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 AC ,点D 、E 分别是边AC 、AB 的中点,DF ⊥AC ,DF 与CE 相交于点F ,AF 的延长线与BD 相交于点G .(1)求证:2AD DG BD =;(2)联结CG ,求证:ECB DCG ∠=∠. 【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AB = AC ,点D 、E 分别是边AC 、AB 的中点,A BCDEFH∴ACE∆≌ABD∆,∴ABD ACE∠=∠,∵DF⊥AC,∴FAD FCD∠=∠,∴ABD FAD∠=∠,∴DAG∆∽DBA∆,∴AD DG BD AD=,∴2AD DG BD=;(2)∵AD DC=,∴DC DG BD DC=,∵CDG BDC∠=∠,∴CDG∆∽BDC∆,∴DBC DCG∠=∠,∵ABC ACB∠=∠,∴ABD GCB∠=∠,∴ACE GCB∠=∠,∴ECB DCG∠=∠.【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ABCD EFG【例27】 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90B ∠=︒,AD // BC ,BC = 2AD ,点E 为边BC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ECD 为平行四边形;(2)在CD 边上取一点F ,联结AF 、AC 、EF ,设AC 与EF 交于点G ,且EAF CAD ∠=∠.求证:AEC ∆∽ADF ∆;(3)在(2)的条件下,当45ECA ∠=︒时,求:FG : EG 的比值. 【难度】★★【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45.【解析】(1)∵BC = 2AD ,点E 为边BC 的中点, ∴AD EC =,∵AD // BC ,∴四边形AECD 为平行四边形;(2)∵EAF CAD ∠=∠,∴EAC DAF ∠=∠, ∵四边形AECD 为平行四边形,∴AEC D ∠=∠, ∴AEC ∆∽ADF ∆;(3)∵45ECA ∠=︒,∴AB BC =,设1AD =,则1BE EC ==,2AB =,∴5AE =∵AEC ∆∽ADF ∆,∴AD DFAE EC=,解得5DF =,∴45FC , ∴45FG FC EG AE ==.24 / 34【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综合性较强,解题时注意进行分析.【例28】 如图,已知在ABC ∆中,P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PQ // AC ,PQ 与边AB 相交于点Q ,AB = AC = 10,BC = 16,BP = x ,APQ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试探索:APQ ∆与ABP ∆能否相似?如果能相似,请求出x 的值,如果不能相似,请说明理由.【难度】★★★【答案】(1)()23301616y x x x =-<<;(2)能相似,394x =. 【解析】(1)作AH BC ⊥于点H ,ABCPQ H∵AB = AC = 10,BC = 16,∴6AH =,∴1482ABC S BC AH ∆=⋅⋅=,132ABP S BP AH x ∆=⋅⋅=, ∵PQ // AC ,∴BPQ ∆∽BCA ∆,∴22256BPQ BCAS BP x S BC ∆∆⎛⎫== ⎪⎝⎭,∴2316BPQ x S ∆=,∴23316APQ ABP BPQ S S S x x ∆∆∆=-=-,即()23301616y x x x =-<<; (2)能相似,此时394x =,详解如下: ∵BPQ ∆∽BCA ∆,∴BQ BP BA BC =,∴58BQ x =,∵AQP B ∠>∠,∴AQP APB ∠=∠,∴APQ ∆∽ABP ∆,∴AP PQ AB BP =,即5810xAP x =,解得:254AP =,∵AQ PQ AP BP =,即551088254x xx -=,解得:394x =, 综上,APQ ∆与ABP ∆能相似,此时394x =. 【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26 / 34ABCMN【习题1】 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为4 : 9,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是______. 【难度】★ 【答案】2:3.【解析】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习题2】 如图,ABC ∆和AMN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M 是ABC ∆的重心,那么AMNABCS S ∆∆的值为( ) A .23B .13C .14D .49【难度】★★ 【答案】B .【解析】∵点M 是ABC ∆的重心,设2AM =,则可得23AB =,∴AMN ABC S S ∆∆213AM AB ⎛⎫== ⎪⎝⎭,故选B . 【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及重心的性质的综合运用.【习题3】 如图,AB // DC ,DE = 2AE ,CF = 2BF ,且DC = 5,AB = 8,则EF =______. 【难度】★★随堂检测CDMABCDEF O P【答案】7.【解析】延长AD 、BC 交于点M ,∵AB // DC ,∴MD MCDA CB=, ∵DE = 2AE ,CF = 2BF ,∴MD MCDE CF=,∴EF // DC , 过点D 作DH ∥CB ,易求7EF =.【总结】本题考查了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习题4】 已知,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BC 、AB 、AC 的中点,AD 与EF 相交于点O ,线段CO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P ,求证:AB = 3AP .【难度】★★【答案】详见解析.【解析】∵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BC 、AB 、AC 的中点, ∴EF ∥BC ,22BD CD OE OF ===,设PE k =,则14PE OE PB BC ==,∴4PB k =,3BE k =,∴3AE k =, ∴2AP k =,6AB k =,∴3AB AP =.【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中位线性质定理的运用.【习题5】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E ,AF ⊥CD 于F .