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材共156页
- 格式:ppt
- 大小:878.00 KB
- 文档页数:5
管理学原理本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管理学原理(本)复习资料题型单选题(共20分,每小题1分)多选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判断题(15分,每小题1.5分。
对“√”,错“×”)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论述题(15分)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___B___A.没有历史包袱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D.具有广告效应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___B___A.初创、动荡、有序、衰亡B.形成、动荡、规范、表现C.形成、有序、规范、成熟D.形成、动荡、规范、成熟7. 企业中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是指他__A_____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D.B和C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B_____。
A.纺织厂B. 电视剧制作中心C. 医院D.学校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可能在于___D___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C. 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有效沟通D. 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无法对营销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某技术专家,原来从事专业工作,业务志精,绩效显着,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
随着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调整到:____C_____。
A.放弃技术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和领导工作B.重点仍以技术工作为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和理解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做好管理工作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__C____A.组织结构B.领导方式C.礼仪和庆典D.企业行为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__B____A.随机处置权B.制度权C.奖惩权D.任免权初级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力比非初级群体的影响力___A___A.大B.小C.试具体条件而定D.无法确定__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最新版】MBA《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管理学原理》是高等教育中经济与管理类诸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本质特征、管理思想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并且,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二章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第三章管理与环境第四章决策原理与方法第五章计划原理与方法第六章组织与组织设计第七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组织人员配备第九章领导与领导理论第十章激励原理与方法第十一章沟通原理与方法第十二章控制工作原理与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概述一、为什么需要管理(一)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1.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
2.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管理。
3.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
(二)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管理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
小到家庭、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管理,并且管理对其绩效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三)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关系复杂,协作紧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组织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工作各环节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
(四)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1.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2.管理是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宝贵资源。
3.管理的关键作用已通过大量组织的事例所证明。
二、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本质特征例1:某公司为了扭转销售不力的局面,提升销售能手张先生出任销售部经理。
到了年末,销售部业绩虽然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张经理一人完成的订单占部门完成任务总量的53%。
在如何评价张经理工作方面,上级部门意见不一致。
北京大学EMBA《管理学原理》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与中国实际情况完美结合的MBA新版教材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第三章组织环境第四章决策方法第五章计划方法第六章组织结构与文化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章领导理论与沟通技能第九章激励理论第十章控制理论第十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二章创新与变革第十三章现代企业制度第一部分管理基础第1章管理与管理者学习目标引例 1-1 管理是生产力1.1 管理的涵义1.1.1 管理的起源1.1.2 管理的涵义1.1.3 管理的效率与效果1.1.4 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1.1.5 管理的复杂性1.2 组织1.2.1 组织的涵义与特征1.2.2 组织的使命和目标1.2.3 组织的类型1.3 管理者1.3.1 管理者的分类1.3.2 对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3.3 管理者的特质1.3.4 职业管理者1.3.5 市场对管理者的估价1.4 管理的职能1.4.1 管理的职能1.4.2 四种基本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1.4.3 有效与成功管理者的特征本章要点习题案例分析 1-1 斯特德工作中的两天1-2 盛道集团的成功是科技创新还是管理创新的结果 1-3 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学习目标1 了解管理的起源2 描述和定义管理3 区分效率与效果4 理解管理的普遍性、重要性和复杂性5 描述组织的特征6 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7 了解对管理者的技能要求8 描述管理者的特征9 掌握管理的职能10 分析四种基本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11 区分成功与有效管理者的活动引例 1-1 管理是生产力生产力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只是一种资源,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效益。
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的保证,科技成果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现实生产力又甚难转化为效益,导致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生产力各要素也只是潜在生产力。
先进的科技未必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苏联就是一个例证。
劳动力生产要素也只有通过组织调动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能动性。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课件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管理学原理的第五章,主要讲述组织的结构与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组织的定义与类型、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组织变革与管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织的定义与类型,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2. 培养学生分析组织结构与设计的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组织变革的重要性,掌握组织变革的管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组织变革与管理。
难点: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平衡、组织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组织变革的策略与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企业的组织结构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的定义与类型。
2. 教材讲解:讲解组织的定义与类型,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组织变革与管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练习分析组织的结构与设计。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变革的策略与实施,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7. 板书设计: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组织变革与管理等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2. 答案: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组织的结构与设计,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解析1.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在本节课中,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是重点内容之一。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和网络型等。
这些结构形式各有特点,学生在理解时需注意其差异和适用场景。
2. 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组织设计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环节,本节课介绍了组织设计的原则(如完整性、灵活性、稳定性等)和步骤(如明确组织目标、确定组织结构、制定组织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