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类中间业务
- 格式:ppt
- 大小:442.50 KB
- 文档页数:12
中间业务的名词解释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在商品或服务的交流和交易过程中,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最终消费者的角色,而是扮演着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中介的作用。
中间业务的范围广泛,包括批发贸易、零售贸易、代理、经纪、物流运输、仓储管理、金融服务等。
一、中间业务的分类1. 批发贸易:批发商是中间业务的一种形式,其角色是从生产者处购买大批量商品,然后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售给零售商、其他中间商或企业。
批发商在商品销售过程中提供了更大的市场覆盖范围和更低的进货价格,帮助生产者向更多的销售渠道推广产品。
2. 零售贸易:零售商是中间业务的另一种形式,其角色是将商品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最终消费者。
零售商在商品分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多个销售网点和销售渠道,使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触和购买。
零售商也承担了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责任,提供了更便利的购物环境和消费体验。
3. 代理业务:代理是中间业务的一种模式,代理商通过与生产者签订合同,代表其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得佣金或利润。
代理商在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生产者进入新市场,扩大销售规模。
代理商还负责维护客户关系,提供售后服务,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4. 经纪业务:经纪人是中间业务的一类典型代表,他们作为中介,协助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并从中获得佣金或手续费。
经纪人在买卖交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信息咨询、市场分析、议价、合同起草等服务,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5. 物流运输:物流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过程,物流运输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物流企业扮演着货物仓储、运输、配送、跟踪等职能,保证商品及时、安全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物流运输大大减少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效率。
二、中间业务的意义和作用中间业务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间业务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概况目录第一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3)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基本概念 (3)(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 (3)(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 (3)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4)(一)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现状 (4)(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现状 (4)(三)银行中间业务法律法规现状 (4)(四)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现状 (5)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及建议 (6)(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体现 (6)(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建议 (8)四、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9)(一)实现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9)(二)实现银行的财务结构优化 (9)(三)促进存贷款传统业务发展 (9)第二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格局 (10)一、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态势 (11)二、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格局 (11)第三章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4)一、国有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4)二、股份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5)三、城市商业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7)(一)北京银行 (17)第一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基本概念(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即可以理解中间业务实际上就是非利息收入。
通俗讲,中间业务是介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中间的那部分业务,一般是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从中间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代理事项等各种金融服务以及直接参与合规的市场交易等经营活动,从而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类型并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分为九大类业务:即,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保管及其他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结构与盈利性分析
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结构与盈利性
分析的信息:
1. 中间业务结构: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交易性收
入和咨询服务收入两大类。
交易性收入包括证券承销、债券交易、
股票交易、外汇交易等业务。
咨询服务收入包括风险管理咨询、资
产管理咨询、投资银行业务等。
2. 盈利性分析: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贡献较大。
根据中
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已经超过一半,约为55%。
其中,交易性收入占比较大,约占中间
业务收入的72%。
而咨询服务收入的盈利贡献相对较小,约占中间
业务收入的28%。
3. 变化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
业务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例如,过去几年中,证券交易收入和投资
银行业务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而外汇交易、贵金属交易、衍生品
交易等业务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
4. 面临挑战: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盈利受到市场波动和监管政
策的影响。
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交易性收入下降,而监管政策的变化
也可能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2019年中国证券监
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新规定,强化了商业银行的证券承销业务监管,可能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收产生影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及分类1)中间业务的定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人才智力、信息技术、销售渠道、资金规模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代理、承诺、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的经营活动[4]。
实际上,中间业务是我们中国人的提法,中间业务可以说是区别于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第三类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在国外泛指银行的非利息收入。
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中间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中间业务主要指从银行的传统信用业务中衍生出来的业务,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仅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为交易双方分别提供服务,从中收取“中介费”。
传统的中间业务具有迅速便利和低风险的特点,可以增加银行的业务收入并以此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使银行摆脱既定的资产负债规模的束缚,促进其技术与服务手段的进步。
广义上的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2001年7月4日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它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
其中,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
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主要包括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2)分类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类担保业务。
主要包括贷款偿还担保、履约担保、票据承兑担保、备用信用证等;第二类是贷款承诺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种类一、引言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储蓄、贷款和存款业务。
它们通过发展中间业务来增加营收和利润,并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种类,以及这些业务对银行及其客户的意义。
二、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
投资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承销、股票和债券交易、企业兼并与收购等。
银行通过承销股票和债券来获得差价收入,并通过交易为客户提供投资机会。
这些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高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潜力。
三、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另一个重要中间业务。
该业务涉及将客户的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长期的投资目标。
商业银行通常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包括基金管理、证券投资组合管理和财富管理等。
这些服务帮助客户分散投资风险,并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四、外汇和贸易融资业务外汇和贸易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另一个重要中间业务。
这些业务包括外汇交易、国际贸易融资和福费廷业务等。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外汇交易服务帮助客户进行跨境支付和外汇风险管理。
同时,通过为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五、衍生品交易业务衍生品交易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中间业务。
衍生品包括期权、期货、掉期合约和互换合约等。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务,帮助客户管理利率和汇率风险,并从中获得差价收入。
然而,衍生品交易风险复杂,需要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技术。
六、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中一项广泛普及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卡并提供消费者与商户之间的支付服务。
通过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可以从借记卡交易和信用卡利息等收取手续费,并与商家共享一部分交易费用。
信用卡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吸引顾客、提高客户忠诚度,并增加银行的利润。
七、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
银行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提供的电子银行服务,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子支付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一支付结算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一)结算工具结算业务借助的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和支票。