(1)求证:CD DF BC BE =;(2)若M 、N 分别是AB 、AD 中点,且60B ∠=︒,求证:EM // FN .ABCDEFMNG28 / 34ABCDEF【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D ∠=∠, ∵AE ⊥BC ,AF ⊥CD ,∴ABE ∆∽ADF ∆,∴AB BEAD DF=,∵AB CD =,AD BC =, ∴CD DF BC BE =;(2)延长EM 、DA 交于点G ,∵M 、N 分别是AB 、AD 中点,AE ⊥BC ,AF ⊥CD ,∴EM BM =,FN ND =, ∵60B ∠=︒,∴BME ∆、DFN ∆为等边三角形, ∴60BEM DNF ∠=∠=︒,∵G BEM ∠=∠,∴G DNF ∠=∠,∴EM // FN .【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习题6】 如图,Rt ABC ∆中,90ACB ∠=︒,D 是边BC 上一点,点E 、F 分别是线段AB 、AD 中点,联结CE 、CF 、EF . (1)求证:CEF ∆≌AEF ∆;(2)联结DE ,当BD = 2CD 时,求证:DE = AF .【难度】★★【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90ACB∠=︒,点E、F分别是线段AB、AD中点,∴12CF AD AF==,12CE AB AE==,∵EF EF=,∴CEF∆≌AEF∆;(2)∵点E、F分别是线段AB、AD中点,∴EF∥BD,12EF BD=,∵BD = 2CD,∴EF CD=,∴四边形CFED是平行四边形,∴DE CF=,∵CF AF=,∴DE AF=.【总结】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习题7】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CAB∠的平分线分别交BD、BC于点E、F,作BH AF⊥,垂足为H ,BH的延长线分别交AC、CD于点G、P.(1)求证:AE = BG;(2)求证:GO AG CG AO=.【难度】★★【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ABCD为正方形,∴OA OB=,AC BD⊥,∵BH AF⊥,∴BGO BEH∠=∠,∵AEO BEH∠=∠,∴BGO AEO∠=∠,∴AEO∆≌BGO∆,∴AE BG=;(2)∵AF为CAB∠的平分线,∴OAE BAF∠=∠,∵CBP BAF∠=∠,∴OAE∆∽CBP∆,∴OE PCAO BC=,∵AB BC=,GO OE=,∴GO PCAO AB=,A BCD PGOFHE30 / 34ABCDE F∵PC ∥AB ,∴CG PCAG AB=, ∴GO CGAO AG=,∴GO AG CG AO =. 【总结】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作业1】 若ABC ∆∽111A B C ∆(其中点A 和1A 、B 和1B 、C 和1C 分别对应),且AB = 4,11A B= 6,则ABC ∆的周长和111A B C ∆的周长之比是( )A .9 : 4B .4 : 9C .2 : 3D .3 : 2【难度】★ 【答案】C .【解析】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作业2】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点D 为AB 的中点,BE CD ⊥,垂足为点F ,BE 交AC 于点E ,CE = 1cm ,AE = 3 cm . 求证:(1)ECB ∆∽BCA ∆;(2)求斜边AB 的长.课后作业【难度】★【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BE CD⊥,90ACB∠=︒,∴ACD CBE∠=∠,∵点D为AB的中点,∴CD AD=,∴ACD DAC∠=∠,∴CBE A∠=∠,∴ECB∆∽BCA∆;(2)由(1)得CB CECA CB=,解得:2CB =cm,∴2225AB AC BC=+=cm.【总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注意观察母子形.【作业3】已知:如图,线段AB // CD,AC CD⊥,AC、BD相交于点P,E、F分别是线段BP和DP的中点.(1)求证:AE // CF;(2)如果AE和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M、N分别是线段AP和DQ的中点,求证:MN = CE.【难度】★★【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AB // CD,∴AP BP PC PD=,∵E、F分别是线段BP和DP的中点,A BCDEFPQNM32 / 34∴22AP PE PEPC PF PF==, ∴AE // CF ;(2)∵AC CD ⊥,E 、F 分别是线段BP 和DP 的中点,∴AE EP EB ==,∵EA EBEQ ED=,∴ED EQ =, ∵M 、N 分别是线段AP 和DQ 的中点,∴EM AC ⊥,EN DQ ⊥,∴四边形MNCE 是矩形,∴MN CE =.【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矩形的判定及性质.【作业4】 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D //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D 平分ABC ∠,过点D 作DF // AB ,分别交AC 、BC 于点E 、F . (1)求证:四边形ABFD 是菱形;(2)设AC AB ⊥,求证:AC OE AB EF =. 【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AD // BC ,DF // AB ,∴四边形ABFD 是平行四边形, ∵BD 平分ABC ∠,∴ABD DBC ∠=∠,∵ADB DBC ∠=∠, ∴ABD ADB ∠=∠,∴AB AD =,∴四边形ABFD 是菱形; (2)连接OF ,易证AOB ∆≌FOB ∆,∵AC AB ⊥,∴OF BC ⊥,∵DF // AB ,∴EF OC ⊥,∴CEF ∆∽FEO ∆,∴EF CEEO EF=, ∵CE EF AC AB =,即CE AC EF AB =,∴EF ACEO AB=,∴AC OE AB EF =. 【总结】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ABC DEFO【作业5】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E 在边CD 上,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CF = DE ,AE 的延长线与DF 相交于点G . (1)求证:CDF DAE ∠=∠;(2)如果DE = CE ,求证:AE = 3EG .【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DC =,ADE DCF ∠=∠,∵CF = DE ,∴ADE ∆≌DCF ∆,∴CDF DAE ∠=∠;(2)延长AG 、BF 交于点M , ∵DE = CE ,易证ADE ∆≌MCE ∆,∴AE EM =,AD CM =, 设1DE =,则2AD DC CM ===,1CF FM ==,∴12MG MF AG AD ==,设MG k =,则2AG k =,1322AE AM k ==,∴12EG k =,∴3AE EG =.