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42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导火线、爆发时间及标志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直接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3.爆发时间及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集军费,议员们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
)易错微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易错:(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议会的斗争(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集军费,议员们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
)(2)既不是苏格兰人民起义,也不是武装斗争(内战开始)例题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A.苏格兰人民起义B.查理一世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C.查理一世挑起内战D.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查理一世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故选B。
例题 2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出现的新兴资产阶级包括()①工场主②农场主③商人④银行家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认识。
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大西洋沿岸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由工场主、农场主、商人、银行家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故选D。
1.1688年发生在英国的宫廷政变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其发动者主要是()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B.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C.富裕商人和银行家D.苏格兰人民和议会军2.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A.1688年“光荣革命”的发生B.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C.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D.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3.克伦威尔的统治,代表下列哪一阶层和阶级的利益()A.封建地主、贵族B.农民阶级C.商人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A.资产阶级和农场主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C.豪门贵族和商人D.农场主和新贵族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A.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B.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C.苏格兰人民起义D.内战开始6.1640年查理一世恢复议会后,议会和国王的斗争围绕的问题是()A.限制王权问题B.取消部分商品专卖权问题C.解决财政困难问题D.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问题7.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议员们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D.议员们拒绝通过征税法案1.A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故选A。
人物生平1599年4月25日,奥利弗克伦威尔降生在英国的一个农业小镇亨廷顿。
他的父亲是小镇上的一个中等乡绅。
克伦威尔的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他从小就受到清教徒的熏陶。
亨廷顿小学也同样充满了严肃的清教徒气氛,这一切在克伦威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616年17岁的奥利弗克伦威尔进入剑桥大学。
可是由于克伦威尔的父亲故去,中断了他在大学里的学习。
1617年夏天,18岁的克伦威尔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农庄,1620年8月克伦威尔同伦敦一个商人的女儿结了婚,开始全力以赴经营农业。
当时英国正处于詹姆士一世昏庸统治时期,王权和议会间的裂痕逐渐加大。
1621年第三届会议上因下议院反对詹姆士同西班牙结亲,遭到詹姆士更加嫉恨,宣布禁止议会议论内外政策。
这时由于国王女婿普法尔茨选侯弗里德里希在30年战争中失败,处境艰难,詹姆士强制借款干预战争,但却一败再败,迫不得已再开议会。
然而一切已经来不及了,1625年查理当了国王。
但查理一世的欺骗与伪善破坏了人们对他的信任。
仅仅4年过后,国王与议会彻底决裂了。
由于在对西班牙战争的态度上国王与议会发生严重的分歧,议会被解散。
1626年,由于急需资金迫使查理国王重新召集议会,加之宠臣白金汉的对外政策接连失败,国内气氛越来越紧张。
国内形势的变化也使克伦威尔在不断探索自己的生活立场,考虑自己的使命。
当国王命令在亨廷顿选举两名代表出席他的第三届议会时,克伦威尔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从此他的道路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
议会于1628 年3月在威斯敏斯特召开。
克伦威尔第一次走进了下院,下院成了他学习政治斗争的一所好学校。
在议会中,克伦威尔看到了许多优秀演说家、反对派领袖。
议会和国王的斗争激烈。
在暂时休会四个月后,议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议会的主题也转向清教徒十分担心的宗教问题。
清教徒的典型人物克伦威尔终于按耐不住了,请求。
克伦威尔的第一次简短而有力,猛烈的抨击了受宫廷保护的天主教,主张保卫清教徒的利益。
克伦威尔——英国议会民主制的奠基人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克伦威尔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
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
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
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奥利弗·克伦威尔降生在英国的一个农业小镇亨丁顿。
他的父亲是小镇上的一个中等乡绅。
克伦威尔的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他从小就受到清教徒的熏陶。
亨延顿小学也同样充满了严肃的清教徒气氛,这一切在克伦威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616年17岁的奥利弗·克伦威尔进入剑桥大学。
可是由于克伦威尔的父亲故去,中断了他在大学里的学习。
1617年夏天,18岁的克伦威尔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农庄,1620年8月克伦威尔同伦敦一个商人的女儿结了婚,开始全力以赴经营农业。
1628年议会解散后,克伦威尔回到亨延顿做起了绅士。
1636年克伦威尔迁居到伊里城居住,成为该郡的最大乡绅之一。
这几年里,克伦威尔成了剑桥及邻郡最受欢迎的人物。
克伦威尔赢得声望是同他确立的同专制制度斗争的思想分不开的。
国王查理一世的权威不断上升,人们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最后终于导致了起义,迫使查理一世再次召集议会,克伦威尔信心十足地再次走进下院。
1638年苏格兰人民举行了起义。
为了募集到钱和镇压起义,查理一世不得不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中的激进派认定:公开反对王权专横的时刻到了。
来自剑桥郡的议员乡绅克伦威尔成了这一想法的领袖人物。
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选进18个各种议会委员会,并且成为一系列摧毁英国“旧制度”根基的重要法案的倡议人。
1640年11月9日,克伦威尔在议会中做了发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导语: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的记载人们可以得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是奥利弗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1599年4月25日出生,曾经在英国剑桥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的记载人们可以得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是奥利弗·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1599年4月25日出生,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上过学,是当时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典型代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克伦威尔的介绍中提到克伦威尔曾经参加了《大抗议书》的书写,而且克伦威尔本人主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拥戴资产阶级新贵族。
在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的时候,克伦威尔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国会革命的阵营当中,并且克伦威尔自己组建了军队,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获得了国会的认可,鉴于他的功绩。
1645年国会任命克伦威尔扩建军队,克伦威尔以自己原先创建的军队为基础,不断扩大革命军队,并依靠军权逐渐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核心人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克伦威尔的记载中提到他正是用自己组建的军队战胜了王军,最后在人民的监视下杀掉了查理一世,并建立了共和国。
但是当克伦威尔掌权之后,却忘掉了自己的初衷,继续实行军事独裁,慢慢的失去了人心,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他执政期间实行白色恐怖,凡是反对他的人全部被杀死,而且其中还包括许多无辜的平民。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658年,克伦威尔被愤怒的群众推上断头台,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动乱之中,经济状况越来越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记载中提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88年发生的宫廷政变而结束,史称“光荣革命”。
因为当时的国王查理一世十分的荒诞无道,弄得人民怨声载道,向人民生活常识分享。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
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
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关于如何评价克伦威尔,史学界争论比较大,大致有几种观点:一是克伦威尔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坚强的反封建战士和领导者,在革命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他坚持主张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指挥和领导了多次重大战争,充分显示他的军事才能,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具有镇压民族起义和镇压王党叛乱的两重性,而后者是主要的。
克伦威尔的确是想当国王,但这是他在探索统治英国的方式,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制是适合英国国情的。
因此克伦威尔是功大于过的人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克伦威尔并不是一个战争的革命者。
他杀掉国王并非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而是为了取而代之。
他操纵议会和军队,对人民则欺骗、镇压,入侵爱尔兰,更证明他不是一个战争的革命者。
第三种观点认为,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克伦威尔应该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
1649年以前,克伦威尔能顺应历史发挥的潮流,基本上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尽管有妥协的一面,仍不失为资产阶级革命家。
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地走向了反动,镇压平等派、掘土派、远征爱尔兰,都应全面否定。