1 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2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银行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3 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已在检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4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有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是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结算方式和异地结算方式1 汇款业务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业务。
汇款结算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 托付业务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的一种结算方式。
3 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三)其它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部网络实现的转账业务。
二银行卡业务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银行的业务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几类(一)依据清偿方式(二)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三)按使用对象不同(四)按载体材料的不同(五)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六)按流通范围(七)其他分类方式三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以下几种:(一)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二)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三)代理商业银行业务(四)代理代付业务(五)代理证券业务(六)代理保险业务(七)其它代理业务四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以下几种:(一)银行承兑汇票(二)备用信用证(三)各类保函业务(四)其它担保业务五承诺类中间业务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及分类1)中间业务的定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人才智力、信息技术、销售渠道、资金规模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代理、承诺、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的经营活动[4]。
实际上,中间业务是我们中国人的提法,中间业务可以说是区别于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的第三类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在国外泛指银行的非利息收入。
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中间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中间业务主要指从银行的传统信用业务中衍生出来的业务,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仅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为交易双方分别提供服务,从中收取“中介费”。
传统的中间业务具有迅速便利和低风险的特点,可以增加银行的业务收入并以此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使银行摆脱既定的资产负债规模的束缚,促进其技术与服务手段的进步。
广义上的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2001年7月4日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它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
其中,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
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主要包括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2)分类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类担保业务。
主要包括贷款偿还担保、履约担保、票据承兑担保、备用信用证等;第二类是贷款承诺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种类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2、银行卡业务: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3、代理中间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
4、担保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
5、承诺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
6、交易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资产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
7、基金托管业务: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资金管理公司的委托,安全保管其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资金清查款项划拨、会计审核、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等业务。
8、咨询顾问类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在经营管理或发展需要的服务活动。
9、其他类中间业务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通常是指:不占用贷款规模,不直接动用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主要依靠为客户提供各种中介服务和金融服务来获取收入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各家银行的利润来源之一。
银行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利差收益,即存贷利差;另一部分就是中间业务收入。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荐,利差收益越来越少,只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来保证银行的整体利润。
影响银行存款变动因素外部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周期:人均GDP较高,存款较多;GDP的增长率较高,存款的增长较快;外贸、投资顺差。
2023-10-28•中间业务概述•中间业务品种•中间业务管理目录•中间业务案例分析•中间业务未来发展与展望01中间业务概述中间业务的定义与分类中间业务定义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金,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中间业务分类根据银行中间业务的性质和特点,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资产托管类、咨询顾问类和其他类。
中间业务的特点与优势•特点•收益稳定:中间业务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
•占用资本少:与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业务相比,中间业务大多不涉及银行自有资金的使用,风险较低。
•广泛的客户基础:中间业务服务范围广泛,客户基础广泛。
•优势•提高银行综合收益:中间业务能够提高银行的综合收益,增加非利息收入。
•满足客户需求:中间业务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优化银行资产结构:中间业务能够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
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发展趋势•创新驱动: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科技的进步,中间业务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差异化。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境金融需求的增加,中间业务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
•服务升级: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间业务将更加注重服务升级和价值提升。
•挑战•监管压力:金融监管的加强和合规要求的提高将对中间业务带来一定的挑战。
•技术更新: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中间业务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以保持竞争力。
•市场竞争: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中间业务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以保持市场地位。
02中间业务品种支票用于企业之间付款,分为普通支票和现金支票。
支票是一种常用的企业间付款方式,分为普通支票和现金支票。
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基础
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零售业务是指针对个人和客户的业务,例如信用卡、个人贷款、储蓄账户等。
中间业务则是指不属于零售业务的各种业务,例如支付结算、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等。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
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等结算工具。
银行卡业务也是中间业务的一种,是指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银行卡业务的分类方式包括依据清偿方式、结算的币种等不同方式。
代理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代理业务,例如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担保业务,例如信用担保、抵押担保等。
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承诺业务,例如承诺贷款、承诺函等。
交易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与交易有关的业务,例如期货交易、股票交易等。
基金托管业务是一种特殊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基金等理财产品提供托管服务,例如保管资产、维护秩序等。
咨询顾问类业务也是中间业务的一种,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咨询顾问服务,例如投资建议、财务规划等。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9.3.2 交易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远期合约、金融期货合约、互换合约和期权合约。
1.远期合约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金融资产。
远期合约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保值工具,它是由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合约中规定交易的标的物、有效期和交割时的执行价格等项内容。
远期合约包括利远期利率合约和远期外汇合约。
(1)远期利率合约。
远期利率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交换协议期间内一定名义本金基础上分别以合同利率和参考利率计算利息的金融合约。
签订合约的双方同意,交易将来某个预先确定时间的短期利息支付,用以锁定利率和对冲风险暴露为目的的衍生工具之一。
其中,远期利率合约的买方支付以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卖方支付以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
(2)远期外汇合约。
远期外汇合约是指外汇买卖双方在成交时先就交易的货币种类、数额、汇率及交割的期限等达成协议,并用合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规定的交割日双方再履行合约,办理实际的收付结算。
远期外汇合约的主要目的就是规避汇率风险,无论是有远期外汇收入的出口企业,还是有远期外汇支出的进口企业,都可以与银行订立远期外汇合约,按预约的价格,在将来到期时进行交割,避免进口产品成本上升和出口销售收入减少的损失,以控制结算风险。
2.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货合约就是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方式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交割标准数量金融工具的协议。
金融期货按交易对象不同,可分为货币期货合约、利率期货合约和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三种。
(1)货币期货合约。
所谓货币期货合约亦称外汇期货合约,是指以汇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用来回避汇率风险。
它是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
自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分部推出第一张外汇期货合约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汇期货交易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