【总结】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作业6】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边AD 的中点,联结BE ,过点A 作AF BE ⊥,分别交BE 、CD 于点H 、F ,联结BF . (1)求证:BE = BF ;(2)联结BD ,交AF 于点O ,联结OE .求证:AEB DEO ∠=∠. 【难度】★★ 【答案】详见解析.EDCG FABMAB CDEFHO【解析】(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F BE ⊥, ∴AB AD =,DAF ABE ∠=∠,∴DAF ∆≌ABE ∆,∴AE DF =,∴点F 为DC 中点,∴CBF ∆≌ABE ∆,∴BE BF =;(2)∵DE DF =,EDO FDO ∠=∠,DO DO =, ∴EDO ∆≌FDO ∆,∴DEO DFO ∠=∠,由(1)得AEB DFO ∠=∠,∴AEB DEO ∠=∠.【总结】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正方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知识点拨】一、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三角形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用来计算周长、边长等 二、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 EDCBA(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一、 课堂检测1.已知3)(4)2(y x y x -=+,则=y x : ,=+xyx 2.543z y x ==,则=++xzy x ,=+-++z y x z y x 532323. 若线段AB=10cm ,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则较短线段CB= cm 。
4.如图,直线321////l l l ,已知AG=1.2cm ,BG=2.4cm ,EF=4cm ,CD=3cm ,则CH= ,KF= 。
5.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两城市间的图上距离为20cm ,则这两城市的实际距离是 公里。
6.梯形的两腰AD ,BC 延长后相交于点M , (1) 如果AD=3.3cm ,BC=2cm ,DM=2.1cm ,则MC= cm 。
(2) 如果95=AB CD ,AD=16cm ,则DM= cm 。
7. 若b a b +=53,那么ba= 8. 若3:2:1::=c b a ,求cb a cb a +---的值。
参考答案:1. 1:10 ;1011 2. 4 ;1926 3. 555- 4. CH=1 ;KF=385. 106.1114 7.358. -2 二、知识梳理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图形与相似变换相似图形的本质是形状相同,与图形的大小、位置没有关系。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同并且大小相同时,它们是全等图形,也就是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
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2)相似三角形定义: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
(3)有定义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注意:求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应注意这两个三角形的前后顺序.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它的相似比是1.2.相似三角形的引理及判定(1)相似三角形的引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知识点讲解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典例分析(一)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例1如图,i∆ABCs^k A'B'C',相似比为k,AD、N D z分别是边BC、B'C'上的中线,求证:AD, =K OA,D,变式练习:1、∆ABC</>∆A,B'C',AD和A'D'分别是aABC和aA'B'C,的中心,假设BC=IoCm,B zC f=6cm,AD=7cm,那么A'D'=()16 21 35A、12cmB、——cmC、——cmD、——cm3 5 32、如图,在aABC中,点D在线段BC上,且aABCsaDBA,那么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选项是()A、AB2=BC∙BDB、AB2=AC-BDC、AB・AD=BD・BCD、AB・AD=AD・CD3、如图,电灯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的影子长为CD,AB〃CD,AB=2cm,CD=5cm,点P到CD的距离是3cm,那么点P到AB的距离是O5 6 6 10A、—mB、—m C^—m D、一tn6 7 5 34、如下图,在Rt△ABC中,NACB=90°,CD_1.AB于D,E为AC的中点,F为BC的中点,NDCB=30°,求DE:DF的值。
(二)相似三角形对对应周长与面积的比例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ZXABC和4DEF0(1)求证:^ABC S∕∖DEF;(2)计算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3)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有何猜测?变式练习:1、假设^ABCsaDEF,Z∖ABC与ADEF的相似比为2:3,那么S MB C:S ADEF为0A、2:3B、4:9C、72:73D、3:2ΔΓ)12、如图,在AABC中,DE/7BC,——=-,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0DB2AE1 A、 --- =—AC2DE 1 ZXADE的周长 1 ZXADE的面积 1 B、= Cx ,. ,—Ds —BC 2 4ABC的周长 3 ZXABC的面积 3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3、如图,在a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且那么aADE的周长3与aABC的周长之比为。
初三相似三角形讲义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 △ABC ∽△A /B /C / 。
相似三角形的比叫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注意:(1)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2)对应性,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这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3)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若△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则△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是1k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3)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在比例式::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da b c d a d b c a c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a b c d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d =⇒=③等比性质:……≠……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b===+++⇒++++++=()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l1∥l2∥l3,A D l1B E l2C F l3可得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等.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D EB C由DE ∥BC 可得:AC AE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或或.此推论较原定理应用更加广泛,条件是平行.(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此定理给出了一种证明两直线平行方法,即:利用比例式证平行线.(4)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知识点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③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⑤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知识点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形相似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⑥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ABC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点拨:在三角形中,若已知两个角,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第三个角。
注意公共角的运用,公共角也就是两个三角形都有的角,公共角是隐含的相等的角,我们应注意公共角的运用。
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它们的夹角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注意:这个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而不能是其他的角,其他的角则不可以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此法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知识点六:摄影定理AD 2=B D ·CD AB 2=BD ·BC AC 2=CD ·BC特殊图形(双垂直模型) ∵∠BAC=90°∴AD 2=B D ·CD AB 2=BD ·BC AC 2=CD ·BC知识点七: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AD BC⊥BAC BDA ADC ∆∆∆∽∽补充: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定义法: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线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注意:适用此方法的基本图形,(简记为A 型,X 型) (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它们的夹角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6)一条直角边和斜边长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ABCDEABC DE判断三角形相似,若已知一角对应相等,可先考虑另一角对应相等,注意公共角或对顶角或同角(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若找不到第二对角相等,就考虑夹这个角的两对应边的比相等;若无法得到角相等,就考虑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求物体的长或宽或高;求有关面积等。
经典习题考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2013广东肇庆)如图,已知直线a ∥b ∥c ,直线m 、n 与a 、b 、c 分别交于点A 、C 、E 、B 、D 、F ,AC = 4,CE = 6,BD = 3,则BF =( ) A . 7B . 7.5C . 8D . 8.52、(2013•福州) 如图,已知△ABC ,AB=AC=1,∠A=36°,∠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则AD 的长是 ,cosA 的值是 .(结果保留根号)3、(2011湖南怀化)如图所示:△ABC 中,DE ∥BC ,AD =5,BD =10,AE=3,则CE 的值为( ) A .9 B .6 C .3 D .4ab cA B C D EF m nECDBA4.(2011山东泰安)如图,点F是□ABCD的边CD上一点,直线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ED DFEA AB= B.DE EFBC FB= C.BC BFDE BE= D.BF BCBE AE=5.(2012•孝感)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AC=2,则AD的长是()A.51-.51+C51D51考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2013•昆明)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P分别作AC,BD的垂线,分别交AC,BD于点E,F,交AD,BC于点M,N.下列结论:①△APE≌△AME;②PM+PN=AC;③PE2+PF2=PO2;④△POF∽△BNF;⑤当△PMN∽△AMP时,点P是AB的中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GEDCFA.5个B.4个C.3个D.2个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分析:依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APM和△BPN以及△APE、△BP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PEOF是矩形,从而作出判断.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C=∠DAC=45°.∵在△APE和△AME中,,∴△APE≌△AME,故①正确;∴PE=EM=PM,同理,FP=FN=NP.∵正方形ABCD中AC⊥BD,又∵PE⊥AC,PF⊥BD,∴∠PEO=∠EOF=∠PFO=90°,且△APE中AE=PE∴四边形PEOF是矩形.∴PF=OE,∴PE+PF=OA,又∵PE=EM=PM,FP=FN=NP,OA=AC,∴PM+PN=AC,故②正确;∵四边形PEOF是矩形,∴PE=OF,在直角△OPF中,OF2+PF2=PO2,∴PE2+PF2=PO2,故③正确.∵△BN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POF不一定是,故④错误;∵△AM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PMN∽△AMP时,△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PN,又∵△AMP和△BP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BP,即P时AB的中点.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得综合应用,认识△APM和△BPN以及△APE、△BP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PEOF是矩形是关键.2、(2013•新疆)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2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6),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A.2B.2.5或3.5 C.3.5或4.5 D.2或3.5或4.5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动点型.分析:由Rt△ABC中,∠ACB=90°,∠ABC=60°,BC=2cm,可求得AB的长,由D为BC的中点,可求得BD的长,然后分别从若∠DBE=90°与若∠EDB=90°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Rt△ABC中,∠ACB=90°,∠ABC=60°,BC=2cm,∴AB=2BC=4(cm),∵BC=2cm,D为BC的中点,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BD=BC=1(cm),BE=AB﹣AE=4﹣t(cm),若∠DBE=90°,当A→B时,∵∠ABC=60°,∴∠BDE=30°,∴BE=BD=(cm),∴t=3.5,当B→A时,t=4+0.5=4.5.若∠EDB=90°时,当A→B时,∵∠ABC=60°,∴∠BED=30°,∴BE=2BD=2(cm),∴t=4﹣2=2,当B→A时,t=4+2=6(舍去).综上可得:t的值为2或3.5或4.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属于动点问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3、(2013•内江)如图,在▱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D,且AE、BD交于点F,S△DEF:S△ABF=4:25,则DE:EC=()A.2:5 B.2:3 C.3:5 D.3: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DEF∽△BAF,再根据S△DEF:S△ABF=4:10:25即可得出其相似比,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 DE:EC的值,由AB=C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EAB=∠DEF,∠AFB=∠DFE,∴△DEF∽△BAF,∵S△DEF:S△ABF=4:25,∴DE:AB=2:5,∵AB=CD,∴DE:EC=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边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2013•宁夏)△ABC中,D、E分别是边AB与AC的中点,BC=4,下面四个结论:①DE=2;②△ADE∽△ABC;③△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 1:4;④△ADE的周长与△ABC的周长之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有①②③.(只填序号)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题意做出图形,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可得DE∥BC,DE=BC=2,则可证得△ADE∽△ABC,由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证得△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 1:4,然后由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证得△ADE的周长与△ABC的周长之比为 1:2,选出正确的结论即可.解答:解:∵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DE=BC=2,∴△ADE∽△ABC,故①②正确;∵△ADE∽△ABC,=,∴△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 1:4,△ADE的周长与△ABC的周长之比为 1:2,故③正确,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要求同学们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2013•自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 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A.11 B.10 C.9D.8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判断出△ADF是等腰三角形,△ABE是等腰三角形,DF的长度,继而得到EC的长度,在Rt△BGE中求出GE,继而得到AE,求出△ABE的周长,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可得出△EFC的周长.解答:解:∵在▱ABCD中,AB=CD=6,AD=BC=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BAF=∠DAF,∵AB∥DF,AD∥BC,∴∠BAF=∠F=∠DAF,∠BAE=∠AEB,∴AB=BE=6,AD=DF=9,∴△ADF是等腰三角形,△ABE是等腰三角形,∵AD∥BC,∴△EFC是等腰三角形,且FC=CE,∴EC=FC=9﹣6=3,在△ABG中,BG⊥AE,AB=6,BG=4,∴AG==2,∴AE=2AG=4,∴△ABE的周长等于16,又∵△CEF∽△BEA,相似比为1:2,∴△CEF的周长为8.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此题难度较大.6、(2013•宜昌)如图,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1,7),(1,1),(4,1),(6,1),以C,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点E的坐标不可能是()A.(6,0)B.(6,3)C.(6,5)D.(4,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即可判断.解答:解:△ABC中,∠ABC=90°,AB=6,BC=3,AB:BC=2.A、当点E的坐标为(6,0)时,∠CDE=90°,CD=2,DE=1,则AB:BC=CD:DE,△CDE∽△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当点E的坐标为(6,3)时,∠CDE=90°,CD=2,DE=2,则AB:BC≠CD:DE,△CDE与△ABC不相似,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当点E的坐标为(6,5)时,∠CDE=90°,CD=2,DE=4,则AB:BC=DE:CD,△EDC∽△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当点E的坐标为(4,2)时,∠ECD=90°,CD=2,CE=1,则AB:BC=CD:CE,△DCE∽△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难度中等.牢记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2013•雅安)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CF,则S△CEF:S四边形BCED的值为()A.1:3 B.2:3 C.1:4 D.2:5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先利用SAS证明△ADE≌△CFE(SAS),得出S△ADE=S△CFE,再由DE为中位线,判断△ADE∽△ABC,且相似比为1: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得到S△ADE:S△ABC=1:4,则S△ADE:S四边形BCED=1:3,进而得出S△CEF:S四边形BCED=1:3.解答:解:∵DE为△ABC的中位线,∴AE=CE.在△ADE与△CFE中,,∴△ADE≌△CFE(SAS),∴S△ADE=S△CFE.∵DE为△ABC的中位线,∴△ADE∽△ABC,且相似比为1:2,∴S△ADE:S△ABC=1:4,∵S△ADE+S四边形BCED=S△ABC,∴S△ADE:S四边形BCED=1:3,∴S△CEF:S四边形BCED=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是利用中位线判断相似三角形及相似比.8、(2013聊城)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已知AB=4,AD=2.∠DAC=∠B,若△ABD的面积为a,则△ACD的面积为()A.a B. C. 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证明△ACD∽△BC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D的面积:△ABC的面积为1:4,因为△ABD的面积为a,进而求出△ACD的面积.解答:解:∵∠DAC=∠B,∠C=∠C,∴△ACD∽△BCA,∵AB=4,AD=2,∴△ACD的面积:△ABC的面积为1:4,∴△ACD的面积:△ABD的面积=1:3,∵△ABD的面积为a,∴△ACD的面积为a,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中考常见题型.9、(2013菏泽)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图可得,S1的边长为3,由AC=BC,BC=CE=CD,可得AC=2CD,CD=2,EC=;然后,分别算出S1、S2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设正方形S2的边长为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C=x,x=CD,∴AC=2CD,CD==2,∴EC2=22+22,即EC=;∴S2的面积为EC2==8;∵S1的边长为3,S1的面积为3×3=9,∴S1+S2=8+9=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10、(2013安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在DC上,若DE:EC=1:2,则BF:BE=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题可知△ABF∽△CEF,然后根据相似比求解.解答:解:∵DE:EC=1:2∴EC:CD=2:3即EC:AB=2:3∵AB∥CD,∴△ABF∽△CEF,∴BF:EF=AB:EC=3:2.∴BF:BE=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1、(13年安徽省4分、13)如图,P为平行四边形ABCD边AD上一点,E、F分别为PB、PC的中点,ΔPEF、ΔPDC、ΔPAB的面积分别为S、S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